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王世福:醉心於望江挑花的藍白世界

王世福:醉心於望江挑花的藍白世界

“日裡撐船撒大網、夜裡點火織網紗”是古時候生活在雷池大地一方百姓的日常,雖不富裕,但勝在安逸。或許是出於一種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日復一日的“男耕女織”之餘,天生愛美的姑娘們便常常一起琢磨著怎樣把親手織就的紗巾、頭布添出些漂亮的花紋,就這樣,最初的望江挑花便在村姑們的揣摩中應運而生了。

王世福:醉心於望江挑花的藍白世界

後來,巧姑娘們手中的挑花布逐漸演變成了老輩人的頭巾、農家漢子的汗巾、村口娃娃們的肚兜,還有那俊俏媳婦身上的圍裙……挑花也自然而然融匯進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了望江一抹靚麗、獨特的風景。

在第十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安徽展廳裡,不少人為這一塊塊藍底白花的望江挑花駐足,帶其來參展的省級項目傳承人王世福忙碌地向參展嘉賓介紹著,雖已年逾六旬,但參觀者的熱情讓其似乎忘卻了疲憊。

王世福:醉心於望江挑花的藍白世界

據王世福介紹,望江挑花相傳始於唐代。最早人們是以麻布發繡,把虔誠的心願表達在畫面之中,類似於現在的壁掛作品。有心智的人在下方親手編制各種吊件,最常用的主題是魚,預示萬事如意。從簡單的頭飾到圍裙的裝飾,延伸到嬰兒的襁褓、風帽、圍嘴,再到情人的信物以及男人的汗巾、坎肩等。內容大都是祈求平安預示吉祥,以借景、借物、借圖騰紋飾構成圖案,以象形、會意、同音通假反映心境。

王世福:醉心於望江挑花的藍白世界

對於望江挑花和其它挑花的區別所在,王世福介紹說首先是針法,“望江挑花傳統的針法分挑、鑽、遊、織四種,每種針法風格各異,自有妙處。而且,最大的特點是由其針法製造出來的挑花能‘正反成趣’,無論從正面看還是反面看,圖案都是一樣的,這是很多地區的挑花做不到的。”

其次,從色彩上來看,望江挑花多以白底青花或黑花,青底白花或粉色花,對比強烈,古樸典雅。

再次,從圖案的寓意上欣賞望江挑花,望江挑花多以寓意的手法再現情感,如牡丹寓意“富貴”、蝙蝠寓意“福”、佛手寓意“福”、桃子寓意“壽”、石榴寓意“多子”……組合後寓意更豐富,如蝙蝠、桃子和二個銅錢寓意“福壽雙全”;蜜蜂和猴寓意“封侯”;佛手、石榴和桃子寓意“多子多福多壽”;荷花、魚和蟹寓意“和諧有餘”;魚和羊寓意“如意吉祥”等等。

王世福:醉心於望江挑花的藍白世界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望江挑花的許多古老工藝漸漸失傳。王世福不忍心,像是自己愛戀了多年的東西,要離自己而去。從20多歲在工作中無意接觸到望江挑花,王世福便愛上了這門民間藝術,暗下決心要發掘、整理、研究,後來更是辭去了縣博物館館長的職務,專門從事這項工作。他先後在多家刊物上發表有關望江挑花文章。2006年主持申報望江挑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得成功。2007年主持申報望江挑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得成功。2008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望江挑花傳承人。

王世福:醉心於望江挑花的藍白世界

現在的他一邊成立公司推動挑花走市場,一邊為中小學生們教授挑花技藝,目的就是對傳統挑花工藝進行搶救性保護和生產。用老王自己的話說,“老布挑花從實用生活品變身裝飾藝術品,還得迴歸生活。” 此次的文博會,已經不知道是他帶望江挑花走過的第幾個地方,在未來,他希望能將望江挑花帶給更多的人認識……(文/段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