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乾隆剛一斷氣,嘉慶為何選擇在大喪之日誅殺和珅?

用戶82967643892




然而就在這件事上,嘉慶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卻讓人刮目相看,他為何在先帝屍骨未寒之際,迫不及待的逼死先帝的頭號寵臣?在先帝大喪期間手揮屠刀,這在一直大力弘揚孝道的大清朝,多多少少有些扎眼吧?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皇權旁落

乾隆六十年(1796年),85歲的乾隆昭告天下,禪位於兒子顒琰,即嘉慶皇帝,乾隆則成為太上皇。乾隆在禪位詔書中寫道: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可見,乾隆雖然退位,但並沒有放權,軍國大事還是他說了算,嘉慶實際上就是個擺設,直到1799年乾隆駕崩,嘉慶才真正開始親政。

也就是說,嘉慶做了四年的傀儡皇帝,我認為正是這要命的四年,使嘉慶對和珅產生了更為強烈的排斥感和厭惡感。乾隆雖然大權在握,但畢竟年事已高,精力衰竭,為了駕馭龐大的帝國,很多日常政務都交於和珅處理。在這四年時間裡,和珅的權勢達到頂峰,不僅身兼軍機大臣、御前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多個朝廷重要職務,還把持吏部、戶部、理藩院尚書的工作,將大部分政事、人事、財權攬於一身。



這樣一來,和珅無疑架空了作為堂堂一國之君的嘉慶皇帝,深深的刺傷了一個帝王的自尊。對於乾隆,嘉慶無可奈何,可他對父皇所有的不滿和怨氣全都嫁接在了和珅的身上,時間拖的越久,對和珅的怨恨越深。在嘉慶日後對江西巡撫張誠基的奏摺的批覆裡可以覓出端倪: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實出於萬不得已。可以說,嘉慶迫不及待的處決和珅,正是為那段屈辱的時光尋找情感宣洩的出口。

第二、積怨已久

和珅不是沒有想過自己的退路,他也明白乾隆不可能永遠罩著自己,總有撒手人寰的一天,到那時新皇登基,是福是禍猶未可知。所以,和珅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繼續扮演乾隆第一寵臣的角色,另一方面向嘉慶暗送秋波,千方百計的討好嘉慶,防備日後嘉慶對他實施政治清算。

當和珅得知嘉慶被秘密立為太子之時,第一時間向嘉慶獻上厚禮以示慶賀。然而此舉無疑是熱臉貼了冷屁股,嘉慶不僅不領情,反而極度反感,立儲如此絕密的事情,和珅都能輕而易舉的知曉,可見他權勢滔天,無孔不入,這樣的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嘉慶。



嘉慶元年,乾隆準備晉升嘉慶的老師朱珪為大學士,嘉慶作詩向老師表示祝賀。誰知和珅擔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脅,跑去乾隆那裡一通添油加醋,大意是說嘉慶作詩慶賀其實是籠絡人心,把乾隆的恩典,算到自己頭上。乾隆聽後大怒,把朱珪降職處置,無疑狠狠扇了嘉慶一記耳光,提醒嘉慶,老子還沒死呢!

只這一件事,和珅徹底得罪了嘉慶,嘉慶被扇的有多疼,對和珅的怨恨就有多深。嘉慶也明白,乾隆在世之時,自己動不了和珅。於是,嘉慶開始韜光養晦,為了麻痺和珅,甚至免了二人私下的君臣之禮,忍辱負重到這個份上,對和珅早已咬牙切齒,磨刀霍霍,只差乾隆斷氣了。

第三、殺人立威

乾隆活了89歲,是最長壽的帝王,嘉慶長期處於他的陰影之下,如今終於熬出了頭,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為了展現新皇的權威,必須和舊勢力一刀兩斷,和珅此時位極人臣,百官之首,嘉慶不拿他開刀拿誰開刀?其實這也是自古以來新皇立威慣用的手段,也是帝王之家父子之間在用人方面總是互相頂牛的原因——老子喜歡的大臣,往往是兒子討厭的大臣。



在嘉慶看來,處死和珅可謂一石四鳥,一來鞏固了皇權,二來樹立了權威,三來清算了大貪官,博得了百姓的好感和支持,四來白花花的銀子盡數落入自己的口袋,賺的盆滿缽滿。如此一本萬利的買賣,何樂不為?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這得從和珅和嘉慶兩人之間的關係講起。和珅,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是清朝中期、乾隆朝中後期的權臣。他精明能幹,通過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由其長期擔任領班軍機大臣,還兼任內務府總管,並拜為文華殿大學士。此外,乾隆還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在打擊政敵的過程中,與還是十五皇子的嘉慶結下了樑子。

在乾隆八十大壽的時候,也就是1790年,嘉慶的老師朱玉圭剛好六十歲。嘉慶寫了一首詩慶賀老師六十大壽,詩中將朱玉圭和父皇的大壽連在一起, 而且還寫到朝廷等待著他擔任要職。和珅獲聞後,如獲至寶,以為可以用這首詩來扳倒危及自己地位的朱玉圭。於是,他將嘉慶寫的詩拿給乾隆看,並說嘉慶和朱玉圭之間的不正常關係,很有野心。果然,乾隆聽後大怒,將朱玉圭降職。要不是大臣說情,嘉慶也會受到懲處。於是,嘉慶和和珅便結下樑子。嘉慶也開始韜光養晦,蒐集整理和珅的大量罪行。

1795年,乾隆決定傳位給嘉慶,自己當太上皇,和珅便開始心驚膽戰,因乾隆終將老死,新皇帝掌權只是時間問題。這時候嘉慶也因乾隆還在,所以未敢對和珅輕舉妄動。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初四日,嘉慶就罷免了他的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的職位,並將他的黨羽全部軟禁起來。初五日,頒佈徵求朝政意見的詔書,鼓動群臣彈劾和珅罪行。初八日,定下他二十條罪狀。三天後賜死。嘉慶在乾隆大喪時期就治和珅死罪,這種突然襲擊讓和珅及其黨羽措手不及,防止兵變。此外,還因和珅當權期間,朝政吏治腐敗,烏煙瘴氣,民怨沸騰,嘉慶亟需進行改革。所以,和珅也就成了嘉慶改革替死鬼。


國家人文歷史


嘉慶殺和珅有千萬個理由,但選擇在乾隆大喪之日動手,只因為此時是誅殺和珅的最佳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走完他漫長的人生,享年89歲。同天,嘉慶便以下旨命和珅為治喪委員會會長,令和珅和他的死黨福長安晝夜輪守殯殿,寸步不離,和珅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繫,無法調動兵權,束手無策。嘉慶此舉等於奪去了和珅的軍政大權。

緊隨著嘉慶立馬調兵遣將,動用自己親信接管之前和珅掌權的軍機處和戶部。

七天後,正月初十,和珅被大內侍衛包圍於乾隆棺木旁。

正月十三,嘉慶公將和珅二十條罪狀公佈於眾,並下旨查抄和府。

正月十八,在眾卿大夫排山倒海的控訴和舉報下,和珅被廷議凌遲處死,但念及固倫和孝公主和劉墉等大臣的建議,改賜家中自縊。



和珅結束了他在朝中呼風喚雨的生涯。而嘉慶扳倒這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僅用了半個月。

試想,如果不是藉著乾隆葬禮的由頭,嘉慶估計再沒有機會穩住和珅,而如果想要扳倒這個自己忍耐多時的眼中釘,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輕則時間上沒有定數,重則引發無辜生命受到牽連,自古大權易主多少需要人血來鋪路。

而嘉慶為何要殺和珅,我想無非幾個主要緣故:

一、權傾朝野,天下只知和珅而不知嘉慶;

乾隆八十四歲禪位嘉慶後,傳位詔書表明:“凡軍國政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很明顯是不想放權。但此時皇上已老眼昏花,口齒不清,很多時候他說的話都需要多年的摯友和珅進行“翻譯”。所以嘉慶臨朝時,旁邊不僅坐著太上皇乾隆,和珅也在旁邊站著,下邊大臣們三跪九叩後便聽乾隆發言,而和珅也不知道有沒有聽清就照自己想要的意思“翻譯”出來,完全成了一個攝政王,彼時和珅在朝中有“二皇帝”的稱呼。



此外,和珅手中握有軍機處大權,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朝中大多人都已被籠絡,可謂權傾朝野,嘉慶焉能不懼之?

對於這動機,嘉慶也毫不掩飾,他於殺和珅幾天後給江西巡撫的奏摺中批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有朕,實出萬不得已”

二、和珅多次打壓嘉慶恩師,嘉慶懷恨多時。

嘉慶雖被詬病資質平庸,但其人懷仁柔政,特別是私底下對人,可謂謙謙君子,對於恩師朱珪,嘉慶是又敬佩又感恩的。

可是和珅卻三番五次在乾隆欲升任朱珪時進讒言,打壓朱珪,使朱珪難現報國之志,而朱珪在被打壓後自然泰然自若,毫無憤恨,令嘉慶對其忠心更加敬佩,也更加憎恨和珅。所以嘉慶在得知自己妹妹固倫和孝公主被指婚與和珅兒子豐紳殷德時,恨得吃不下飯。

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和珅在乾隆眼皮底下狂貪暴斂多年,其財富已不是嘉慶能估算的。我們可以肯定和珅的斂財是經過乾隆默許的,乾隆為人揮霍無度,喜愛面子,私人金庫想來存糧不多,到了老年,完全只能靠和珅孝敬,這點跟嘉靖與嚴嵩有點像。



但是,乾隆完全沒想到和珅能貪這麼多錢,多到總財產是一個大清十五年的稅金。嘉慶觀察和珅多年,早早暗中收集和珅貪贓枉法的諸多證據,對其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

乾隆在位時的揮霍早讓大清變成了爛攤子,挖下的洞只能由嘉慶來填。扳倒和珅,這個洞就填了不少。

種種緣故,嘉慶焉能不殺和珅?又因種種限制,他只能於乾隆大喪之日解決和珅。


微影悼紅


嘉慶殺和珅這事看似不可理喻,其實是一種皇室潛規則!

乾隆也做過同樣的事情,剛一上臺就以“誹謗先帝,洩臣民公憤”為由,將曾靜張熙處死,而曾靜張熙當年都是被雍正赦免過的,還作為《大義覺迷錄》宣講大使,全國各地巡迴演講給雍正洗白,將功折罪。

新官不理舊賬,不論你和先帝有什麼糾葛,到我這就是我說了算,想殺就殺。最好是立刻殺馬上殺,把這些舊賬連同先帝一起掃進歷史,這樣就能了無牽掛,開始屬於自己的時代。

乾隆殺曾靜,一來是曾靜誹謗過雍正,做兒子的為老爸出氣,二來是殺了曾靜凸顯自己的孝道,給文武百官和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孝心,一舉兩得,何況殺個曾靜比殺個蒼蠅還簡單,抬手就殺了。

嘉慶殺和珅要複雜一些,畢竟和珅是乾隆的寵臣,親家,加之為官幾十年,門生故吏,錯綜複雜,但越是這樣,越是非殺不可。

嘉慶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嘉慶在江西巡撫張誠基奏摺的批覆裡寫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實出於萬不得已。

這是句掏心窩子的話,乾隆雖然早早退位做太上皇,但是依舊掌握大權,嘉慶名為皇帝,其實是個傀儡,傀儡做久了,大家都不拿你當回事,就好比一名演員是演三級片出身,想轉行拍藝術片,哪有那麼容易,不拿出點真本事,誰會正眼看你。

所以嘉慶需要做件大事立威,而和珅就是最好的祭品。

  1. 和珅的腐敗是除了名的,殺一個腐敗分子吃瓜群眾都是拍手稱快,道德輿論佔優。還能充實國庫。

  2. 和珅和嘉慶有私人恩怨,之前嘉慶舉薦朱硅被和珅告狀罷免,結下樑子。

  3. 和珅和乾隆有基情,殺了給老爹陪葬,還能把老爹那些爛事一起埋掉。

  4. 殺了和珅可以重新佈局人士,收攏權力!

一石四鳥,簡直是非殺不可,正因為好處太多,嘉慶急不可耐,老爹還沒有出殯就把和珅幹掉。這就好比足球比賽半途尿急,只能忍著,裁判一聲哨響,趕緊衝向洗手間,急啊!



日慕鄉關


兩個原因。

第一,嘉慶對和珅已經忍無可忍,多一天都不想等待了;第二,乾隆大喪之日,正是抓捕和珅的天賜良機。

和珅為何受到乾隆重用?野史的說法是,和珅與乾隆喜歡的一個逝去的妃子長得特別像。乾隆愛屋及烏,便對和珅特別垂青。

事實並非如此。和珅確實是一個能臣。他一步步從底層爬上去,靠的是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當然也包括討得乾隆聖心歡喜的能力。

和珅本是一名普通的大內侍衛。一次偶然的機會,得以隨侍乾隆的御輦之旁。活該他運氣好,恰逢乾隆興致不錯,隨口說了一句“虎兕出於柙,是誰之過歟?”。

這句話出自《論語》。其他的侍衛都面面相覷,連意思都聽不懂。只有和珅緩緩答曰:典守者不得辭其咎。

乾隆一瞧,這個侍衛不簡單,居然懂《論語》。從此對和珅大力提攜。這才有了後來如日中天的和中堂。

成為乾隆最寵愛的重臣後,和珅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方面極力打擊其他大臣,一方面在暗地裡蒐集其他大臣的不利材料,以要挾他們。甚至,他連乾隆的兒子們的材料都蒐集。

和珅做的這兩件事都得罪了嘉慶。

比如,嘉慶的授業恩師朱玉圭,就曾受到和珅的打擊。甚至差點牽連到嘉慶。這讓嘉慶早就對和珅恨之入骨。只是乾隆活著時,他礙於乾隆的顏面,不好動手罷了。

乾隆死後的第二天,嘉慶終於動手了。

這的確是個好時機。因為作為乾隆的寵臣,和珅自然要在大內替乾隆皇帝守靈,不能隨便出入。這相當於被嘉慶軟禁在了靈堂之內,切斷了他與外界的一切聯繫。

要知道,當時的和珅可是兼著九門提督,手裡有兵權。如果在他的府裡抓他,他可能會調兵進行反抗,如此一來就麻煩了。

嘉慶趁著和珅替乾隆守靈的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宣佈了他的大罪,把他抓了起來。

本來,嘉慶是要讓和珅承受凌遲之刑的——可見嘉慶對和珅有多恨。後來,由於和珅的兒媳、嘉慶的妹妹——十公主的求情,嘉慶才賜他自盡,給他保留了一個全屍。


趣談國史


和珅,一個清朝時期叱吒風雲的大貪官,他的可恨之處就是利用二十年時間,撈了相當於大清15年GDP總和的家產,在位期間,經常利用職務之便利,謀取私利,他不僅是官,還是商,他是利用權在賺錢。


和珅不僅自己貪,他的利益集團極其龐大,在乾隆時期,大大小小的官員,與和珅有利益往來者,不計其數,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泱泱大國,豈能缺少蠅營狗苟之事?嘉慶知道,和珅這個蛀蟲一日不除,國便一日不得安寧。

和珅並不算是大權臣,所以,與他有利益往來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和珅並無反意,所以,乾隆知道他貪,也不會去殺這樣一個忠心耿耿,愛拍馬屁的貪官,那麼這件事就只能留給嘉慶來幹。



嘉慶上位以後,和珅的名氣甚至比新皇都大,嘉慶必須查辦和珅,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和珅的同黨怎麼辦?如果一窩端,那麼勢必會造成朝局動盪,他沒有像朱元璋一樣,辦個胡惟庸把涉事官員都誅殺了,而是隻殺和珅一人。就這樣,和珅死了,他的那些同黨反而鬆了一口氣。


歷史密探


嘉慶殺和珅,並不是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畢竟還有“兩朝開濟老臣心”的說法。因為在某種程度上,老臣就是新皇帝的定海神針。

所以嘉慶殺和珅,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嘉慶廟號“仁宗”,既然“仁”,也就意味著他不喜歡黑暗。而和珅偏偏出身於清朝的特務機構粘杆處,也就是傳說中的“血滴子”,十分黑暗。

三觀都和皇帝不符,這就註定了和珅必須死!

那麼,為什麼乾隆頭七還沒有過,嘉慶就等不及要殺了和珅呢?其實這和明朝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是一個道理。


那就是物極必反,嘉慶這頭霸王龍宣示自己的絕對權威!

我們知道,乾隆退位後又做了四年的太上皇,在這四年裡,嘉慶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傀儡,這種痛苦常人是無法理解的。

而和珅偏偏是乾隆最得益的寵臣,權傾天下,不僅形成了一股政治勢力,朝中官員大多更是以他馬首是瞻,這讓嘉慶日益難眠。

在自己的父親祭日裡殺了和珅,就是給朝廷、給天下一個通告,從嘉慶四年正月初八這一天開始,大清帝國的主人不再是愛新覺羅弘曆,而是他愛新覺羅顒琰,大清國變天了。

至於抄了和珅的家,補充了國庫,那只是順手而已。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這事首先得從乾隆對和珅的寵信和依賴說起。

乾隆好大喜功,喜歡搞搞南巡什麼的,但是一次南巡要花費好幾個月時間,而乾隆又喜歡帶著文武百官,後宮佳麗什麼的,那麼這個花費就更大了。可想而知,靠著清朝財政或者皇帝的內庫收入是很難支撐下去這種生活的,這時候有了和珅的出現和幫助。和珅使用很多貪汙腐敗、賣官鬻爵的手段,幫助乾隆掙錢,然後乾隆七十大壽又有錢南巡了,還給自己辦了個風光無限的大壽。乾隆不在乎和珅的貪腐,但是身為繼承人的嘉慶以及自己的其他兄弟早就看和珅不順眼了。

另外,和珅曾經得罪過嘉慶。乾隆想要提拔嘉慶的老師,但是和珅插手進來說這樣嘉慶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勢力了。老皇帝將會受到新皇帝的影響。

第三,和珅家境鉅富,據說其家庭財富數額多達八億兩白銀,這可是清朝十年多的財政收入。乾隆在位時期,花銷特大,導致國庫空虛,內庫更為空虛。嘉慶皇帝登基成功,最發愁的自然就是政府財政問題,尤其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庫問題。有了和珅的鉅額家產,那麼嘉慶在相當一段時間將要吃穿不愁了。



第四,就是皇帝更替,自然帶來的權力變革問題。乾隆寵信和珅,和珅位極人臣。新皇帝登基,卻不一定會好好聽新皇帝的,很有可能以上任皇帝留下的重臣掣肘新皇帝的決策。還有就是官位也得給新人騰騰地方了,不殺和珅那就很難辦到了。



只不過嘉慶更為性急一些,乾隆剛剛去世三五天,就把和珅查辦了。確實也有很多疏於考慮的地方。


阿慶還是阿慶


和珅是個人才,但是別忘了他侍奉的君主是同樣人才的乾隆。一個是權傾朝野的大老虎,但是乾隆更是一個養虎人。

有句話叫“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乾隆在位八十餘年,和珅也風光了很多年。憑藉他的能力,可以說是為自己累積了大量的財富,富可敵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和珅的政治高度曾經一度超過了很多人,成為了名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地方興風作浪,在朝廷呼風喚雨。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作為皇帝的乾隆為什麼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說到這兒,不得不一提最近有人提出的“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的口號了。魏忠賢是一個十足的奸臣,可以說是真正的禍國殃民了。

但是為什麼崇禎會在最後的時候下令厚葬魏忠賢呢?是良心發現麼,我想絕對不是。只不過是他給了國家秩序一個平衡點而已,但是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一樣的,和珅能夠屈居乾隆之下,但是不一定適合嘉慶的政治風格。為了國家安定,為了朝廷穩定,為了自己大權在握,和珅必須死,嘉慶做的非常的明智。

或許咱們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和珅之死,可能是乾隆一早就算計好了的,養肥和珅,只是在給嘉慶作勢鋪路而已。


盛世打雜


因為嘉慶皇帝忍受夠了,內心焦躁,實在是等不及了。

乾隆老皇帝名為太上皇,退居二線,實際上大權獨攬。嘉慶三年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還得成全父親那個不願意超過祖父康熙皇帝在位時間的美名。

嘉慶心裡苦,但不能說啊。自古無情帝王家,嘉慶皇帝對父親沒什麼感情。所謂父慈子孝是做給吃瓜百姓和朝野上下看的,這是儀式上的表率。

乾隆駕崩之後,嘉慶總不能否認皇阿瑪吧,故而必須拿權臣開刀。新朝新氣象,和珅作為寵臣,行為跋扈和結黨營私也來源於皇權,這個人人畏懼,曾經在百官頭上拉屎的白麵小生終於要倒黴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嘉慶皇帝打算扳倒查辦和珅時,樹倒猢猻散,和珅的黨羽紛紛加入彈劾和珅的團隊。這就是人性,也是理性,為官之道不過如此罷了。御史放風,朝臣紛紛上褶子,彈劾和珅大奸臣,把持朝政,貪汙舞弊,殘害忠良,民怨沸騰,天地不容,簡直是十惡不赦。竟然還在給老皇帝守靈期間打盹,更是大不敬。

嘉慶需要發洩,百官對和珅的怨氣,也需要發洩。在查辦和珅這個過程中都發洩了,就是所謂的紓解民怨。

給罪人找一個理由太簡單了。目前流傳的和珅貪汙了多少錢,大部分不靠譜,甚至無中生有,胡編亂造。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和珅的經濟問題。趕緊坐穩腳跟,殺一儆百,是新皇帝登基的首要問題。而且,需要朝野表態,通過誅殺和珅黨羽,樹立一個新氣象。不得不說,和珅客觀上也是皇權的一顆棋子。

雖然說,棋子有大有小,塵埃也有抱團成泥和隨風飄散。

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49歲。

至於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微不足道。打倒和珅不是為了錢,國庫裡再缺也沒有必要用這種方式,主要是和珅威脅了新君權威,成為眼中釘,肉中刺,不死不行了。一些人說乾隆故意不查辦和珅,留給嘉慶,純屬一廂情願,你要是皇帝,你願意自己人立馬被清理?

簡直是笑話。嘉慶治國是庸才,守成尚且不足,何況創新興除利弊。但是,在處理和珅這件事情上可謂完美,無縫銜接,恰到好處,令人驚歎❗️

不株連廣泛,是查辦和珅案的原則。在處死和珅的第二天,嘉慶帝發佈上諭,申明和珅一案已經辦結,不大規模地牽連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你說嘉慶聰不聰明?只是,權術有餘而胸襟能力不足罷了。

歷史傳訊社,秉持原創,期待評論和寶貴點贊👍!您的支持和關注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