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泉州公安探索“互聯網+警媒”尋人新模式 助失散人群團圓

“你跑哪裡去了,我找了你三年了,三年了,你知道嗎?你有沒有害怕,你好不好?”2018年5月17日上午,福建泉州救助站,莆田涵江的王大明,在看到走失三年的母親的那一刻,就像個孩子一樣,抱著瘦弱的母親嚎啕大哭。這一刻,王大明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2015年4月18日,對王大明來說,是痛苦的開始。這天凌晨,患有輕微老年痴呆症的母親,離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從那以後,王大明踏上了漫漫尋母路,三年下來杳無音信。這年5月,泉州市公安局清源派出所救助了這位迷路的葉秀夜老人,因為她只會講永泰話,又患有些許痴呆,語言表達不清晰,無法與人正常溝通交流,派出所民警只好將其送到泉州救助站暫時安置。救助站工作人員多次與老人溝通幫其尋親,但都因沒能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導致尋親之路受阻。

王大明一家的團圓,得益於泉州市公安局警務大數據尋親新模式的開始。2018年伊始,泉州市公安局指揮情報中心尋人群主動走進救助站,開啟警務大數據尋親新模式,運用先進的警務技術幫助長期滯留救助站的困難群眾踏上回家之路。5月12日晚上,民警經過一次又一次認真細緻的甄別,終於確認了葉秀夜老人的家人,並將其子王大明的信息通報給救助站。

探索“互聯網+警媒”尋人新模式

2017年8月8日,南安水頭七旬老人李某珍獨自搭乘公交車欲到泉州看望兒子,途中迷路走失。接到家屬求助後,泉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立即與“頭條尋人”協作,隨即在《今日頭條》欄目推送走失老人信息,當晚即在熱心網民的幫助下找到走失的李某珍老人。

2018年4月1日,泉州豐澤華大街道的林女士忙於工作,直到深夜才發現24歲的弟弟不見了,由於弟弟智力障礙,不會說話,一旦走丟很難自己回家,多方尋找無果後他們選擇了報警。接報後,泉州公安立即展開尋找,並在《今日頭條》推送“頭條尋人”信息,9日中午,3路公交車司機無意在路旁看到1名男子在垃圾箱裡翻吃的,穿著與“頭條尋人”的信息一致,當即給家屬打電話提供線索,而此時離該男子走失已近10天。

說起“互聯網+警媒”尋人新模式的“威力”泉州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如數家珍。他介紹,“人員走失”類警情也是110接報的重要內容,數量呈上升趨勢。據統計,2017年1至8月,泉州110共接報“人員走失”類警情1700餘起,其中家屬報警救助的1468起,民警出警和巡邏中發現的132起,涉及人員大多為未成年人、老年人、精神障礙患者,查找工作十分困難。這既給基層工作帶來困擾,又難以滿足報警人需求。

在此背景下,為拓寬110便民利民新渠道,充分發揮公安110為民服務職能,泉州市局指揮情報中心立足接報“人員走失”類報警求助多、查找困難的實際,中心主任陳泉斌創新思路,主動聯繫《今日頭條》,積極探索開展互聯網+警媒尋人新模式,建立 “頭條尋人”公益合作機制,充分藉助“互聯網+”資源優勢,由警方在平臺上發佈尋人信息,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協助警方共同尋找走失人員,實現信息共享最大化。這一創新取得很大的成效。2017年8月份至2018年5月,全市公安機關在“頭條尋人”提供尋人線索224條,先後找到走失人員172人,工作成效居全國合作公安局第二位。

整合內外網優勢資源提升效率

在開展“頭條尋人”工作的過程中,泉州公安110始終牢記“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不斷整合內外網優勢資源,充分運用科技手段提升警務效率,力爭又準又快地找回走失人員。這之中,又有何“秘笈”呢?泉州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娓娓道來:

積極整合警力資源。由指揮情報中心牽頭組建泉州公安尋人聯絡組,成員單位包括刑偵、技偵、網安、科通、高速交警及派出所;建立微信群,將各單位聯絡員納入並及時溝通交流,共享信息,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多警種合成作戰的強大威力。例如,2017年11月3日23時,鯉城分局海濱派出所發現一名老年痴呆症患者找不到家屬,信息發佈到尋人微信群后,各成員單位密切協作,通過以圖搜圖獲取有效信息,最終晉江西濱派出所民警確認該人為其轄區走失的老人。

大力運用信息資源。協調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開通“智能感知大數據系統”、“火眼”人臉識別平臺、大數據警務實戰平臺權限,方便成員單位特別是基層派出所運用平臺大數據快速開展分析比對,儘快獲取人員身份信息,為找回走失人員爭取寶貴時間。比如,2017年9月27日,一名高齡老太在泉州鯉城區堤後路迷路求助,因老人只會方言且溝通困難,派出所民警無法獲知老人具體身份信息,聯繫不上其家人。指揮情報中心運用人像數據庫進行碰撞比對,僅用3分鐘即甄別出迷路老人真實身份,並通過情報數據平臺查詢到其家人聯繫信息,快速解決了困擾基層民警的難題。

廣泛藉助互聯網手段。泉州公安110在藉助“今日頭條”開展尋人服務的同時,積極運用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平臺,通過定向推送、互動轉發等手段快速傳播,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的信息傳播量。比如, 2017年11月6日上午,石獅湖濱派出所發現一名精神障礙患者但無法確認身份。派出所民警隨即發佈尋人信息到各個平臺,半個小時即獲得4萬餘人關注,晉江龍湖派出所民警關注到信息並確認該人系其轄區居民。

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泉州市公安局指揮情報中心緊緊圍繞公安改革和“四項建設”整體佈局,以“為民理念”為引領,積極發揮警務“大數據”優勢,主動走進全市各救助站,2018年1月至5月,已成功幫助41名長期滯留人員找到家人,王大明母子的團聚便是其中的一例。

從源頭上探索“尋人難”解決機制

“泉州公安110在搭建好尋人平臺的同時,積極查找問題根源,三措並舉大力探索解決機制。”泉州市公安局負責人說。

首先,召開專題工作研討會。針對老年人和精神障礙患者容易走失易找尋難、小孩離家出走警情多發、走失人員比對困難等問題,指揮情報中心專門召集相關警種單位和社會各界專家學者進行討論,徵求意見建議和解決方案。

其次,完善特殊人群基礎信息。要求各地對轄區老人及精神障礙患者進行摸排並建檔配卡,卡片二維碼包含人員基本信息,家屬聯繫信息等,老人及精神障礙患者外出時佩此卡,一旦其走失迷路民警或熱心群眾可快速聯繫其家屬將其接回。

再次,完善系統基礎信息。敦促派出所及時排查轄區內未辦理身份證件的老人、精神障礙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補辦相關證件,聯合戶政支隊進行常態化督導,對走失找回人員未及時補錄暫住登記的單位進行倒查通報。

運營人員:老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