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2018高考語文作文命題趨勢精準預測!

1

2017年高考全國卷作文命題分析

2017年全國卷1高考作文題目:

(適用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汙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一、大視野

從材料的內容看,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作文題具有“大視野”,足夠“高、大、上”。12個“中國關鍵詞”,幾乎涵蓋當今中國的所有要素,直觀地體現出時代特色。

國家發展戰略、高科技成果、民眾精神與物質生活、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問題,等等,一個個“中國關鍵詞”站在不同角度,反映了今日中國的方方面面。同時,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作文題又足夠“接地氣、有抓手”,每一個“中國關鍵詞”都是鮮活地呈現在中國人面前的可感知、可觸摸的東西,零距離地與其他社會元素共存共生,方便、滋養、影響著億萬民眾。

二、 真情懷

從材料的要求看,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作文題是典型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它具備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的所有要素——情境、控制、自主、思考。它要求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感知、敘說、說理、論證,既承繼“自主空間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傳統優勢,又避免了套作、宿構等現象。而要想較好地完成任務,“真情懷”是前提。

如果對所選詞語代表的事物沒有真切的感受和了解,如果對社會生活沒有鮮活的體驗和認識,如果沒有做中華民族好兒女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念的認定和評判,如果只是就詞釋詞加上空發感慨,怎能寫出好作文?

三、深思考

要求考生具備辯證思維,看待事物有聯繫發展的眼光等,不止於淺表思考。“認識中國”是個宏大的話題,正如考試中心專家所言,“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徵,它們中間既存在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共同構成多樣而立體的中國”。

2018高考語文作文命題趨勢精準預測!

2017年全國卷2高考作文題目:

(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西藏、陝西、海南、重慶)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期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分析

我們認為,II卷的題目相比I卷,出得更見水平——氣勢磅礴不讓I卷,同時還為考生留出了大我和小我兩條路子。

當然,即便從小我入手,也不可寫得太小家子氣,君不見,以上名句,即便自比小我,也要做君子、明月、第一流人才、受光於天下者、勇者、風流人物。如從大我入手,則依然可考慮天下與國家這一類的立意。

總體而言,大我小我雖有不同,大氣是一定的。

2017年全國卷3高考作文題目:

(雲南、廣西、貴州、四川)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 40 週年,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 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 的高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 2017 的高考考場上......要求: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 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且不少於 800 字。

分析

全國卷III的意思更明確,直接指出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其實就是指明瞭大我(大局出發)和小我(自身出發)兩條路子。

要從大局出發的話,材料非常豐富——《中國合夥人》不就是拍的這個故事?多少人抱著對知識的渴望,在山溝裡、在田間地頭懸樑刺股,終於進入大學,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改革開放的奇蹟,說到底跟恢復高考、恢復知識尊重都是分不開的。

同樣,即便是寫小我,也不能寫得太淺、太侷限。每個人的高考,都是一部迴腸蕩氣的史詩,從小我下手,更容易寫得真情實感,但也一定要注意,要拿高分,最後一定缺不了一招小中見大。

基於此,我們可以預測,2018高考作文,也許大格局,也許小事例,但是從2017年的題目看來,提前準備、練習好大手筆的文章,以及學習大中有小、小中見大的手法,絕對不會吃虧。

畢竟,高考要選拔有能力的人才,需要“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式的時代青年,而非無病呻吟、無感情又不會表達的“孤立人”。

2

2018年命題思路展望

近三年高考命題,越來越側重國家大事,更貼近時代社會。學生不再是單純地閉門讀書,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只知道讀書的學生,只是“學生”而已,關注國家、社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才是真正的“國之少年”。遙想2018年高考,新一屆的高三師生在備考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國家政策,掌握重大事件

“一帶一路”是我國面對國際新形勢提出的發展倡議,國家為此堅持不懈地努力推進。類似如此重大的事件及其相關內容,考生們平時必須通過不同的渠道掌握清楚,對此要有所瞭解。為此,作為教育者或家長,一樣要關注和幫忙蒐集信息,提供給考生可閱讀的相關材料。

2.突發社會新聞,置身其中思考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高考’書”的時代已經過去,考生要從身邊的實際出發,觀察並思考身邊生活,做一個深諳社會、理解社會的青年,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穩健,走得更遠。類似“共享單車”“廣場舞”“食品安全”等關鍵詞,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這就要求考生對身邊的日常生活和社會新聞,不能熟視無睹,要進行思考和分析,關注有關部門的具體做法和媒體的評論。普通的社會現象,一旦成為民眾關注的熱點,就得引起思考,做一些材料的蒐集和探究。

3.梳理傳統文化,命題推陳出新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的沉澱,從古典詩詞、名言名句到人際交往、禮尚往來,都有著極好的延續。北京卷2014年的作文題“老規矩”、2016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7年新課標全國卷Ⅰ“中國關鍵詞”裡的“京劇”“中華美食”等,均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在高考作文命題的材料中。因此,考生在備考時,要在總結過往命題內容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思考新的命題角度。

4.關注言論名句,拓展思維方式

名人言論,耳熟能詳,一旦成為作文命題的材料,就需要考生多加註意。2016年江蘇卷的言論作文“有話則長,無話則短”,2017年浙江卷“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書”,2017年新課標全國卷Ⅱ6個名句選2個或3個,都是從言論名句出發,來命製作文題目。為此,在備考時,對常見的名言名句或具有哲理性的詩詞,進行分類梳理,關注其立意角度,從不同方面來練習。

3

2018年高考作文備考策略

為國選材的高考,其命題是有著嚴格要求的,作為老師也很難一語中的。考生也不能只投機取巧、臨陣磨槍。寫作要想獲得高分,還是在於平時積累素材和寫作經驗,熟練掌握構思技巧,才能臨危不懼、從容面對。也可以參加“求學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之類高考作文實訓性質的大賽,在寫作中積累經驗。

1.揣摩他山之石,提升審題意識

高考作文,對廣大師生而言,平時並不會給予太多關注。因為作文寫就高分,不是一夕之功。很多考生每次考試,無論如何努力,作文也就43分上下。其實,每年高考結束,總有合適的高考滿分作文書,或是備考類的雜誌上市。考生在看書中的高考作文或是學生範文時,要學會揣摩別人的審題立意、選用材料、昇華主題等,做到胸中有丘壑。

2.側重文體訓練,固定呈現方式

考場作文,考生一般寫議論文或記敘文,其他文體難得一見。為此,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要根據自己的寫作習慣,逐步確定考場作文的文體;然後,對文體的特點進行了解,再根據平時看他人高分作文得到的經驗,選擇更合適的結構形式,比如增加小標題,比如論證時採取正反結合的形式等。讓平時的寫作有一定的呈現方式,並不斷地強化練習,規範格式。

3.加大信息交流,分享、交流觀點

每個人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如通過學校提供的平臺,或是同學之間的課間交流等。對國家大事、社會突發的問題,同學們可以進行交流、分享,不僅能掌握事件的內容,還能在談論中見仁見智地提出觀點,有利於積累知識素材。

4.夯實寫作基礎,掌握構思技巧

面對高考命題,一味地注重猜測作文命題材料和角度的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大家唯有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懂得去讀懂材料,分析確定立意的角度;寫作時語言表現要流暢生動,富有表現力,且文章結構上條理清楚,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方能獲得高分作文。

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您希望有一個可以隨時提問的地方嗎?您希望有人幫您分析志願填報方案的好壞嗎?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有專業參考意見嗎?這些對您來說可能很困難,對我們來說不困難。報考疑問,隨時解答;方案優劣,專家解析!關注:陝西志願一點通,這些問題我們幫您解決!

陝西志願一點通祝福所有學子:再創佳績!金榜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