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品味名镇|东溪:一个边陲小镇,多少英雄豪杰

品味名镇|东溪:一个边陲小镇,多少英雄豪杰

地处古道 近水楼台先得月

綦江,先秦时期属巴国;唐代设县,名僰州;元朝设綦江县;明清时期,均属重庆府。《蜀中名胜记》讲述其得名的由来:“江发源夜郎,作苍帛色,故名綦,昔南平军之长官司也。”至于东溪的由来,则可见于宋代的《方舆胜览》:“南平军西北,有东溪。溪上小市,有孝感桥。”

东溪的发展,与古代交通分不开。原来,它是唐宋时期开发的僰溪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僰溪道起点为重庆,终点是贵阳。第一个驿站是朝天门,途经百节、白渡、扶欢、东溪、安隐、松坎、桐梓、播州、永安、湘川、乌江、养龙坑、底寨、札佐等驿,到达贵阳,然后可转道云南、广西。直到清代,这条驿路仍被继续沿用,作为川盐入黔的干道,又称綦岸盐运道。

东溪镇既是僰溪道的节点,又是四川、重庆入黔的边城。早在唐宋时期,成群结伙的马帮,就从物资集散地重庆转运巫溪宁厂、开县温泉、黔江濯水等地的盐,涪州(今涪陵)宾化、白马、毛井、火井茶、夔州(今奉节)香山茶,后来,货物还包括丝绸、麻布、铜铁、丹砂、清漆、桐油等。返程的马帮,从贵州带回白银和银质首饰、烟叶、白酒,清代后期还包括鸦片,俗称烟土。

除了僰溪古道,东溪还毗邻綦河,可通长江。不消说,货船客船也要在这里出没。

品味名镇|东溪:一个边陲小镇,多少英雄豪杰

商贸一兴,八面来风。过往的马帮和客商,途经东溪至少要停留一两天,有的干脆就在这里开店经商。于是,商号货栈林立,酒楼茶馆扎堆,出现了四街六院:太平桥半边街、书院街、朝阳街、背街,明善书院、贾家院、侯家院、涂家院、伍家院、夏家院;建成了三宫八庙:南华宫、万天宫、万寿宫,龙华寺、大雄殿、观音阁、王爷庙、帝母庙、禹王庙、牛王庙、水口寺。

抗战时期,为督促川黔公路的修筑,西南公路总署从重庆迁到东溪办公,指挥25000名民工抢修改造川黔公路四川段。1938年,国民党中央军事参议会迁到东溪,设两厅两科议事。中央银行也在东溪设立分行。

一个边陲小镇,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光耀渝南。

风云际会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东溪成为时代舞台,当然会出英雄豪杰。

1924年,东溪人罗振声创作了《国民革命歌》的歌词,“打倒列强除军阀”,鼓舞着北伐军前进的步伐。1926年,东溪人危石顽在中共重庆地委领导下,在这里发动“东溪米案”,打响了反对军阀、土豪劣绅的第一枪。抗战时期,东溪籍邓后炎、夏奇峰、李冰、危石顽、陈希龄等人,积极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举行演讲、演出街头剧、出版壁报、举行街头画展,带来团结抗战的激昂。

品味名镇|东溪:一个边陲小镇,多少英雄豪杰

东溪的地面文物遗存甚多。建于明代的大雄宝殿,供奉佛祖释迦摩尼和燃灯古佛,庙内的太平缸保存完好。建于清代的帝母庙是尼姑庵,供奉王母娘娘和观音菩萨,外观完整。建于清代的太平古寨居高临下,曾用于防御太平军。乌龟石与神话相联系,在金银洞峡谷河静卧千万年,坐观世变。清代光绪年间发大水,带来一块巨石,成为中流砥柱,被誉为神石。七崖子山上有罕见的汉墓群,是古夜郎国历史的佐证。位于鱼沱的一石三碑,在同一块岩石上展现,凿刻于清光绪年间,内容是晓喻百姓,一定要遵守鱼政,在禁渔期不要竭泽而渔,为后人留点余荫。

最有趣的是“气死莫告状”碑。其雕刻年代不详,内容是劝喻百姓不要因为纠纷轻易打官司,弄得两败俱伤。此外,1923年,参加护法战争的贺龙率部南下,与川东边防军头目曹天全谈判,和平过境,使东溪镇免于战火。乡民感怀,立碑为记,上书“抚我孑遗”,至今犹存。

品味名镇|东溪:一个边陲小镇,多少英雄豪杰

东溪的土特产脍炙人口。以东溪冠名的花生、豆腐乳、酱油、豆瓣、卤鸭,是商旅和游客喜欢购买的伴手礼。东溪的小吃闻名遐迩。香菇炖肉、黄荆豆花、白糖蒸馍、油茶馓子、椒盐锅盔、涮把头、梆梆粑等等,既可佐酒,也可下饭,不知满足了多少人的口腹需求。

信诺千金 财源更比水源长

使东溪名声在外的民族企业,当数陈洪义1866年在此创办的麻乡约民信局。民信局起初业务就是送信,每个月投递9次,快件加急加倍收取邮资,遍及川、黔、滇三省境内各主要州县,凡托交的函件,即便在穷乡僻壤,亦可送到。

品味名镇|东溪:一个边陲小镇,多少英雄豪杰

陈洪义转而开拓客运,用小轿和滑竿运送客人。短途客运限于镇内或附近乡村;长途客运可到其他州县,从重庆到贵阳大约500华里旱路,行程在半个月以上。最远客运路线经过云南到缅甸,已属于国际交通。之后他开拓货运,线路延伸到越南,便于商家的跨国贸易。

陈洪义发迹后,将麻乡约总部迁到重庆白象街,如日中天。新老客户但凡有事,总是把他当作托付对象,因为他最讲诚信。清朝末年已有官办的大清邮局,客户信赖的还是麻乡约。大商号的机密邮件,用火烧去一角,称为火烧信,由专人快递送达,邮资200文,赏银则高达5两银子。乘坐轿子的旅客,途中如果遭遇火烧、水淹、盗匪抢劫,麻乡约包赔。货运的商品包扎细致,力夫小心,很少损坏。1909年麻乡约为重庆鹿蒿玻璃厂送样品到成都参展,全部完好无损。

品味名镇|东溪:一个边陲小镇,多少英雄豪杰

麻乡约在昆明景星街、贵阳小关街、成都东大街开设了分店,随后又在云南昭通、贵州遵义、四川泸州、宜宾等水旱码头设立转运站,便于组织管理大批货运。麻乡约的货运量,虽无文字记录,但清末时每天从重庆起运的就有四五百挑;20世纪20年代,由重庆运往贵阳的货物挑子,往往前后延续十多华里,俨如一支大军。麻乡约延续了近百年,是西南规模最大的一个民间运输行业。


品味名镇|东溪:一个边陲小镇,多少英雄豪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