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高血壓患者5件事不能做,最後1件你正在做

1,高血壓患者不要自己決定是否吃降壓藥物

高血壓看醫生,評估病情,是否為降壓藥物治療對象,同時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干預治療。有的患者,一測量自己的血壓升高,就買降壓藥物吃上了,可能自己根本不需要降壓藥物治療,只要注意生活方式,觀察血壓就可以。而有的患者,中重度高血壓了,只注意生活方式,也不吃降壓藥物,是危險的。

高血壓患者5件事不能做,最後1件你正在做

2,高血壓患者不要自己決定吃什麼降壓藥物

不要聽別人哪樣降壓藥物好,哪樣降壓藥物不好。一定要看醫生,根據自身病情,初步確定一個治療方案,觀察才有最好的降壓藥物,不觀察血壓而談什麼降壓藥物好,是不對的。因為,不同的人,血壓升高的原因不同,同一個人,身體對降壓藥物的反應不同。誠然,醫生也不是拿所有的降壓藥物來一個個患者做試驗,這個試驗在降壓藥物上市前已做了。高血壓病有治療原則(生活方式干預計+降壓藥物,降壓藥物聯合,從小劑量開始,優選長效降壓藥,個體化治療方案),按原則治療疾病,成功率非常高。

3,高血壓患者害怕降壓藥物的副作用而不吃或少吃藥

其實大家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是藥三分毒,以為是每一樣藥都會對自己產生副作用!不是這樣的。國家對藥物副用大的藥要麼不上市,要麼淘汰掉。藥物副作用是對所有的人,發生率的大小,不是對每一個人都發生的。

高血壓患者5件事不能做,最後1件你正在做

比如說,降壓藥物硝苯地平控制片,牙齦腫痛的副作用發生率為小於1%,100個高血壓患者吃這個藥,可能有1個患者發生這樣的副作用而換藥,而另99人不會發生這樣的副作用而可以長期吃,也可能這100個人中,一個也不發生,也可能發生幾個,因為試驗的人及人數不一定是100,人與人之間不盡相同,環境,身體情況均可能不同,所以醫生觀察下吃藥,發生副作用可以減量或停藥,換藥,這就是為何那麼多降壓藥存在的理由。

4,只問降壓藥物,不問生活習慣

好多高血壓患者,不去糾正生活習慣和心態,不去改變肥胖,不去運動,還在找靈丹妙藥!

5,不要在網絡問病吃降壓藥物

高血壓患者5件事不能做,最後1件你正在做

網絡醫學文章重在科普,不能作為看病的依據。看病是要望、聞、問、切,還要詳細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儀器檢查。網絡科普醫學可以帶給我們一些認識和醫學健康知識,有一些瞭解自己健康或治療疾病的不足,但一定要和醫生一起運用相關知識。比如,網絡患者問醫生,降壓藥物利尿劑有什麼比吲達帕胺更好的利尿劑嗎?可能答案是氫氯噻嗪,但是恰好這個提問題的患者有痛風,他是不能吃氫氯噻嗪的,而這個問題的本身是沒有說明疾病史或沒有疾病史相關資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