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我不是藥神》,是“溫神”——它讓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想必大家這兩天被《我不是藥神》

刷屏了吧,我關注的每一個個電影大V都在說它堪稱神作。這部未播先火的電影,上映首日票房就破3億,評分也居高不下,在豆瓣始終保持著9分的國產電影超高分,好於98%的喜劇片好於98%的劇情片,目前也已突破10億大關。

《我不是藥神》,是“溫神”——它讓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看到這張海報,就覺得這應該個奇奇怪怪的“泰囧”一類的喜劇片,沒想到下面卻滿是“哭到斷片”這樣的評論,不免得對它好奇起來。雖然,我還沒看這部影片(...最近真的好忙...),但這並不影響我瞭解它背後的真人真事


“男主角”名叫陸勇,2002年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家裡沒有人和他配型成功,也就無法進行骨髓移植,瑞士諾華生產的“格列衛”也就成為了陸勇唯一的選擇。

《我不是藥神》,是“溫神”——它讓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格列衛”是第一個分子靶向抗癌藥,可以將患者的5年生存率從不到50%提升至90%以上。這樣的“神藥”也有著看似與之成正比的“神價”——一個月2.35萬人民幣。

他吃了2年,56.4萬元延長了他的生命,卻也讓家境不錯的他陷入經濟壓力。可是為了活下去,藥得吃。

2004年,陸勇瞭解到,在印度有一種廉價卻有效的格列衛仿製藥,一年的花費不過幾萬元,並在病友群裡分享了這一消息,還幫忙代購起來。沒想到後來卻被抓了,但直接原因卻並不是代購。

《我不是藥神》,是“溫神”——它讓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為了方便支付,印度藥廠方面找到陸勇,希望他能辦一個收款用的銀行賬號。陸勇怕用自己的名義開戶會惹麻煩,便在淘寶上買了三張信用卡,用於彙總病友的藥款,一併交給藥廠。這樣的團購還能獲得更大的折扣,即便算上郵費等,平均一個月只需要花兩三百元。

2013年,湖南省沅江市公安局在查辦一個網絡銀行卡販賣團伙,陸勇因此被捕。2014年7月22日,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

《我不是藥神》,是“溫神”——它讓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陸勇入獄後,1002名癌症患者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事件經報道後引發全國上下的關注和討論,他的特殊經歷甚至直接加快了我國藥品審批制度的改革進程

在被關在看守所117天后,2015年1月27日,沅江市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兩天後,陸勇重獲自由。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便聯合發佈司法解釋,稱“銷售少量未經批准進口的國外、境外藥品,沒有造成他人傷害後果或者延誤診治,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在一個公眾號的影評下面,我看到了這樣一條高贊評論——“我想我爸了。”

是啊,看到這個故事,我也想我姥爺了。

當年被發現肺癌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歲數也大,身體一直都不好,根本沒有辦法做手術。當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親人的身體慢慢被癌細胞侵佔,腦子糊塗了,骨頭空了,卻無計可施時,那種感覺彷彿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我不是藥神》,是“溫神”——它讓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當時就瞭解到了這樣一種靶向藥,但是很貴,還好我哥朋友多,就買到了印度的一種仿製藥,價格不到醫院的十分之一。但無奈啊,癌細胞擴散的速度比醫生說的時間快得多,沒多久人還是走了,好在沒遭太大的罪。


相比國外,中國的“英雄”形象實在太少了,離我們最近的好像還是雷鋒,和章回小說中“劫富濟貧”的好漢。社會的殘酷讓忙碌的人們變得越發“精明”,卻也越發“缺愛。而陸勇的出現,就像是在黑暗中點亮了一柄閃耀著微弱光芒的火把,雖然能力有限,卻也給了很多人希望和溫暖。

《我不是藥神》,是“溫神”——它讓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而《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即使對陸勇這個原型改動了不少(畢竟電影不是紀錄片,需要藝術加工),但還是突出表現了這種糾結的社會問題——窮、病、盜版、正版。《我不是藥神》之於中國,正如《我的個神啊》之於印度,總是要有個人來公開講述出社會存在的問題,讓大家思考現實,這種電影才有著遠大於娛樂的意義。

《我不是藥神》,是“溫神”——它讓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陸勇不是“藥神”,是“溫神”——溫暖人心的神。他讓很多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產生了共鳴,也讓更多人瞭解到了這些之前完全不知道的事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我不是藥神》打破了之前中國觀眾普遍認為“內地電影不敢反應現實”的觀念,打造出了中國獨有的“英雄”形象,為一些表面看似獨立、堅強的“社會人”打開了一個宣洩情感的“樹洞”。

《我不是藥神》,是“溫神”——它讓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

它或許沒有那麼完美,或許在某些專業角度看不值9分,或許觀眾總會在這種有特殊意義的電影面前失去原有的評定標準。但它讓人在嬉笑怒罵間哭成傻子,它讓人感受到現代社會中丟失的溫暖,它讓人思考社會現狀,它讓內地華語電影有了突破,這些,應該也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