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前几日,常宝华先生离去了,

微博热搜下,

是许多相声曲艺人的哀悼。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可能有许多读者对常宝华先生比较陌生,

但是大家一定熟悉,

常宝华先生的孙子——

常远。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常远至今都记得自己15岁时,

和爷爷在一所大学演出后,

爷爷把他叫到了后台,

当着好几位明星的面,

让常远站在大厅中央。

“他叫常远,是我的孙子,

刚才他说了段相声,

下来还有脸问我说得怎么样,

这位少爷说的就不叫相声,

嘴里那么不清楚。”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后来,常远上了曲艺学校后,

又几次被当众当面批评,

于是渐渐与爷爷的关系疏远了,

“我其实是挺喜欢在舞台上演出的,

只是不喜欢跟爷爷一起演,

因为压力太大了。


这一辈子,

常远都没被爷爷好好夸过,

即使是《欢乐喜剧人》第三季总决赛前,

常远将准备好的节目带到爷爷眼前,

老爷子还是那么一句:

我也没觉得哪里好的。

常远当时眼泪唰就下来了。




相声,真的有那么难说吗?

相声,起源于晚清旗人的八角鼓,

在演化过程中逐步加入了,

口技、变戏法、讲笑话等表演形式。

原本只是江湖卖艺人的一种表演,

就成了一门养家糊口的生意。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后来,清末著名艺人穷不怕(朱绍文)

——相声行公认的祖师爷,

一改之前表演形式的单独成章、毫无关联,

将其以一条主线汇融在一起,

成为一个曲艺门类,

并有了自己的名称——相声。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北京天桥的穷不怕雕像

两三岁的时候,

常宝华就被带到剧场,

当时叫杂耍园子,

看那些小演员练功吊嗓子,

很多名家的段子他都听过。

八岁时,常宝华到北京启明茶社当学徒。

隔年就开始登台表演。

相声同其他曲艺形式一样,

有着严格的师承关系。

穷不怕是第二代相声传人,

后来,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马三立先生,

是第五代相声人,

而常宝华就是第六代相声人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为什么非要严格的排资论辈呢?

因为过去的传统手艺人生活没有保障,

完全靠手艺才能使全家有碗饭吃,

所以技艺不轻易外传。

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一旦徒弟成名,

同时师父年纪大了,

会很快就被人取代,少了生计。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即便行业讲究严格师徒的规矩,

但常宝华一直致力于培养新人,

他无心于获大奖,成明星。

作为一位知名艺术大家,

常宝华认识不少军内外的高级领导,

可他从来没有利用特殊关系

为自己或家人办一点个人的事情。


相反,他对扶植新人,

不图名利,甘做伯乐,

如现在的著名歌唱家关牧村,

就是在常宝华先生的帮助下,

走上专业道路的。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不仅如此,

老先生还一直致力于改革传统相声的形式

过去传统相声,

因为需要吸引观众,收赏钱,

必然三俗:

各种脏口,荤口,伦理哏。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比如,早年拿搭档及其家人逗乐,

还有大量的荤段子,

而电视等大众媒体,

是不可能让你堂而皇之讲荤段子的。

德云社之所以吸引很多人花钱去听的原因,

就是小剧场里能有很多荤段子,

能博人放肆开怀。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但常宝华却一直坚持,

相声界一定要反三俗!

因为相声不应该就是大蒜,

它也可以是咖啡。

为此常宝华对郭德纲的提点和警醒,

始终没有停过。

2010年郭德纲弟子打记者事件,

媒体报道铺天盖地。

相声界集体“沉默”,

常宝华是少有开腔议论此事的圈内人,

“这是一个失误、一个教训,

凡事都不能过度”。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他对郭德纲说:“目前的相声,

算是喜忧参半吧,

有喜有忧。

喜的是,相声演员多了,队伍壮大了,

不是过去的七八条枪了,

忧的是,

像郭德纲这样的少点。”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在常宝华先生看来,

目前的相声作品,

新的有不少,

但是好的少了。

那么什么是好相声呢?

就是听完了以后,

经琢磨。

给与观众一定的思索。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退一步说,

这就是纯娱乐的相声,

没有思想性的相声,

即便如此,

它所宣扬鼓励的,

也应该是真实高尚的东西。

常宝华先生当年,

就是讽刺相声的一面大旗,

《帽子工厂》是其代表作品,

具有十足的讽刺意味。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在常宝华的感召下,

讽刺相声一时流行于大江南北。

87年春晚姜昆与唐杰忠合作《虎口遐想》,

便脍炙人口。

88年的《电梯奇遇》,

更是把单位人浮于事,

遇事则躲的官僚做派,

讽刺的淋漓尽致。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相声这种民间艺术,

天生便与讽刺密不可分。

虽然其逗乐以民俗故事为主,

但穿插些讽刺一些时事,

亦是民间之心声。

也因此,

在清末与民国初期,

都因为得罪过权贵而被打压过。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可是针砭时弊,

是相声之所以能有深度的一个重大原因。

不信?

君不见如今相声的衰落,

是否与失去了讽刺功能,

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常宝华先生经常强调:

我们的相声就是反映生活的,

反映老百姓接地气的生活,

是替老百姓说话的。”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现在经常收听广播的司机朋友,

年轻时就爱听相声广播,

打发无聊的时间,

现在呢,

最热衷的还是那些老段子、老相声。

因为如今失去了讽刺意味的相声,

已经逐渐丧失了生命力,

丧失了其特质,

被一些歌颂太平的小品所取代。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而时过境迁之后,

再看相声,

有谁还记得那些歌功颂德的相声?

又有多少讽刺相声四处流传。

当然,写好一段相声并不容易,

不仅自己要创作好剧本,

更要锻炼好曲艺的基本功,

吊嗓、念唱、背经典段子,

一个都不能少。

可惜的是,

现在的相声演员,

在浮躁的现实下,

都热衷于早点成名成腕。

对基本功的锻炼,

不屑一顾。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就拿如今热播的《相声有新人》来说,

屡屡被爆出抄袭网络段子,

还巧立名目,搞“公式相声”,

自夸自己依靠公式,

一年内就能创作数百个段子。

可是,这些段子真的好笑吗?

这些相声,

有人愿意听第二遍吗?

我想,很少会有人去关注自己的作品,

是否能成为经典?

更多的,

是在考虑怎么“晋级”,

怎么“博眼球”。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对此,常老先生不厌其烦地告诫后辈们:

“当初要不是出于我的肺腑,

又怎么能够写出兵的生活呢,

我在艇上当过操作兵,

我在舰上当过炮兵,

我请问现在的相声演员,

谁有那么三个月半年,

去这样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各种人,

各种事物呢?



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是啊,能一个月火的,

干嘛去熬一年呢?

现在的人,最喜欢引用张爱玲话

——出名要趁早。

但出名之后呢?

还有多少人会选择像常老先生一样,

只想着认认真真地给观众说段好相声,

一说就是一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