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職業景區運營人


要談道家思想的精髓,就不得不提中國文化之源的易經(這裡是泛指,從河圖洛書伏羲八卦開始),不然就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伏羲創八卦的時代是原始社會,叢林原則起主要作用。崇尚自然,尊重自然,自然主義是當時的時尚。後來老子的天地不仁,一陰一陽謂之道,道法自然,應當是繼承了原始易經思想的精髓。但是,老子尚陰,偏離了陰陽的既鬥爭又平衡的精神,過份強調柔弱勝剛強。將道比作水的性格,忘記了風雷動大自然的殘忍。一方繼承了道法自然的客觀規律,另一方面也偏離了方向。成為道家思想的致命弱點。忘記了天地不仁的鬥爭精神。

孔子尚陽,主張入世,主張進取。承認天之道,德是道之行的易經原理。但重點卻轉入了,倫理道德的論述,過分強調仁義禮智信的教化。孔子倫理的論述,有人文主義的萌芽,是一大進步。同樣背離了,天地不仁,道法自然的易經本義。同樣成為儒學的致命弱點。

儒釋道三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都有鬥爭精神不足的問題,缺乏陽剛之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弱點。也都背離了原始易經思想精髓。在學習傳統文化時沒有必要護短。叢林原則,實力說話,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基本原則。道德說教,只是統治的輔助手段。中國的兵家,六韜也好,孫子兵法也好,對戰爭有所論述,起到了輔助的作用,但都主張後發制人。

從周易的卦辭和爻辭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背景。應當考慮,古人所處的時代和思想方法。不應當用現代人的思維方法,去要求古人。我的看法是,從伏羲八卦到周易,是崇尚自然主義的時代,其思想精髓更加可貴。周易既繼承了古易經的思維方法。同時也開始轉向,開始注意人文和倫理的東西。周易既是繼承,也是背叛。孔子的易傳更是如此,完全轉向了人的道德修養。甚本捨去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主旨。

中國文化確實是博大精深,文化早熟,不僅較少的受宗教的影響,各種論述都達到了極致。學習研究傳統文化不是為了復古,也不是為了辯護,而是為了傳承和發揚。

先天八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倡的是自然主義。自然主義,人文主義,科學主義是人類思想發展史的三個階段,各有各的作用和地位,不可能互相替代。


老梁139490047


我已經準備好了,很多人會往我身上拍磚,道家思想的精髓不是道,老子五千言是在表述道,都不是道本身。但老子明確告訴我們他是在表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這層表述是假的,老子講得很清楚,表述是假的,這層意義【否定自己的表述】反而成為【我認為】是道家思想最大的精髓。

有多少人讀【老子、莊子】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表述,但這些表述都不是道,還是在對道的一貫的表述,不管有多少人,有多少的表述都是假的【都要否定自己的表述那不是道,是道的表述】,對道的前赴後繼的表述,豐富了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無論你摘取什麼樣的詞彙【無為、有為、柔弱、處下】,這些詞彙也是表述,絕聖棄智,絕仁棄義,要絕的不是【聖、智、仁、義】而是對【聖、智、仁、義】的表述當作真的。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人們表述出【孝慈、忠臣】,這些表述都是【道、德、仁、義、禮】表述的繼續貫徹。失道而後有德、失德而後有仁,失仁而後有義,失義而後有禮,禮都行不通了,也就會繼續被人拋棄掉,貫徹下去,後邊枝節上的表述,都是要被否定的,包括道的表述也是被否定的。在這個否定的表述中,道法才能通向道。在這個否定的表述中,【聖、智、仁、義】的表述才能通向【聖、智、仁、義】。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不見了,只剩下了道的表述,雖然更高層次的道不見,當人們還能執行低層次的仁義。失仁義而後有禮,仁儀也不見了,只剩下了仁義的表述,禮出現了,人們還能執行禮。智慧出、有大偽,真正的智慧不見了,抱著智慧的表述當作真的,大偽就出現了。老子不是否定智慧而是否定把智慧的表述當作真的,就失去了真正的智慧。

老子要否定的不是表述,而是把表述直接當作真了。因為是非表述不可,道可傳而不可受,可傳的是道法,而不可受的是道。


認知框架


我覺得道家的精髓是有了‘’道‘’這個概念,其次才演化出了更多的哲學思想。老子認為萬事萬物都會迴歸到它的本源,而這個本源即是道,老子不知道怎麼來描述它,只能勉強給他取名為‘’道‘’。牛頓曾認為,世間萬物的背後像是有一隻手推動著它前進,他認為有個‘’第一推動‘’。我覺得這個‘’第一推動‘’即是‘’道‘’。

道雖然看不見聽不著,但是確是存在的,而且是無處不在。就像電磁場一樣,看不見,但就是存在。所以《老子指歸》中說‘’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由乎無名,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當然道這種東西,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是難以檢測出來的。《抱補子》中說它‘’‘因兆類而為‘’有‘’,託潛寂而為‘’無‘’。它附著於天地萬物之上便成為‘’存在‘’,寄寓於幽暗之中就轉化為‘虛無‘。這非常像現代物理學所說的波粒二象性。‘’道‘’更像是一個程序,生成萬物,推動萬物,而本身是不動的。有點類似《黑客帝國》中的矩陣,當然這是我的猜測,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從電影中找答案。

老子認為,知道‘’道‘’是不夠的,還應該有德性。所以他先寫了道篇,後寫德篇,編成了《道德經》。懂得道後,還要以德來推行,這樣才能叫完整。修道之人,如果只管自己修行,而不幫助別人,不教導別人,是不能成為一個得道的人的。

根據‘’道‘’這個最高準則,後來才有了順應自然,以柔克剛,無知無慾無為,不爭等概念。

‘’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作為,老子所說的無為

是指要人們以‘’無為‘’的邏輯方法去尋找事物變化前的形態,如果能運用‘’無為‘’的方法,就可以避開不利的情況,使不利轉化為有利。

順應自然是叫人們不要過多的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保持寧靜純潔的天性。因為人們如果一味的追求外在的享受,心靈就會日趨空虛,從而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事情。老子認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應該同步發展才是最好的。

不爭是指人應該像水一樣,不與萬物相爭,正因為不爭,所以不會招來怨恨。



奧義奇談


道家思想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主要的思想學派之一。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教祖級人物,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將我們的先祖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的思想智慧,經過立論、辯論、整理,最後形成千古名篇鉅著《道德經»。


所以,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說法。

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的精髓就是“道”。意思是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其客觀規律,老子的“德”,就是指要按客觀規律辦事。


道的一切根基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裡“法”意思為效法、遵循之意。


體現在,順自然之理而為,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


就是說,宇宙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皆有道,“道”所對應的就是萬事萬物的生存、發展、演變的規律,講究的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許多人將“無為”理解為無所作為,順其自然,甚至一直以來都給這種思想,印上了消極的烙印,這種理解或有偏差。


正確的解釋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就是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其結果自然就是正確的。


順應了這個規律,就會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國家則長治久安,人則自然心存正念。


違背了這種自然規律,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就會同外界產生牴觸、摩擦,走向成功的反面,甚至滅亡。

順其自然,必須瞭解事物的本質、發展、變化的規律,才能順勢而為,而不是“無為”。


關於“道”,老子在《道德經》裡,特別推崇水的道性,認為水乃萬物之靈,具有澤被萬物而不爭成果的秉賦,遇圓則圓,逢方則方,遇山繞道,順勢而為,應景而變,雨雪冰霜皆為水,看似無為而治,實則有道有得。


九曲黃河,關山阻隔、道路曲折,但東流入海的目標從未動搖,雖經百轉千回,最終奔向大海的懷抱,並以海納百川之博大胸懷,容納萬千江河湖海。


這就是“道”的力量。看似柔軟無為,實則蘊藏無窮能量。


最為關鍵的是,水功比天高,卻從不與誰爭一時之長短,水雖至柔,卻能以柔克剛,不僅隨時可以變換自己的形態,滴水的力量疊加起來可以擊穿堅硬的磐石。


水的自然特性,最接近“道”,最能體現道家思想的精髓。


難怪先哲要發出“上善若水”的讚歎!告訴人們做人、做事要以水的品性為準則。


老子總會不失時機地講解自己有關“道”的主張。


有一次,孔子向老子問“道”,老子答:聖人處世,遇事而不背,事遷而不守,順物流轉,任事自然。調和而順應者,有德之人也;隨勢而順應者,得道之人也。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進程,凡一切按照天地人之“道”,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做事者,皆為有道之人,追隨者眾,最終會到達理想的彼岸。

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看到了國內封建帝制的腐朽與沒落,與世界先進國家的進步與發展不相適應,發出了來自心底的吶喊“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正因為順應了世界潮流的發展和規律,才會得到眾多有識之士的擁護和追隨,歷經磨難,終成偉業。


近代,蔣介石,人不可說無才,武器不可為不精良,佔盡天時、地利和人氣。


但是,他逆歷史潮流而動,違反天道,不能順勢而為,儘管他使盡了招數,殺了許多不同政見的民主人士,仍然改變不了兵敗如山倒的結局。


千百年來,道家思想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思維和性格,教會我們效法“天道”,尊重人的本性,更尊敬自然的法則。


十 九 大 報 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倡生態文明。


“道”,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和喧囂變革的年代。


無論是職場、社交和婚姻生活,無不有道的存在,學習國學、道家思想,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對我們做人,做事,立業,持家都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荒海拾書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基本經典。道德經約5000字,前37章是“道經”。後44章是“德經”。我從三個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道德經》以道為核心,貫穿了“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道家思想認為:道是世界萬物的根本,宇宙之始,提倡:自然,無為。由此主張政治上“無為”,道德上的“上德不德”,養生上的“清淨寡慾”

第二:道家闡述的是宇宙的基本原理,只有在長期的修行,沉思中才能慢慢頓悟。道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在,道在天,也在人,在身也在心。

第三:道的特徵就是:虛無,自然,清淨,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道在遙遠的宇宙,道也在我們日常的生活。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胖一瘦,一成一敗都在道中。無為而無不為。

我是自哲學創始人,感謝您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Waterkey


道家是中國文化中的主要流派。雖然說儒家學派長期以來佔據中國文化的主流,但是道家文化始終和儒家文化一起,在中國的文化史上忽隱忽現。可以說,道家文化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性格和氣質。我們的內心深處,一定是端坐著一個孔子,他告訴我們,人生當努力有為,也一定會端坐著一個老子,他會告訴我們,做人別太累,追逐夢想追逐聲色犬馬全都沒有意義,不如無為而為,不如盪舟五湖煙海之中,做個快樂的閒人。

所以,你年輕時候肯定是儒家,年老時候肯定是道家,你得意的時候肯定是儒家,你失意的時候就會想起道家。在中國文化的組成中,儒家是堅硬的,道家是柔軟的。這是中國文化儒道互補的底色。

那麼,道家思想的精髓到底是什麼呢?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就像是道家的追求一樣,簡單簡便簡潔,我儘量說的通俗一點!

1.小國寡民的烏托邦的政治思想。其實,道家思想是很厭惡政治的,它不像是儒家思想一樣,非要在社會上出人頭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認為這樣很累,不符合自然規律。儒家追求小康社會、天下大同,實現王道理想。而道家特別是老子,則追求最好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大家沒事就在家裡待著,也不要出來亂跑,在家裡修身養性是很美好的狀態。所以老子說理想的政治形態就是雞犬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把兵器都收起來,把那些新發明的武器、工具都棄之不用,完全回到一種原始的田園牧歌的生活。所以,道家思想在政治上在國家的治理上,就是無為。無為就是不要瞎折騰,就是要像炒小魚一樣,別去亂翻。所以道家認為,一個明智的君主,治理國家的原則有三條:第一是守柔處弱,你就別逞強就示弱,二是不爭,你不和別人爭,別人自然就不和你爭,三是為無為,事無事。就是一切按照天地之道來,不去做那些沒有意義的違反天地大道的事情。

2.道家反對有所謂的智慧。道家認為,人變聰明瞭,這個世界就會壞掉。所以他反對提倡什麼仁義禮智,認為這就是世界壞掉了之後,為了補救這個世界,才提出來的。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出了事情采取補救呢?不如從源頭上去解決。如何解決,就是反對一切的聰明智慧。所以莊子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你的人生卻是短暫的,你幹嘛整天累得像條狗去學習呢?你非要去學,那麼你是個大傻子。這一點,和儒家是完全不同的。儒家強調為學日益,說學習就要每天下功夫,增益你人生的智慧,而道家認為這個是錯誤的,要為道日損,就是要減少你的知識,減少你的慾望,減少你的社會活動,這樣你才能無限接近於道。也就是說,儒家的人生做的是加法,道家的人生做的是減法!

3.道家追求的是個人的絕對的逍遙和自由。我們知道,儒家特別重視人在集體中的作用,他的最高理想就是立德立言立功,生而為人,你得為社會國家天下做貢獻,你是一個單位人集體人,你並不是你自己。而道家與此完全相反。道家特別重視個人的價值,我只要自己開心,自己逍遙,我不去求任何人,別人也別來求我,我不去幹涉任何人的自由,別人也要保證我的自由。而道家認為的人的絕對自由是什麼呢?是與自然的天人合一,用莊子的話說就是無所待的逍遙遊。所以,儒家往往追求做官,道家追求隱居,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

4.道家追求完全超脫生死。儒家對生死很看重,但是道家認為,人就是和草木一樣的,春天來了,咱們就瘋狂生長,秋天來了,咱們就靜靜地離去,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沒有什麼可怕的,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所以,莊子的老婆死了,莊子在那兒敲鑼打鼓地興高采烈,好多人認為莊子肯定外面有人了,所謂升官發財死老婆,人生三大喜事。這就完全不懂道家哲學,完全誤解了莊子。

道家思想的精髓還有很多,限於篇幅的關係,就說這麼多!


好玩的國學


中華傳統文化“道”“儒”“釋”各有特點,但三家之間有著彼此互補的作用,所以一直有“道治身,儒治世,佛治心”的說法。

單說一下道家:道家所提倡的做人學問,是指讓人實事求是,光明磊落,機敏大度,能伸能屈,把握尺度,掌控分寸,專注突破,學會選擇,懂得放棄,敢於決斷,顧全大局,能謀善斷,運籌帷幄…………。其中也有左右逢源,圓滑智慧其目得是讓人懂得這些知識,既能防止別人傷害自己,又能在人生之路增加競爭力,廣交人脈,左右逢源,方能達到事事暢通無阻。



中華文化,舉世無雙,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令全世界讚歎,羨慕的中華文化,我們為此而自豪。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儒,釋,的成功哲學,密切結合我們實際生活,可以用古人智慧,解決我們現代人所遇到的許多問題,例如:事業管理,婚姻家庭,為人處事,結交人脈,職場進退,修心養性,健康身心…………。

博大精深,瀚若煙海的中華文化,用最精典,最實用的人生哲學,指導著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指導我們順利地成就事業和人生。


奇堯最棒


道家思想精髓,以老子道德經而論,精髓在歸根食母,返樸歸真。並且,老子給出了完整系統的闡述。在思維方式上也給了人類文明以不同路徑的提示。

我們通常的生命指向是內在生命向外放射的,思維方式也是從感性到理性提煉積累的。但是,這就象花木只知道舒枝長葉一樣,是內在精華的展現和損耗。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生命的精髓在根柢,根柢深厚,生命才能長久,注意培根固本,才能體悟萬物本源與道合真。以此思維,在認識方式上就必須有一個不同於理性思維的方法,就是為道日損,無為致虛。在對待生命和萬物的方法上就必須有一套不同凡俗的生命方式,就是貴柔取靜修煉性命。

我們知道我們的世俗生活和物質文明是建立在理性認識基礎上的,所以,有一套認識論體系,包括什麼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分析、綜合、歸納、演繹、實踐等認識方法。以此認識論基礎建立了社會政治體系,創造了一系列科學體系。但是,也因此把人類的思維侷限在了這個智識向外投射的方向。以至於我們大多數人除了肯定、否定別人的認識以論證自己的認識以外在思維方式上不知道完全否定式的思維及其意義。於是,我們有人有一種理性認識的武斷和霸道,有人以理性認識基礎的知識體系極力地否定批判一些他們認為的不科學、玄學、中醫之類。

那麼,有了老子這個方向的道德論述,我們就可以知道還有一種為道日損的可稱為損式思維的思維方式。這種損式思維方式不肯定你通常推崇的任何你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所以,老子用你通常不能理解的語言告訴人們: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絕學無憂。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這方面的一系列論述使我們的認識和精神世界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世俗慾望張馳的文化方向。這在傳統五術文化中就是山,就是修養道德,就是求仙真之境。這個認識論方向產生的文化與學科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如修養性命、中醫、象、卜、武術等,是人類文明的另一面,與理性思維的文明成果互相作用,也放射出不少物質文化成果如煉製藥物、地理建築等,與理性思維的文明成果共同構成了人類文化與文明的陰陽太極。所以,人類如果可以把老子這種認識論的陰陽兩路普傳為普遍認識,則人類文化也就少了不少無端的爭吵和攻擊,從而使人類文化發展更完整更圓融!


玄谷真人


說到道家的思想精髓,“道”“無為”算是最核心的內容了。很多人理解有偏差,或者不全面,於是便有了道家“消極無為”的說法。這裡誤解很大,此“無為”不是消極的“無為”。不能用簡單的“消極”“積極”來進行解釋,因為他已經超出了消極積極的範疇。解釋之前我們看看“無為”是怎麼提出來的。

“無為”的提出來,還要從認識“道”開始。那麼先看看什麼是“道”,“道”是老子提出來的,用來解釋萬物本源的東西,是理解萬物演化機制的東西。它是萬物演化的根本,那麼老子是怎麼得“道”的呢?他通過不斷的認識事物的“相對性”,這種對立關係。老子全篇都在講這種“對立性”,以及這種“對立性”的演化關係,隨便翻翻道德經,就能看到“黑白”“長短”“高下 ”“有無”“欲不欲”“有為無為““上中下”“爭不爭”“左右”這種“對立”關係,以及這種“對立”關係的形成。那麼這種“對立關係”怎麼來的,就是從“道”演化來的。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中的“二”,太極生兩儀中的兩儀“陰陽”。計算機中1和0。參照計算機的工作原理來理解1和0是怎麼作用的。通過“有無”的作用,也就是電路的閉合開啟。在1和0的基礎上開開關關,加加減減,來決定整個硬件設備的狀態參數。實現計算機設備各項功能參數,那麼1和0就是整個計算機基礎的表述。那麼陰陽就是對萬事萬事的最基本對立關係的表述,通過這種最基本的對立關係的相對變幻,來衍生萬事萬物。

那麼這種“對立關係”,又怎麼和“無為”撤上聯繫的呢?因為這裡的“無為”是超出“對立關係”的無為。這種“無”,說的是“混沌”,無狀態,1和0之前的狀態。一種沒有參照物的狀態,一種超出語言範疇,看似什麼也沒有,確是演化萬物的根本,說的就是這種絕對的存在。“不以人為意志轉移而改變的客觀真理”。“揭示的是推演萬物存在的根本機理”,老子想要說的就是教我們認識這種真理的存在,加以認識並利用。就是“無為”而“無不為”。

這也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享太牢


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對該思想的不同解讀產生道家各個門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精髓是,自然。老子的觀點,從道派生出的萬事萬物,蘊含著陰陽之理,陰陽相互作用使萬物得以存在,從道到天,地,人的最終都歸於自然。自然法則就是道的法則。道的法則也就是自然規律的法則,因此說,道家思想的精髓就是自然,自然是所有萬物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