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堅決做到短線“二不碰”,就能靠股市養家餬口?

既然道氏理論是一切技術理論的鼻祖,包括二師兄的獨孤九劍戰法,那麼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道氏理論的精髓。

有意思的是,道氏理論,並非查爾斯·亨利·道所創,而是後人整理的思想,就像《論語》並非孔子所著,而是其門人整理。

道氏理論的形成經歷了幾十年。1902年,在道去世以後,威廉·P·漢密爾頓(William Peter Hamilton) 和羅伯特·雷亞繼承了道氏的理論,並在其後有關股市的評論寫作過程中,加以組織與歸納而成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理論。他們所著的《股市晴雨表》、《道氏理論》成為後人研究道氏理論的經典著作。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理論的創始者——查爾斯·道,聲稱其理論並不是用於預測股市,甚至不是用於指導投資者,而是一種反映市場總體趨勢的晴雨表。大多數人將道氏理論當作一種技術分析手段——這是非常遺憾的一種觀點。其實,“道氏理論”的最偉大之處在於其寶貴的哲學思想,這是它全部的精髓。哲學是理論的理論,正如二師兄不惜筆墨大書《易經》和佛學的思想,因為本質上,所有的“哲學”思想是想通的,殊途同歸,大抵如此。

道氏理論中極其重要的三個假設:道氏的理論基礎

道氏理論有極其重要的三個假設,與人們平常所看到的技術分析理論的三大假設有相似的地方,不過,在這裡,道氏理論更側重於其市場涵義的理解。

假設1:人為操作(Manipulation)——指數或股票每天、每星期的波動可能受到人為操作,次級折返走勢(Secondary reactions)也可能到這方面有限的影響,比如常見的調整走勢,但主要有人也許會說,莊家能操作股票的主要趨勢。就短期而言,他如果不操作,這種適合操作的股票的內質也會受到他人的操作;就長期而言,公司基本面的變化不斷創造出適合操作股票的條件。總的來說,公司的主要趨勢仍是無法人為操作,只是股票換了不同的機構投資者和不同的操作條件而已。

假設2:市場指數會反映每一條信息——每一位對於金融事務有所瞭解的市場人士,他所有的希望、失望與知識,都會反映在指數上得到反映;因此,市場指數永遠會適當地預期未來事件的影響。如果發生火災、地震、戰爭等災難,市場指數也會迅速地加以評估。在市場中,人們每天對於諸如財經政策、產業政策、政治事件、戰爭、市場擴容節奏、領導人講話等層出不盡的事件信心不斷加以評估和判斷,並不斷將自己的心理因素反映到市場的決策中。例如英國脫歐事件塵埃落定瞬間英鎊直線自由落體,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0%,這在外匯市場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事件,理論上當天可以最大獲利150萬倍,即10萬的資金可以瞬間飆升至1500萬元。所以索羅斯等國際大鱷,在英國公投之際,屯兵在側,虎視眈眈,靜待結果宣佈的那一剎那的狂野。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市場總是看起來難以把握和理解,但對少數可以洞悉經濟規律的大鱷來說,這反而是操作的良機。

假設3:道氏理論是客觀化的分析理論——成功利用它協助投機或投資行為,需要深入研究,並客觀判斷。當主觀使用它時,就會不斷犯錯,不斷虧損。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市場中95%的投資者運用的是主觀化操作,這95%的投資者絕大多數屬於“七賠二平一賺”中的那“七賠”人士。而真正賺錢的,是客觀化的交易師和投資者。

投資者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不是別的其他,而是投資者自己,大波動才能讓你掙大錢!

原因在於一個人可能 看得清楚而明確,卻在市場從容不迫,準備照他認為一定會走的方向走時,他變得不耐煩或懷疑起來。華爾街有這麼多根本不屬於傻瓜階級的人,甚至不屬於第三級 傻瓜的人,卻都會虧錢,道理就在這裡。市場並沒有打敗他們。他們打敗了自己,因為他們雖然有頭腦,卻無法堅持不動。我開始瞭解要賺大錢一定要在大波動中 賺。不管推動大波動起步的因素可能是什麼,事實俱在,大波動能夠持續下去,不是內線集團炒作或金融家的技巧造成的結果,而是依靠基本形勢。不管誰反對,大 波動一定會照著背後的推動力量,盡其所能地快速推動到盡頭。

不理會大波動,設法搶進搶出,對我來說是致命大患。沒有一個人能夠抓住所有的起 伏,在多頭市場裡,你的做法就是買進和緊抱,一直到你相信多頭市場即將結束時為止。要這樣做,你必須研究整個大勢,而不是研究明牌或影響個股的特殊因素, 然後你要忘掉你所有的股票,永遠忘掉!一直到你看到——或者你喜歡說,一直到你認為你看到——市場反轉、整個大勢開始反轉時為止。要這樣做,你必須用自己 的頭腦和眼光,否則我的建議會告訴你低買高賣一樣白痴。任何人所能學到一個最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放棄嘗試抓住最後一檔——或第一檔。這兩檔是世界上最昂貴 的東西。總計起來,這兩檔讓股友耗費了千百萬美元,多到足以建築一條橫貫美洲大陸的水泥公路。一個人對自己的判斷沒有信心,在這種遊戲中走 不了多遠。這些大概是我學到的一切——研究整體狀況,承接部位,並且堅持下去。我可以沒有半點不耐煩地等待,可以看出會下挫,卻毫不動搖,知道這只是暫時 的現象。我曾經放空10萬股,看出大反彈即將來臨。我認定——正確地認定——這種反彈在我看來是無可避免,甚至是健全地,在我的賬面利潤上,會造成100 萬元的差別。我還是穩如泰山,看著一半的賬面利潤被洗掉,絲毫不考慮先回補、反彈時再放空的作法。我知道如果我這樣做,我可能失去我的部位,從而失去確定 賺大錢的機會,大波動才能替你賺大錢。贏家的共同之處:他們是屬於資金管理和交易策略的技術派,對於每一筆下單都要裝上層層的保護罩,因為他們忘不了之前的某筆交易沒有止損帶來的重大損失。執行力深深刻進他們共同的骨子裡。他們堅信自己堅持到最後一定會賺錢,策略是他們的保護環,保護著他們、不讓他們做輸家的那些蠢事。

堅決做到短線“二不碰”,就能靠股市養家餬口?

均線是大家最常見的技術指標,有一條均線定乾坤的說法。關於移動平均線的用法與含義,美國投資專家葛蘭碧創造的八項法則可謂其中的精華,被均線使用者視為技術分析中的至寶。


短線“二不碰”

一枝獨秀——離場信號

股價經過上漲後,絕對高位放量升; 或是前高的附近,當日開盤放量攻。

留下巨量長陽線,帶有長長的上影。 上攻受阻拋壓重,一枝獨秀現原形。

股價持續上漲後,做空能量蓄飽和。 主力派發為順利,不惜放量來誘多。

巨量對倒吸買盤,然後反手做空客。 主力散戶高換籌,股價衝高就回落。

堅決做到短線“二不碰”,就能靠股市養家餬口?

一枝獨秀是陷阱,主力精心來誘多

看盤經驗不足的投資者很最容易被這種激烈的場面所迷惑,有的甚至做出換莊的誤判,其實是主力把籌碼集中拋出,沒有主力願意在高價區收集籌碼。更何況,真正的放量突破之後,股價很難大幅回落,一般在陽線實體之上或陽線實體之中波動。該股衝高後急速下跌,說明那根陽線是主力放量誘多,股價短期內很難逾越該高點。

"一枝獨秀"是主力精心設置的誘多陷阱,主力採用對倒方式吸引買盤跟風,然後反手做空,當天把跟風者一網打盡。如果投資者不慎落入主力的圈套,可在第二天股價慣性衝高中拋出,否則將遭深套,損失慘重。

“斷頭鍘刀”——離場信號

斷頭鍘刀K線形態,是準確率相當高的多頭逃命信號。這種K線往往是一根大陰線,同時刺穿5日、10日和30日這三根均線,從圖形上來看就像“一把大刀砍掉三根均線”,預示著新一輪跌勢即將爆發,是警告交易者要注意提前減倉或平倉的重要信號。

堅決做到短線“二不碰”,就能靠股市養家餬口?

通常來說,這種K線形態出現時會有以下特徵:

① 出現在上漲趨勢的尾部或者頂部盤整階段,5日、10日和30日這三根均線呈現聚攏收窄狀態,均線出現這種形態一般意味著行情可能會橫向盤整一段時間,上輪趨勢開始衰弱,新一波行情等待啟程。

② 一根大陰線突然出現,同時跌穿上述三根均線且收盤價完全位於三根均線下方,此時通常是交易者在橫盤階段發現無利可盈,最後決定大幅拋售手中的倉位,引致行情在橫盤後“自由落體”。要注意,這根大陰線有個特點:光頭光腳。也就是說,這根K線沒有很明顯的上下影線,當日最高價幾乎等於開盤價,最低價幾乎等於收盤價,這意味著賣方一開始就很強勢。

③ 出現斷頭鍘刀K線形態之前,成交量通常先放出巨量,然後小幅縮量,最終成交量越來越小,不再創新高;但出現該形態的時候,成交量可能會再次放大。

一旦在K線圖中發現這些特徵,交易者就要警惕起來,甚至可以準備清倉。如果這個斷頭鍘刀形態是有效的話,接下來的行情恐怕會有“排山倒海”之勢。當該形態出現後,第二天行情跳空低開,或者三根均線呈現向下擴散的形態,且伴隨著成交量再次放大,新一波可怕的跌勢很可能已經開啟了,可考慮立刻出場,落袋為安。不過因為該形態後也會出現小幅反彈的時候,因此交易者不必急於逆勢入場。


炒股的兩大定理和三個推論

定理一:短期力量服從長期趨勢:

無數交易者的失敗經歷都證明了這條定理的有效性。這也是很多所謂“騙線”的成因之一,當我們看到一根單日的上漲吞沒陽線,K線的技術分析方法告訴你,這確實是一個明確的短期上漲信號。

於是,當你尾盤重倉追進準備搏殺,第二天,股價卻直接低開低走。打開股價趨勢圖仔細研究發現,原來,中長期均線明確的告訴你,這是一隻趨勢向下的股票,短期衝高有可能只是一則消息的刺激,或者,就是有一些遊資在拉高出貨。

同樣的事情也有可能發生在牛市行情中,當一隻股票在你剛剛買入後的某日突然跳水,或許此時,你剛剛有的浮盈被抹掉大半,或許更慘一些,賬面已經虧掉5%,結果,你剛剛勉強保本賣出或割肉換股,第二天,股價又開始了扶搖直上,無論白馬黑馬就這樣被你錯過了。同樣,再看這隻股票的k線圖,人家的單日暴跌只是在大上漲週期中開個玩笑而已,而你,卻不幸的當真了。 這就是無數人說過無數遍的:趨勢為王。真理重複多少遍都不是多餘的,因為縱使我們不斷的重複,我們依然可能不斷的犯錯。所以,記住上文那兩個我們或許親身經歷過,或許只是聽聞過的教訓,然後大聲的重複那四個字:趨勢為王。

定理二:技術信號服從股票基本面:

基本面是做什麼用的?可以明確的說:無論是宏觀市場還是微觀個股,基本面毫無疑問有著最準確的定價作用。但是,大到市場指數,小到個股,每個投資者對標的的基本面與估值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因此,每名市場參與者的成績與盈虧不同,歸根結底是對市場的理解不同造成的。

其實,無論是看漲、看平還是看跌,每個投資者都能找到自己認為可信的技術信號,但是,市場最終的走勢只有一個,不可能看漲、看平和看跌都正確。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決定未來投資者交易成績的,並不是所謂的“技術信號”,說到底,是對市場基本面與情緒的把握能力與準確程度。 在這裡還想說一句非常關鍵的話,希望朋友們仔細琢磨琢磨味道:如果一個技術信號不能反映當時市場的基本面,那麼它一定是受市場外因素影響形成的。但是,市場外的影響永遠是短暫的,影響結束後,市場會向它本該行進的方向加速行進,直到它認為達到下一次的平衡為止。

以上就是投資心得中的“兩大定理”,下面,我們來看看由這兩大定理引出的三個推論。

推論一:買入被低估的股票時,忽略任何技術因素:

買股票時從來不看任何K線、均線之類的東西。特別是當你認為一隻股票已經低估,然後,空頭依然肆虐,並且股價還在持續跳水,你基本上可以認為這是市場先生在慷慨的給你送錢。這時,你根本不用考慮這隻股票還會跌多少了,先殺進30%至50%的倉位再說。在記憶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在股價半死不活時買入,然後,沒幾天,技術上的看漲信號出現。最重要的一點,朋友們一定要確信,這個市場裡,最不缺的就是智商高的人,股價低估,誰都看得見,你現在不買,自然有人慢慢的買,他們買著買著,股價自然就高了,這時候你再買,或許人家已經賺夠了,賣了。這樣,我們的風險就太大了。

推論二:上升通道中,60日均線最重要

這是多年來在牛市實戰中最重要最管用的一條心得。在市場處於牛市或一隻股票處於完整的上升通道時,只要它能不斷的創新高,並且不斷的調整到60日均線附近,你也可以默認,這是市場在給你送錢。

此時,你有兩種操作方式:沿著60日均線低買,然後在股價創新高後賣出並等到股價回落至60均線附近時重複上面的操作過程;或者,逢低買入以後一直持有到股價最終的頂部。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沒有優劣之分,朋友們只要找到這樣的股票並且堅決買入它,你會發現,其實賺錢真的沒有那麼難。 如果我們在買入這樣的股票後,它隨即有效跌破60日均線,怎麼辦?

第一,在經驗中,這樣的概率並不大;

第二,如果真的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一定是更高級別的風險突然降臨,也許是個股的突發重大利空,或者是更高級別的系統性風險,此時,我們要堅決止損離場。因為,在市場的所有趨勢中,系統性機會與風險始終排在趨勢鏈的最頂層。

推論三:當股價上漲脫離基本面時,識別見頂信號最關鍵:

這條推論是多年來能在一隻股票上賺足利潤的最大依仗。牛市不言頂,當市場情緒達到癲狂,股價總會脫離基本面很久的。此時,如果我們墨守成規,發現手中的股票突破自己的估值頂後就立即賣出,或許,你會錯過這隻股票最豐厚的一段利潤。 我們在賣出一隻股票時,其實也有兩個標準可以遵循:

第一、你主觀認為自己已經在一隻股票中賺夠了;

第二、你發現這隻股票在客觀上已經見頂。

與上面的例子相同,這兩個標準都對,沒有優劣之分,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但是,無論如何,確保你最終安全的,一定是要在手中個股的大頂來臨之際準確的識別出見頂信號


你的目標不是完美而是學會自控。

股 票不是人,根本不值得我們去愛。在大多數情況下我不相信世上有無條件的愛,我必須得到愛的補償。如果我持倉的股票一個勁不停地下跌,我的愛就沒有任何回 報,不是麼?對不起,我可不吃那一套!儘管叫我花花公子好了,我只愛那些我在買進後價格上漲的股票。一旦讓我看出它有任何跌入套牢谷的跡象,我就毫不猶豫 地跟它分手去找另一家股票了。

如果你幾天內無法交易(比如說要去度假),好好考慮一下你應該設立止損價位呢,還是應該全盤退出倉位。除非你所進行的是一個很不錯的長期趨勢交易,並且股市目前的行情非常明朗,你最好還是退出所有的倉位,等你回來再全身心地投入新的交易。

如果你認為該交易一定能為你賺錢,而股市行情又大為有利,就可以給股票一個更為寬鬆的下跌餘地,把止損價位定得低一些。如果你認為它成功的可能性不到,或者該股票有很大的套牢風險,則應該設立一個很緊的止損價位(或者這樣的交易乾脆就不要做了)。

損失決不應該超過交易資本的2%。(它就是你所交的保險費。)

你最終的目標是儘可能讓思維變得靈活,以便在各種新情況發生時能夠以自己的風格隨機應變。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思路敏捷、身手靈活的交易人,跟風雲突變的股市討價還價。

在 股票市場上,你可得注意著點兒那些所謂的常識!當牛市佔上風時,常識就是你最大的敵人。理性的估價和邏輯不是繁榮的股市裡的成功之道,它們只會把你引向災 難。(在中國股市由於沒有做空機制,有的時候股票價格表現的更加不理性——斑竹注)人人喜愛的股票,儘管你覺得它的價格高於價值,連續上漲一年不是沒有可 能的,在價格回落之前增加4倍有時簡直是小菜一碟。你不能和股市作對,連試試都不行!股市並非有效,任何時候股市都不一定反映任何個股的真實價值。你用不 著花費那個精力去考慮股票的價格應該是多少了,你必須隨時樂意接受股市給你的東西,根據股市裡的規則(股市的各種趨勢)玩股市裡的遊戲。

有 些在生活中有用的東西就不會幫助你在股市裡創造輝煌。事實上它們還有可能害人不淺。其中之一就是忠誠。在生活中,忠誠是很可貴的品質。但是世上有一件東西 不值得任何人付出忠誠,那就是股票。股票決不是你的朋友,也不值得我們的喜愛、忠誠甚至信任。股票的價格通常和公司的好壞沒有關係,和在那裡的工作的人更 是風牛馬不相及。任何對於股票的忠誠感都完全用錯了地方。股票時不時地會給你重重一擊,而且你永遠也別指望它會體諒你的痛苦。疼的是你,或許你的家人也會 跟著受牽連。

股市是由人操作的,這些人在這裡完全是玩一種生錢遊戲。他們可不在乎公司或投資人,更別指望他們會關心想我們這樣的小股民的民 生大計。他們整天腦子裡想的就是怎麼掠走你的錢。(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政府建立股市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保護中小投資人的利益呢,還是為了更大的集團利 益?)所有在股市炒股的人無一不是為了錢,而賺錢的真正含義,常常是從別人的口袋裡把錢拿走。

在股市快到定點時將倉位中的股票轉換成現金。 當股市開始轉向時,現金就是股市之王!要像避瘟疫一樣遠離無法預測、不可交易的波動,這樣可以使你的帳戶免受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這樣做會讓你成為笑到最 後的人,等到股市一平靜下來,你就可以用自己在風暴來臨之前捲回來的那些現金重新交易了,而其他人那會兒還在可憐兮兮地舔傷口呢。

冒險行為 常常也是一種逃避現實,也可能人們靠這種方式來彌補自己生活中想做而沒做的事情。如果你好像懷有抵制心理似的拒絕使用正確的理財方法,或者常常忘記制定計 劃或者設立止損價位,那就最好還是仔細想想自己有沒有心理動機。最好現在就把這一點分析清楚,以便儘快採取措施,在股市裡天天向上,不要因為壓根兒不知道 自己在做什麼而在錢上跟自己過不去。

炒股不能代替生活中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你更不能因為炒股而忽視了摯愛的人!要知道炒股只是達到更遠大的人生目標的手段——炒股本身不是目的,我們的人生還應該更為豐富和充實。


交易是概率心理遊戲。以概率的眼光處理交易問題,而不是著眼於具體的某次交易。交易是心理遊戲:許多朋友在模擬交易中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一旦迴歸實戰,卻時常一敗塗地。說明實戰心理的巨大影響力。

交易是基於概率思想的心理遊戲:偶然性蘊含在必然性之中,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交易不是孤注一擲的賭博,而是連續進行的遊戲,掌握了良好的交易策略,盈利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儘管我們未必能夠事先完全把握哪次是盈利的,哪次是失利的。不要執著於某次具體的交易,輸贏都是可能的,輸了就止損,贏了就止贏,在資金管理的基礎上順其自然。

提到基於“概率”的思考方式,我們不能不講一個巴菲特的故事。

一次高爾夫遊戲中,巴菲特的球友們決定同他打一個賭。他們認為:巴菲特在三天高爾夫比賽中,一桿進洞的成績為零。賭注是:如果巴菲特贏了(能夠一桿進洞),將獲得20000美元。如果他輸了,只需要付出10美元。每個人都接受了這個建議,但巴菲特先生拒絕了。

他說:“如果你不學會在小的事情上約束自己,心存僥倖,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會受內心的約束”。這是因為,一桿進洞對於一個職業高手也是一生難求的幸運,像巴菲特這樣的蹩腳業餘玩家,而且時間限制在三天內,成功的概率為零。零乘以20000美元也是零。從概率的角度思考,不應該心存僥倖,冒毫無勝算的風險,哪怕風險只有10美元。基於概率的風險控制的思想完全根植在他的血液裡。巴菲特先生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具有特殊的個人品質。

止損,不要怕疼

成功的止損要接受,失誤的止損也同樣必須接受。理解止損就必須理解錯誤的止損。如果止損都是正確的,就不需要止損了。

“成功的止損”是指:止損後行情繼續向壞的方向發展,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失敗的止損”是指:止損後行情向有利方向發展,如果不執行止損指令,反而能減低損失。

最低級的選手對成功的止損都是耿耿於懷不能接受的。中級交易員有了進步,成功的止損後,能夠心懷坦然。但是多次面對失敗的止損,會產生強大的心理挫折感,甚至完全放棄止損,導致滿盤皆輸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條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

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奈何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實驗人員每天都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裡,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它不斷地衝撞那塊玻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鯊魚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

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遊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當那些鯽魚逃到對面去,它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因為它如此怕痛。

止損當然是令人心痛的,但是交易者不能因為怕痛就不止損啊,這樣的話,你永遠品嚐不到穩定盈利的美味。

實際上,“止損”作為一種平倉操作,必然有成功和失敗兩種結果。所有失敗的止損,對於交易都是作出貢獻的:他們保證了每次“成功的止損”能夠被執行。為了抓住每個壞人,有時須要誤傷一些好人的。更何況,如果你的止損每次都是成功的,說明你對行情拐點的把握100%的正確,還需要什麼止損呢?成功和失敗的止損,好比禿鷲的雙翼,保證了其展翅翱翔的能力。

投資的進階之路,講道理不如受教訓,受教訓不如勤思考,勤思考不如一個好師傅,好師傅還必須配合好品性,好品性其實也需要點兒好運氣。那麼你覺得自己被擋在哪條兒了呢?大多數認為沒遇到好師傅,幾乎沒人覺得自己品性有待完善。這本身已經揭示了問題的答案。

所謂品性,其實就是投資性格。我個人比較讚賞的是理性,辯證,中庸,守拙。好師傅這事兒,一方面根本不缺,這麼多投資大師的著作和網絡上優秀投資人的案例總結,要想學其實足夠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有哪一個好的投資人是被一個好師傅綁在褲腰帶上天天一口口喂出來的呢?

虧錢有2種方式:1,你真的虧了錢;2,你收入雖然提高了,但社會財富的平均增速遠遠高於你的收入增速。賺錢也有2種方式:1,你真的賺了錢;2,雖然你的收入沒有增長,但大多數人的主要資產大幅貶值了。以往財富階層提升主要靠後者的1和避免前者的2,但未來總有一個時刻後者的2也會讓人刻骨銘心。

高度,深度和角度,是基本面投資的三種不同風格傾向。高度型更看重整體機會,側重大範圍的長期規律性研究,以捕捉系統性戰略機會為核心;深度型主要瞄準個體,側重對企業的深入研究和長期價值衡量,以與優質企業共同成長為核心;角度型也以個體研究為主,但是以當下市場預期與企業價值的背離為切入點,主要把握市場糾錯的機會。

在投資的世界裡,一次大機會的成果遠超過千百次的小折騰。同樣的時代大家其實面臨的機會都差不多,區別只在於把握度。真正的大機會,把握住一次足以改變境遇;把握住兩次將開啟全新的人生;把握住三次整個家族都會不同。從a股歷史規律來看,其實每3-5年都大概率的會碰到一次好機會,然而大多數人早已在各種小折騰中荒廢了。

然而把握大機會的能力需要足夠的提前量。說白了,今天你不學習,2年後的大機會基本沒你的份兒。5年都不進步,10年裡也就只能看著優勝者連升幾個人生臺階而望洋興嘆。看起來人生很長,但真正學習並且反饋到投資成果的黃金期其實也就是十幾年。錯過這個財富的黃金窗口,明白了也晚了。

大機會分兩種:一種是看準一個大趨勢與時代一起成長。比如房地產的這十幾年,單個年份來看漲幅也並不驚人,大收益其實也是熬出來的;另一種是從危機中把握機遇,將大眾的恐懼和貪婪為我所用。前一種需要很好的前瞻性和大格局,後一種需要對風險和機會敏銳的直覺和洞察力,而兩者共用的要求是:強大的耐心和堅毅的品格。

對資產漲和跌的精確預測很難,但做出符合自己長期利益的決策卻沒有那麼難。首先是要站在大概率和常識的一邊,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下;其次安排好中長期的對策,讓自己處於必贏的位置,最多付出時間代價而已;最後,學會做取捨。短期利益服從長期利益,戰術安排服從戰略規劃,盈利目標服從風控原則。這其實就是贏家守則。

逆向思維看如何做到完美的作死?從精神層面,要確保一直處於無知但又不覺得自己無知的狀態是關鍵。如果恰好還有點兒偏執浮躁和爭強好勝就更好了,要是還滿腦子意識形態主導思維,更是上品;技術層面,要敢賭,特別是敢於上槓杆賭。專門選擇最熱門的品種,在其估值最高和業績最高的時刻果斷殺入。最後要記得死不認錯,從哪裡跌倒就就地臥倒。

人一順的時候就容易飄,特別是搞投資的,如果恰逢這2年業績出眾,往往看別人也不順眼了說話也衝了。可惜這不叫自信,叫淺薄。對搞投資的人來說,永遠要在前方為自己的低谷期留一個位置,這不是裝,而是瞭解了足夠多的投資歷史和對投資的本質有足夠深的認識後的一種自然反映。對市場謙卑未必讓你成功,但狂妄自大肯定讓你倒黴。

人生和投資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本質上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長期勝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瞭解絕對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決定一生命運的往往只是幾個判斷和決定;各種短期的偶然性會被時間熨平,最終的結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麼事決定了高度,跟什麼人決定了難度;最痛苦的不是錯過了,而是明白的時候已太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