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烈日與黃沙下的決戰:二戰北非戰役


北非戰役是二戰中盟軍與軸心國,為爭奪重要的戰略地區和目標在地中海沿岸、北非、近東進行的軍事行動。北非沙漠的乾旱與烈日極大地考驗著作戰雙方的忍耐力,又潛移默化地影像著戰局的發展和轉折。圖為在沙漠中休息的盟軍士兵。

整個北非戰場,只有一條沿北非海岸修建的柏油公路,而且在戰爭中遭到破壞。所以無論是軸心國軍隊還是盟軍,都必須奮戰在貧瘠的岩石高原、沙丘和塵土飛揚的窪地上。圖為阿拉曼戰役中的英軍士兵。

北非戰役,盟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使得英美兩國重新開闢了至關重要的經由地中海蘇伊士運河至印度洋的航路,併為攻入南歐創造了有利條件。圖為1942年10月,一輛即將被沙塵暴吞噬的盟軍吉普車。

圖為1942年4月2日,利比亞一場沙塵暴中,一名沙漠天氣經驗豐富的英軍飛行員駕駛戰鬥機安全著陸,機翼上坐著機械師指引飛行員在沙暴中滑行。

在沙漠中構築防禦工事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圖為1942年12月,一名德軍士兵試圖在沙漠中挖出一個防空洞。

1943年3月,一隊意大利炮兵在突尼斯沙漠陷入一片仙人掌叢中。

雖然沙漠造成諸多不便,但高明的指揮官仍能化逆境為優勢。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德軍主帥隆美爾在陣地前的沙漠上部署了兩個長61公里,寬1公里的地雷區。而英軍工兵僅開闢出寬7米的狹窄通道。圖為排雷的英軍士兵。

由於通道的出口遭到軸心國軍隊的猛烈還擊,英軍坦克嚴重堵塞在工兵清出來的狹窄通道上,這使得德軍的炮火和飛機能輕易地攻擊它們,導致英軍傷亡慘重。

德軍指揮官隆美爾和他的第15裝甲師。隆美爾擅長閃電戰,常以急行軍突襲敵軍。但在沙漠中,部隊推進越快,後勤補給就越難以跟上,再加上遠離後方,戰線過長,閃電戰反而成為劣勢。

而英軍指揮官蒙哥馬利則更加謹慎持重,更擅長穩步推進,更注重訓練部隊在沙漠中的生存能力。且英軍在補給港口附近作戰,其後勤保障遠比德意聯軍更加有力。

由於後勤保障至關重要,所以補給線的破壞和保護成為雙方的攻防重點之一。圖為英國空軍在地中海轟炸軸心國的補給船。

德軍轟炸機轟炸利比亞託布魯克附近的一處英軍補給油庫。

沙漠中晝夜溫差大,白天高溫甚至可以達到60℃,酷暑考驗著雙方的耐力。尤其是坦克內部,炮身和引擎的熱量加劇了高溫,使得士兵難以忍受。圖為1943年,英軍坦克兵到坦克外透氣。

德軍的軍裝由亞麻布製成,不能很好的防熱和防冷,顏色為深綠褐色,不利於在沙漠中偽裝。他們的高筒靴在高溫下不利於腿部血液循環,而且士兵受傷後,很難將靴脫下來,延誤救治時間。圖為穿亞麻布軍服和長筒靴的德軍。

而英軍的土黃色毛料軍服在沙漠中更加舒適,也更易偽裝。其長筒襪、綁腿、厚膠底軍鞋也更利於在沙漠中行走。

在沙漠中極易迷失方向,所以每個士兵,尤其是車隊司機必須攜帶指南針。英軍的指南針比德軍的好,以至於德軍專門組織去繳獲英軍的指南針。圖為1941年10月22日,英軍在學習使用指南針定位。

在空曠的沙漠中,坦克戰車難以隱蔽,很容易被空中偵查發現。圖為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被偽裝稱普通車輛的英軍坦克。

1942年11月,被英軍俘虜的一名德軍士兵。

1941年德軍士兵在坦克旁邊加熱罐頭。德軍軍糧由意大利供給,這些食物口味平淡,營養缺乏,導致許多士兵因缺乏維生素而免疫力低下。相比而言,盟軍的食物供應口味更好,品種更多,營養也更豐富。

盟軍的醫療條件也優於德軍。德軍的輸血方法緩慢且麻煩,需有人在傷者身邊現場鮮血。而盟軍則將血漿瓶直接運到前線。圖為1942年6月18日,一名英軍士兵躺在沙漠醫院的行軍床上,帳篷擋住強烈的日照。

在北非沙漠戰場,除了坦克作為主戰裝備外,還有其他適應沙漠戰爭的重武器。圖為德軍的88毫米口徑高射炮,隆美爾將其炮口壓低,用於反坦克,它巨大的穿透力能輕易的擊穿盟軍坦克正面裝甲,且射程也比盟軍坦克主炮更遠。

盟軍也有反坦克神器。圖為1942年7月,英軍的車載反坦克炮,其在沙漠中機動性極強,且威力強悍,能夠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總之,盟軍能更好地適應沙漠作戰,而軸心國軍隊的戰鬥力一定程度上為沙漠所限制。

圖為1943年6月,軸心國軍隊在突尼斯投降後,盟軍俘虜了超過275000名戰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