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央行的央行”:比特币等虚拟币将让信任崩溃

比特币等虚拟币存在价值不稳定、信任机制脆弱等关键性问题。此外,不断出现的新币种也加剧了虚拟币估值的不稳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有着“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近日对虚拟币的崛起发出最新警告,称虚拟币是不可扩展的,使用它们的人越多,信任和效率就越有可能崩溃。

“央行的央行”:比特币等虚拟币将让信任崩溃

综合媒体6月18日报道,此前火热的虚拟币市场近期开始快速降温。6月18日,比特币仍延续跌势,居于6,500美元下方,报6,440美元附近,周跌幅约4%。其他主流虚拟币也同样没有抬头的迹象,从周跌幅来看,比特币现金(BCH)、以太坊(ETH)、瑞波币(XRP)、柚子(EOS)等均跌近10%。

从近期走势来看,在4月虚拟币整体小幅反弹后,比特币价格便一直处于8,000美元至10,000美元区间震荡状态,随后在5月23日比特币跌破8,000美元,便稳定在7,500美元附近,直至6月9日,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币出现断崖式下跌,一些主流币种价格一度腰斩。

有分析指出,在全球监管虽趋严但并未采取实质性措施的情况下,交易所安全问题频发、与发币项目方矛盾不断、各类“揭秘”虚拟币市场乱象的文章蜂拥而至,这使虚拟币市场自今年以来不再平静。在此情况下,与此前的狂热追捧相比,投资者也逐渐回归理性,或割肉离场,或持币观望,导致全球虚拟币市场市值较年初已缩水超过5,000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有着“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近日对虚拟币的崛起发出最新警告,称虚拟币是不可扩展的,使用它们的人越多,信任和效率就越有可能崩溃。

该行在其年度报告中表示,任何形式的资金要在大型网络中运作,都需要对其价值的稳定性和有效扩展能力的信任。但由于虚拟币所依赖的分布式网络的脆弱性,这种信任可能立刻消失。此外,这些网络越大,也越容易变得拥堵。比如最著名的虚拟币比特币的交易费用就很高,而且它们每秒处理的交易数量有限。

国际清算银行表示:“因为记录交易的分布式共识的脆弱性,信任可能在任何时候消失。”“这不仅使个人支付的终结性受到质疑,还意味着虚拟币可以简单地停止运作,从而导致价值的完全丧失。”

早前,德克萨斯大学一名教授发布的报告称,交投活跃的虚拟币之一泰达币在一些关键时期始终与比特币存在某种关联,其中去年12月的关键时期,比特币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此前,彭博社在5月称,美国司法部展开了对可能存在的比特币和其他主流虚拟货币价格操纵行为的刑事调查。

另据IFLR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近期在与俄罗斯公众的年度问答会上敦促民众谨慎对待虚拟币,因为它们尚未得到任何支持。他还表示,有关发行国家支持的虚拟币的传言是没有根据的。而此前普京曾经在采访中称,国家不认为虚拟币是一种支付手段,也不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

“央行的央行”:比特币等虚拟币将让信任崩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