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紅與黑——遂川縣西溪文坳村第一書記郭小平的扶貧故事

紅與黑——遂川縣西溪文坳村第一書記郭小平的扶貧故事

郭小平(左二)走訪戴輝銀家

红与黑——遂川县西溪文坳村第一书记郭小平的扶贫故事

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示範點

红与黑——遂川县西溪文坳村第一书记郭小平的扶贫故事

與村幹部一道拆除土坯房

6月16日,筆者再次造訪遂川縣西溪鄉文坳村。

在文坳村的一天,思想和情感都如同潮水一般劇烈地起伏著,被村民的熱情所感動,為貧困戶的改變而開心,更被第一書記郭小平黝黑麵龐下的那顆赤子之心所打動,不由地心生欽佩。

那片紅———赤誠之心

郭小平是遂川縣醫保局駐文坳村第一書記,一個聲音宏亮,面龐黝黑的中年漢子,笑起來時一口白牙格外明顯。

路上,我們遇見了好幾撥到圩場趕集的村民,熱情地打著招呼。

還沒走到村委會,身著藍布衣衫、隨身帶著助聽器的村民羅祖傳老遠就揮著手,主動迎上來,把我們請進屋子裡來,泡茶、拿出自家炒的瓜子和花生。前陣子暴雨肆虐,也侵襲了文坳,羅祖傳也是被郭書記營救的人之一。

6月7日上午,“艾雲尼”颱風肆虐遂川,暴雨突襲,村裡已經有多處山路出現泥石流和塌方跡象,郭小平帶領村支書劉禮平和村主任張明鋒,為了避免事故發生,馬上去斷水斷電,並在全村巡查,轉移危險地段的村民。

他們第一個跑向居住在土坯房裡的老漢戴輝銀家。戴老漢快80歲了,房子是爺爺那輩兒留下來的祖屋,是全村歷時最久的房子,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深黃的土坯牆已經千瘡百孔,房頂上的瓦也殘破不堪。

老屋雖幾乎無法住人,獅子崗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也早就為他建好了一套保障房,可戴老漢任由郭小平和村幹部動員勸說了無數次,就是不肯搬,還求村裡不要拆了祖屋。

果然不出所料,三人趕到時,屋後的山體已經在開始塌方,老人正在黑燈瞎火中找手電筒,屋子裡漫進來的水已經高四五十公分,沒過了膝蓋。郭小平二話不說,背上老人衝進了雨裡。

把老人轉移到安置點,三人顧不上家裡,繼續檢查山體滑坡情況、勸說村民轉移、設置警示牌,帶領群眾清理泥石流淹沒的路面……與時間賽跑,就是抽不出身回一趟家。許多村民在微信群裡說,只要看到郭書記他們,大家心裡就踏實了。

在走村入戶中,郭小平發現窯下組黃宣良家的廚房是竹木結構,傾斜角度已近45度,竟然只用一根木頭支撐。黃宣良身體不好,多次中風,妻子和兒子智力有些問題,要建新屋卻沒有能幹活的勞動力了。

為了幫助黃宣良新建房屋,郭小平和張明鋒主動先墊付了材料費用,並協調安頓好黃宣良一家食宿問題。為節省開支,張明鋒開著自家小貨車一趟一趟地拉磚。有一次,因路面沙粒打滑,車失去了控制,幸虧他當機立斷,猛打方向盤,撞在山體上才停住。不到十天,黃宣良家用上了安全廚房。

文坳村是三個自然村合併起來的,有1100多戶,近5000人,145戶貧困戶,是西溪鄉拆除面積最大的村,持續三個月,拆除2萬多平方,100多棟主房,期間零糾紛零傷亡零上訪,現在已經順利地通過了縣級驗收。

那抹黑———黝黑麵龐

熟悉郭小平的人都知道,他本長得很白淨,可給筆者第一印象卻黝黑黝黑的。“哎,你們不知道,去年我回湖北老家探親,半個月後,在村委會看到每個人都曬得好黑好黑,都快認不出來了。”村婦女主任王姣春接過了話茬。

王姣春說的那是2017年“三通一平”整理移民安置點的基礎建設時期,劃線、改路,工作量特別大。原先的路土質鬆軟,雨天容易造成塌方,運來的基石料場的石頭要一遍遍地填了之後,才能路面。

經過三四個月努力,郭小平和村幹部一直操心著安置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終於在2017年底建成了佔地70多畝,投資320多萬元,全縣一流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示範點,可安置52戶。

整個文坳林地面積佔比60%,但比較偏遠分散,村道又窄又彎。山裡有豐富的資源,土質也適合栽種茶油和毛竹,可路卻成了村民們一塊心病,沒人願意進來收山貨,自己運出去賣又太麻煩。羅祖傳老房子離村委會有8公里多的路程,從村委會開車去只能到半路停下,再走上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經過積極奔走,現在3.5米寬的水泥路修到家門口,種的農產品很容易賣出去。

大家都說,郭小平辛苦,全村改廁那會兒,挨家挨戶幫著測量選擇化糞池位置;上莊組古乾玉家裡只有兩個70多歲的老人,接自來水有困難,郭小平墊錢買了100米的水管,自己動手接好……

王姣春說,村民都都記著郭小平的好。路過村民家,經常有人拉著他進自家“吃茶”或者倒杯米酒。

那份責任———大夥真幸運

在村委會門口,筆者碰到正準備帶兩個侄女趕集的貧困戶駱傳珍女兒阿鳳。

阿鳳是一個極其不幸的女子,婆家和孃家都遭遇了車禍和罹患重病等變故,弟弟和弟媳留下兩個小女孩,母親又剛檢查出患癌症晚期,郭小平得知後,經常打電話或者發微信,開導她要樂觀,困難一定會過去的。並且給阿鳳孃家的果園爭取了5000元產業獎補資金,去駱家探望時,總會給她打個電話,瞭解她生活近況。

“郭書記,看到昨天您在貧困戶群裡發的微信,可真會寬慰人!大家認識您真是太幸運了!”如今,阿鳳開朗多了,感謝郭書記驅散了她生活中的陰霾。

郭小平坦言,到了文坳才懂得基層工作的瑣碎艱辛,才體會到貧困戶的不易,堅定了要力所能及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長居深山的村民們有個病痛想到縣城就醫,可不熟悉地理位置、不知道上哪個科室,辦轉院手續和報銷的時候,更是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因為在村裡還有工作,郭小平無法親自領著村民看病,就讓單位的年輕人、80後胡海洋聯繫和接送文坳村民看病報銷。寨前組的肖德文在贛州治療花費7萬餘元,因異地結算只能報銷50%。郭小平帶著票據多方奔走,最後成功報銷了90%醫藥費,避免了因病返貧。他還在籌備一個基金會,藉助社會力量幫助病患的村民們。

郭小平知道,貧困戶只有真正發展產業,才能真正脫貧。下莊組的80後劉春明有養殖技術,就讓他去參加縣城的創業培訓班。現在,劉春明養殖珍珠雞400多隻,郭小平通過微信朋友圈轉發,已經全部銷售出去。

郭小平建了個貧困戶微信群,裡頭只有他和貧困戶,能真正傾聽到他們的心聲,大家有些問題溝通也不怕失面子。端午節之前,他提前在群裡發佈培訓信息,以便外出務工人員提前安排,既能參加培訓,又能回家過節。

145戶貧困戶,都保留著郭小平送的一個杯子,上面刻著“醫保局郭小平贈”幾個小字和聯繫方式,以便大家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和他對接。郭小平對每戶貧困戶的情況都瞭如指掌,每戶幾口人吃飯、家裡人種植什麼、是否成家,甚至連灶臺的位置他都清清楚楚。這背後,是他密集走訪、和貧困戶的交心交友。

夕陽下,文坳村的田野上,總是會出現一個黝黑的中年漢子的身影,他懷揣一棵赤子之心,為貧困戶們播種著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