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泉州人黄仁颖是欧阳修的高祖父?他中状元时文庙的半个皂荚长全了

在陈逖状元的故事中,笔者介绍了泉州文庙皂荚树“预言”状元及第的趣闻。本文主角黄仁颖状元及第也与那棵皂荚树有关。

泉州人黄仁颖是欧阳修的高祖父?他中状元时文庙的半个皂荚长全了

黄仁颖状元

黄仁颖(900—972),字福佑,号潘湖翁,泉州晋江潘湖人,祖籍莆田涵江黄巷,系唐朝御史黄滔庶孙;其父黄珦,字玉卿,官大理评事;母亲欧阳氏。

黄仁颖幼敏慧,喜好学,有大志,善诗文,生活俭朴,自耕自作。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他赴京城汴(今开封)应试,学究及第(明经科中的一科目);次年,应进士科考试落第,深以为耻,回家后更加勤奋研读。

这里介绍下明经科和进士科。隋唐时期科举主要分两科,一为明经,二是进士。明经科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帖经有点像现代考试的填充题,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进士科的考试主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也会加入帖经。唐高宗时代以后,进士科的地位慢慢超越了明经,成为科举中唯一的重要科目。进士科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考上的人数往往只有明经科的十分之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句话道出了进士科的难度。

泉州人黄仁颖是欧阳修的高祖父?他中状元时文庙的半个皂荚长全了

皂荚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丁亥科,黄仁颖终于高中状元,实现了与陈逖比肩的愿望,该科共录取进士二十三人。据记载,在黄仁颖状元及第的前一年,泉州文庙皂荚树于后梁贞明中所生的半荚处复生全荚,当地人都说又要出状元了。

黄仁颖中状元后,初授编撰、校书郎,颇受丞相冯道赏识,曾多次获其荐辟。后唐皇帝李嗣源系一介武夫,目不识丁,枢密使(宰相)安重也识字不多,特召黄仁颖入洛阳凤阁辅助,赐为护銮学士,负责通读和协助处理章奏。

黄仁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崇奉欧阳詹的文章和德业,为朝臣所敬重,但遭权奸安重排挤,一度被贬为中书舍人。后历末帝李从珂、石敬塘两朝,累官至端明殿掌院学士。清泰四年(937年),他见朝政无所建言,大失所望,辞官返乡,在潘湖欧厝隐居。

泉州人黄仁颖是欧阳修的高祖父?他中状元时文庙的半个皂荚长全了

泉州人黄仁颖是欧阳修的高祖父?他中状元时文庙的半个皂荚长全了

黄氏宗祠

黄仁颖著有《潘湖翁黄状元诗集》五卷行世,其诗《新都行》“缥缈空中丝,朦胧道傍树;翻兹叶间吹,惹彼花上露。悠扬丝意去,苒蒻藕花枝注。何计脱缠绵?天长春日暮。”表达他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当时泉州人多工于文学,而能文者,必称欧阳詹;能学者,必言黄君仁颖。欧阳詹以文行称于八闽,黄仁颖以学节显于世

黄仁颖娶唐朝榜眼、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欧阳氏为妻,后裔有的以欧阳为姓,如长子欧阳偃因年幼时家庭贫困,入赘于舅父吉州通判欧阳郴家为养子,随母姓。欧阳偃是唐宋八大家欧阳修之曾祖父,本姓黄

泉州人黄仁颖是欧阳修的高祖父?他中状元时文庙的半个皂荚长全了

欧阳修(网络图片)

黄仁颖次子黄伛,徙居莆阳(莆田)太湖;季子黄佢析居泉郡龟山。后来,有一部分后裔迁徙到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台湾宗亲所居地艋舺,也以祖地村名命名,称为“潘湖渡口”。

黄仁颖逝后,南唐后主李煜赏识其才,赐谥“文杰”,赐祭葬于狮山东侧五虎朝金狮穴。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潘湖人为纪念黄仁颖“以不二争第一”,特建潘湖仁颖书院,以志乡贤。

(作者简介:林琪翔,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北大文学硕士,头条号“东南新华”,代表作《寻找南少林》《福建状元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