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贞子之父”:曾被外国人误认为是成龙

穿着白裙、披头散发、看不到脸的贞子从电视里爬出来的镜头,恐怕是无数人对恐怖片最初最深的记忆,是他们脑中多年都擦不去的梦魇,可是作为《午夜凶铃》原著小说作者——“贞子之父”铃木光司,却一点也不阴郁,他始终笑容可掬,说起话来眉飞色舞,自有一份明朗,丝毫不像六十岁的老人。

平日的铃木光司很低调,除了作品之外,网上鲜少查到他的资料,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他最著名的标签就是“贞子之父”,这次是他第一次来中国,究其原因,则是为女儿古谷美里“站台”。

11月26日,磨铁图书与日本著名出版社Discover21联合开发出品的科幻悬疑小说《超能者》新书首发式举行,该书由日本的古谷美里及国内科幻悬疑作家秋风清联合创作而成,古谷美里就是铃木光司的长女。

铃木光司提起女儿时满脸宠溺,显然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形容自己此次中国之行就像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帮着女儿卖她的服装:“他到处帮着宣传,去卖(服装),我的心情也是一样的,希望大家一定要买美里的书。”

女儿这次与中国的合作显然让铃木光司非常满意,这就是一块成功的敲门砖,而未来,铃木光司也将开始与中国的合作,即将登上舞台的中央,书写他心中的有趣故事,而不仅仅是陪着女儿出远门的父亲。

“贞子之父”:曾被外国人误认为是成龙

三个月就写好了《午夜凶铃》第一本

当时其实并未按照恐怖小说写

铃木光司最著名的小说作品是《午夜凶铃》系列。创作于1989年的《午夜凶铃》(原名《THE RING》,又译《七夜怪谈》,国内出版译为《环界》),1990年,铃木光司发表以穿越时空为题材的小说《极乐园》,并以此书荣获第二届幻想诺贝尔文学大奖,1991年《午夜凶铃》出版后好评如潮,被誉为“恐怖小说的金字塔”;1995年,他发表《午夜凶铃2:复活之路》,迅速登上日本各大畅销书排行榜,获日本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1998年出版的《午夜凶铃3:永生不死》再次引发“凶铃热潮”,成为当年日本畅销书排行榜文学类冠军;1999年出版“凶铃”系列的最后一部《午夜凶铃4:贞相大白》。《午夜凶铃》系列在短短几年间,销量突破830万部,成为亚洲销量最大的悬念小说,被日本、韩国、美国拍成电影、电视系列剧及其衍生作品。他的作品还有《暗水幽灵》《光射之海》《乐园》等。

铃木光司说创作这部小说是28年前了,当时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深的影响,“第一部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而说起创作小说的契机,还与长女古谷美里有关,铃木光司写第一本时刚过30岁,女儿两岁多,和他很亲昵,“这也让我进行了很多思考,‘如果这个孩子受到了无端暴力、未可知危害波及的话,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呢?’完全就是以个人的、切实的家庭故事为原点而创作的小说。”

铃木光司形容自己创作《午夜凶铃》的第一本时完全是灵光乍现,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想法,他开始坐下来写,那时甚至连故事大纲几乎都没有,反而是在写后几部时,慢慢地开始想用科学来解释一些现象,于是越写越像科幻小说,越写越有科学根据性,“我觉得当时是没有这种内容的作品的,所以这个系列出来比较新。”

就是这样,一边当着奶爸做着家务,一边埋头于创作的铃木光司写出了《午夜凶铃》系列,对于《午夜凶铃》被誉为“恐怖小说的金字塔”,铃木光司认为是“无心插柳”,“我一开始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写恐怖小说,只是想写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一开始写的时候是设定了四个不同男女在不同的地方,死亡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在创作的过程当中,随着故事的发展,无论如何都要有科幻的色彩,要有‘意念’这个要素在里面,于是就将贞子设定为有超能力的人物。”

“贞子之父”:曾被外国人误认为是成龙

贞子是夫人老师的名字

从电视里爬出来的镜头不是原著里写的

贞子如今几乎已经成了“恐怖片”的代名词,铃木光司笑说她夫人的高中老师叫贞子,“我的夫人上学时有一些比较委屈的事情发生,那个让我夫人受委屈的老师的名字就叫贞子,所以我就将书中的人物命名为贞子了。”

不过,日版电影里最为惊悚的贞子从电视里爬出来的镜头并非铃木光司小说原著里写的,而是他和导演、制片人讨论过的,铃木光司说当时在讨论拍电影时,他给导演和编剧的建议是片中不要有幽灵的形象出现:“当初我有这个要求之后,电影的制作人们非常烦恼,烦恼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让她从电视里边出来,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个想法出来。你可以先试着读一下原著,就知道贞子在书与电影之间不同的地方。我自己也觉得贞子这个形象的成功多亏了影视人的创作,这应该就是电影的力量,把原著里贞子的形象变得更有影响力。”

作为小说家,铃木光司说这是个很孤独的职业,所以他非常喜欢人,喜欢跟人交流、沟通,而且他的酒量很不错,喜欢和导演、制片人、编剧围在中华料理店的圆桌上,边喝点小酒边讨论电影,“大家面对面去聊、去沟通,我很喜欢那个气氛:通过跟人沟通交流,我会发现很多新的事物,发现一个新的着陆点。”

而对于将其作品改编成影视剧,铃木光司说自己允许编剧做改变,但是前提是“你改得要比原著好看”。

在铃木光司看来,无论什么样的创作,在创作时打破固有的概念是最重要的,而这也是创作最为有趣的地方:“比如现在中国的读者想看这样的故事,如果你按照他这个趣味去做一个作品,估计不可能影响三四十年这么久远,你必须要破坏他们的概念,你必须要写出来比大家想得更高的东西,打破固有的概念的话,好的创作者要有这种打破的能力。”

“贞子之父”:曾被外国人误认为是成龙

20年前曾被外国人误以为是成龙

虽然是第一次来中国,但是铃木光司对中国颇有好感,北京的蓝天也被他视为一种美好的“迎接”:“感觉北京的蓝天都是在欢迎我。”而高兴之余,他还讲了段自己曾经被外国人误以为是中国明星成龙的故事,“你们觉得我像(成龙)吗?”

“贞子之父”:曾被外国人误认为是成龙

铃木光司回忆说自己20年前曾骑摩托横跨美国大陆,“从洛杉矶一直到迈阿密。我到佛罗里达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有音乐会,我穿着一个短袖的背心和短裤在那儿跟着跳舞,吉他手突然间停下来,聚光灯打到我这个地方,吉他手指着我说‘成龙就在我们现场’,然后所有的观众全都跑到我这边来,要跟我照相,借着这个机会我就当了一次成龙,我是伪造的成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