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導讀】他的書法獨具特色,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流轉自如,力道千鈞,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世稱“神筆”。他一生侍兩朝,被後人認作“貳臣”,爭議頗多。

他就是明時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的王鐸。當代啟功先生評價他說:“覺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自畫像

王鐸(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書畫家。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孟津(今河南)人,世稱“王孟津”。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賞識推薦,入翰林院庶吉士。1644年擢禮部尚書,未到任時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帝殉國於景山。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王鐸歷任東閣大學士、次輔。

在我國書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嚴謹秀逸之風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鐸取法高古,與拘謹乏趣、滑弱無力的書風相抗衡,大膽創新,開創一代書風。

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於他超邁雄奇的行草書。他的行草書,恣肆狂野,揮灑自如,用筆沉著痛快,縱橫跌宕,自然出奇,表現了撼人心魄的雄渾氣勢,極富感染力。馬宗霍稱“明人草,無不縱筆以取勢者,覺斯則擬而能斂,故不極勢而勢如不盡,非力有餘者未易語此。”林散之稱其草書為“自唐懷素後第一人。”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草書《為葆光張老親翁書》詩卷 局部

有人以他的線條與明代另兩位草書家徐渭、祝枝山作比,王鐸的遒勁既有異於徐渭的粗放,也有別於祝枝山的生辣,至於文徵明、董其昌則更不在話下。

此外,他在結構處理上的構成意識也是前所未有的。空間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觀念,具有強有力的理性處置效果——在如此狂放變幻的草書中錘鍊出如此冷靜、有條不紊的效果,實在是出人意外同時又使人對他的能力敬佩不已。

如果說從張芝、張旭、懷素、黃山谷直到徐渭,草書的發展是以用筆的豐富頓挫為準矩,而在結構處理上則一放再放,抒洩無遺的話,那麼王鐸則成功地阻遏住這種一發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靜的理性把這匹脫韁的野馬籠住,縱橫取勢,變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收奇效於意想之外。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 七律步杜甫秋興之七韻作扇面

傳說王鐸入閣拜相後,皇帝讓他書寫一幅匾額:天下太平。楷書巨匾掛上後,在一片讚揚聲中,一個太監忽然發現“太”字少了一點,成了天下“大”平。眾人抬頭細審,果然是真。正待發問之時,但見王鐸不慌不忙地手握頹筆,飽蘸濃墨,將筆向匾上擲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點在“大”字左下方,遒勁灑脫的一個“太”字,活靈活現地展示在眾目睽睽之下。當時一片喝彩,齊誇王鐸神功。皇帝驚喜萬狀,脫口稱讚道:“王愛卿真乃神筆也。”從此“神筆王鐸”馳名天下。

王鐸雖然書法造詣很高,可在歷史上,他卻因降清而被列入《貳臣傳》,被後人所垢病。受此牽連,他的書法也遭遇冷落,曾一度無聞塵世間。經過一代又一代後人們的研習,王鐸的書法拂塵生輝,越來越得到大家的推崇。

關於王鐸的書法,吳昌碩贊其書法曰:“文安健筆蟠蛟璃,有明書法推第一”,沙孟海先生也評之書法雲:“(王鐸)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矯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於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

附上王鐸高清字帖《書唐人詩冊》和草書《杜甫秋興卷》,圖片可點擊放大。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書唐人詩冊》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啟功贊: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杜甫秋興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