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探祕:曾經在中國出現的一代球王,到底是真是假?

近來世界盃,偶爾在某些新聞媒體裡面看到

「號稱亞洲球王的李惠堂,曾經中國的輝煌」

「無敵的亞洲球王,當年是有多強」「他是“世界球王”唯一的中國人,曾稱霸亞洲9連冠,一生進球1860個,用一隻腳踢出民族尊嚴!」

探秘:曾經在中國出現的一代球王,到底是真是假?

現在的新聞報道

探秘:曾經在中國出現的一代球王,到底是真是假?

跟貝利齊名

諸如此類的博眼球的新聞。

這個“中國球王”,叫:李惠堂。

甚至連百度百科,或者wiki都能搜到這個人。

探秘:曾經在中國出現的一代球王,到底是真是假?

當年的新聞報道

李惠堂,中國近代體育史上著名的足球運動員。從17歲開始足球生涯,活躍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亞洲足壇,被球迷和香港媒體親切的評為“亞洲球王”。他不但是戰前罕見的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也是當時公認的中國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歲。據統計他在各項足球比賽中,共射進1860個球,與巴西的裡登雷克、德國球星蓋德穆勒、球王貝利以及獨狼羅馬里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不論真假,先看看這個“球王”,取得過什麼成績?

早年事蹟:

1923年李惠堂第一次入選中國足球隊參加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李惠堂在決賽對日本的賽事中取得進球,而中國隊亦順利獲得冠軍。同年8月,李惠堂入選以南華為主的國家隊遠赴澳洲,首場對澳洲冠軍新南威爾士隊,開場僅10多分鐘,李惠堂就梅開二度,接著更大演帽子戲法,最後比賽以3-3平局,國家隊在24場比賽中的成績為8勝7平9負,進球63個,半數由李惠堂射入。

探秘:曾經在中國出現的一代球王,到底是真是假?

第七屆遠東運動會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擁有包括李惠堂等多位名將的中華民國足球隊,一路挺進決賽,在與菲律賓對決中,李惠堂演出帽子戲法,協助中華民國以5-1懸殊比分獲得該屆冠軍。事實上,以他為隊長的中華民國足球隊於稍後的第八、九、十屆,均獲足球賽事金牌。其中在1934年的遠東運動會的足球決賽中,29歲的李惠堂更踢進關鍵一球,使中華民國以4-3擊敗日本。也因為他的球技超卓,1930年代上海有句流行語說“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自此中國足球球王李惠堂的別號不脛而走。

探秘:曾經在中國出現的一代球王,到底是真是假?

1936年柏林奧運會,李惠堂為隊長身份帶領中華民國足球隊以亞洲第一的身份進入會內賽,由於當時政府財困難(向國民政府申請的22萬元專用款,只有17萬到帳)[2],足球隊提前兩個多月乘法國郵輪出國,一路打比賽籌措經費,先後在越南、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和印度等6個亞洲國家打了27場,勝24場平3場,掙得20多萬港元,其中半數更被政府充作其他運動隊赴奧運會的經費。6月26日奧運代表團乘意大利郵輪從上海招商局碼頭啟航,經香港、孟買、威尼斯,7月23日到達柏林。在8月6日下午對英國的首輪淘汰賽中,上半場打成零比零平手,下半場連失兩球,以0-2落敗。由於李惠堂的表現出色,獲得英格蘭與法國職業俱樂部垂青,不過一旦成為職業球員便喪失參加奧運足球賽資格,故此遭李惠堂婉拒。

探秘:曾經在中國出現的一代球王,到底是真是假?

退役後的李惠堂

退役的後李惠堂在香港創立了華人足球裁判委員會。

之後就定居香港。

1948年作為中國足球隊教練參加倫敦奧運會。

之後先後奔跑於臺灣和香港參與足球相關的比賽。

晚年最出彩的事蹟就是。

帶領“銘傳女子足球隊”主力球員組成臺灣木蘭女子足球隊在1970年代末期與1980年代的女子足球球壇上,取得頗為耀眼的成績。 1979年7月4日,一代球王李惠堂病逝香港,終年75歲。

探秘:曾經在中國出現的一代球王,到底是真是假?


其實李惠堂取得的成績眨眼一看,好像還行。

但是真的配得上「中國球王」這個稱號嗎?

其實關於李惠堂的報道和資料大多數丟失,現存下來的資料大多數都是說李惠堂參加了多個國際賽事,取得過成績。

但是在足球這個領域上,這些成績真不是很出彩。

沒有踢過世界盃,只參加過一次奧運會還是被英格蘭淘汰。

還有一直取得優異成績的「遠東奧運會」,其實一共就中日菲三個國家參加。

那些參加球隊大多數的球員都是業餘水平。

這樣一看來,就會很明顯覺得,其實大多數的口口相傳的歷史,可能未必是真實的。

就像現在的手撕鬼子,也是如此。

探秘:曾經在中國出現的一代球王,到底是真是假?


雖然李惠堂的足球實力未必稱得上「球王」。

但是他對足球的貢獻還是有目共睹的,他一生對於中國足球的貢獻。

包括代表中國參賽國際賽事,還有當教練之類的。

都是那個時代的人值得尊敬的。

探秘:曾經在中國出現的一代球王,到底是真是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