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寶釵不是石頭人,蘅蕪苑就是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寶釵不是個石頭人,她只是壓抑著對生活的熱情。

寶釵不是石頭人,蘅蕪苑就是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讀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人們的心中都在幻想著哪裡可尋這樣一個桃花源。桃花源的入口處總要有水聲的指引,無巧不成書,大觀園裡也有這樣的一處地方。

賈政帶著寶玉等人為大觀園題詞賦詩時,在路上走著便聽見陣陣水聲,沿水而來便到一處奇草異響香撲鼻之地。賈母帶著劉姥姥觀賞大觀園,座木舫沿溪水往下,隔水便看到一處院落。

這個地方正是蘅蕪苑。不要驚歎懷疑,此處正是薛寶釵的住所。

進入此院只能看到凌亂的草藤環繞,怪石處處。這些景觀初看“無味”,再看則是“有趣”,慢慢賞析也會有“別有洞天”之感。

這裡的景觀採用“未揚先抑”,這又何嘗不是刻畫寶釵的慣用手段。俗為其表,雅為其裡。如果只看到她的世故圓滑、古板無味,那也算是很大的誤解寶釵了。

通過外表看本質,我們也該看到她的“清潔自勵”,藏愚守拙不過不苟同於流俗。

我們細看蘅蕪苑的裝飾,雪洞般的臥室,一色玩器全無,配上青色的帳幔,桌上供著幾隻菊花。如此簡單的裝飾反應出她的內心漠漠,有意的自我約束,但是要是在多點人情味就更好了。

在眾人中寶釵是較早有居安思危意識的人。幾大家族都在慢慢沒落,不開源節流遲早是會滅亡的。這個意識從她教育邢岫煙就知道,她不是不奢華,只是沒有必要攀比,做多餘的浪費。

寶釵不是石頭人,蘅蕪苑就是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蘅蕪苑中的“蘅蕪”是杜衡和蘼蕪兩味香草的合稱。相傳李夫人給漢武帝的“蘅蕪之香”,應即由此香草提煉而成。這裡有將寶釵比作后妃之意。寶釵進京的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參加選秀,只是後來應該是沒有選上,這裡可能也就是彌補一下落選後的失落吧。

寶玉曾給蘅蕪苑提過一句詩“吟成豆蔻詩猶豔,睡足荼蘼夢猶香”。

這句詩不僅感嘆寶釵的才華,也在訴說她的鎮定和淡然。都是少男少女誰會不喜歡玩鬧嬉戲呢?黛玉讀過的閒書寶釵早就讀過,早春撲蝶,收到紅麝串的嬌羞,做個小孩子跟母親撒嬌,寶釵不是個石頭人,她只是壓抑著對生活的熱情。

黛玉的美在真性情,而寶釵的美在於隱忍,在於小孩子裝大人的成熟,她是很讓人心疼的,無時無刻不在關注別人,唯獨忘了自己。她雖還是個孩子卻不得不學會長大和堅強。

寶釵不是石頭人,蘅蕪苑就是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寶釵的抽到額花籤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的牡丹,再想想一園的芳草,可以知道寶釵也是高潔之士,而非世俗小人。寶釵既然擔得起蘅蕪君之名,那她也應是真君子。

她在許多事上都體現著道義。與黛玉談心,送燕窩;助湘雲擺螃蟹宴;苦難之時救香菱,每件事雖然不是很大,但是都如及時雨,溫暖人心。

紅樓一夢,總有許多遺憾。蘅蕪苑恰恰就是恨無緣。寶釵有很多的好,但是木石前緣天已定,何必多強求,不如讓自己的生活多些人情味,找到屬於自己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