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日本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

端是“開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稱為端五。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日本文化

“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話說古代時不時來中國學習一下的日本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呢?

端午節傳到日本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日本文化

至今日本人也是過五月五日端午節的,從中國傳入後成為武士階級非常重視的節日。

自從明治以來棄用農曆,規定陽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為法定休假日,跟武士再也沒有任何關係,而是變成了男孩節。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日本文化

而男孩節的象徵,便是鯉魚旗了。

鯉魚旗由七色彩旗和紅黑兩色的“真鯉”“緋鯉”組成,紅色代表母親、黑色代表父親、青藍色代表男孩,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

旗子會在蔚藍的天空裡迎風飄動,表示鯉魚跳龍門之意。

除了懸掛隨風飄揚的鯉魚旗,菖蒲和人偶也是男孩節必不可少的東西。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日本文化

菖蒲在日本不單有辟邪的作用,其劍狀的外形令人聯想到斬妖除魔,加上其在日語中的讀音與“尚武”相同,便是勇武的象徵。

在端午節時,人們把菖蒲和艾蒿插在屋簷上,稱為“軒菖蒲”,或用來鋪屋頂,稱為“菖蒲葺”,睡覺時把菖蒲墊在枕頭下,稱為“菖蒲枕”。

在這一天,日本人還會喝菖蒲酒、用菖蒲水沐浴,據說菖蒲的芳香能驅走惡魔。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日本文化

端午節這天日本人還要在家裡做很多裝飾,而這些裝飾被稱為“五月飾”。

五月飾可分屋內飾和屋外飾。

屋內飾主要有五月人偶,屋外飾便是鯉魚旗了。

五月人偶的服飾一般依照歷史上或傳說中的戰鬥服飾製作,並配以武器,造型則是可愛的孩子模樣,故稱為“孩子大將”。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日本文化

除了這些,日本的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的不同還體現在粽子上。

中國的粽子有南北之別,北方的粽子粽子皮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

葦葉葉片細長而窄,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形狀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餡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味道以甜味為主。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日本文化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複雜,尤其是餡變化多端。

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醬油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粽子皮使用的是竹葉。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日本文化

而在日本,人們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

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的粽子皮多用箬葉或菰葉,成長圓柱形。

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