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說到匠人精神,我們總會提到日本,那百年如一日的專注、執著,和對所做事情的熱愛與熱情,總讓我們與今天浮躁、逐利的社會做對比。但其實在我國,也依舊有著很多耐心、堅持並真心熱愛做著在其他人看起來根本不值得一提的事情的“傻”人。在河北最貧困的康保縣,就有這麼一群人。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地處河北最西北的康保縣屬陰山穹折帶,俗稱“壩上高原”,平均海拔1450米,經常乾旱。但這樣的地方卻有著豐富的礦產,還有著非常神奇的肉石。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所謂肉石,就是像肉一樣的石頭。在臺北故宮裡,東坡肉石(也叫紅燒肉石)可是三大鎮館寶之一。石頭看上去就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楚,相當逼真,雖說色澤紋理是天然形成的,但表皮還是經過了“琥珀燙”的方式輕微染色。而康保縣一位撿肉石的老先生卻一點都不玩假,三十多年如一日,天天都會去撿石頭,不為發財,只為喜歡。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要說72歲的武玉章老先生並不是一位手工製作匠人,但他從八十年代就開始上山撿石頭,對所撿的每一塊肉石都充滿了感情,每天都要對這些石頭仔細的擦拭。30多年,他撿的肉石已經可以堆滿了屋子,可以說是一位“肉石痴”。賣石為生自然是要做的,但武老先生有原則,必須是賣給熱愛或懂肉石的人,否則出再高的價錢也不賣,這樣的“傻勁兒”也算是具備了匠人精神中最大的特性——執著與熱愛。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這塊大大的肉石前幾年有人出五十萬的價格,武老先生也沒賣,因為這麼大的天然肉石太難尋了,他捨不得賣,準備自己留著,因為太有感情了。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康保肉石是天然的戈壁石,被奇石愛好者稱為天下奇石。2014年,康保肉石還與臺北故宮的“東坡肉石”認過親,被譽為“東坡肉石”的姊妹石。

小娘子記得以前在別的旅遊地見過工人仿造的肉石賣遊人,於是問武老先生擔不擔心他們攪亂了市場?武老先生淡然一笑,搖搖頭,說“沒關係,我只做自己的真石頭,我結交的也都是懂石頭的人。”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其實在國內有很多地方產肉石,但能稱得上象形精品的,卻鳳毛麟角。好的肉石一定要天然的惟妙惟肖,比如這塊五花肉石,從上到下,皮、肥肉、肥瘦相間、瘦肉,逼真之極。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引得貪吃的小娘子不由得想往嘴裡放~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除了肉石,武老先生撿到的這塊大菊花石也是在石頭界數一數二的,他也捨不得賣,自己私藏著。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如今的石頭市場並不如前幾年火,但武老先生一點都不著急。他早晨起來會先寫毛筆字,然後帶著相機出去邊撿石頭、邊玩攝影,中午吃完飯後會擦拭石頭,然後再寫寫字。清心寡慾,心如止水。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武老先生是多才多藝的,不僅愛石頭、書法、攝影,還可以篆刻。大概源於對生活的熱愛與平靜,70多歲的他眼不花、手不抖,去年還刻了這幅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的微雕,著實讓小娘子佩服!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店裡的字也都出自他之手,真真是“談笑有鴻儒”!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這是他每天寫的小字,《老子》、《孟子》、《莊子》、《論語》等等,沒想到在小小的康保縣卻藏著一位滿腹經綸卻低調之極的老先生。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曾與武老先生一起撿過石頭的楊德森是一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他是一位真正的匠人,做了一輩子根造型,是家裡第三代傳承人。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楊德森有著匠人精神的一絲不苟,一直在向我們強調,他做的是根造型,與南方的根雕有區別。因為康保的樹根基本都是朽木,俗話說,朽木不可雕也。但聰明的康保手工藝者利用根的形狀,開動想象、結合生活,創造出了生動的造型。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當問到楊德森做得最大的根造型有多大時,他興奮得就像個孩子,張開雙臂,告訴我們他做過一隻巨大的鷹,光找樹根就找了好久。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在楊德森的店裡,我們還看到了康保縣特有的遺鷗的根造型。遺鷗被譽為會飛的大熊貓,瀕臨滅絕,全球只有約1.2萬隻,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趣的是,近年來,每年都有7000多隻遺鷗來到康保的康巴諾爾湖心島上繁殖,這裡已成了全球最大的遺鷗繁殖地,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已授予康保“中國遺鷗之鄉”的稱號。康保人自然也對這珍惜的飛鳥十分熱愛。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除了前面介紹的兩位男性,康保還有一位女性非遺項目傳承人——武鶴婷,她一直在做泥塑和手工雕刻。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武鶴婷的泥塑都是結合康保的地域和人物特點,樸素、生動、真實,視覺衝擊力極強。這個做莜麵的泥塑表現了濃郁的壩上風情。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壩上的放牧人和康保的菊芋羊,活靈活現。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卻與臺北故宮結了親

又見遺鷗。樸素的康保人深深地眷戀著生他們、養他們的這片土地。雖不富裕,但愛得深沉。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