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如果到街上看一看,會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一家三口出行時,孩子比較喜歡膩歪在媽媽身邊,跟媽媽說悄悄話,而爸爸經常是獨自一個人走在前面;要是隻有爸爸跟孩子一起出行,孩子會很安靜。

如果是10年前的街上,這樣的情況會更明顯。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是啊,中國式的父子關係裡,父親的形象是天,威嚴大於恩情,父親和孩子之間,關於愛的表達,總是羞於說出口。中國的父親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孩子的行為老師,更是道德老師。師道尊嚴,所以不能太親密。

1.別人的青春vs. 我們的青春

別人的青春:喜歡你喜歡你!我們的青春:爸媽求你別這樣對我!

最近被蘿嚴肅的一篇推文刷屏,話題來源於日本很火的一檔節目《校園封神榜》,“學生們的天台告白”。

日本孩子們表現出他們勇敢和溫情的一面,勇敢地對自己喜歡的人告白對話,說著溫暖的話;而被喊話的對象,始終非常溫柔的對待喊話的人。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這樣的場景讓人們看著心暖暖。但是來到中國,也許是水土不服,也許國情所致,溫暖的天台告白,演變成孩子對著父母,兩代人的談判,對峙。也許,我們的中國孩子,傳統的教育讓孩子們丟失了這部分懵懵懂懂的可愛。

節目推出後,最令人關注和扎心的是一位初一女生。她委屈的對著媽媽喊出:“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是那麼好?我的努力你為什麼看不到?我很痛苦你知道嗎?”

孩子帶著情緒講出來的這番話,有勇氣站上天台,她只是希望媽媽能因此改變。她的媽媽,並沒有覺察孩子的痛苦,給了孩子一個跟以往沒有兩樣的態度。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媽媽的話深深的刺傷了孩子的心,她哭著拜託媽媽,別這樣對自己!別用打擊法激將法!她不適用。但媽媽依然堅持自我,並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問題,孩子哭著跑下了陽臺!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這位媽媽儼然就是中國父母的代表——中國的傳統教育“嚴”,“嚴父出孝子”“嚴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要嚴,就不能溫情,要嚴就不能太親密,要嚴,孩子以後才能出人頭地。

父母們自以為是,孩子們痛苦壓抑。壓抑太久的孩子,始終需要爆發心中的鬱結。被“中國式父母”的重壓之下,孩子身心都得不到發展,創造力?談何而來?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2.我小時候的父親印象

@王君 25歲 男 醫生

小時候覺得爸爸不愛自己,大概5歲的時候,跟他出門,我走得太急,摔了個大跟頭。我抬頭,他一點走過來的意思都沒有,只是在遠處看著我。等著我起來。

@遊離的魚 28歲 女 公務員

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我就是被嫌棄的孩子。總是被父母拿來做比較,人家考試科科都是優秀的,你,看看你。你看人家學習可以,跳舞也可以。你看看人家,出來工作換的工作多好的。我想說,我考沒她好,進全級前十不行嗎?跳舞沒她好,我書法好啊。公務員我拿來個全市第一,那還怎樣?

@勇士一枝花 32歲 男 商人

我爸要我早睡早起,一點情面都不講,晚起就要訓,而且他起得比我早,在家我從來都不晚起。高考後,我以為賴一下可以被原諒。平常起床時間6點半,我繼續賴在床上,我爸殺進來,叫我起床,說我這樣沒有堅持,不自律,以後幾十年人生可怎辦?

你是否也是這樣?小時候,父親的形象是高大偉岸的,也是嚴厲的,全身散發著兒童不宜靠近的氣場。有時候跟他單獨在大廳待著,明明是父子,卻找不到話說,或者話也不敢多講。

因為害怕自己講了點什麼,父親搬出“別人家的孩子”,把話題往成績方面靠。在父親口中,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差的孩子!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但,別以為獲得好成績,這種情形就會改變。考試拿了個好成績,不能飄,要低調,要“居安思危”,考得好是運氣多過實力,要學會總結,不能掉以輕心,正是這個時候才更好沉得住氣。

父親的嚴厲和苛責,容易讓心情愉悅的自己一秒掉入冰霜。記憶蒙上一層紗,記憶的好質地,也浪費了,開心回憶那麼多,卻只讓孩子記得被數落的時刻。父親的其他印象,通通都不見了。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3.為人父,才能理解到的良苦用心

直到為人父了,才能夠切身的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原來,那些不善於表達而表現出來的嚴肅,那些曾經對我們嚴厲的標準,那些說出口變成了苛責的話,其實都是父親的愛。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真正為人父才會懂得,要保持年復年日復日對孩子的苛責,要時刻觀察孩子行為上的問題,就已經是一項很大的工作。但又要忽略孩子失落和委屈的表情,嘴裡說著不帶感情的話語,心裡默默的跟孩子說對不起。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真正為人父之後,才會懂得,想孩子穿好喝好,又要好好教育孩子,讓孩子以後可以站穩社會,魚與熊掌之間,想要兼得,就要捨棄一樣重要的東西!

養家育兒不容易,肩上扛著責任,手裡就沒辦法牽著孩子的手!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真正為人父之後,才會懂得“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這句話真正的意思。太過於溺愛,孩子永遠只會躲在自己身後,成長不起來,太過於嚴厲,孩子又對自己害怕疏遠。這個度真的很難,難免用力過猛,但嚴厲總好過溺愛!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父親在我們成長痕跡中,是家中的頂樑柱,風雨中的指明燈。他在朱自清筆下是蹣跚著翻過月臺的背影。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父親的愛是沉默的,是內斂的,是含蓄的,是深沉的。是一座無聲的大山,大山從來不會出聲,只會默默給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它們來了,不迎接。它們走了,不追問。

也許這個父親節,應該找個機會跟父親談一談。帶著誤解的成長“血淚史”記憶,是時候該在一場兩代人的深夜對話後,還原它真實的顏色。

當你的“靠山”老了,請陪伴他、愛他!

這個父親節,就誠懇說一次

“我愛你,爸爸”

就是給父親這麼多年最大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