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山海經》裡的記載是真的嗎?

紅皮麻麻


一部《山海經》,一卷中國傳奇故事。《山海經》文辭簡潔,內容豐富,結構完整。全書共計3萬餘字,分18卷,故事包含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包羅萬象。

《山海經》雖是一部講解古代自然地理的書,但其內容記載極富有神話色彩,也成為中國古代最早的神話源頭,並對後世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提及《山海經》,可能每個中國人都不陌生,但能夠讀懂,曉其大意的人卻很少。《山海經》的存在,很像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的《時間簡史》一樣,雖讀不懂,卻都喜於珍藏。

《山海經》內容博大精深,除了神話記載之外,更涉及到哲學、宗教、歷史、民族、天文、醫藥等領域;其中所記之事,突出的特點就是一個字“怪”,書中記載的都是古代的怪人、怪事、怪物,古怪離奇至極,真假實為難辨!

《山海經》記載的“人面獸身”是真的嗎?

從龍身人面神、到人面三足鳥瞿如,再到魚身蛇尾的虎鮫,表面上看,《山海經》可謂是一個妖怪出沒的世界,那麼5000年前甚至1萬年前真的有這些“人面獸身”的動物嗎?

以作者之見,當時社會或許是存在這樣的動物的,只是上古時期的人類,在文字記載方面略顯粗糙,才造成了現在的錯覺。

試想,在科學的生物學形成之前,那時候的學者們,該如何向別人描述一種陌生動物的形象呢?唯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將這種動物與人們熟悉的動物做比較。

比如,一個人要向從來沒見過貓的人,描述一隻黑尾巴的貓。他大概會說:貓的身體大小如兔子,皮毛長得像老虎,卻有黑色的尾巴,面孔有幾分像人,叫起來像嬰兒啼哭…

用《山海經》的口氣描述,就成了“有獸焉,其狀如兔而人面,其文如虎而黑尾,其音如嬰兒。”沒見過貓的人,恐怕真會以為這世上有種長著兔子身體、人的臉,老虎的皮毛,還會像嬰兒一樣哭泣的怪物。所以,《山海經》裡那些長相怪異的鳥獸蟲魚或許是存在的,但卻又不是現代人描繪和想象的那樣。現代人在理解上,已經有所偏差了。

《山海經》裡的那些怪物或妖怪最後怎麼消失了?

既然這些怪物是真實的存在,那麼現在才過去了幾千年,為什麼這些動物都消失了?以作者之見,這些動物一方面在歷史演變中慢慢消失,另外還有一大原因就是人為干預造成了滅絕!

據相關文獻記載說,《山海經》裡的很多動物,都滅亡於大禹治水階段。文獻記載,大禹治水曾率領13位能人和3件兵器,巡視全國。

後來的史書有如下記載:“ 見有山林蒙翳,陰氣晦昧,土脈難明,(大禹)俱命伯益領風火二將方道彰、宋無忌放起一把無情火焚之,神鬼精怪、毒蛇猛獸奔竄而去。”

從這一句話來看,因為當時地面上到處是原始森林,隱藏在其中的生物對人類居住威脅很大,於是大禹命人放了這一場大火,許多的怪物可能因此在這場大火中喪生了。

還有一些呢,是在大禹治水的途中發生的。比如第一個叫朏朏(讀“匪”音)的,長得像狐狸,和大禹手下交戰之後,雖然戰敗,因為舉報了洪水的元兇,所以被免罪了;第二個叫鳴蛇王的,有兩對翅膀,聲音像是在敲打石頭;另一個叫化蛇王,長的是人面狼身,有一對翅膀,聲音尖銳。兩個蛇王,一個主大旱,一個主大水,聽說大禹要來治水,怕自己後果不測,便先下手為強,直接上來挑釁,卻被大禹手下的宋無忌擒住,最後拖出去斬了。

關於《山海經》的故事和傳說,讀者們你們怎麼看?有不同見解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賞經典詩詞,觀諸類文化,請關注【文史道】。


文史道


據我看一切都是真的,山海經是一部上古地理志,真的感謝我們的前人為我們留下了這些,讓我們知道我們這代文明來自何方,也讓我們明白我們的地球是怎樣變遷的,也讓我們明白曾經是怎樣滄海桑田的,更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我們是龍的傳人,山海經還警醒我們地球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總會來那麼一次大滅絕的,但是人類通過末世的高科技還是可以從新讓人類文明再次開始的,通過基因組合或者基因克隆傳承物種,所以山海經裡面有那麼多合成怪獸,所以聖經裡面有亞當和夏娃,所以有女媧造人,今天我們發展到此我們完全可以用我們的科技知識解釋這一切,也可以解釋我們的宗教,現代科技和古代很多經典裡面的神奇現象已經可以吻合了。通過上古可以推知我們的未來,通過研讀古書可以讓我們獲取上輪文明的高度智慧結晶,世界上唯有我們華夏民族傳承了一些上輪文明末世的最有用的高科技,比如中醫;比如易經,易經又分周易連山易歸藏易,其中周易比較容易懂也是易經之首,連山易比較複雜,如果我們掌握了我們可以演算一切;比如魯班書,如果讀了魯班我們可以通過土木建築與天地相通,比如天台秘苑,如果我們讀懂了便可以知天象,我們祖宗其實留下了一座文化寶庫給我們,可惜我們沒有去重視也不去研讀,我覺得好可惜,我希望大家都有興趣把這些書讀一點,哪怕讀懂一本都將獲益終身。


仰望802315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對於《山海經》內容真實與否,可以參考一個故事——盲人摸象。

大多數內容是真實的,但是究竟說的是什麼,需要考證和一一對照。

因為書裡記述的是片面的帶想象和理解的誤導。

所見、所思、所記

《山海經》是多人多書和在一起的。

古人把自己見到的,理解的再寫下來。

那麼這個內容就受當事人的理解能力的限制了。

這張圖是超新星爆發的模擬圖,如果是古人怎麼描述?

“十月癸亥,一客星出於南門,其大如斗笠,鮮豔繽紛,後漸衰萎,於次年六月沒。”

這還已經是《後漢書》,南宋時期人的理解能力了。

再早到《山海經》成書的時代,就更可想而知了,與我們現在的理解能有多大的差距。

這個叫什麼?大多數人應該說“野豬”。

《山海經》怎麼說?

中一十一次山經,又東三百五十里,曰幾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獜,見則天下大風。

這個還算靠譜,那下面的呢?

幾個少數民族美妞跳舞。

如果你從沒見過這種服飾這些人這種舞蹈,可能怎麼形容?

《山海經·海外南經》:“有神人二八,連臂,為帝司夜於此野,在羽民東,其為人皆小頰赤肩,盡十六人。”

文開石


《山海經》中的內容並不能說全假,當然更不能說它是真的,而是一本真假混合,各種奇思幻想揉合在一起的古代志怪古籍。

實際上這個說法大家應該都能理解,因為不管是《山海經》,還是《搜神記》亦或是《漢武洞冥記》,《博物志》等,甚至是我們更熟悉的《西遊記》,它採用的都是真假混合的記敘方式。例如《山海經》中多處提及的崑崙山等地名,是真實存在的吧?再例如書中記載:

騶虞如虎,五色具。一曰尾長於身。出孟山,亦出鳥鼠同穴山,日行千里。

這裡的騶虞(zōu yú)在《草木蟲魚疏》裡解釋就是“白虎”,但是我們結合像老虎,跑得快,尾長於身,等體態特徵,這不活脫脫就是一隻“雪豹”麼?

此外還有:

丹燻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耳,以其尾飛,名曰耳鼠。可御百毒。

“御百毒”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狀如鼠”,“兔首麋耳”,“以尾飛”,這傢伙根本就是“鼯鼠”啊,別名也叫做飛鼠。

除此以外,還有“狌狌”=“猩猩”,“羆“=”黑熊“,”橐駝“=”駱駝“等,這些都算是真實的。而且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比如猩猩並不生存與中國境內,鼯鼠也非常稀少,但是這都是相對於現在而言。也許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雖然不至於到處都有”猩猩“,但至少可以碰到一兩隻,故而被記載了下來。當然,這些都是猜測。

另外我們還需要知道的是,山海經並不是一部原創志怪古籍,古人理解它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那我們現在需要怎麼理解呢?

打個比方,比如《山海經》中有“夸父逐日”的記載,而這個故事最早實際出現在《列子·湯問》裡面。所以它是一部把各個志怪小說中比較經典的故事摘錄下來合輯而成的一部古籍。關於真真假假的事,前面大家應該都能理解的。



三觀粉碎機


大多數人是把《山海經》當科幻小說看的。

刑天執干鏚以舞

這部奇書中,山系、水文、動物、植物、礦藏、地理、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等內容交織,故而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宗教學、民族學、醫學等學科都能發現一些有用的記載。自古至今,不乏有學者窮已一生,研究這部奇書。

《山海經》輿地圖

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言:“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

司馬遷的這個評價比較中肯,說明在太史公所在的西漢時期,已經很少人能讀懂這本奇書了。

班固在《漢書 藝文志》中將《山海經》歸入“形法”一類,即“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器物之形容”。班固大概是將《山海經》列入地誌類。

對於山海經的創造時代,學界尚有爭議,其實應該從其內容中看其主要描寫範圍與重點。

《山海經》書影

《山海經》一書中《中山經》論述的範圍大致在巴、蜀和以東的湘、鄂、豫部分地區,此地區敘述最為詳細,可能是作者最熟悉的地區。近人徐顯之在《山海經探原》有論:“中山地區,是夏的勢力所直接控制的地區,也就是《中山經》的全部地區……所以《山海經》的調查者對於這塊地方,既重視又瞭解,《山海經》的作者,也就不厭其詳地加以敘述。”(徐顯之:《山海經探原》,武漢,武漢出版社1991年版)。

由此可知,《山海經》的創作年代,至遲在夏朝,甚至更早。

《山海經》中的記載,還是有一定的可信性的。

如《中山經》記載:

又西九十里,曰陽華之山。其陽多金玉,其陰多雄黃,其草多藷藇,多苦辛,其狀如橚,其實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虐。楊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洛,其中多人魚。

有學者認為,“其實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虐”的意思就是,形狀像瓜的果子,味道酸甜,吃了可以治病。其實說的就是酸甜可口的獼猴桃(又稱奇異果)。

“其中多人魚”的意思就是,這條河裡有像人一樣的魚,當然不是美人魚,而是娃娃魚,因為娃娃魚叫聲似嬰兒,故名。

而這個區域所對應的位置,根據“洛水”等判斷,就是在秦嶺迆東的餘脈伏牛山一帶。

而這一帶就有號稱“中國獼猴桃之鄉”的西峽獼猴桃,也是河南省西峽縣的特產。

西峽獼猴桃

就在河南省西峽縣,還設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門保護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俗稱娃娃魚)

溪水中的娃娃魚

綜上所述:《山海經》這部奇書,內容記載還是有一定的真實性的,現代人讀不懂很正常,早在兩千年前的司馬遷、班固都讀不懂。正是因為其年代久遠,古文字等長久演變,造成對其文字含義的扭曲與誤解。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歷史寶藏


《山海經》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只是要看懂它不是很容易。

《山海經》的表述方法與大多數文獻都不同,時空跳躍性太大、很雜很亂、名詞晦澀難懂。不要說看懂,就是找到可以信賴的知識點去打開突破口也是不容易的。《山海經》似乎也不是一次性成書,而是存在大量的收集整理,這就使得同一事物使用不同名詞表述之處非常多。也就更容易混亂了。

我之前寫過一個讀《山海經》的小心得,我認為提到某某之墟,通常就是指廢棄的地方。提到某某之屍則是指這個群體的後人又在別的地方存在了。海內經一半是以古埃及崑崙之墟作為基準,海外經則更多是以中國作為基準,大荒經則是指沒有開發的地區。但也不盡然,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謎團,也會有新的體會。比如海外經、海內經、大荒經似乎更代表了不同歷史時期,大荒經是最早的洪荒開創時代,海內經是接下來上古的開明時代,也就是重心去到了中東古埃及的時代。海外經則是已經到了稱古埃及為崑崙之虛的時代。這個定位似乎更符合《山海經》的編纂方法。但其時空交錯之處太多,有時你很難區分他說的地理內容是中國還是古埃及。這裡面可能有編纂錯誤的問題,但更多可能是我們沒有打開突破口,沒有找到其中聯繫之處。

《海內西經》一開始就表述貳負殺窫窳以及后稷之葬和流黃酆氏,接著就是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並且清晰地表述了古埃及以及東非大裂谷。這個表述方法實際就是將窫窳的後人與崑崙之虛聯繫起來,將窫窳與后稷以及被流放的黃酆feng氏聯繫起來。也符合我破譯的羌人就是由中東古埃及返回的結論。窫窳就是被沿海支打擊並驅逐出九黎的群體,正是被應龍所殺的蚩尤和夸父的合體。也就是羌人和烏拉爾N系。這麼看,這一篇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完全對應了我從另外一個方向破解的內容。當然其中也有看不懂之處,比如提到了東北東胡,又沒有說清楚。這似乎是對應了我的另外一個破解,就是還有一支由東北出發去到中東古埃及的人。可是經文裡並沒有表述清楚。

《山海經》還有一個特點是,似乎其表述的是一個世界性文明,甚至是描述世界性帝國。這與傳統學者和大眾的認識完全相反。我一直都說不存在那種星星點點的文明慢慢匯聚的情況,人類一開始就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先秦之前怎麼看世界文明都是一盤棋,只是後來分成了兩個集團互有爭鬥。到了漢代漢朝打了自家體系的匈奴,尤其是破了印第安基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這才導致世界進入中古各自發展的時代。先秦之前就是世界歷史,甚至大禹可能同時存在於中國和古埃及,代表大禹作為世界性大帝的那個時代,只要是認可大禹為帝的地區就都稱為禹。大禹所導的積石山就非常值得研究。是運送石料,還是指金字塔?又或者這一段只是指中國。海內西經裡伴隨著崑崙之虛提到了禹導的積石山,那就可能會有聯繫。

遠隔萬里人類如何聯動,為何不各自為政。這其實是古今思維方式的差異。印第安基因之所以能曠日持久的在各國各族群裡佔據重要位置並不是因為他們強大,而是他們很可能是職業祭司群體。當人們認可了那樣的一套意識形態時就會自覺維護他的存在。而且人類文明同源,在中國的開創時代也是多種族共和的,分散於世界仍然有它的連接方式。由於文化變化慢,還使得羌人這種離開了千年返回的後代能夠清楚的找到自己的祖地和祖先的兄弟族群后裔。這是非常震撼的。《詩經》裡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而且周滅商就是得到了苗瑤體系支持的。羌人是北三苗,他們雙方知道互有關係。

最後一點是,千萬不要低估了古人。就好比印第安去到美洲大多數就是渡海過去的,而不是什麼封凍的白領海峽。那種低估古人的自嗨想象是非常弱智的。否則太平洋中間的夏威夷,你又如何解釋呢?

『附《山海經》海內西經』

[海內西經第十一]海內西南陬以北者。

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系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


大澤方(百)(千)裡,群鳥所生及所解。在雁門北。雁門山,雁出其間,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

后稷之葬,山水環之。在氐人國西。

流黃酆氏之國,中方三百里,有塗四方,中有山,在後稷葬西。

東湖在大澤東。夷人在東胡東。貊國在漢水東北。地近於燕,滅之。孟鳥在貊國東北,其鳥文赤、黃青、東鄉。

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

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西南流注南海厭火東。)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過畢方鳥東。

崑崙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

開明西有鳳皇、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

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盾拔-扌]。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聖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

開明南有樹鳥,六首,蛟、蝮、蛇、蜼、豹、鳥秩樹,於表池樹木,誦鳥、[隼鳥]、視肉。


國病



《山海經》的四山經和四大部洲一一對應,東山經對應東勝神洲,南山經對應南贍部洲,西山經對應西牛賀洲,北山經對應北俱盧洲。《山海經》是記錄真實歷史的史書,只不過人們無法理解當時的情況。要解讀《山海經》其實並不難,只需遵循:1《山海經》講的是全球地理。2當時地球上只有一塊整體陸地即盤古大陸。3地球曾經反方向自轉,上古史前文明資料中記錄的方向是反的。

大陸漂移分兩種,一種是普通情況下的默默地漂移,每年移動兩釐米左右,移動速度和人類指甲的生長速度差不多,所以人們不易察覺。還有一種是特殊情況下發生的劇烈地漂移,可以引發地質大災難,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改變整個地球的陸地格局,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會有這種特殊情況發生!

大陸劇烈漂移時,非洲大陸沒有怎麼動,其他漂移的大陸上到處是山崩地裂、洪浪滔天的景象。陸地在劇烈地漂移時引發了海嘯,持續很多年的海嘯又給陸地上帶來無數次的海潮,潮水比洪水還猛。海浪衝刷著內陸地區,毫不退卻的向前移動著,這種穩定的向內陸方向不斷加強的洪水叫洪水海潮。低地和平原地區遭遇洪水海潮沖刷,海水倒灌上千裡。大禹治水時,得到了外星人提供的河圖和洛書,這是外星人通過模擬盤古大陸的變化,製作的兩張抽象圖,河圖表示的是盤古大陸的地理情況,洛書表示的是盤古大陸分裂漂移後即將形成的地理情況。大禹看了這兩張圖就明白了一切。從河圖到洛書的變化過程體現了(表達了)所有陸地的移動過程。(河圖和洛書就是外星人給大禹治水用的地勢圖,不是讓大禹到外太空旅遊的星系圖,後人引申到星象宇宙,根本就是瞎猜。)

河圖和洛書裡,空心的圓代表天,實心的圓代表陸地。河圖以東非為中心!對應盤古大陸地圖。有五組實心圓:2、4、6、8、10,代表五塊陸地,即四大部洲和大西洲(亞特蘭蒂斯大陸),其中2指南方的南贍部洲(以東亞為代表),4指西方的西牛賀洲(以澳洲為代表),6指北方的北俱盧洲(以南美洲為代表),8指東方的東勝神洲(以北美洲為代表),10指中心附近的大西洲(亞特蘭蒂斯大陸)。

洛書以後來的中國為中心!對應北半球版世界地圖。只有四組實心圓:2、4、6、8,因為大西洲已經沉沒,所以沒有10。其中2為西南方向的非洲,4為東南方向的澳洲,6為西北方向的南美洲,8為東北方向的北美洲。(當非洲為中心時(河圖),中國為2。當中國為中心時(洛書),非洲為2。其他數字代表的陸地不變,4一直為澳洲,6一直為南美洲,8一直為北美洲。)從河圖和洛書可以對比看出,“天(月)”一直沒有變化,“地”發生了變化!地的變化正好可以對應盤古大陸的解體漂移!

《山海圖》中記錄太陽從西北方向升起過,給後人留下了地球反方向自轉和地軸傾斜的線索。由於盤古大陸分裂和地軸傾斜使地理環境和天象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再加上歷史遺留問題(地球曾經反方向自轉),禹決定一次性做個了結。但是人類是不能隨便改變方向定義的,因為涉及到很多和方向有關的重要資料都需要變更,神的方向系統也得變。禹得到神的批准後,用神賜的風水羅盤對地球磁場進行測定,重新定義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仍把太陽昇起的方向定義為東方,《淮南子》記載“四極廢,九州裂”,指大地裂開後,廢除了原來的方向,定義了新的方向。

地球會反方向自轉嗎?會的。科學家證明,地球地磁會翻轉。歐洲航天局在2016年發文,說地球磁場南北兩極真的要發生翻轉了。地理學家一致認為最嚴重的影響可能是需要重新設定地球上所有的指南針。科學家認為最近一次的地磁翻轉發生在石器時代。其實,是很先進的史前人類文明由於地磁翻轉的災難退回到石器時代。人類科學家分析刺果松的年輪數據,根據碳-14的異常變化,發現7200年前地球曾受強烈宇宙射線的重重攻擊,這就是由於地球磁場在翻轉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是零磁場,沒有了磁場保護。

為了給後人留個交待,大禹要用特殊的方法留下線索。他下令讓大臣伯益整理那些記錄盤古大陸的影音資料,這些資料就是盤古大陸地理風土人情紀錄片大合集,完成後取名叫《山海圖》。《山海圖》就是天下藏寶圖!很詳細地介紹了地球上基本的山川、物產、動物、植物,詳細到什麼動物能吃,什麼動物吃人,吃了什麼動植物以後會有什麼效果!這也是一本《地球使用說明書》,有了這個說明書,以後的人類再遇上類似的災難,也能生存下來了。《山海圖》以山為參照物,因為山就是天然的最好的地標!沒特殊情況的話千萬年也不會變,所以以山為地標是相當的科學!一座山,山上有什麼,附近有什麼,相隔多少裡又是另一座地標,讓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您想知道《山海經》提到的盤古大陸、史前文明、外星文明,甚至月球起源、宇宙起源及宇宙歷史進程(包括《推背圖》預言的人工智能“紫薇聖人”管理地球、智能武器機器人無人機戰爭、大同世界成聖、星際時代成神和神級外星人平起平坐)等各種奇聞趣事,請搜索關注“宇宙通鑑最新版”,作者會給您抽絲剝繭、細細捋來,提前聲明,您可千萬不要被書中驚世駭俗的事物給嚇尿了。


科幻作家張晶晶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或許是假,但大多數異獸描寫是真的。

看過《山海經》的人都知道,其中關於異獸的描寫多采用“其狀如”來描述。沒有詳細描寫。

“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東山經》中關於異獸犰狳的記載。而在南美地區有一種瀕危物種,也叫犰狳。它有著尖尖的嘴,蛇尾,圓眼遇到危險身體縮成球。



關於“三尾,九尾,六翼”之類看起來無法解釋的情況,其實動物界已經給瞭解釋,譬如章魚,就是一頭八尾,而生活中常見的蜻蜓,則是雙翅,四翼。

地球大約有20億種生物,現存200萬種左右。這又是一個可以側面證明《山海經》存在的例子。

相信總有一天,科學會解開這些謎題。


1歲零240個月


《山海經》是本什麼書呢?是戰國秦漢巫者編成的作品,其中《山經》是戰國所作,《海經》是西漢所作,整體來看更偏向神話傳說。這部書的素材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可以和日本妖怪對比看。

大約古代人口稀少的時候,山林沒有被開闢,交通不發達,禽獸眾多,所以當時人類對神靈和野獸是非常懼怕的,所以到處都流傳神怪傳說。到了戰國時期,各國商業交往已經很發達了,交通也大為便利了,但是這種傳說仍然存在。所以巫師們就把它們蒐集、整理、誇大,於是就成了《山經》這樣的書。在他們的宇宙觀裡,認為大地是方的,東南西北都有大海,山在中,海內在山之外,海外又在海內之外,所以又有了《海經》這樣的書。

既然知道這部書的形成,再去討論真實性就容易了。這部書實際上是真假摻雜的,雖然有的是真實情況,但更多應該是幻想,或者是扭曲的真實情況。比如說《海經》的天毒(天竺)、朝鮮、倭這些國家都是真實存在的;《山經》中的《西山經》《北山經》又比《東山經》《南山經》詳細,可以反映西北地區的一些地理特徵。但是毫無疑問,有真實元素不代表完全真實存在,後世的志怪小說,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清清楚楚,就夠證明存在嗎?

所以古人對其並不待見。太史公在《史記·大宛列傳》直言不諱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予不敢言之也!”到了清朝修《四庫全書》,更是直接把《山海經》從地理類剔除,劃歸到小說類去了。同樣是戰國秦漢時期地理類著作,《尚書·禹貢》就明顯受重視多了,這反映古人的認識也是進步的。至於今天,我們自然不應該迷信《山海經》是真實的,但是我們應該注重其中保存的古神話,這也是先民優秀的思想財富。


林屋公子


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價值: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記載了中國古代的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概況

《山海經》版本複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代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對於《山海經》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對《山海經》內容性質的認識,歷代說法不盡相同

《漢書·藝文志》把它列入形法類,而劉秀(即劉歆)則認為《山海經》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晉郭璞很推崇《山海經》,認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獻。至明代,胡應麟認為《山海經》為"古今語怪之祖",始將該書列入"語怪"之書。清《四庫全書》也把此書列入小說類。近代魯迅也認為此書是巫覡、方士之書。然而,大多數學界論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經》(即“山經”)地理價值最高。

山海經部分異獸

【經文】 《南次二經》:浮玉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解說】彘(音智)是水怪,又是食人畏獸,樣子像虎,卻長著牛的尾巴,叫起來像狗吠。

九尾狐

【經文】 《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解說】:九尾狐多次見於《山海經》與古代典籍,是古代神話中的重要角色。《海外東經》記:“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陽北。”《大荒東經》又記:“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

帝江

【經文】 《西次三經》: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解說】: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異經》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黃帝、共工氏首領在一些記載當中也被稱為“帝江”。

朱獳

【經文】 《東次二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獳,其鳴自叫,見則國有恐。

【解說】:有一種獸,像狐狸一樣狡猾,似魚一樣藏在水中,稱為朱獳,它的叫聲就是叫自己。據說一旦出現於某地,某地將產生恐慌。

畢方

【經文】 《西次三經》: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解說】:畢方是獨足怪鳥,兆火之鳥。它的樣子像鶴,白嘴喙,黑羽毛上有紅色斑紋,青色,一足,不食五穀,整天叫著自己的名字。畢方被稱為老父神、老鬼,又是木之精、火之精。

鳳凰

【經文】 《南山三經》: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解說】:鳳皇即鳳凰,雄曰粉,雌曰凰;與麟、龜、龍合稱四靈。鳳凰為白鳥之王,有“羽蟲三百六十,鳳為之長”之說(李時珍《本草綱目》);鳳又是南方朱鳥(李時珍),是仁瑞的象徵。

精衛

【經文】 《北次三經》:發鳩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絞。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長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解說】: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說這種鳥是炎帝小女兒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

狸力

【經文】 《南山二經》:櫃山,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解說】狸力是一種奇獸,它的樣子像豬。腳上長著雞距,叫起來像狗吠,見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測狸力善於挖土。

三青鳥

【經文】 《西次三經》: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里。

【解說】:三青鳥是為西王母取食的神鳥,廣員百里的三危山是三青鳥棲息的神山。《山海經·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又《山海經·大荒西經》:“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鶖,一名小鶖,一名曰青鳥。”

五色鳥

【經文】 《大荒西經》:有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鳥,人面有發。爰有青鳥、黃鳥,其所集者其國亡。

【解說】:玄丹山的五色鳥是一種人面鳥、兇鳥、禍鳥。五色鳥是黃鳥的一種。《山海經》所記黃鳥有三類:一是治妒之鳥,二是鎮守神藥的神鳥,三是《海外西經》及本經之青鳥、黃鳥是禍鳥,是亡國之兆。

雖然 對《山海經》的性質各代的說法都不同,但不得不承認這是古人想象力的結晶!誰說中國人沒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