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NWEIQI
我是七十年代末生人,雖然沒有機會親眼在舞臺上欣賞過這八個能代表我國戲曲水平新高度(就藝術水準而言)的樣板戲,但從小接觸過很多當年的宣傳資料和散落在民間的戲曲從事者。可以說並不陌生。
樣板戲是文革時期被樹立為“革命樣板戲”的以戲劇為主的二十幾個舞臺藝術作品的俗稱,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特殊產物。文革開始後,轟轟烈烈的運動橫掃一切,很自然的就衝擊到了文化領域。在當時所有的電影,圖書,文藝演出被停止,因此文藝革命,京劇革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就產生了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當初並不叫“樣板戲”,而是叫現代京劇,或者叫革命現代京劇。
這八個文藝作品是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
“樣板戲”一詞最早源於《人民日報》1967年5月31日的評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文章中,但在當時並沒有流傳開。真正有這一說法的是在七十年代以後,為了批判江青,批判京劇中的“高,大,全”而形成的三個字,這樣在媒體上,在人們口中便有了“樣板戲”三個字,以後便流傳開來。
樣板戲和所有現代京劇一樣是時代的產物,是歷史的必然。樣板戲的產生是複雜的,多方面的。但毛澤東的思想、對文化領域裡的指示等等才是產生樣板戲的根源,是唯一。
這些曾經代表現代京劇一個新高度的時代產物終究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現在的人除了偶爾在一些文章見到隻言片語外,很少有人再記得它們了。但我認為不是歷史文化的淘汰,是一個時代代替另一個時代的犧牲品。
我想不管時代怎樣發展,有些東西會永遠存在的。就像樣板戲,它畢竟輝煌過,畢竟伴隨著、影響了幾代人。
十方至元
樣板戲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產物。
樣板戲是指文革時期被樹立為“革命樣板戲”的以戲劇為主的二十幾個舞臺藝術作品的統稱。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龍江頌》、《海港》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劇目。
拜託歲月流轉,所幸時代進步,樣板戲又一次重新走進大眾視野,其積極意義不容忽視。
樣板戲是對國粹京劇的一次傳承性創新
國粹京劇無疑代表著中國戲劇的文化符號,但無可置疑的是伴隨著戲劇整體的衰落,京劇早已成江河日下之勢。今天來看,樣板戲之“革命現代京劇”的出現卻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曲調編排的不拘一格,特別是大量西洋樂器的引入;置景佈局的寫實逼真,劇情安排的緊湊緊張……毫無過去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一類的矯揉造作,拖沓冗長。
樣板戲中的一大批演職人員展現出了至今難以超越的驚人才華
《智取威虎山》之《打虎上山》中楊子榮扮演者童祥苓的唱唸做打功夫堪稱後無來者,尤為唱腔的高亢激越、乾脆清麗可謂響遏行雲,令人回味無窮。《沙家浜》之《智鬥》片段令人叫絕,無論演員的演唱、演技,還是劇情的安排、唱詞的精細都把樣板戲推向了繼承性創新的頂峰,成為經典,化作永恆。這其中演員的功力固然令人稱羨,但支撐這些經典場面的背後大量導演、編劇、劇務等人員,無疑也是當時中國京劇藝術的佼佼者,其驚人的才華恰恰被激發,才成就了樣板戲的傳奇。
樣板戲承載了一個時代的多重記憶
樣板戲這個特殊年代的產物,深深地打上了那個時代的“政治烙印”,造成了一些人的雲泥之別命運,導致了人們至今褒貶兩極的諸多評價。但從人生的年輪來看,從青春的記憶來說,從孩提的耳濡目染來論,這是一段不能抹殺的歷史,承載了太多太多的家國情懷。當然這樣的情懷有喜有悲,更多的可能是悲。
單純地以樣板戲窒息了文化發展的“百花齊放”批判固然也有道理,但看不到樣板戲的創新繼承則是對“百家爭鳴”民族發展精神的反諷。
今古達觀
“樣板戲”問世,距今已經半個世紀。當時是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指示下,由江青具體負責集體創作的一批樣板戲,包括現代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和現代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如今我們回首當年那批樣板戲,不論是劇本劇情、臺詞唱腔,還是人物造型、舞美燈光,無一不是精品,無一不是樣板,無一不是經典。歌頌的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創造的壯麗史詩,反映的是代表先進思想的工農兵形象。樣板戲的誕生,標誌著長期佔據舞臺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讓位於工農兵,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翻天覆地的偉大鉅變。就連唱詞唱腔都非常精緻精美,易唱易傳,深受大眾喜愛。難怪多國老外對中國的現代芭蕾〈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產生濃厚興趣,多次來華學習。如此看來,當年的樣板戲的確無愧於“樣板”二字。
王榮聯1
童祥苓先生是我少年時代的偶像,童老先生功力了得,其精氣神至今難有後來者。
童祥苓先生的個人經歷,更是時代變遷的真實寫照。“十年”間童祥苓先生的胞姐童芷苓先生被批鬥,童祥苓先生一邊陪鬥、一邊又站在舞臺中央表演“完美英雄”~楊子榮。
“十年”後,童祥苓老先生英雄落寞,幫助兒子開起小飯館謀生。
無論怎樣,童祥苓先生都永遠是我心裡《林海雪原》中的“完美英雄”楊子榮。
老一輩傳統京劇藝術家們,根據現代小說家曲波先生的小說創作了“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是根據同名電影《紅色娘子軍》改編的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現代芭蕾舞劇,編舞之一蔣祖慧是著名紅色作家丁玲女士的女兒。
蔣祖慧早年留學蘇聯學習舞蹈編導,“十年”中旗手曾經親自接見蔣祖慧聽取她關於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創作彙報,之後卻將她下放農村勞動改造。
蔣祖慧的母親~丁玲女士,《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的作者、斯大林文學獎獲得者。因為一篇幾百字的“三八有感”在延安時期就受到旗手的排擠,毛主席唯一親筆提詩“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的作家丁玲女士一生歷經坎坷、痴心不改、忠誠不變。
凝聚一代傳統京劇藝術家心血的“現代京劇”《蘆蕩火種》,後被改名為《沙家浜》。
傳統京劇譚派藝術家在劇中的精彩表現,讓傳統京劇藝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原版阿慶嫂的扮演者,京劇老藝術家杜近芳被下放改造了,換上了北昆青年演員洪雪飛扮演阿慶嫂。
原傳統崑劇演員洪雪飛,主演“現代京劇”功力了得,遊刃有餘。最喜歡阿慶嫂的“風聲緊、雨意濃,天低雲淡………”。
個人以為,“現代京劇”音樂的創作顛峰之作是大才子於會詠的《杜鵑山》。
原傳統崑曲演員楊春霞,在五十年代還是梅蘭芳大師崑曲電影《牡丹亭》選段“遊園驚夢”中的群演百花仙子之一。
七十年代楊春霞主演“現代京劇”《杜鵑山》中的“女一號”時,藝術上已經爐火純青了。
最喜歡柯湘的“亂雲飛、松濤吼,群山震盪………”。
現代話劇《革命自有後來人》,被老一輩傳統京劇藝術家改編成為“現代京劇”《紅燈記》。
“現代京劇”運用西洋樂器伴奏的嘗試早已經開始,鋼琴伴奏《紅燈記》、交響樂團演奏《沙家㳋》等等。
也不知道為什麼?10版電視劇《紅樓夢》運用傳統崑曲音樂基調配樂,加入鋼琴伴奏和西洋詠歎調卻被一貫正確的名嘴梁宏達老師罵得狗血淋頭了。
傳統與現代融和、東西方文化相互借鑑,原本就是平常事呀!“崑曲六百年、中國百戲之母”原本崑曲的伴奏中只有笙簫笛琴,“傳統京劇、兩百年”伴奏中加入了“二胡”等。“二胡”之中一個“胡”就“胡人”“胡樂”文明西來加入中華文化呀!
個人以為,梁宏達老師關於10版傳統崑曲音樂基調配樂所發的評論,不過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罷了!
上芭演出優美的《白毛女》,改編自延安時期的歌劇《白毛女》。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就正是文化上面的國際交流活動。
有時候真的不明白,難道在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今天,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文藝欣賞視野反而被梁宏達老師這樣的大忽悠所禁錮了、倒退了?
難道名嘴梁宏達老師就把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的音樂定格在八十年代流行音樂作曲家王立平的“啊~啊~啊!……”,把紅樓人物的形象定格在歷史不足一百年的現代地方劇種“創新發明”的“越劇劉海頭”上了?
梁宏達老師對兩版電視劇《紅樓夢》的評價裡歷史文化背景常識上漏洞百出,而“不可逾越”的“頂峰”經典說法卻流傳堪廣、人盡皆知。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故事來源抗美援朝志願軍的英勇事蹟。
今天的中國,應該是一個文藝上更加繁榮、更加多資多彩的中國。
卻有一些人用一部電視劇,用王扶林導演中肯評價為“簡化、通俗易懂、小人書版紅樓夢”的電視劇,用總顧問紅學大家周汝昌老先生評價為“珠樓搬演多刪落”的影視娛樂文化作品來作為“不可逾越”的“頂峰”經典,限制傳統文化精粹的傳承發揚創新。
“現代京劇”是一代傳統京劇藝術家集體努力的心血之作,“樣版戲”只不過是當年旗手“摘桃子”的重新命名。
在歷史的曲折之中走過了四、五十年了,“現代京劇”和“現代芭蕾舞劇”本身的藝術價值是永存的。
個人以為,只要拋開那個“摘桃子”旗手的命名權,一代京劇藝術家和芭蕾舞劇藝術家的辛勤耕耘、努力創新的收穫“現代京劇”和“現代芭蕾舞劇”都應該得到今天中國廣大觀眾的欣賞和肯定。
阿丹151014015
我們應該高山仰之地看待她。因為她理想崇高,目標遠大,大公無私,情繫億民。
從藝術角度講,情真意切,光明偉岸。教人道理,鼓舞人心。沒有見不得人的東西。人人稱心,從中獲取到無限的精神力量。真心為她叫好!
她真正是共產黨的好作品!是共產黨人的偉大形象得到英雄主義的展示。使人民知道了共產黨是怎樣為人民利益去工作、奮鬥至止犧牲的。所以人民才會擁護共產黨,永遠跟黨走。這樣的樣板戲人民愛看!
林中楓葉139412925
說起樣板戲都待半個多世紀了,那時演出的樣板戲都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搞的,具體的有江青負責落實編排。那時的樣板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積極向上,催人奮進。京劇是我們的國粹,讓億萬觀眾瞭解了京劇,愛上了京劇,是她把工農兵的英雄形象,搬上了高雅的戲劇舞臺。宣傳了正能量。連演員都是根據每一個角色,千挑萬選的。毛主席說過,文藝是為人民服務的。那時的樣板戲每一塊演的都很精緻,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奇襲白虎團等。那時特別在農村,今天晚上在這個村看,明天晚上早吃飯再到那個村去看,沒有看夠,鼓舞了全國人民熱愛英雄崇拜英雄的時代。
血肉之軀635873
八部樣板戲,精雕細鑿,精益求精,藝術水準達到一定高峰,從中難以找出可挑剔的瑕疵。最具特色的是《紅燈記》,李玉和麵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屠刀臨危不懼,大義凜然,面不改色心不跳,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忠城而與另一個共產黨員王連舉作對比,貪生怕死,叛黨出賣同志,叛徒的嘴臉暴露無餘,得到了應有的下場。《沙家浜》也是一部經典劇,劇中的郭建光,阿慶嫂,沙奶奶等人物的塑造,軍民關係魚水情深,證明了毛主席“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兵民是勝利之本,老百姓支持人民軍隊,共產黨領導得民心,是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推翻蔣家王朝的有力保證。舞劇《白毛女》,白毛女喜兒在惡霸地主的壓迫下“由人變成鬼”,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解放了窮人“由鬼變成人”的故事,窮人真正翻身作主,為解救被壓迫、被奴役的窮苦人過上好日子,就是毛主席革命的目的。八部樣板戲的唱詞朗朗上口,易記,是普及的唱本,上世紀七十年代,街頭巷尾,田間地頭,都能聽到革命樣板戲,《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把普天下的反動派消滅光》等革命歌曲,經典傳唱,是八部不朽的豐碑。
依稀57
我們的現實社會仍然是個存在著階級的社會,而且還在不斷地分化擴大與碰撞。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每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在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長期侵蝕滲透和忽悠下,很多公知大V開口則宣稱純學術純意識形態撇開政治,只就事論事 ,其實在他們的話語立場本身,就把他們的階級立場暴露無遺。我們的很多吃瓜群眾也懵懵懂懂地跟著瞎起鬨,真是網絡上經常出現的那句“被人賣了還幫著別人數錢”。本來,革命樣板戲就是階級鬥爭的產物。樣板戲就是歌頌廣大工人農民階級,向著他們的階級敵人地主資本家一切剝削階級衝鋒陷陣的有力武器。這些樣板戲把地主資本家及一切反動派牛鬼蛇神羞辱得一文不值,持這些人的立場的人,他們肯定不會說樣板戲好了;然而,廣大的工農群眾肯定是熱愛樣板戲了,因為樣板戲反映了他們的心聲,反映了他們的階級意志。撇開人的階級立場去奢談什麼革命樣板戲的好與壞毫無意義,人的階級立場不同會得出絕然相反的結論。
孤旅2166876473
謝謝題主的提問。本人自幼受祖父和父親影響,對樣板戲還是比較熟悉的。在闡述個人的不同看法之前,覺得有必要糾正一下個別答友的錯誤。樣板戲包括多種藝術形式,不僅限於京劇。如樣板戲中的《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就屬於芭蕾舞劇。而且,樣板戲的數量也不僅限於八部。關於樣板戲的定義、內容、歷史背景等信息,在網上很容易查到,在此不做贅述。
回到問題。首先回答題主提出的關於樣板戲的歷史定位問題。古今中外,任何文藝作品都與當時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樣板戲當然也不例外。這就像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文藝晚會就是圍繞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主題一樣。樣板戲雖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文藝產物,但卻凝聚了那個時代很多藝術家的心血,且符合那個時期群眾的知識文化水平與鑑賞能力。因此,很多人以狹隘的歷史觀和當下的價值尺度否定樣板戲的藝術造詣是不可取的,也是十分片面的。事實證明,凡是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中的文藝作品,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中國歷史相比,樣板戲相當於元雜劇;與世界歷史相比,樣板戲相當於莎士比亞。或許這就是樣板戲的歷史定位。
其次,樣板戲對文藝創作乃至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就在前天,本人與愛人帶女兒到劇場觀看了吉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莎翁的這部經典鉅著,其故事情節大家都比較熟悉,但經過吉劇這種地方戲種的全新演繹,不僅沒有不倫不類的感覺,相反卻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觀感。劇情達到高潮之處,照樣有很多觀眾流下了熱淚。由此可見,創新對於文藝的發展有著多麼重要而現實的意義。樣板戲停演後,包括京劇藝術在內的多種藝術形式,其全面和深入發展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個人覺得,樣板戲的出現,在當時對於傳統京劇等藝術形式是一個成功的嘗試。《智鬥》、《打虎上山》等經典唱段不僅很多人耳熟能詳,而且傳唱至今、經久不衰。因此,與樣板戲引發的熱烈討論一樣,如何更好的發掘、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值得很多人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以上個人觀點難免膚淺偏頗,歡迎各位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原創和碼字不易,若有所啟發敬請點贊或轉發。我是漫步世界遺產,斧正更多拙作,歡迎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謝謝。
漫步世界遺產
🌹網友們!所謂的樣板戲,產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叫做“革命京劇現代戲”。給我國“京劇舞臺”帶來了新的內容,充滿著盅然的生機。
🌲原先的京劇,基本都是以“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為內容,顯得單調或老朽,且有些不符合真實的歷史。
📚現代戲一登臺,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因此又叫做“樣板戲”了,直至現在。
📚樣板戲,內容現代,人物鮮明,語言生動,表演精堪,實為京劇藝術中的佳品。
📒江青親自主抓了樣板戲的全過程,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們不能“因人廢戲”,實事求是的予以肯定和評價。
※ ※ ※ ※ ※
📚現代革命京劇樣板戲列舉如下:
📘《紅燈記》:以抗日戰爭時期三代人從事革命鬥爭為內容,主要人物有:李奶奶,李玉和,李鐵梅。一號人物→李玉和。
📙《沙家浜》:根據《蘆蕩火種》改編。內容為抗戰時期新四軍傷病員養傷上前線的故事。主要人物為:郭建光,沙奶奶等。
📘《智取威虎山》:根據作家曲波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改編,內容為1947年東北解放軍進山剿匪的故事。主要人物為:楊子榮,少劍波(203),李勇齊,小常寶,白茹,孫達得等。
📙《龍江頌》:以農村兩種思想認識為內容,主要人物為江水英等。
📘《杜鵑山》:內容為大革命時期鬥爭故事。主要人物有柯湘等。
📙《奇襲白虎團》: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
📒《平原作戰》: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軍民抗日的故事。
📙《海港》:反映工業戰線火熱的生產鬥爭故事。主要人物有海霞等。
📘《紅色娘子軍》:現代芭蕾舞劇。以電影《紅色娘子軍》改編而成,反映海南島女紅軍戰士的鬥爭故事。主要人物為:吳清華(瓊花),洪常青等。
📙《白毛女》:現代芭蕾舞劇,由歌劇《白毛女》改編,主要人物:喜兒,白毛女,楊白勞,大春,黃世仁等。反映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
🎍網友們!個人記憶,實難全面,歡迎你的參與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