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交互自查表|可用性優化實錄

<table><tbody>

除了乾貨,其它什麼也沒有

職場

數據

新媒體

設計

極客

/<tbody>/<table>

H5 技術服務、開發等:021 37218818

「網易UEDC」

ID:NetEase_UEDC

網易郵件事業部資深交互設計師

作為交互設計師,大家對交互自查表必然不會陌生,相信不少同學也嘗試過建立自己的自查表。但不知道大家的這張自查表,最後是否有真正利用起來呢?其實,在我們的團隊,交互自查表就經歷過一段被束之高閣的時期,這份由幾位設計師共同整理確認的表格,在實際工作中,卻發現用不起來。就像一個產品,完成上線後,發現並沒有什麼用戶。作為產品的設計師,怎麼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呢!於是,我就利用了週末的時間,對這份自查表進行了優化迭代。這一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次優化的過程和結果。

交互自查表的價值與目標

產品設計的一般流程大體包括:需求確立、方案輸出、效果跟進,這次的自查表優化也基本依循了這個思路展開。首先需要確認的是,設計師不使用自查表,是本身他們對自查這件事就沒有需求?還是我們的表格設計的不好?這裡就要回歸到當時我們建立自查表的初衷和目標。

交互自查表的價值:

  • 幫助設計師更全面的審視自己的設計,在設計場景和細節處查漏補缺,確保思考的全面性和方案的完整性

  • 將設計師的思考盲點進行可視化展現,藉以加強設計師對產品結構、用戶場景、交互細節的記憶與理解

建立自查表的最終目標:

不再依靠自查表

真正的自查表,應該在設計師的頭腦中,在思考解決方案的過程中,自然的將設計需求、用戶場景、產品結構、交互流程進行梳理和輸出。而自查表只是我們在達成這個境界之前的一個輔助道具而已。

不過,顯然,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還沒有達到“手上無表,心中有表”的境界,所以這次的問題不是不需要,而是不好用,還是得從表格本身的設計上找原因。

自查表1.0的問題

首先,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下優化前自查表的表現(如下圖)▼

交互自查表|可用性优化实录

建立自查表1.0時的部分思路:

1、交互設計的一些基本法則,如架構要合理、層級要精簡等,是設計師需要掌握的基礎理論,而我們的自查表建立更側重解決設計師對特殊場景、交互細節容易遺漏的問題,所以在內容上以場景列舉和說明為主。

2、自查表均分為兩個部分:場景完成性和流程完整性,這是設計師通常容易遺漏的方面。

3、郵箱大師有四個平臺需要同時規劃,而每個平臺的特性有所差異,因此為四個平臺各自建立了單獨的自查表,內容有通用的,也有差異的,方便各平臺設計師分別查看。

存在的問題:

1、文檔使用路徑長:

因為使用了 Excel 電子文檔,雖然對內容進行擴展很方便,但是每次要找到和打開這個文檔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電腦桌面/某個文件夾找到這個文檔 - 雙擊打開 - 等待程序啟動文檔打開】每一步都在增加使用成本;

2、閱讀體驗不佳:

首先整個文檔結構沒有處理好,第一眼看不懂,導致設計師對內容缺少一個整體的認知,查找起來也比較累;其次,內容閱讀同時包含橫向和縱向的結構,有時還會需要操作滾動條,這樣讀起來也比較累;

3、內容更新不及時:

這個不用說了,都沒有人用,自然也不會有人來關心它的更新了,導致很多新的設計問題沒有反應在上面。而且一共有四分文檔,每改一個地方,都要同時改四份,想想這個工作就不輕鬆。

自查表2.0的建立

鎖定問題後,就看如果解決了,這裡,我從兩個方面來對自查表進行優化:文檔格式和內容結構。

文檔格式:從線上到線下

我希望這份自查表可以讓設計師隨用隨取,而不需要一個複雜的查找等待的過程,那麼,我想到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可以打印出來,從線上作業轉為線下作業,直接放在手邊,時不時就可以拿出來瞄上一眼,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標註。

而在此基礎上,也對內容設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所有內容必須承載在一張A4紙的大小上,甚至最好不要超過1頁,否則還要分頁或雙面查看,也不方便。

內容結構:馬里奧的交互自查表

內容結構的設計,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對自查項的整理和分類。但同時,我也考慮到另外一個問題:郵箱大師涉及的自查項關鍵詞有幾十項,如何讓設計師更好的對文檔結構留下印象,甚至記住它們呢?這裡,我引用了一款經典遊戲《馬里奧》的界面來配合內容結構的搭建和介紹。

交互自查表|可用性优化实录

如上圖所示,是一張經典的馬里奧遊戲畫面,而在這裡,我們可以把這個畫面拆解為3大部分:背景環境(藍天白雲部分)、遊戲路徑(城堡障礙部分)、操作角色(馬里奧本體)

交互自查表|可用性优化实录

而藉此,對應自查表的3大模板:

  • 環境:硬件環境、軟件環境、郵箱環境(郵箱大師支持各種類型的郵箱,而不同郵箱下,支持的功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

  • 流程路徑:入口、頁面和控件、前進表現、後退表現、提示信息

  • 用戶操作:手勢、鼠標、鍵盤、其他(Touchbar、觸控板、語音等)

然後,在大框架的基礎上,再進行進一步細化,如流程路徑部分:

  • 以遊戲起點和終點,對應用戶操作的入口和結果

  • 以關卡頁面,對應用戶的頁面和控件設計

  • 以角色的前進後退,對應用戶的下一步和返回操作

  • 以界面提示信息,對應各類界面提示引導

交互自查表|可用性优化实录

以上,是希望借一張圖就讓大家能夠回憶起自查表的整體結構,方便記憶和定位內容。

結構確認好後,便依照分類將需要設計師注意的信息填入框架內。這些信息大多以關鍵詞的形式存在,畢竟設計師還是對自己的產品有一定了解的,自查表中的關鍵詞只要達到提示的目的即可(這樣也是為了節省空間啦,畢竟要壓縮到一頁紙上)。每一個細節點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因為不同的產品設計的關鍵詞必然不同,關於內容,還是需要大家根據自己的產品以及設計時常遇到的問題,自己去完善。最後成品如下▼

交互自查表|可用性优化实录

PS:設計分析和最後思考兩個部分是在後期進一步優化的時候加上的,主要希望設計師進一步確認需求分析是否完整,以及考慮自己的設計是否還有優化的空間。

使用場景與總結

至此,自查表的結構設計就完成了,但是整體的可用性優化工作可還差一步,那就是在團隊內推廣新的自查表,和團隊成員再一次溝通新表格的設計思路和使用方法,以確保大家對新的自查表有所瞭解並願意使用它。這裡,提前幫助大家打印好表格,並準備一個輔助的PPT也是必要的工作。

最後,為大家總結一下這份自查表的一些適用場景:

1、設計評審後

往往在設計評審後,都會暴露出設計上大大小小的一些問題,這個時候,不妨拿出自查表,看看這些問題是否都有記錄,如果沒有,就加一項,如果已經有了,就加重標記一下。既是加強自己的記憶,又同時在為文檔做補充,一段時間後,可以把標記的新內容,再更新到電子文檔上(如一個版本結束後,更新一次)。

以下是我自己在幾代自查表上做的批註▼

交互自查表|可用性优化实录

2、設計完成後

這個不用說,自查表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設計師自己檢查交互場景和細節的。為什麼放在後面,就是想要提醒大家對之前已經批註過的錯誤要格外注意一下。

3、新人培訓時

這個算是衍生出來的一種使用場景,團隊新人一般對產品結構和功能還都不是很瞭解,自查表上一些關鍵詞是很好的學習輔助工具。導師可以通過名詞解釋的方式,向新同學介紹相關的知識點,幫助其快速瞭解,如:

  • 大師帳號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 什麼是 IMAP 協議,什麼是 POP3 協議?什麼情況下要注意這些協議的差別?

  • 產品文案有哪些規範?

OK,那關於自查表的優化過程就介紹到這裡,表格內容依然會不斷改進,也歡迎大家提供看法和建議~工具的建立最終還是為人服務,“能用起來”是很基礎也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先用起來,之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優化改進,以匹配個人或項目團隊當下的需求,讓其能真正為大家解決問題。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給大家帶來一點思路,建立切實可用的自查表,早日達到“手上無表,心中有表”的境界。

其他你會感興趣的內容

回覆 python查閱熱門機器學習語言榜

回覆 GitHub瞭解七大頂級生產力工具

回覆 排版獲取更多專業圖文排版教程

回覆 代碼學習其他高階代碼創業設計

回覆 H 5開啟移動營銷的技術進階路

H5、平面、視頻等數字營銷服務請致電

TEL:(021)3721 8818

客戶案例:APEC 峰會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 香奈兒 | 肯德基(湖南) | 中國國際航空 | 湖北省電視臺 | 河南衛視 | 浙江省人民廣播電臺 | 三生製藥 | 交通銀行 | 建設銀行 | 真格基金 | 南方週末 | 上海閔行教育學院 | 牛津大學出版社 | 新東方集團 | 偉巴斯特 | 雪佛蘭汽車 | 觀致汽車 | 雷諾汽車 | TNS 新華信 |

高力國際|第一太平戴維斯|德國萊茵|蓋茨基金會|追星集團

抱歉,除了乾貨,其他什麼也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