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滴滴的危机公关能力不行根子在于利益心太重,一个平台公司扣点达25%,你怎么看?

禅士老张


个人认为:一是滴滴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感,即使他们创始人认为科技便利出行就是社会责任,但其忽视了安全第一的出行法则。这种忽视,由其背后的利欲熏心导致;二是滴滴创业赶上了政策利好的顺风车,在迅速发展中缺乏企业文化的内部制约性支撑。从柳青曾经定位顺风车的性感社交可以发现这一点。企业文化也是有价值观和社会属性的,互联网创新不代表就是要把低俗引流,这一点诸多互联网公司都有问题。比如,开发打斗,男女邂逅类手机游戏无节制的某些,对社会,对青少年和青年成长无益;三是滴滴的舆情应对能力无法匹配其经营状态。正确的舆情处理,要把握三个原则:明辨是非、坦诚善后、自查纠正。滴滴多次同样事故处理,显然,没有明辨是非,不能深刻回应各方关切,更没有诚意表达和如何想得比网友和媒体还专业还深入还长效的解决方案。每次回应的文稿像散文也不像公文,苍白无力的个人情感道歉在商业活动与法制道德中毫无用处。

从滴滴的反面教材中,互联网企业应当迅速自查自纠,如何在创新中不触碰社会红线,这是一个需要社会责任的发展课题。(左右岸 一家之言 欢迎交流)



左右岸


滴滴的高抽成,是几乎所有车主司机怨声载道的。

滴滴专快车抽成25%左右。

滴滴单价不高,收费不高,每单扣除油费、保险分摊、养车成本后,再被滴滴抽成25%-30%,司机车主的收入所剩无几。

以月入万元流水为例,扣除油费成本3000左右、伙食费600(最低标准),剩下也就6000多点,而这需要一个全职滴滴司机每天出车15个小时以上,全月无休。倘若再算上保险分摊、车损和养车成本分摊等等,所得更低。交完房租、家庭生活开支完,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家庭来说,每月还能有余钱么?滴滴司机早就进入月月光时代了。

而对于顺风车的抽成,滴滴就更无耻了。

用滴滴CEO程维的自己的话说,顺风车费是出租车费的40%,快车的50%左右,滴滴抽成10%是合理的。本来顺风车不过是补贴个油费,算上空驶损耗,再被抽成10%,车主几乎白跑。原来顺风车主们辛辛苦苦不过是替滴滴赚这个10%来了。

所以说,在当前滴滴的高抽成机制下,能有选择的滴滴老司机大多选择退出,毕竟,自己赔车赔钱还陪游的替滴滴挣钱的活雷锋,不干也罢。

全方位围堵用户诉求发声。

而针对用户的诉求呢,比如滴滴的司机端APP的车主圈内,相信几乎绝大多数吐糟滴滴的车主有过经历,但凡是批评质疑滴滴高抽成、要求降低抽成诉求的、痛斥滴滴剥削之类的主贴,无一例外无法通过审核发布。于是无数车主只能在各大正能量的帖子下面以评论的形式吐糟滴滴的各种不公和无良,然而很多时候也是遭遇被秒删。滴滴针对广大车主司机们的合理诉求从来无视,采用封、删、堵的形式,高高在上。

但悠悠众口,你能堵得住?

滴滴的众高管是不是该复习一下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呢?

滴滴,没有公众价值观!

滴滴,在资本的追捧下,合并快的、收购优步,成为网约车行业老大。但从此滴滴便失去了本心,一味追求高增长,对用户的安全保障机制投入不足或流于形式,客服管理系统更是存在系统性漏洞和不足,对司机车主更是只有高抽成却没有服务和保障机制。

所以说,滴滴的价值观里,没有用户,更没有司机和车主,有的只是用户和车主的商业价值。而除了商业价值之外,安全底线、民众获得、司机基本利益保障等等,才是全社会更为关切的公众价值观。但这些,却正是独角兽滴滴,目前所缺失的!

——————————————————————————

你对认为滴滴的抽成合理么?滴滴是有没价值观?

【风起堂/天天轩主人】坐观风口风起,关注热点,关注新零售、互联网和共享经济。您可关注本人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风起堂主人


滴滴管理漏洞百出,不只危及顾客安全命案频出,还常损害顾客利益,本人就是受害者!5月9日下午,我要去谈一项业务生意,由于车有故障在修理,就搭滴滴,看准点击了专车,上车约走一公里后发现路径不对,问司机说还要再接人,我才知道专车变成拼车,要求司机停车路边,让我联系客服要求改专车,又走了约一公里才停车,我联系客服说明要赶时间的紧急情况,要求改成专车,可客服跟我扯了将近一小时就是没给我改(近几天看报道才知滴滴客服没有解决问题的权限,是摆设的!),我只好赶紧下车拦出租车,但那路段站了一个小时没见有出租车,就这样被滴滴耽误了时间,导致我没能按时赴约对方取消洽谈,使我损失好了一大业务生意,大约近一百万的盈利生意就这样被滴滴毁掉损失惨重!我很气愤,本有跟滴滴打官司的想法,但很无奈,自己是弱小个体,对滴滴这无良的垄断公司,只能无可奈何。

本来很简单很极容易解决的的事情,在滴滴公司就变得复杂冗长无法解决,说明管理上太多漏洞,滴滴随时会损害顾客利益!

所以希望有关媒体,也对滴滴损害顾客利益方面给以报道曝光!

类似我这情况,包括诸如有的人坐滴滴车,但中途接到家人有急病电话或其他紧急事情须掉头赶回家,等等紧急事,女孩子坐滴滴发现司机图谋不轨求助就更不用说了,滴滴都必须有责任随时给以解决,可滴滴的做法令人失望!

可见滴滴公司是只顾嗜血赚钱,不顾社会责任的无良资本家!政府早就要把滴滴所有搭车平台都关闭!


-丰收-


平心而论,换了我做滴滴公司的话事人,我也同样没有绝对安全的办法,大家谁有好办法的,我愿闻高见!

虽然滴滴的一些内部政策等等,因此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作为一个看穿一切逻辑因果的智者,你真认为这些是发生犯罪的根本原因?其实大家都知道,答案是NO。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完美,所以任何一个不合理的公司内部政策都不能成为犯罪的理由,因为在公司政策与犯罪之间,还有很多的空间很多的选择,尤其是滴滴司机这样的开放性职业!

至于那些人为什么满满的恶意?这个世界有一个公式:现在满足诱惑自己的欲望越多,未来承受的压力越大!咱们可以把坏人的恶意一层层剥开:恶意杀人自毁是因为承受不了某些压力,承受太大的压力是因为之前满足了太多的欲望,满足了太多的欲望是因为价值观不正确、人生观不长远、世界观不阳光,三观不正是因为学校教知识而三观靠自学。

总之,那些三观偏太多的人,放在哪里都是定时炸弹!而这个刚刚从盲流社会过来的时代,这样的人不少,那么避免成为滴滴司机的作案目标的方法,在我之前回答过,大家可以翻阅。

怎样让后代避免成为滴滴司机这样的恶人,怎样让自己或后人避免被恶人所害,我已有思路,但这是个庞大的课题。


首席战略研究员


重要的事说三遍,三遍,三遍,根本不是提成高,而是没有封顶线,应该一线城市封顶没单25元,二线城市封顶15元,三线城市封顶5元。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一单500元滴滴提成能到150元,司机除去油费返程过路费其他费用大概200多元,司机得到的是500-150-200=不到150元。滴滴比司机的收入还要多,而成本几乎可以忽略。有这么黑的公司吗?

所以政府应该肩负起真正的责任,否决滴滴定价权和提成必须封顶,不要被滴滴宣传舆论左右,滴滴根本不是所谓互联网科技公司,而是一个经过层层包装的传销中介公司。而且道德底线低下。企业文化开历史倒车,他们追求的是洗脑式奴才化管理。

这种公司关掉才是中国社会之幸,才会真正激发国人创造精神,避免进入新型垄断陷阱。


飞越山岗


这件事已经被报道这么多天了,创始人程维和高管柳青被迫出来道歉,同时顺风车业务被下线,总经理和客服总监被撤职,似乎滴滴真的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准备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其实不然,这个是滴滴的基因决定的!

第一,在滴滴成立之初,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被人诟病已久,因此滴滴等一众新兴网约车服务得到了天时的垂青,可以在这片需要变革的土壤中得以播种!

第二,在众多类似的网约车服务商中,滴滴与快的合并,最终收购优步中国区的业务,靠的是背后的资本和自己核心成员背后的背景,这是地利!

第三,也就是人和了!众所周知,网约车举着共享经济的大旗横空出世,无论司机端和乘客端都充满了好奇,为了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占领市场,资本在背后的站台为烧钱大战提供了后援支持,一时之间好不热闹,乘客可以花比正规出租车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同时司机可以得到平台的补贴,也都赚的盆满钵满,所以网约车业务才得以快速扩张,占领市场!

以上的三点铸就了如今的滴滴,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正是这三点为今天的局面埋下隐患,最终铸成大错:

1,资本是逐利的,前期靠补贴烧出来的市场如今已经归于腹中,那么羊毛出在羊身上,之前乘客端和司机端所付出的真金白银都需要从市场中收割回来,高抽成比例也是最好的收割手段,同时减少补贴以减少运营成本,总而言之,在市场稳定的时候,资本逐利的真正目的才会逐步彰显,最终摘下虚伪的面具露出獠牙!

2,如果只有资本的挟持还不足以让滴滴忘却初心,因为大家都知道三足鼎立的市场对于乘客和司机才是最好的,而一家独大的市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垄断市场占据话语权的只有是占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他们可以定制对自己有利的各种规则,而乘客和司机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任人宰割!滴滴快的合并,收购优步,一步一步成为了出行行业的垄断者,也是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因为资本的挟持和市场的垄断,所以一切的目的最终也就只有逐利了,割韭菜,薅羊毛就顺理成章了!至于什么漏洞,什么问题,在第一任务和目的面前都显得过于渺小!这也是在短短100天发生两起类似恶性刑事案件的重要原因!第一起事件的发生也许还有可以原谅的地方,那么在整改期间发生的第二起就完全没有原谅的可能了,因为事实证明,第一起事件的道歉和之后的所谓整改都是走过场,应付差事而已,否则也不会发生第二起!

4,市场监管的缺失也是另外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新生事物的出线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他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同时带来的隐患,如同共享单车一样,大有变成新的城市牛皮癣之趋势,平台对于司机端的审核,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都需要严格把控,因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监管的缺失,平台可以错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如赌徒般的去赌注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样的企业不被人声讨才是天下第一怪事!

总而言之,对于这样的企业,出了问题必须进行整顿,如果不能整改,干脆关闭吧,否则还会有第三起,第四起……,估计没人想成为那个倒霉蛋,但是意外与未来那个先到,谁能知道?

另外对于网上一些吃瓜群众为滴滴鸣不平的网友也想补充一句,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安全,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传统出租车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的恶性事件发生,但是标榜美好出行的滴滴真的创造了一个美好出行的世界么?他们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么?他们真的痛心疾首要痛改前非么?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或你的家人身上,你还能像现在这样用圣人的口吻来评价滴滴么?

其实滴滴的问题在于目的和态度,利益永远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否则最后死的永远是自己!


品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


虎父无犬女啊,联想我是不会再用了说啥都不用,滴滴我也不会再用了。坐过很多次滴滴,真的心疼跑滴滴的人。提供一个信息就要抽25-30%太黑了。今天看了湖畔大学的…



确实你们是同学可以对柳青表示出自己的同学情谊。但是 是不是在“心疼”后提一句加强管理,善待人命毕竟人命大过天。[捂脸][捂脸][捂脸]这件事情完全是由于拖延两个小时的不及时,帮助滴滴司机杀死了女孩。[抠鼻][抠鼻][抠鼻]却绝口不提,是不敢还是怕得罪人。[捂脸][捂脸][捂脸]满篇的心疼 ,满篇的虚情假意[呲牙][呲牙][呲牙]。不要认为:这个世界,能救自己的,能成就自己的,也只有自己,救别人无法胜造七级浮屠,杀几个挡在路上的,也绝不下十八层地狱。

[摸头]劝一句,不管是小人物还是富贵子孙,要成功,都得眼睛看远一点,度量放大一点,脑子多想一点,然后怀六分恶毒,三分炎凉,还得给自己给子孙剩一分善心。


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为什么要25%,滴滴要算过利润帐,1、前期烧钱补帖争市场数以几十亿计,这笔数肯定要作为待摊费用几年摊完,每年要增加十亿成本。2、如果当初争取投资时同投资者签有利润对赌协议,如果一定时间内完成不了目标利润,要赔款或股权给投资者,甚至影响上市估值。3、出事后如果要真正达到政府的整改要求,所有车辆安装摄像头、修改系统实时路线跟踪功能、一键报警系统、特殊紧急情况向附近司机求救系统、大量客服招聘及培训,等等。要增加成本投入数以亿计。4、响应政府号召清退无证司机及车,减少收入数以十亿计算。5、市场前景有政策或竞争对手的因素,如果不趁现在有机会搜刮赚钱,以后一旦市场有什么变化,投资者有血本无归的可能。所以,滴滴管理层和投资者会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或者其他很多因素,从而制订25%以上的提成回扣,才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如果有更多轻装无负担的竞争对手入局竞争,以低价微利争夺市场,滴滴将会无以应对,因为自己的担子压力太重了卸不去。


sjf6685


网约车出现当前这种现象,我认为原因有三,1不合法,各地运管,出租办乱逮。2平台抽成高,3没有营运险,司机觉得风险大。解决这三个问题很简单,1.给国家缴5%.让国家出台文件确定只要在网约车平台注册的网约车都合法,2.平台抽成改为5%.哪家平台受不了哪家退出。3.每单提取5%缴营运险招标保险公司,我觉得肯定有保险公司接受。最后补充一下,国家收了钱应该配合一下降低门槛,三年内新车七万以上,8年后,退出营运,免费发放网约车资格证,许可证。网约车出现当前这种现象,我认为原因有三,1不合法,各地运管,出租办乱逮。2平台抽成高,3没有营运险,司机觉得风险大。解决这三个问题很简单,1.给国家缴5%.让国家出台文件确定只要在网约车平台注册的网约车都合法,2.平台抽成改为5%.哪家平台受不了哪家退出。3.每单提取5%缴营运险招标保险公司,我觉得肯定有保险公司接受。最后补充一下,国家收了钱应该配合一下降低门槛,三年内新车七万以上,8年后,退出营运,免费发放网约车资格证,许可证。


刺客150537132


滴滴公司真是管理无方,无逻辑,无重点,无主次,原因就是私心太重,不怕3年就要做到世界500强。私心表现:1、抽成太多,这是其他网约车平台公司所不能比的。2、什么人都允许注册成滴滴车主,国家明文规定没有网约车从业资格证和营运证的不能从事营运,可滴滴公司不管这些,照样给证件不齐滴滴车主派单,滴滴公司安心拿抽成,把非法营运的风险转嫁给这些滴滴车主,另外这样派单也严重伤害那些证件齐全的滴滴车主。只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管真正滴滴车主的死活,所以滴滴公司管理无主次。3、想给乘客花买白菜的价格乘车,又想给乘客乘车有吃肉的感觉,那么滴滴公司你给滴滴车主让利吗?接乘客要1~3公里的油钱你滴滴公司补助了吗?自私自利的公司,连自家车主的利益都不保护,要你们保护广大乘客的利益那就是笑话。真不知道滴滴公司管理的重点是哪个,是乘客?!乘客半年不到死了两个,是滴滴车主?!滴滴车主在背地里,都在骂滴滴公司及高管们,这只说明滴滴公司管理无方(法)、无主次、无重点,服务宗旨逻辑混乱。也许到最后滴滴公司倒闭,不是来自外来的竞争对手,而是内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