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世界读书日|腹有诗书气自华

世界读书日|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源/ 晓语漫谈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这个节日以来,“世界读书日”迄今已走过23个年头。和往年一样,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全国各大城市乃至世界各地照例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一时间各地掀起一股全民读书的热潮。这种现象当然值得肯定,只是希望这股读书的热潮能够持续得更久一些,而不是仅仅在读书日这几天一时的“跟风”“赶潮”。

俄国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如果世上没有了书、没有人读书,可以想见,文明无法得以流传,知识无法得到传承,人类无法得到进步,愚昧、野蛮、黑暗也必然将不可避免。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那无疑将是人类的灾难与梦魇。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内在气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对于一个人而言,从他读书什么书可以看出他的学识修养、品味爱好、生活态度,甚至性格命运。

有这样两句话,“你是什么人,取决于你阅读什么书”,“从你读什么书,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深以为然。善读人文经典,则离高尚、厚重、儒雅、客观更近一点,可行万里路;好读玄幻八卦,就离低俗、肤浅、苍白近一点,行不了很远;喜读厚黑、权谋、官经,则心机、城府、权谋更重一点,会走上一条崎岖险道。

世界读书日|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语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诚哉斯言。虽说读书的确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读书还是需要选择的。特别是当今时代,知识的储存、传播与交互变得越来越容易,但也往往会因“爆炸式增长”带来“选择性困难”。人的一生精力毕竟有限,所以,读什么书,确实需要好好选择。

杂乱无章的阅读固然也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但事倍功半;只读工作所需的专业类书籍过于狭隘,且有些急功近利,在我看来都不值得提倡。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以经典名著为主,历史人文广泛涉猎,当然工作所需的书籍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够既深入触摸经典,又广泛涉猎拓展视野,这才是好的、有益的阅读。

无论读什么书,都需要下一番功夫,不能仅仅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那种囫囵吞枣式的读书看似有效率,其实得到的收获也大打折扣。如同学习一样,读书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所以,还是要坐得住冷板凳,静心下一番苦功夫,不经历一番苦读、苦思、苦修,就难以到达阅读后豁然开朗的愉悦体验。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有些人眼里,读书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业余时间拿着手机玩游戏的多了,静下心去深入阅读的少了;知识更新和信息流动速度加快,使得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被迫选择快餐式的“浅阅读”,不知道这究竟是社会的进步,抑或是人类的悲哀。

也有人说,读书不在多,读多了也没什么用,其实则不然。不久前,央视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胜北大硕士彭敏夺冠,引来舆论哗然。雷海为的经历其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读书或许无法改变命运,但你所有读过的书,总有一天会让你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世界读书日|腹有诗书气自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