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宣太后:戰國秦惠文王八子

宣太后:戰國秦惠文王八子

姓名:羋氏

生卒年:?~前265年

籍貫:戰國楚國

婚配:戰國秦惠文王

封號:八子

諡號:宣

宣太后:戰國秦惠文王八子

宣太后出身於楚國的貴族,嫁給秦惠文王為妾。惠文王死後,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由武王之弟、也就是宣太后所生的公子稷即位,即秦昭襄王,宣太后因此成為王太后,從此開始了長達四十一年的臨朝稱制。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任用范雎為相,驅逐宣太后的親戚在朝廷的勢力,宣太后始失勢,次年(公元前265年)十月,宣太后逝世,葬於芷陽酈山,諡號宣。


秦昭襄王即位,宣太后掌權


宣太后:戰國秦惠文王八子

羋姓乃楚國的國姓,嫁給秦惠文王后,被封為八子,秦國後宮分八級: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可見當時羋八子在後宮的地位並不高,但是羋八子連生下三個兒子,母憑子貴,她的身份也自然日益尊貴了。

秦惠文王比較寵愛羋八子,所以引得惠文王后醋勁大發,千方百計要收拾羋八子。秦惠文王死後,由惠文王后所生的嫡子即位,即秦武王。此時的羋八子在秦宮裡的地位可想而知了。惠文王王后與秦武王為維持穩定,羋八子的兒子嬴稷被送到燕國去當了人質。

但是關鍵問題出在繼位的秦武王身上。秦武王身高體壯,勇力超人,重武好戰,常以鬥力為樂,凡是勇力過人者,都被他封為大官,而且還要他們較勁。在秦武王攻下洛陽後,直奔周室太廟,觀看大禹留下的九鼎。其臣孟賁將鼎舉離地面半尺高,就重重地落下。秦人尚武,秦武王為證明自己的勇力,不顧身邊人的勸阻,也前去舉鼎,不過力所不能及,最後鼎砸在了秦武王的右腳上,當晚夜裡武王氣絕而崩。

武王沒有子嗣,其兄弟紛紛爭奪王位。在此時,羋八子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擁兵支持姐姐的兒子、在燕國做人質的王子稷為王,即秦昭襄王。兒子即位,羋八子被尊為太后,開始了宣太后掌權的政治生涯。

在宣太后掌權期間,她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被封為將軍。魏冉擔任將軍之職,控制了秦國軍政大權。不過,這時的政局還是動盪不安的,秦武王的兄弟們仍然不服,伺機爭奪王位,內亂三年不止。


秦昭襄王二年(公元前305年),宣太后終於平息了國內爭奪王位的“季君之亂”。在平定了“季君之亂”後,宣太后把魏冉封為相,封穰侯(穰在今河南鄧縣),獨攬朝政大權。同時又封同父弟羋戎為華陽君;封另一個親兒子王子芾為涇陽君;封一子王子悝為高陵君。至此,宣太后形成了黨親專政的格局,威震天下。這也是宣太后獨具膽識之處,以其強有力的政治手腕,維護了國家統治的穩定。

經過宣太后的一番整治之後,秦國基本實現了穩定。


宣太后:戰國秦惠文王八子

殺伐決斷,不拘小節

楚國出兵攻打韓國雍氏,圍攻韓國長達五個月之久。韓襄王派眾多使者來到秦國,向宣太后請求救兵。但是秦國的軍隊還是不出崤山來援救韓國。最終韓國讓尚靳出使秦國,去說服秦昭襄王。使者尚靳對秦昭襄王和宣太后說:“韓國對於秦國來說,平時就像個屏障,有戰事時就是先鋒。現在韓國萬分危急,但秦國不派兵相救。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唇亡齒寒’,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個問題。”

宣太后認為在眾多韓國派來的使者當中,唯獨尚靳說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單獨召尚靳進見。宣太后對尚靳說:“我服侍惠王時,惠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感到疲倦不能支撐,他把整個身子都壓在我身上時,而我卻不感覺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對我來說比較舒服。現在你要求我派兵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食不多,就無法解救韓國。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以千計的銀兩,你們韓國多少得讓我有些好處才行呀。”

兩國之間的大事,本是嚴肅的事件,但在宣太后口中就變成了夫妻之事,由此可見宣太后的開放不羈。宣太后的不羈更表現在她與情夫的事情上。

秦昭襄王執政期間,由於秦昭襄王年幼,鄰國義渠虎視眈眈地注視著秦國,甚至明目張膽地侵擾邊民,蠶食邊土。有次義渠首領前來朝賀,宣太后看義渠王年輕力壯,桀驁不馴,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與義渠王私通,而且這段姐弟戀竟然長達三十年之久。太后還與義渠王生下兩個私生子。後來秦國強大了,宣太后首先發作,趁義渠王沉溺於溫柔鄉之時,在甘泉宮將義渠王殺死。秦軍隨即攻滅義渠國,宣太后同時也殺死了她與義渠王的兩個兒子。

范雎為相,太后被廢

秦昭襄王在位多年,宣太后的族人在朝廷的勢力很大,雖無篡位之意,但秦王見朝中的諸事都取決於外戚集團,明顯感覺到了大權旁落的惶恐。

范雎(jū),字叔,故人稱範叔,魏國人。范雎才能過人,但遭奸佞小人妒忌,魏相聽信讒言欲置范雎於死地。當時秦國派來魏國的使者是頗有見識的王稽,知道範雎的才能,便買通看守,將之帶回了國。

范雎來到秦國,秦昭襄王在宮裡迎接,恭敬地執行賓主的禮節,以表示對范雎的禮遇。幾日過後,秦昭襄王屏退左右的人,單獨接見了范雎,與范雎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通過此次長談雙方都明確了對方的心意。

范雎對秦王說,聽聞秦國朝中重臣都是太后的親信,大權旁落,政令又怎能出自大王之手?臣聽說善於治國的君主,一方面在國內加強權威,一方面親自執掌外交政策。穰侯派出的使者操縱王權,任意和諸侯結盟或斷交,擅自對外用兵,征伐敵國,朝野上下,莫敢不從。於是,打了勝仗,戰果全歸穰侯他們所有,以致國家困弱,受制於諸侯;一旦失利,則令百姓怨聲載道,禍害由國家承受。當今秦國,太后、穰侯呼風喚雨,沒有臣民知道上有大王。幸好臣今日還能看見大王孤立於朝堂之上,真擔心將來秦國主持國政的君王,不再是大王的子孫!

聽了這番話,秦昭襄王不寒而慄,他對範睢說:“當年齊桓公得到管仲,把他稱為‘仲父’,寡人今日得到先生,先生也是寡人的‘叔父’。”於是封范雎為相。

范雎任相期間,大力改革,肅清政治,經過幾年的時間,終於將太后一族在朝中的勢力肅清。不久,穰侯被流放,太后一族的親信也紛紛被趕出函谷關,終於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宣太后的統治。宣太后於被廢的第二年(公元前265年)十月去世,死後葬於芷陽酈山,諡號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