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4000年前的文字是什麼樣子?內蒙古這個地方有新發現……

記者3月5日從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瞭解到,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對赤峰市松山區小五家鄉老西營子村高家臺子進行考古發掘中發現,高家臺子遺址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甲骨文的最北地點。

4000年前的文字是什麼樣子?內蒙古這個地方有新發現……

▲高臺子遺址發掘現場

高家臺子遺址位於赤峰市元寶山區小五家鄉老西營子村, 遺址總面積1萬餘平方米,時代屬夏家店下層文化。2017年6月至9月,為配合赤峰市至遼寧喀左鐵路客運專線建設,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從房址形制及出土的陶器等遺物分析,遺址時代為夏家店下層文化早期,與中原地區的二里頭文化一、二期年代相當,約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高家臺子遺址發現遺蹟有房址、灰坑、灰溝、墓葬,出土遺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蚌器、動物骨骼等。此次發掘領隊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連吉林研究員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出土遺物中發現2件帶文字陶片,陶片出自夏家店下層文化灰坑中,為陶缽的口腹部殘片。從陶片文字的筆道粗細及流暢度來看,應該是用細毛筆蘸墨書寫於陶缽的內壁而成。陶器上文字一般簡稱陶文,與甲骨文、金文一樣具有能長期保存的特點,陶文具較明顯的地域性特徵,與赤峰市敖漢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墓地出土的陶器彩繪紋飾風格相近,因此推測敖漢旗大甸子墓地部分彩繪紋飾是由陶文等文字發展演化而成的。發現的陶文經中國國家博物館李維明研究員鑑定,其中一件陶文有3或4個文字,屬記事文字,應與當時的祭祀活動有關。

4000年前的文字是什麼樣子?內蒙古這個地方有新發現……

4000年前的文字是什麼樣子?內蒙古這個地方有新發現……

▲出土的帶文字陶片

4000年前的文字是什麼樣子?內蒙古這個地方有新發現……

▲出土的甲骨文

吉林研究員表示:到目前為止,高家臺子遺址共發現甲骨文與陶文各2件,均出土於灰坑等遺蹟中,推測其時代均為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發現的2件甲骨文文字刻劃於卜骨一側,另一側有灼鑽孔,與當時的占卜活動有關。在二里頭文化陶器上曾發現有少量的刻劃符號,不少學者認為它並不能成句,只是單獨的刻劃符號,不屬於真正意義的文字。高家臺子遺址經科學發掘,年代確定,層位明確,發現的甲骨文與陶文較成熟,推測為祭祀和占卜用語,屬真正意義上的中原二里頭文化時期的文字。與商代甲骨文應有密切的傳承關係,為探尋我國古代文字的產生髮展及甲骨文的起源等提供了新的依據。綜合此次考古成果可以證明,高家臺子遺址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甲骨文的最北地點,甲骨文與陶文共出於一個遺址在國內也是罕見的。(來源:北方新報 記者 湯 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