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林徽因比张爱玲聪明在哪?

出身名门望族,典型的白富美;

年少成名,延续百年的女文青典范;

三次情史,一段充满戏剧性的人生。

她们的情史其实早已被打上了标签——

张爱玲:汉奸妻、丈夫和闺蜜偷情、被利用、卑微。

林徽因:人人爱、游刃有余、情场得意、高傲

她们的人生,藏着女人幸福的终极密码:先天条件无比相似的两个人,结局却是两个极端,到底是什么原因?

今天和大家聊聊两位传奇的民国佳人,张爱玲和林徽因。

揭秘民国名媛情史 | 林徽因比张爱玲聪明在哪?

相似的身世 不同的出路

张爱玲生于1920年,比林徽因小16岁,二人都生于富贵显赫之家。

张爱玲爷爷是清末重臣,奶奶是李鸿章长女,虽到其父辈家道渐衰,但生活条件仍远超普通人家。但原生家庭中她并未获得太多的爱,三观完全不合的父母很少给予其鼓励和爱,取而代之的“严苛的放养”。继母来到张家后,更是对其视为眼中钉——遭受父亲毒打,拘禁半年,心灰意冷的张爱玲最后只能离家出走。

林徽因祖辈同样是清末贤士,与康有为等人交情深厚。生于显赫之家,父亲三妻四妾亦属常事,林徽因与被嫌弃的旧思想母亲被弃深院,除了林家大小姐的身份,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林徽因天性乐观可爱,聪慧懂事,最终博得了大家的好感,在16岁豆蔻年华随父亲林长民赴欧洲考察,落脚伦敦,她充盈传奇的人生正在雾都缓缓拉开帷幕......

揭秘民国名媛情史 | 林徽因比张爱玲聪明在哪?

这里就是张爱玲和林徽因人生拐点的分岔路口:对于原生家庭是无限憎恨地消极面对,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勇敢面对?

“家中上位”的戏,林徽因先胜一筹。儿时的种种经历,对二人感情路的影响正在潜移默化地蔓延......

揭秘民国名媛情史 | 林徽因比张爱玲聪明在哪?

不世出才女的“冷”与“热”

“冷”是张爱玲,“热”如林徽因。

张爱玲自幼便在母亲指导下学习绘画、钢琴、英语这些所有能让她看起来像个大家闺秀的东西。

3岁时,已经可以背出很多诗词;

4岁时,进入私塾学习;

7岁时,就能独立完成小说;

9岁时,因为一幅画而收到报社稿费5元(1929年);

19岁时,已经在文坛成名,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伦敦大学。

这里可能要划重点了——张家不但没人资助张爱玲去上大学,而且“天性浪漫”的张母还将其稿酬用于自己的旅行以及和其男友的日常开销。

揭秘民国名媛情史 | 林徽因比张爱玲聪明在哪?

林徽因被胡适先生评价为:中国一代才女。

先后就读于伦敦圣玛利亚女子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州美术学院,是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她一生中创作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无数,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历史记载她做过三件大事:参与共和国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以及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但在我看来,还应再加一件:二战末期,美军轰炸日本。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多次给美军高层写信倡议保护日本古建筑,最终京都、奈良等古建筑群得以在战争中幸免被毁。

战争归战争,但艺术才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种子,这也是林徽因人性的闪光点之一。

揭秘民国名媛情史 | 林徽因比张爱玲聪明在哪?

同样是旷世才女,林徽因整个人是热的,张爱玲骨子里是冷的。这是她们最大的不同。

所以,张爱玲写: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而林徽因则说: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在四处奔走拯救千年文物时,张爱玲在四处奔波赚稿费给前夫相好凑钱堕胎,为了赚钱竟写作到双眼流血......

想来,如果俩人互换家庭,人生的幸福指数也未必有太大差异。

揭秘民国名媛情史 | 林徽因比张爱玲聪明在哪?

三个男人 一段人生

张爱玲一生遇到三个男人:当汉奸的渣男胡兰成、软弱闷骚的桑弧、美国作家赖雅。

23岁的张爱玲,情窦初开,遇见外表俊朗,知书达理,年长她14岁的胡兰成。倔强高傲的张爱玲,从此沦陷在爱情的深海里,跌落到卑微的尘埃里。她不顾世俗的羁绊,怀抱着“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美好愿望跟胡兰成签订终生,结为夫妇。

可是,静好与安稳只是假象,胡兰成和她的父亲一样风流成性,与张爱玲结婚时,他已经有过三任妻子。在跟张爱玲在一起短短半年时间,他就爱上了护士小周,接着又是同学的妹妹范秀美,又是佘爱珍,又是日本女人,颠沛流离中,一路与各种女人交欢。

揭秘民国名媛情史 | 林徽因比张爱玲聪明在哪?

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一张照片后面,题了那句著名的话: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是何等的卑微,林徽因却没有卑微过。

她的诗从来都是这样的: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林徽因一生同样也遇到了三个男人:诗人徐志摩,建筑大师梁思成,学界泰斗金岳霖。

那年,16岁的她遇到徐志摩,一见倾心。

徐志摩和胡兰成颇有几分相似。也是风流倜傥才情横溢,也是口吐莲花深得女人心。

当时林徽因独居伦敦,正是孤苦无依的寂寞少女。

这样的相逢,在两人心中,定也是

“茫茫人海中遇见你,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美好。

但是,当徐志摩的妻子站在林徽因面前,她惊慌失措:她(徐妻)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那里藏着我的无人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林徽因茶饭不思,哭了一个通宵,决定马上回国,和徐志摩分开。

在给徐志摩的信里,她写道:原谅我的怯懦。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一个16岁的女孩,能在汹涌的爱情里,预知不好,理智地降下帆,果断抽离,何其不易。

揭秘民国名媛情史 | 林徽因比张爱玲聪明在哪?

张爱玲像极了年轻时代的我们:

爱一个人不问家世、人品,只愿当下快乐;

为爱做事不问动机、结果,只道开心就好;

林徽因却清醒理智以长久为计:

爱一个人就要问值不值得;

为爱做事更要问值不值得;

揭秘民国名媛情史 | 林徽因比张爱玲聪明在哪?

人想爱容易,想理性也容易,想在爱情里保持理性,就太难了。这是很多女人爱情悲剧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