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秋雪庵“西溪八景”之一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奇峰耸夏云

秋雪庵“西溪八景”之一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奇峰耸夏云

阮小籍

人到40,枕边就多了一些闲书,张岱的《西湖梦寻》、周密的《武林旧事》、袁景澜的《吴郡岁华纪丽》,还有袁枚的《随园诗话》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等,多是些旧时江南的风物人情。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槐西杂志里“小花狗偷肉”一则,说有只小花狗,丫鬟们因为厌恶它偷肉,就暗地里把它掐死了。其中有个叫柳意的,常梦见见这狗来咬她。狗是大家杀的,干嘛只咬她呢?原来,柳意也偷肉。

市井味道、烟火气十足,忍不住地笑,但稍稍一回味,顿觉毛骨悚然,小花狗死了也不放过丫鬟,够狠;只是可怜了丫鬟,柳意,光看名字,就知道是多春天的一个女子啊。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惦记着柳意的结局,或者设想她以后的归宿——一个进城在有钱人家做家政的外来妹,是坐在宝马车里哭,还是和心爱的男子在单车上笑?或者是小三上了位?200多年前的那个叫柳意的女子啊,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穿起了嫁衣?

袁枚的《随园诗话》里有一则让我笑得几乎岔气的故事:托买吴绫束,何须问长短?妾身君惯抱,尺寸细思量。说是男人外出赚钱,想起家里的老婆种田做饭,原来也是很辛苦的,看苏州的丝绸不错,想给老婆买件苏绣的睡衣,临到买时,男人却不知道该给老婆买大号中号还是小号的睡衣,就打电话问老婆。男人都粗心,难得有这份好意,你猜女人怎么说,不要脸,我的身子你在家时不知每夜要折腾多少回,竟然不知道我的三围?

这个女子,大约是明万历年间的姑苏人,袁枚没说她的名字,但想来一定风情万种,至少,她懂得生活是琐碎的爱情是浪漫的,所以才会和老公打情骂俏,才会对老公粗心的惦记嗔而不怪,“妾身君惯抱,尺寸细思量”,你看她笑得多幸福、多知足啊!

都是些几百年前的故事,读来却如在目前,仿佛都是活在当下的身边的人和事,但毕竟因为隔了时光的河水,所以就有了隔岸观风景的那一份闲适和淡然,人生万事,难的是进得去出得来,比如念念不忘的一段情,比如苦苦等待的一个人,40岁,该看得开了。

明明觉得不可能,却偏偏希望在秋天来一场铺天盖地的雪,你觉得会吗?

且看张岱《西湖梦寻》里的那一场秋雪,“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张岱赋诗道: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奇峰耸夏云。我百度了一下,秋雪庵位于杭州西溪湿地,是“西溪八景”之一,建于宋淳熙初年,因为在孤岛之上,向东南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在秋季的明月下,呈现出令人名利俱冷一片白茫茫的意境,明代大书画家陈继儒便取唐人诗句“秋雪濛钓船”的意境,题名“秋雪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只知道《诗经》里这才是关于芦花最经典的描写,看了张岱的《西湖梦寻》,才知道芦花竟还有如此 “萌”的别称——秋雪,真是惊艳!

40不惑,换个角度看问题,万事皆有可能。山不过来咱就过去,就像这秋的雪,不是吗?


秋雪庵“西溪八景”之一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奇峰耸夏云

阮小籍,居苏州,喜欢文字、紫砂、砚台、闲章这些朴素、自然的东西,作品见《散文》《读者》《芒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