02.06 美股、A股、比特幣全線暴跌 新一輪金融危機起點來臨?

繼上週五暴跌之後,週一美股市場出現更慘烈暴跌走勢,道瓊斯指數盤中一度出現閃崩走勢,最多下跌1600點。道指收盤下跌1175點,創下道指有史以來最大下跌點數。

美股、A股、比特幣全線暴跌 新一輪金融危機起點來臨?

受美股暴跌影響,週二亞洲股市也出現暴跌走勢,至下午收盤,日經指數下跌4.7%,恆生指數下跌4.33%,上證綜指下跌3.35%。

美股、亞洲股市大跌引發的避險情緒,進一步加快了正處於下跌通道的比特幣的下跌速度。2月6日,比特幣價格跌破6000美元大關,過去24小時整體跌幅超過25%。

1月31日,比特幣剛剛跌破1萬美元,沒想到短短數日又跌逾35%。相較去年12月17日近兩萬美元的最高價,比特幣價格已跌去70%。

回望歷史,1987年10月19日,道瓊斯在幾乎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單日大跌22.62%。在美國市場瘋狂的拋售壓力下,香港,日本,歐洲全球股市集體恐慌性的大跌。

1997年-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這場危機對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破壞。

2007年-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爆發,無數美國對沖基金灰飛煙滅,華爾街陷入嚴重的流動性危機。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其爆發週期大概是10年。

今年距離2008年剛好十年,今年會例外嗎?美股的暴跌是否是新一輪金融危機的起點呢?

針對此次美股暴跌,市場上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以九州證券分析師鄧海清為代表,他認為美股存在估值泡沫,是此次美股暴跌的根源。

鄧海清認為,從估值角度看,美股市盈率已超過2007年金融危機之前,為歷史第三高位,僅次於2000年互聯網泡沫和1929年大衰退之前。鄧海清指出,中國市場普遍對於美股大跌的持續性估計不足,美股風險可能傳遞至中國股市,且不利於中國的出口,多重利空中國股市。

鄧海清進一步指出,美國股市是特朗普的阿喀琉斯之踵,美國股市對於美國經濟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其他一切因素。一旦美國股市與美國經濟的正向循環轉變為負向循環,對於美國執政者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對於全球經濟而言或已打開潘多拉魔盒。

持相同看法的還有天風證券,天風證券認為此次調整是1987年股災的重演,美股現在的狀態如同溫水煮炸彈,不知道炸彈的爆點,但知道水溫在上升。在泡沫中,人們總能找到各種理由解釋高估值的合理性,也就是所謂的“這次不一樣”。泡沫破滅後,人們在事後會發現高估值的各種不合理性。引發泡沫破滅的唯一原因就是估值太貴,不需要特殊催化劑。

華泰證券的觀點則更為悲觀,華泰證券認為美股未來仍存在繼續大幅調整的可能性,這不是簡單的市場交易行為,可能演化成一輪影響較廣的金融危機的觸發點。

第二種觀點是以國泰基金為代表,國泰基金認為此次美股暴跌只是上漲中的正常調整,洗洗更健康。

國泰基金還認為,未來美股很可能從過去幾年“盈利+估值雙提升”的模式轉向“基本面向上+估值向下”的模式,雖然指數層面“瘋牛”難再現,但“理性繁榮”的特徵會更加明顯。

筆者的觀點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觀點,筆者認為美股突然下跌更多是因為情緒,和經濟基本面無大的關係。當前歐洲、中國、美國經濟發展強勁,並無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的基礎。

相反,美股的下跌,為投資者介入一些優質股票提供了機會。

即使有大的經濟危機發生,投資者也不必過於擔心,縱觀過去數十年,諸如像騰訊這樣優質的股票是不受股市牛熊週期影響的。

至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筆者的觀點一直很明確,此類虛擬貨幣既沒有國家信用支撐,也沒有發行主體責任,更無實體資產做支撐,價值完全在於參與者對它的認可。

所以虛擬貨幣的真實價值為零,但有交易價格。

由於絕大多數虛擬貨幣都掌握在很少的人手中,比如比特幣,40%的比特幣掌握在1000個賬戶手裡,普通投資者去投資虛擬貨幣,很容易被當韭菜收割。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取締虛擬貨幣的原因。

此前的2017年9月中旬,中國監管部門下令關閉國內運營的比特幣交易所。

2月4日,中國央行旗下《金融時報》報道稱,針對境內外ICO和虛擬貨幣交易,中國將採取一些列監管措施,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等。

報道還提到,投資者需認清境外ICO與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相關風險,牢固樹立風險防範意識,不參與相關違法違規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