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水稻之父袁隆平是院士吗?如何看待之?

己重置1


尽管各种荣誉的光环环绕,但在公众面前的袁老先生往往是沉浸在水稻研究之中,并结合他多年来对农业生产的理解和对农民的感情,利用他的影响力不断为农民发声,比如最近网上热评的:“应该至少给农民每斤粮食再增加五毛钱左右的涨幅,这样基本达到了两元钱。可以至少保证每个农民每年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才能基本上保证农民一年的生活。”“国家每年拿上亿的钱来补贴石油企业更不合理。石油那么贵,都是高价、高利润垄断企业,做石油的人都是有钱人,都是开小车的人,哪里还需要国家的补助呢?国家补贴他们干什么?为什么不拿这个钱来补贴农民呢?农民辛辛苦苦种一亩地得了100块钱,就是有钱人的两包烟钱。”

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讲,对于袁隆平的评价,不仅仅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世界杂交水稻里程碑式的人物”,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方方面面。比如:

新华网评: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新浪网评: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粮小咖


袁隆平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且早在1995年就已当选,至今荣膺此荣誉已经超过了30年,说袁隆平不是院士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

但是袁隆平先生截至目前还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确实是一个事实,也因此点备受诟病!因为很多人以为,以他在杂交水稻科研上的成果,以其在减少人类饥饿人口的贡献,袁隆平足够有资格和能力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成为我国为数的“双院士”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落实。

袁隆平为什么落选“中科院院士”?

至于说袁隆平迟迟无法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称号,有人做了一下的分析称,由于特殊原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评选机制差别很大。

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所谓的中国科学院其实来头很大,它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能够获得中科院院士称号可谓是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但是由于中科院下属部门中,并没有农业学部,但是中国工程院下设农业学部,诸如袁隆平显示这样在农学领域获得突出成就的研究人员,只能如愿中国工程院院士。因而袁隆平不是中科院院士,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外,笔者所在的河南省有多位在小麦和花生育种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也同样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所以,大家就不要再有怎么争执了,袁隆平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家,称得上任何荣誉。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6.15


粮油市场报


钟情三农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袁隆平先生不仅是院士,而且是在二十多年前的1995年就被评选为院士!

所以,网络上盛传的那些“袁隆平做出那么大贡献,却不是院士”的谣言可以歇一歇了!请大家不要以讹传讹了!

袁隆平:23年前已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情三农从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获悉,在查阅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名单时,袁隆平先生的名字位列其中,大家放心,像袁老这样做出了如此大成就的科研工作者,获得院士的称号可谓是实至名归,而且另据笔者发现,早在1995年,时年65岁的袁隆平由于其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已经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到底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荣誉呢?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解释一番!

中国工程院:我国工程科学最高学术称号!

在此之前,笔者先为大家科普一下,在我国,“院士”这一称号,意味着什么!

据公开信息显示,在世界学术界范围内,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院士一般指的是两类——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而袁隆平先生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笔者查证,是中国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要想获此荣誉,必须要在工程科学领域获得足够突出的成就,毫无疑问,袁老是当之无愧的。

而且由于袁老在科研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为减少世界饥饿人类数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被许多国家授予了一些名誉称号,其中在2007年4月29日,还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的光荣称号。

不管是在个人荣誉,国内荣誉和世界声誉方面,袁老在他那个领域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大家也不用担心什么了!

国家绝对不会亏待他,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钟情三农


水稻之父袁隆平是院士吗?如何看待他?我不管他是不是院士,但是他才应该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楷模。


袁老,把他的一生都奉献在了水稻研究之上,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解决了我国吃不饱饭的难题,试问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歌颂,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反观当今世道,戏子当道,他们随便演出几天,就是科学家、工程师、军人一辈子的赚不到的钱,试问这样的三观,我们还要继续下去吗?

袁老从1953年起,一直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了,都在呕心呖血的为水稻的研究做贡献,而且把他2000年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500万元都拿出来放在水稻研究上,而且自己一直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在一线。试问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我们能够有今天这么幸福快乐的生活,离不开无数个像袁隆平一样,为国家、为人民,为建设我们强大的祖国贡献一生的科学家们。最后让我们一起为为国贡献的科学家们、工程师、军人们致敬!道一句:"辛苦了,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坏男人说小龙虾


我记得我以前,在悟空问答中回答过这个问题。我愿意继续回答,补充。

袁隆平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使得中国水稻产量长期持续增加,中国人民能够吃饱饭,远离饥饿。当然咯,杂交水稻再好,也只是中国水稻增产的原因之一,还有下列原因:

1.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分田到户,粮食直补,农机直补等。就连化肥、农药这些现代农业基本农资,也与党和政府的领导分不开。

2.中国农民的艰苦劳动,支撑着水稻产量巨大。

3.农业科技工作者,是中国水稻产量巨大的科技保护神。

a.杂交水稻研究和育种,不是袁老单打独斗,是许许多多的科技工作者默默工作,奉献的。

b.中国有许多农业科技杂志、网站,办农业科技杂志、网站的人,也是农业科技工作者。

c.中国党和政府中,也有许多科技工作者奋斗在基层,服务农民。

我的家乡湖南,是中国水稻第一大省,水稻产量雄居中国第一。现在的人,已经远离饥饿。可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湖南人民,也与死神擦肩而过,没饭吃呀!人们只能下河捞鱼虾 充饥,吃杂粮,杀老母猪吃,挖野菜吃,最困难的时候,吃糠糍粑。什么叫糠糍粑,就是稻谷碾米,米糠分离后的糠,加少量米浆混合在一起,做成的糍粑,很难吃的。要知道,湖南可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呀!


70年代,由于杂交水稻在湖南开始推广,化肥、农药开始普及,湖南水稻产量开始增加。50.60年代,湖南水稻亩产量为200-250公斤,70年代末,水稻亩产量为300-350公斤。

80年代,由于分田到户,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加上杂交水稻的大力推广,化肥、农药的大力普及,湖南水稻产量继续增加,亩产量为400-500公斤。湖南人民吃大米,已经不成问题啦,全年都有大米吃,杂粮只是生活点缀。

90年代,超级稻在湖南农村开始推广,水稻产量继续提高,水稻亩产量为500-550公斤。

进入21世纪,超级稻在湖南普及,水稻亩产量继续提高,到2017年,湖南水稻亩产量为650-700公斤。

所以呢,湖南人民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袁隆平,感谢农业科技工作者,感谢农民,湖南人民已经远离饥饿啦!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湖南人民的遭遇和其他兄弟省份的遭遇一样。我认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为中国水稻产业默默奉献的人们,正是他们,支撑起中国水稻产量,世界第一的奇迹。


标准的70后


水稻之父袁隆平,繁育良种为农民,昔日水稻产量低,而今产量上水平。人民吃饭能解决,粮食丰收赚金钱。我种超级杂交稻,亩产1600斤。全国推广上亿亩,户户获得好收成。不为名来不为利,他是人民大功臣。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本题所述类似问题,我已多次发表个人意见。袁教授备斗六十四年,科学成就卓著,经济和社会效益超过国内任何科学家。这个问题结合到钱学森世纪之问、芯片危机、屠教授之惑、张曙光案和某官院之解,的确是到了改革的必要进行时了!说多了恐怕又通不过审查。当年我就袁在科学院无名专门赴京鸣不平。答复是袁老的水稻杂交模式非现代转基因技术,不够尖端,因而只能屈居工程院院士。另外,中国实行院士终身制、全领域或单科名额限制、提名限制和年龄原则上限制等。可科学发达的美国不受上述实质的限制,早就骋袁先生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不能不说是打了我们的脸!希望朋友的积极参于讨论,呼唤改革。


任有新2


是不是院士并不重要。特别是象袁老那样的大科学家,从来不重声名金钱,只专心于自己的研究,只专注于对知识的追求。这是一般青年人难以理解的。当然,“院士”遴选的规则和方法会有改革,以更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及。


退休教师辰钢


袁隆平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把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了很多,逐步解决了人民的糧食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吃饭的人多,这就需要好多的糧食,他贡献出毕生精力和年华,他是我们最敬佩的科学家,是我们最敬爱的一位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