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百家姓》之——範姓來歷

範姓在歷史上也是名人輩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春秋時期的范蠡和北宋的范仲淹了。

《百家姓》之——範姓來歷

奚之後是範姓,這是一個大姓了。範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個:

第一,出自祁姓,是帝堯陶唐氏的後裔劉累之後,以封邑為名。因為劉累有一個封國在範,後來這一支就姓範了。

第二,出自楚國。楚國有一個地方叫範,有一座山也叫範山,所以那邊的居民後來就以範為姓,這是一支。

第三支,兄弟民族血統。姓範的有非常大的一支是出自西南夷,就是西南地區過去的兄弟民族。這一支在晉朝末期有一個林邑王,叫範文,他

應該是用了漢姓,這一支後來成為越南範氏的主要來源。另外,滿族、鄂溫克族裡也有改姓為範姓的。

得姓始祖

《百家姓》之——範姓來歷

士會(約前660年-前583年)即範武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士蒍之孫。祁姓,士氏,名會,字季,因封於隨,稱隨會;封於範,又稱範會;以大宗本家氏號,又為士會。官至正卿中軍將,範姓得姓始祖。他執政時以教民勸化為務,使晉國之盜皆逃於秦國。

《百家姓》之——範姓來歷

先秦時期,範姓活動的地區主要在山西、河南和湖北地區。秦漢時,範姓已經分佈到、河北、山東、江蘇等長江以北地區,隨後進入江南地區。唐安史之亂時,有河內人範坤舉家十八口遷杭州,又遷南京,再遷福建寧化黃竹逕,是為範姓入閩始祖。唐代宰相範履冰(汝南範滂後裔)為唐代範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孫範隋在唐懿宗時調任浙江麗水縣丞,後因戰亂不得北歸,遂定居蘇州吳縣。 宋時,入閩的範姓有移居廣東 海陽縣、嘉應、梅州、大埔、長樂、陸豐、饒平等地,此期範隋的後裔出了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後葬河南府洛陽縣尹樊裡萬安山下(今河南伊川縣彭婆鄉許營村北),其子孫因守墓之故居洛陽。隨著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孫大舉外遷避難,有嫡孫範正國開基江西臨川,明時有其十四代孫範昌期從蘇州回中原主祠。

宋朝時期,範姓大約有6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9%,為宋朝第二十一大姓。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河北、河南、江蘇,這四省範姓大約佔範姓總人口的57%,其次分佈於山東、山西、湖北、江西、陝西,這五省的範姓又集中了31%。四川為範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範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四川、冀豫、蘇魯三大塊範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範姓大約有43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7%,為明朝第五十二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範姓人口增長是負值,600年中範姓人口淨減少了26萬。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群體首先應是主體在北方的人群,範姓是北方地區的姓氏,自然遭到嚴重的衝擊。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福建,這三省範姓大約佔範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山西、江西、山東,這三省的範姓又集中了25%。浙江省的範姓人口約佔範姓總人口的20%,為範姓第一大省。全國範姓中心由北、由西向東南漂移,形成了浙蘇閩贛的範姓人口聚集中心。

《百家姓》之——範姓來歷

範姓在歷史上的名人太多了。最有名的大概是兩個:范蠡和范仲淹。這兩個人很有名,但是不等於他們兩個人的事大家都知道。

郡望

南陽郡

高平郡

錢塘郡

敦煌郡

汝南郡

河內郡

山陽郡

外黃縣

堂號

南陽堂、高平堂、錢塘堂、敦煌堂、汝南堂、河內堂、山陽堂、外黃堂,都是以望立堂。

此外還有後樂堂、芝本堂、雞黍堂、永思堂、崇本堂、敦本堂、積善堂、忠恕堂、經義堂、逵道堂。

有一個詞叫“狡兔死,走狗烹”就是關於范蠡的,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下面講一個“三聚三散”的故事,也能給我們些啟迪。

《百家姓》之——範姓來歷

春秋的時候,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報了大仇。越國復興以後,勾踐封范蠡為上將軍。范蠡很聰明,他看出越王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

不能共富貴。有的朋友可以共富貴,不能共患難,吃吃喝喝有錢花的時候,都是好哥們兒,一旦窮了,拜拜,這種人不少。還有一種“極品”,是可以

共患難但不能共富貴的。患難的時候大家都是好哥們兒,發展好了以後不行,這種比較少。而勾踐正是這種人。所以范蠡辭書一封,放棄高官厚祿,

帶著少量的珠寶乘舟遠行了。民間傳說他是帶著西施跑的,真實與否不知道。這是“一聚一散”,“上將軍”之類的名利獎賞都是浮雲,他把這些浮雲都散了,趕緊跑了。

范蠡走了以後,還寫了一封信,留給了文仲,信上就留下了那句很有名的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

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說勾踐脖子又細又長,嘴長得像鷹嘴。

《百家姓》之——範姓來歷

這種長相,按過去面相學來說,就是不能交朋友的。補充一點,還有一種面相叫“狼顧之相”,那就更可怕了。咱們人的頭只能向後扭90度,再往

後扭你就得練體操了。但是狼厲害,它可以扭180度,跑著跑著,頭可以扭過去看後邊的形勢。有“狼顧之相”的人也是不能交朋友的,這是古人

的說法。范蠡就發現,勾踐這個人不能共享樂,所以他就勸文仲:“你也快點離開吧。”文仲把這話放在了心上,稱病不朝,但終究沒有離去,他覺得

自己沒有野心,勾踐不會那麼絕情吧?結果後來有一天,勾踐送過來一把劍,告訴文仲,這把劍是好劍。什麼劍呢?是吳國的宰相伍子胥用來自殺的那

把劍。狠吧?文仲多聰明,一聽就明白了:叫我自殺?文仲就問:“大王您這是為什麼啊?我沒有要造反啊,您何必要逼我自殺呢?”大家知道勾踐

怎麼說的嗎?勾踐說:“你曾經對我講過,你有七套戰略,可以滅亡別的國家,我只用了你其中的三個戰略,就把吳國給滅掉了。請問你還剩下的四個戰

略準備對付誰呀?”這話也太厲害了,文仲就只有自殺了。這是和范蠡“一聚一散”有關聯的故事,在這裡順便講一下。

《百家姓》之——範姓來歷

范蠡辭去上將軍職務到了齊國,改換姓名住在海邊,幹嗎呀?種地煮鹽。

范蠡是很厲害的人,這樣沒過幾年,又變成鉅富了,很有錢。齊國人一看,這個人太有才了,就請他做了宰相。范蠡說:“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

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我在家待著當老百姓吧,我發財;當官吧,又當上了承相。作為布衣,可是登峰造極了。這可不大吉利,月滿則虧,過了

頭就要往下降了。所以范蠡歸還相印,把家產分給了鄉鄰。所以叫“二聚二散”。

第三次是怎麼回事呢?范蠡到了定陶這個地方,又發財了,後人由此叫他陶朱公。過去有一副對聯,上聯是“經營不讓陶朱富”,做生意賺得比

陶朱公還厲害.下聯是“貨值何妨子貢賢”,做生意但也可以或者應該像子貢一樣賢明。孔子曾說子貢“億則屢中”,子貢如果在今天炒股票,那肯定

是最狠的,他的判斷,一判一個準。所以,孔子門下弟子數子貢最有錢。定陶這個地方是一個交通要道,范蠡太厲害了,他幹什麼都能成,想不發

財都難,他本來已經不想賺錢了,但是憋不住手癢,就進行長途販運,說句不好聽的叫投機倒把,又賺了大錢,累計萬萬。這個時候,范蠡的次子

因為殺人被楚國給關起來了。范蠡說:“殺人償命,天理如此,但是我的兒子,不應該死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公開處決。於是范蠡就派小兒子攜帶鉅額

資金,到楚國去疏通。范蠡的大兒子不幹了,說:“為什麼不讓我去呢?為什麼叫我弟弟去呢?那別人就會說我對弟弟不好,說我不悌。”但范蠡就是

不讓他去,這個大兒子就以自殺相威脅,范蠡只好讓他去了。大兒子走了以後,范蠡就說:“完了,我第二個兒子一定會曝屍於野。”旁邊人問為什麼,

他說:“我為什麼派小兒子去?因為小兒子懂得散的道理,你要花錢去賠償受害人,請求他們的原諒。”古代的法律不像今天,今天殺了人是公訴案件,

不是你私人想了就能了的,國家要管的。過去如果被害人的家屬不要你償命了,政府也就未必管了。“可我這個大兒子只懂得聚的道理,只進不出的,

你知道嗎?完了,二兒子的命保不住了。”果然,二兒子的命最終丟了。經此打擊,范蠡又ー次把錢財散盡了。

《百家姓》之——範姓來歷

這就是“三聚三散”,它其實是提醒咱們今天的人,要懂得“聚散”的道理,懂得“舍”和“得”的關係。這個故事是很有道理的。

範氏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一一范仲淹。范仲淹成名以後的事情咱們就不說了,說說他成名之前吧。過去形容貧寒出身、刻苦讀書,最後學

業有成、光祖耀宗的人,經常用四個字,叫“斷齏畫粥”,說你要立斷齏畫粥之志。這說的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小時候生活清貧,父親很早就去世,母親改嫁了。說到這兒我要說句題外話。其實一直到宋朝,中國古代女性都是可以改嫁的。歷史上

李清照就曾改嫁過,王安石還勸過兒媳婦跟自己的兒子離婚呢,說給兒媳婦再找一個好人家。所謂的婦女一失節就沒法活了,那是後來的事,至少

直到宋朝時還不是這樣的。范仲淹的母親改嫁後,范仲淹就到廟裡去學習。他沒有錢,每天用兩升小米熬粥,小米不是黏糊糊的嘛,熬完了以後擱一夜,

凝固了,范仲淹就拿根筷子把這塊粥畫成四塊,這就是“畫粥”。什麼叫“斷齏”呢?齏就是鹹菜。范仲淹帶一小塊鹹菜,兩刀切成四塊,每一頓吃一塊小

米粥,就一塊鹹菜。如此苦讀,後來終於成為了不起的人物。當然,今天咱們的孩子,這麼辛苦的不太多了,但是這種精神還是值得稱道的。

《百家姓》之——範姓來歷

範姓在今天的中國姓氏排名中位居第51位,人口大概46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7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