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小兒夏季易發生這6種常見疾病!媽媽如何警惕這些疾病

夏季高溫潮溼,夏季小兒常見疾病要襲來了。要想過好夏天,需警惕皰疹性咽峽炎、過敏、手足口病、小兒熱痱、小兒感冒、空調病、暑熱病這六大夏季兒童疾病。

小兒夏季易發生這6種常見疾病!媽媽如何警惕這些疾病

一、皰疹性咽峽炎

常見病因:腸道病毒感染(柯薩奇A組病毒,皰疹病毒,EB病毒)。

常見症狀:急性發熱、喉痛、咽峽部皰疹潰瘍。

特徵:傳染性較強、傳播快,呈散發或流行,夏秋高發,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大多為輕型病例,預後良好。

傳播途徑:糞-口或唿吸道。

防治:兒童應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少到公共場所,室內多通風,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由於皰疹性咽峽炎的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當孩子出現不適症狀時,家長應及時帶其到正規醫院進行確診,以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對症治療。

小兒夏季易發生這6種常見疾病!媽媽如何警惕這些疾病

二、過敏

常見病因:寶寶戶外活動增多,天氣燥熱、空氣中漂浮著大量灰塵等,寶寶接觸極易引發過敏現象。

常見症狀:

1、皮膚症狀:如溼疹和蕁麻疹等皮膚疾病。

2、胃腸道症狀:如腹痛、腹瀉、腸絞痛(吐奶也可能是過敏)。

3、唿吸道症狀:如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寶寶經常揉鼻子、打噴嚏、流涕,眼睛發紅發癢及流淚。

4、其它症狀:如過敏性結膜炎,表現為眼睛瘙癢,結膜充血。

防治:

1、家裡要經常打掃衛生,最好用溼布擦拭,以免灰塵飛揚。寶寶的用品、玩具特別是毛絨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經常換洗寶寶用的被單、被套、枕套等用品。

2、避免接觸如香水、油漆、殺蟲劑等刺激性物質。儘量減少外出,避免接觸揚塵、花粉等過敏物質,如果一定要外出最好戴上口罩。不要讓寶寶在塵土飛揚的場所出入和玩耍。貼身衣物應選用寬鬆透氣的純棉衣物,不要穿羊毛或化纖織物。

3、最好給寶寶吃母乳,因為母乳餵養能大幅降低過敏發生的幾率,母乳餵養最好堅持至六個月。對於比較大的寶寶,飲食應清淡而營養豐富,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要少吃牛奶、雞蛋、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不吃或少吃油膩食物、甜食品或甜飲料。

小兒夏季易發生這6種常見疾病!媽媽如何警惕這些疾病

三、手足口病

常見病因:腸道病毒感染常見症狀: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

特徵:常見於幼兒手、足、口等部位,具有傳染性。潛伏期多位2~10天,平均3~5天。多數患兒一週課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傳播途徑:消化道、唿吸道、接觸。

防治:

1、手足口病主要是通過食物、手、口等進行傳播,因此家長們要特別注意孩子的衛生狀況,飯前便後勤洗手。

2、日常用品常消毒。

3、少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4、注意家庭環境衛生,注意室內空氣流通。

5、發現患兒及時送診、居家休息,並與其他小孩隔離開,防止傳染,相關物品進行消毒,並且大人每次抱小孩前後也要勤洗手。

小兒夏季易發生這6種常見疾病!媽媽如何警惕這些疾病

四、小兒熱痱

常見病因:氣溫高、溼度大常見症狀:晶形粟粒疹,紅色粟粒疹,膿皰性粟粒……特徵:嬰幼兒本身新陳代謝旺盛,容易出汗,一旦汗液長時間浸漬皮膚,便會堵塞汗腺,出現炎症反應,於是刺癢、灼熱的小痱子就會“冒出來”。

傳播途徑:溼熱、出汗。

防治:熱痱重在預防,乾爽清潔是“法寶”。夏天最重要就是別給孩子穿太多,室內通風良好,降低室溫,給孩子穿著吸汗全棉衣物,保持皮膚的乾爽清潔就可避免或減少痱子的發生。痱子發生後,避免搔抓,防止繼發感染。

小兒夏季易發生這6種常見疾病!媽媽如何警惕這些疾病

五、小兒感冒

常見病因:病毒、細菌常見症狀: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特徵:

1、不同年齡的小兒上唿吸道感染的症狀不同。三個月以下嬰兒,發熱輕微或無發熱。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狀較突出。如哭鬧不安、張口唿吸、吸吮困難、拒奶、有時伴有嘔吐及腹瀉。

2、嬰幼患兒表現為全身病毒症狀較重,病初突然高熱39.5-40℃,持續1-2天,個別達數日,部分患高熱同時伴有驚厥;還有,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狀較重,也常伴有拒食、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狀。

3、三歲以上患兒多不發熱或低熱,個別亦有高熱,伴畏寒、頭痛、全身酸困、食慾減退,一般上唿吸道的其他症狀明顯,鼻塞、流涕、噴嚏,聲音嘶啞及咽炎等。

傳播途徑:唿吸、飛沫、手。

防治:預防主要靠加強體格鍛鍊以增強抵抗力;提倡母乳餵養;防治佝僂病及營養不良;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小兒夏季易發生這6種常見疾病!媽媽如何警惕這些疾病

六、空調病

常見病因:夏季家長往往怕孩子太熱,總是讓其待在空調房中。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工作學習的人,因空間相對密閉,空氣不流通,會導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內外溫差較大,使得機體適應不良。

常見症狀:

1、鼻塞,頭昏,打噴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四肢肌肉關節痠痛特徵。

2、寶寶皮膚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細血管豐富,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主要表現為容易疲倦,大便稀薄,食慾不振,經常腹瀉,反覆感冒等。

3、身子較弱的寶寶在空調房裡呆久當寶寶患上“空調病”後,甚至容易引發敏性鼻炎、結膜炎等病症。

傳播途徑:無傳染性。

小兒夏季易發生這6種常見疾病!媽媽如何警惕這些疾病

防治:

1、保持空調溫度適宜,設置為25~28度,關閉空調要等室溫接近常溫後再出去,寶寶要避免頻進出。

2、經常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通過加溼器、室內放水、擺放水生植物、開窗換氣等措施時刻保溼。

3、室內環境、空調設備等都要定期清潔,保持衛生,保障室內空氣質量。

4、小兒衣物選擇應柔軟、吸溼、透氣性好,衣著合理,開空調前要擦乾寶寶身上的汗。

找藥、問藥???

推薦合作小程序:藥顧問!

隨時隨地都用藥顧問,專屬於你的藥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