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此人为何突然发动兵变?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都惊出一身冷汗!

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后的第15个年头,竟然发生了一次兵变,虽然这只是一次未遂的兵变,但它却实实在在令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惊出了一身冷汗!

1964年1月21日上午,驻台湾新竹湖口的国民党陆军装甲兵第一师师部营地的大操场上哨声阵阵,人头攒动,该师的3000多名官兵组成的一个个方队汇集于操场中央。今天他们将在这里接受原师长、现任台湾国民党军陆军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少将的训话。

陆军装甲兵第一师是台湾国民党唯一的装甲兵建制部队。这支部队军事素质较高,装备有250多辆美制M-48坦克和装甲运兵车。蒋介石一直把它视为手中的一张王牌而备加器重,一般只委任嫡系军官去统领这支部队。

上午10时,队伍集合完毕,一身戎装、脚登高筒皮靴的赵志华迈着军人的步伐登上检阅台。

此人为何突然发动兵变?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都惊出一身冷汗!

赵志华本人在这个部队干了整整14年,从旅长到副师长直到师长,由于他治军有方,被提升为陆军装甲兵副司令。

望着台下许多熟悉的面孔,赵志华内心有一种自豪感和难以抑制的冲动感。今天他将要实施一项蓄谋已久的计划,并对台下的旧部寄予厚望。

赵志华走到话筒前,一开口便非同凡响:“有血气的一师官兵们,我们不能等待了!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了!”

在接下来的讲话中,他慷慨激昂地揭露了台湾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没有能力处理外交问题,有的甚至主张‘两个中国’”,“如此将把‘国家’带入危险的境地”,“许多高级将领缺乏斗志,玩弄美女”。他还列举了副参谋总长周至柔家里养的一条狼狗,每月的生活费竟比一个连队的生活费还高的事例,揭露国民党将领的腐败。

讲演结束,赵志华对台下高喊:“全副武装,向台北进发,跟随我去扫清蒋‘总统’身边的坏人,以保护蒋‘总统’和‘国家’的利益。”

接着赵志华又对台下官兵发问:“谁敢跟我一起去?”台下官兵鸦雀无声,一时无人敢应。或许此时台下有的人与这位少将有同感,但他们知道军中的“犯上”之举是要判死罪的,因而不能不三思而行。

此人为何突然发动兵变?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都惊出一身冷汗!

赵志华急了,他拔出腰间的手枪向上高高一举,尔后往桌上一放,再次大声喊道:“有谁跟我一起去?”

话音刚落,前排站起一名少校政战官,3000多双眼睛立刻在他身上聚焦,只见他高举右手喊道:“我跟副司令一起去!”说完大步走上讲台站到赵志华身边。

赵志华正欲夸奖,冷不防这位政战官突然转过身来死死抱住赵志华,同耐高喊道:“赶快来人,抓起来!”

近旁的人如梦方醒般一拥而上,将他们的前任师长捆了个结实,押进司令部。

这时台下许多官兵还未回过神来,他们弄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到底该听谁的。一位上校执勤官当即宣布:“所有部队立刻带回营区,没有命令,不准走动!”

一阵纷杂的脚步声后,操场上又恢复了平静。

尽管这次兵变在襁褓中便已天折,但着实令国民党“层峰”吃惊不小。在赵志华演说的过程中,尽管场内人员不得随意走动,但正在营区外围执勤的卫兵从扩音器中听到副司令那“富有煽动性的言论”,感到有些不对劲,于是便有人通过军用电话向军内情报部门作了报告。

国民党军内到处都有直达当局最高神经中枢的“触须”,情报机构的耳目遍及军队的各个角落,在赵志华尚未结束演说时,情况已被上报到台湾“国防部”和参谋总部。

消息引起一阵慌乱,但很快便平静下来。一向视军权为命根子的国民党当局,深谙军权之重要,如今军中精锐竟有人意欲哗变,这无疑于后院失火,台北当局如临大敌,好似兵变的铁军已滚滚而来。

此人为何突然发动兵变?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都惊出一身冷汗!

当时的国民党三军参谋总长彭孟辑不在台北,陆军总司令也正在台南视察,于是蒋经国召集在台北的高级幕僚们紧急磋商对策,一小时后一道命令下达台三军,湖口地区所有部队均进入一等战备状态:空军飞行员进入座舱待命;炮兵部队将大口径火炮一齐指向纵贯公路,准备随时开火;步兵则封锁了沿途的大小车站,并设置路障,严格控制人员及车辆的流动,对公路形成夹击之势……

三天后,赵志华被押解到台北最高军事法院受审。按照国民党军海陆空军刑法,如果赵志华以叛乱罪被起诉,那么他唯有一死。但经过数月的调查、审核,最终,赵志华只被判为无期徒刑,这让很多人为之诧异。

赵志华为何能幸免一死呢?这就不能不提到曾经担任过台湾国民党军第一任装甲兵司令职务的蒋纬国。

蒋纬国不仅创建了国民党军装甲兵部队,而且一手培养提拔了一批装甲兵的主要将领,其中包括赵志华。赵志华与蒋纬国之间的确有一段较深的渊源,这也是他得以幸免一死的重要原因。

赵志华毕业于黄埔第12期,东北人,抗日战争时期,曾随远征军赴印度参与对日军作战。由于他曾在美国维吉尼亚军校受训,与当时同在美国受训的蒋纬国交往甚密,蒋纬国一直认为他是一位不错的将才。

在蒋纬国的力荐下,赵志华先任装甲旅上校旅长,尔后出任装甲第一师副师长、师长,其后又晋升为装甲兵副司令,一直是蒋纬国手下的员得力干将。

此人为何突然发动兵变?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都惊出一身冷汗!

尽管赵志华东窗事发时,任装甲兵司令的蒋纬国已调出装甲兵部队,但毕竟旧交还在,于是蒋纬国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关系在军界上下通融,为赵说情。

具有“贵族”血统的蒋纬国毕竟不同一般人物,台“国防部”在最后定罪的时候以“一时之激愤,以致有违犯军纪之举,叛乱意图不十分明显”为据,判处赵志华无期徒刑。

在这一案件的调查中,还另外认定有20多名中下级军官涉及此案,最后他们分别被判处1年至5年的有期徒刑,情节轻微者则以调职、记过等方式进行了处理。

判决之后,赵志华被解送新店近郊的明德监狱服刑。据监狱看守说,在赵志华服刑期间,蒋纬国每年都以个人身份前去探视,对赵志华的处境深表同情与惋惜。

蒋介石生性冷峻多疑,就是对自己的亲骨肉也不例外。据说老蒋因此在府内怒而杖斥蒋纬国。不管怎么说,蒋纬国因此事难免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牵连,他的中将军衔保持了近20年,直到1975年8月,也就是蒋介石病逝后4个月,才晋升为上将。岛内外观察家认为,这与“湖口兵变”不无关系。

赵志华在明德监狱服刑14年后,于1978年2月因病保外就医。此时的赵志华已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但台湾情报部门并未因此而放松对他的戒心,据说后来由于特工人员在其医疗过程中作了手脚,这位曾经踌躇满志、名噪一时的装甲兵少将不久便撒手人寰,终年66岁。在其死后,他的夫人担心逼暗算,于是携子女远居美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