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重慶“急剎車”,如何自救?

在眾多自貿區城市中,重慶一直備受關注。

今年上半年,重慶GDP增速創下直轄21年來的最低記錄——同比增長6.5%,與年初定下的8.5%的目標相差2個百分點。

縱觀重慶“6+1”支柱行業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汽車製造業的表現著實讓人失望:電子製造行業增加值增長17.9%、材料行業增長9.2%、能源工業增長6.8%、化醫行業增長4.3%、裝備製造業增長1.6%、消費品行業下降0.8%、汽車製造業下降9.4%。

作為中國西南工業重鎮,汽車製造業一度支撐重慶經濟增速領跑。可以看到,從過去一年增長8.8%到下降9.4%,汽車製造業大大拖累了重慶工業增速。

重庆“急刹车”,如何自救?

內外交困

經過幾十年發展,重慶汽車產業以長安汽車為龍頭,引培東風小康、眾泰、力帆等自主品牌,長安福特、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現代等合資品牌廠商,以及上千家配套企業,一舉成為國內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支撐起“1+10+1000”的汽車產業集群。

2016年,重慶汽車產量達到316萬輛,產值5400億元,同比增長11.4%,成為重慶經濟的“壓艙石”。

但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市場容量趨於飽和,中國汽車產業已不可避免地進入“微增長”時代,重慶難以獨善其身。

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產量1430.1萬輛,同比增長3.5%;但是零售總額為18670.3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7月汽車零售總額增速為-7%,為2002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全國汽車產銷出現的“烏雲”,給汽車製造大省下了一場“陰雨”。高速增長的好日子結束於2016年,2017年起,重慶汽車產業已出現產銷雙降苗頭,今年上半年,汽車產業增速為-9.4%,而近五年來的平均增速為10.8%。

此前,由於汽車工業起步早,零部件配套企業比較齊全,重慶汽車產業的零部件本地化供給率超過70%。但近兩年,包括武漢、西安、成都等城市,在完善產業鏈方面也是勢頭強勁,重慶在配套率方面的優勢逐漸縮小,而且還存在自動變速器、驅動電機、電子控制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短板”。

有外因,也有內疾。

按照重慶市經信委公佈的數據,2016年重慶汽車單車價格8.5萬元,全國平均售價為13.4萬元,未達到《重慶市汽車工業三年振興規劃(2012-2015)》提出的單車10萬元價格目標。

產量雖高,但產值和單車價格都比上海、廣東低。“產品結構不合理,附加值和效益較低。”2012年,重慶在《汽車工業三年振興計劃》中就做出了這樣的形勢判斷。

轉型不易

興也汽車,衰也汽車。重慶汽車製造業的數量優勢,沒有創造出相匹配的價值,如何一改大而不強的局面?

今年6月,重慶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持續推動智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是重慶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命題。“在發展整車的同時,更加著力於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和電控以及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夯實高端汽車發展的產業基礎。”

這段話裡的關鍵詞: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成為重慶汽車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

重庆“急刹车”,如何自救?

今年8月,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帶隊密集調研重慶汽車產業發展。

無論是在重卡合資企業上汽依維柯紅巖公司、北京現代重慶工廠,還是重慶本土的力帆乘用車公司,唐良智都提到了“智能化、綠色化”,包括對工廠和車間的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也包括在新車型、智能出行、新能源汽車方面不斷提檔,推動中高端品牌和車型到重慶佈局。

今年上半年,重慶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8.3%,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67.1%,是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長13.0%。

在剛剛出爐的2018年重慶市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項目名單裡,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據當地媒體報道,小康動力的智能化工廠裡,全自動機器人冷測試機,能對近1000項發動機故障準確識別判斷,準確率100%。而長安汽車兩江基地生產車間,數百個機器人靈活地運轉,車間自動化提高到72%。

不過,想要轉型新能源汽車,於重慶而言並非易事。

一方面,重慶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並不完善。有數據統計,重慶共有充電樁約5000個,頗有“車行千里,一樁難求”的情形。甚至有的商圈,8000個停車位,只配備了3個充電樁。

另一方面,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主要是汽油車產業配套,在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等核心零部件產品方面生產能力不強。

再加上重慶的山城特點,也被認為並不是最佳的電動汽車使用環境。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給出了同樣的建議:發揮本地整車企業優勢,讓市場選擇技術,以技術升級帶動區域產業升級;同時,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建設,內培外引核心零部件環節;進一步優化相關政策、配套設施和創新環境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