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破解项目落地难 精准帮扶为民生

破解项目落地难 精准帮扶为民生

秦皇岛全力推进“双创双服”活动,建立了对全市153家工业企业、158家服务业企业和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帮扶机制;20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落地实施;完成12个市区重要交通节点和“严管示范道路”的设施建设;累计公布“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397项,压缩审批时限20%;制定《秦皇岛市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三降三提”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乡镇卫生院“春雨工程”“春雷行动”,切实增强了群众就医满意度和医改获得感……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秦皇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3月28日,秦皇岛举行2018年重点项目春季集中开工活动,全市12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是近三年来该市开工项目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次。此外,秦皇岛还开展了以重点项目提质增效为核心的“重点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按照分级推进、分级负责、分级保障的原则,实施省重点项目 24 项,市重点项目 213 项,确保全年完成投资 210 亿元以上,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5月18日,在2018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秦皇岛多家企业携高精尖产品惊艳亮相。秦皇岛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展出血氧类、血压类、心电类等20多种产品,人体监测设备能够在3分钟内把检查对象的心电图、血压、血氧等检测指标上传到云端,并进行健康管理;秦皇岛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EIS红细胞影像系统可早期发现红细胞功能障碍;秦皇岛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电梯检测检验预警救援车携带着18种电梯检测仪器和31种应急救援工具,能够第一时间接到联网电梯报警并实施救援……企业的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客商。

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令人惊艳的重大创新成果比比皆是——中信戴卡全球技术领先的轻量化铝合金轮毂、为国内航天飞船提供“护甲”的特种玻璃、利用高分卫星制作的遥感地图……截至目前,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65家(预计年底能够达到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5家。

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重对新动能的激发与培育。秦皇岛通过政府建设及市场化方式,构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新型孵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资源共享空间。

秦皇岛以国家级创业园区“燕大科技园”为引领,充分发挥省级“大学生电子创业园区、北岛博智创业园区”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孵化基地、秦皇岛市创业孵化基地”作用,调动市县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累计入住孵化基地企业326家,孵化成功率在85%以上,带动就业7582人,创造经济效益总额达102.45亿万元。

通过“双创双服”活动,秦皇岛计划实现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0%,净增市场主体2万户以上;培育“双创”重点平台,加快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燕山大学省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市级示范基地5家以上;全年培育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空间)5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培育市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0家以上。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创新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秦皇岛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让百姓“走进一扇门办成很多事”。

在创新服务上,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星期六办公、公休日预约服务、日清日结延时服务和特殊情况上门服务,在显著位置公布服务电话,实现服务空间的横向拓展和服务时间的立体延伸;对特殊服务对象,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提供点对点、一条龙服务。

为了让群众少跑路,政务服务中心对照市政府办公厅公布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逐步推进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服务事项进驻中心,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办理,让百姓“走进一扇门办成很多事”。同时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督导各县(区)和市政府各部门优化办事流程,增加即来即办事项,通过网上申报事项、邮寄送达办理结果等方式继续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谋划开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微信微博,在线受理市民的咨询、投诉、建议,进一步提升即办比例和转办效率。

为破解制约项目落地的难题,秦皇岛以硬环境建设、软环境培育、体制机制创新等多项行动为抓手,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全市8个省级以上经开区完成土地收储17316亩,其中41.64平方公里实现了“九通一平”。开展审批流程优化整合,积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在试点开发区直接取消审批2项,审批改备案1项,实行告知承诺制6项。

今年,秦皇岛将以15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行业重点企业、158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和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在全市开展精准帮扶活动,推动盈利企业做大做强、微利企业提质增效、困难企业扭亏脱困。以213项省市重点项目为重点,助力解决谋划筛选、前期跑办、建设推进、投产达效等实际难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办好惠民利民工程,切实做好民生服务

色彩柔和的壁纸、软硬适度的床垫、干净明亮的厨房……走进秦皇岛海港区天洋新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或静坐聊天,或玩牌下棋,或交流书法,一片宁静祥和。“这里吃得好、住得好,重要的是随时有人提供帮助和服务。”居民王大爷说。

天洋新城社区300余平方米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有“六室一校”,即休息室、配(就)餐室、医疗保健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康复室和老年人学校。中心根据辖区老年人的需求,对社区日间家中无人照料能够“走出来”的老年人,提供包括看护、休息在内的服务;对不能“走出来”的老年人,设立养老服务热线,实施“走进去”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般照料;同时还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文体活动、书法绘画、图书阅览等场所以及谈心交流、精神慰藉及家政等服务。

据了解,秦皇岛市以9064养老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为目标,大力支持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全市已有3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实现公建民营或民建公助,服务内容涉及家政、照料、餐饮、医疗、康复、护理等10多个领域,服务老年人在6000人以上。全市建成4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个,覆盖80%的城市街道,率先完成省定目标,2018年任务完成后可覆盖100%城市街道。

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只是秦皇岛22项民生工程中的一项。3月9日,秦皇岛市民心实事工程启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城乡路网提升、老旧小区改造、交通秩序整治、教育资源供给、基层医疗保障等十大类22项民心工程,明确了每项工程的具体目标和完成时限,还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主管市领导,确保民生保障落到实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