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年味兒|看清宮如何過小年

點擊上方“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訂閱哦!

臘月二十三

年味儿|看清宫如何过小年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廟、道觀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後逐漸演化為“二十三,過小年”的說法。

舊時,人們把臘月二十三視為年節活動的開端,許多地方更將這一天稱為“小年”,而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祭灶。家家戶戶都在灶間設有“灶王爺”的神龕或畫像,視其為家庭的守護神,不僅掌管灶火,也體察民情、判別善惡。每年臘月二十三都是灶王爺上天彙報的日子,家家戶戶都要為他餞行,這是極富代表性的民間信仰,寄託了人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年味儿|看清宫如何过小年

祭灶

在清朝,皇宮中祭灶時間在臘月二十三日,地點在坤寧宮煮祭肉的大灶前。祭灶神時,要設供案、奉神牌、備香燭,擺供品,供品共33種,並由南苑獵取黃羊一隻,使用由盛京(今瀋陽)內務府進貢的麥芽糖(關東糖)。帝后分別主祭。清宮祭灶神時,皇帝、皇后等先後到坤寧宮的佛像前、神龕前、灶神前拈香行禮。皇帝禮畢回宮,皇后再行祭禮。

關於祭灶又有哪些風俗故事呢?

年味儿|看清宫如何过小年

清宮灶神姓甚名誰

祭灶的傳統由來已久,早期灶神與火神常混為一談,恐都來源於對火的原始崇拜。先秦時期,祀灶即為“五祀”之一。後這一信仰漸漸人格化,便出現了灶神,民間呼為“灶王爺”,有的地方還同時供奉“灶王奶奶”,使灶王爺有家有室,形象更接近普通百姓。

年味儿|看清宫如何过小年

灶王爺和灶王奶奶

灶神究竟是誰,可也如凡人一般有名有姓?灶神信仰流傳日廣,而其形象也漸漸轉為普通人,如擅長壘灶且熱心調解鄰里糾紛的泥水匠張奎、過而能悔的富家子張單等,由神仙精怪變得貼近人間煙火。其成仙經歷,都是凡人離世後被玉皇大帝封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隨之而來的,是灶神職司的變化。《太平御覽》引《淮南萬畢術》言“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鄭玄注《禮記》也稱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可見漢代時,灶神已經成了掌判善惡的神祇。灶神造像時,身邊也多伴有兩位手捧善罐、惡罐的小神,專司人間功德善惡,每年歲末上天奏報民情,玉皇大帝則據其彙報情況降下賞罰,因此又稱灶神為“司命主”“灶君司命”等。

末代王爺愛新覺羅·溥傑晚年回憶清宮風俗,曾撰文稱清宮流傳一首歌謠:“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炷香。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查清代刊印的《敬灶全書》,也稱灶王爺姓張名單字子郭,想來清宮供奉的灶王爺,原型正是張單。有趣的是,蒙古、鄂溫克等北方少數民族所供奉的火神,儘管來源不一,也多選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鄂倫春族更有臘月二十三“送火神上天”的說法,不知是一種巧合,還是也受漢家習俗的影響。

宮裡的祭品:“關東糖”與黃羊

嘉慶帝曾在上諭中稱洋教之所以為邪說,概因其“不祀祖先、不供門灶”。可見,在清帝心中灶神信仰的重要性。

《帝京歲時紀勝》稱臘月二十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杆,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古人重視祭灶,因此無論內廷還是民間,供奉歷來豐厚,宋時即有“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之語。後來,灶神司人間功德善惡一說深入人心,百姓為使其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專以麥芽糖製成糖瓜、糖餅為供,希望灶神甜甜嘴,多說好話少說壞話,祭祀時更以糖稀塗抹其嘴,使其嘴粘住,不能向玉帝告狀,以保一家來年平安順遂。

年味儿|看清宫如何过小年

糖瓜和“關東糖”

《燕京歲時記》稱清代“民間祭灶惟用南糖、關東糖、糖餅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馬也。祭畢之後,將神像揭下,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至除夕接神時,再行供奉。”糖供中又以關東糖運用最廣,故其又有“灶糖”之名,有以關東糖沾芝麻做成葫蘆形或瓜形,取藤蔓盤繞、多子多實的特點,寓子孫綿延、萬代盤長的美意,葫蘆更與“福祿”諧音,藉此祈求家業興盛、子孫滿堂;也有簡單切塊,多為三寸長、一寸寬,形狀扁平,舊日東北沿街叫賣的“大塊糖”即是此,硬而脆,可久存,卻少了“粘”的特點,這種糖供又是如何進入祭灶禮俗的呢?

蓋因清宮的糖品多來自盛京內務府,祭灶時的糖供也不例外,上行下效,民間也漸染其俗。因其產自關東,京中漸漸將麥芽糖稱為“關東糖”,以小米、稗子米、大米、玉米、大麥芽等為原料,經熬糖、起鍋、揉糖、拔糖幾道工序而成。“關東糖”的引入,給祭灶禮俗留下了關內外民俗風物相融合的印記。

年味儿|看清宫如何过小年

《清實錄》中有關清宮祭灶用張家口黃羊的記載

《燕京歲時記》又稱“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黃羊,近聞內廷尚用之,民間不見用也”。據內務府奏案可知,坤寧宮祭灶一向供奉黃羊。早期是由內府派遣侍衛自南苑打捕而來,道光十一年上諭“著用張家口進到黃羊”,此後遂不再派員前去捕獵。清帝不僅將黃羊用於內廷祭祀,還常賞賜臣工,如乾隆時期的莊親王允祿、大學士傅恆等親貴就曾在臘月蒙賜黃羊。

[來源]

澎湃新聞

[作者]

顧 小 諤

趙 磊

微信號:yuanmingyuan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