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第二名杀害第一名”纯属谣言!可真相更令人“细思极恐”

这几天,一则骇人听闻的新闻曝出:山东临淄一名初三学生秦某,在小区楼下将同班同学连砍13刀,将其当场杀害!

当天放学后,秦某带着作案工具,以最快的速度潜伏在同学马某家的楼道里,当马某一打开楼道门,秦某就举起水果刀朝他的心脏捅去,一进一出反复13次,整个过道染满了猩红的血液……

“第二名杀害第一名”纯属谣言!可真相更令人“细思极恐”

为此,网上传出“第二名杀害第一名”的信息,还称其扬言“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了”。不过后来官方发布消息,称该信息纯属谣言。

“第二名杀害第一名”纯属谣言!可真相更令人“细思极恐”

雪宫中学也证实,在初中近三年的考试中,秦某的成绩一直优于马某,不存在两人分列第一名、第二名的情况。

一位初三学生证实了这一点,称马某并不是“每次都考第一”,但学习成绩一直在进步,案发前,成绩已经排在年级前列,有的单科成绩是超过秦某的。

秦某的杀人动机还在调查中。但有一个特殊背景是,两人所就读的雪宫中学,前身是齐鲁石化公司下属的第五中学,高考曾一度采取单独划线政策,学生只需要和自己的同学竞争。直到2005年制度改革,学生才统一参与高考。

一位雪宫中学的校友提到,虽然制度改革,但同学内部竞争的风气却残存了下来。

凶案也并没有影响这里的学习氛围。附近的辅导班,学生们依旧会补习到晚上9点以后,暑期的公益复习班和预习班已经报满了两期,每天8节课的强度,11天时间,可以把下个学期期中考试前的内容全部学完。

这种比较和希冀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距离小区1里的齐都医院,产科病房以“聪明之家”、“智慧之家”等名字命名,还有“硕士府”和“博士府”。

“第二名杀害第一名”纯属谣言!可真相更令人“细思极恐”

步步紧逼的竞争氛围,滋生出“第二名杀害第一名”的谣言,真是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在当地人们的眼里,第二名正有充分的“理由”去杀害第一名啊!

喧嚣尘上的分数论,看似荒谬,却依然遍布中国土地的各个角落。很多学校里满天飞的激进标语,让这样的荒谬变得更为“平常”,“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

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无论秦某的杀人动机是哪一种,这场悲剧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的教育,从来不缺乏对进取心的关注,却忽略了对平常心的保护。

02

平常心,在我们看来,也许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平常心,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更像是一个在大考前才会拿出来再三强调的词汇。

平常心,顾名思义,原本应该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坦然、自得的心态,“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不知何时开始,却变成了一种被众人嗤之以鼻的状态,变成了“沉着应考”的提分工具。

看看最近的新闻:藤校女博士因母亲一句话跳楼、男生第三次参加高考抑郁跳楼、学生不愿做作业杀死老师……因为各种看似平常的原因,却造成了极端事件,“平常心”这几个平常字眼,荡然无存。

孩子的三观是由家长奠定的,如今很多孩子缺乏平常心,是因为家长对成绩的执念。

最近在《少年说》节目中,一个因为成绩下滑、父母便不允许她学舞蹈的女孩,对妈妈喊道:“跳舞是我的梦想,我坚持了7年,但我现在很迷茫,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放弃我的理想。”

台下的妈妈却说:“如果你下次考试能够进全校前100名,就让你继续学跳舞。”

What?好像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有资格专注自己的爱好?

面对妈妈的高要求,女孩快要急哭了。她在台上结巴半天才喊出来:这么高的要求,我做不到!

“第二名杀害第一名”纯属谣言!可真相更令人“细思极恐”

她请求妈妈把要求降低到前200名,妈妈想了想之后说:“必须前150名!”

母女二人就当众为了一个排名讨价还价,最终女孩妥协了,只是这份争取而来的交易,让人看了之后愈发心酸。

抛去成绩不谈,一些家长对“完美小孩”的苛求,也已失去了平常心态。

青榄君一位朋友的儿子,有一次作业题目是“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本以为会是温情脉脉的倾诉,现实却让这位朋友啼笑皆非——

“第二名杀害第一名”纯属谣言!可真相更令人“细思极恐”

10岁的儿子写道:

当我每天上补习班忙得焦头烂额,你们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当我试卷上错了一道题,你们说“细节决定成败”;当我有些淘气,你们又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你们曾说“人都是从犯错中成长的”,可是你们为什么不允许我犯错呢?

父母缺少平常心,最苦的却是孩子。当孩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又如何能拥有健康平和的心态呢?

03

家长们迷失平常心,有时是身不由己。

有人提出“被剧场效应绑架的教育”。一个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类似地,在教育领域,不断延长的上课时间、不断增加的课外班、没完没了的作业、愈演愈烈的升学竞争……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孩子,都被这股洪流席卷而去,每个人都无可奈何,每个人只能投入其中。

在这种“过度教育”之下,进取心被过度强化,平常心就容易失衡。考场上拼得头破血流,然后呢?

青榄君听前辈讲过一个故事,一名年轻的教师和一名年老的教师同时担任高中班主任,他们带的两个班级在成绩上难分伯仲。

在关键的高三这一年,两个班主任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天差地别:老教师按部就班,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注重品行的教育;年轻的教师则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

他建立了一套特别的竞争机制:在班级的最后一排贴上自行车的模型,倒数第二排贴电动车的模型,倒数第三排贴比较便宜的轿车模型,往前面依次是奥迪、奔驰、宝马、别墅……越往前模型越高级。成绩越靠前,学生的座位越靠前,模型越高档;成绩越靠后,学生的座位越靠后,模型档次越低。

他告诉学生:“不要觉得这只是模型,未来的日子里,眼前的模型很可能都会演变为现实!为了未来的别墅名车,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此时不拼搏,更待何时?”

高考结束,年轻班主任所教的班级,成绩碾压年老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十有八九的学生考进了985、211名校。

十年后,年轻班主任的学生八成以上都吐气扬眉,这些战斗力十足的学生都过上了较为体面的生活,有的当上高官,有的当上高管,名车别墅不在话下……

而年老班主任所教的学生,虽然过得也不错,但并不像另一个班级的学生那样光彩夺目。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发出唏嘘:平常心果然只能导致平凡啊!

可最终,时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二十年之后,年轻班主任已不再年轻,而年老班主任愈加老态龙钟。前者所教的学生,已经有一部分落马,或因为贪污,或因为挪用公款等罪名踉跄入狱,那些仍旧风光的学生也渐渐失去音信;而后者所教的学生,在老班主任颐养天年的时候经常来看望,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小日子都过得幸福而踏实……

白岩松曾经问一位哲学家,为什么科技发达的今天,几百年前的音乐依然能够抚慰人们的心灵?哲学家回答说:“人性是进化得很慢的。”短短一句话让白岩松顿悟。

正因为人性进化得很慢,可是教育的负荷已经超载,人性一旦无法适应这种超负荷,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把时间线拉长,我们才会发现,幸福不是由一时一刻的成就决定,而是靠长时间的历练,缓缓抵达。

04

父母拥有平常心,是孩子最大的福分。

俞敏洪在《奇葩大会》上分享自己的育儿经时,说道:“伟大志向不是必需品,首先是他要有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在这基础之上,才能去谈伟大志向。”

“第二名杀害第一名”纯属谣言!可真相更令人“细思极恐”

父母拥有平常心,孩子才能拥有平常心。

有一个日本小男孩上小学时,升学竞争很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他的爸爸却说,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么行?”儿子不解地问。

“怎么不行?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儿子,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考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争一百分。儿子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

儿子陡然觉得身轻如燕,“爸爸,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那空闲时间做什么?”

爸爸不紧不慢地说:“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

从此,男孩就按照老爸的教导,虽然学习成绩中等,而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

这个小男孩,叫做铃木镇一,后来成为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和音乐家。

平常心,并不是碌碌无为,满足于现状,而是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享受生活中每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快乐,才会有足够的力量承担挫折和痛苦。

进取心应该是学习时的“状态”,而平常心更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既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从容淡定的自信心。

心无滞碍,自然能发挥出全部潜力,动辄患得患失,反倒阵脚纷乱。它是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

有一个比喻很有意思:养育小孩子,要有赶乌龟过山的耐心!

  • 乌龟不想动的时候,你不能撇开它,你要站在一边等着,好言相劝;
  • 乌龟爬得慢的时候,你得不停鼓励它;
  • 乌龟哼哼哈哈、牢骚满腹的时候,你得洗耳恭听,出谋划策;
  • 乌龟跟你泼皮耍赖的时候,你心里就算再生气也要按下……

我们无力改变教育大环境,也不必设法逃离,为人父母,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只是不要做焦虑的帮凶,而是用一颗平常心,赶乌龟过大山!

只要有耐心,乌龟也能爬上山顶,见到和雄鹰同样的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