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赵孟頫的《洛神赋》不输于王羲之的《兰亭序》,这么说有道理吗?

鞠文波


书圣王羲之书名传千古,其书法艺术登峰造极,为后人树立了书法之美的典范,其中又以《兰亭序》最为出名。在东晋永和九年春季的某一天,天气晴朗微风和熙,一场愉快的郊游聚会之际,王羲之借着微醺的酒意,挥毫写下《兰亭序》。据说他自己对此书也极为满意,回来后又忍不住再写了几次,但终不能如初之美,这是在当时特定情境下,各美俱会,笔如神助,书圣无意间写就的一篇传奇妙作。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推崇王羲之,最为喜欢《兰亭序》,将它与大臣一起赏阅,并令当世高手摹临及仿制,据唐李绰 《尚书故实》载: “太宗酷好书法,有大王 (王羲之) 书迹三千六百纸,率以一丈二尺为一轴,宝惜者独 《兰亭》为最,置于坐侧,朝夕观览。尝一日附耳语高宗曰: ‘吾千秋万岁后,与吾 《兰亭》将去也。’及奉讳之日,用玉匣贮之,藏于昭陵。”

之后的《兰亭序》不知其终,现在存世的只有它的仿本,仿本当然不是真迹,在细节的传神写照上还是会有不及的,但即使这样,仿本也被奉为国宝,可见《兰亭序》真迹的失传是一件多么痛心遗憾的事!

晋崇韵,唐崇法,宋崇意,但至南宋之际书坛渐颓,于是元初以赵孟頫为代表的一批书家,高高举起复古的旗帜,发出追迹晋唐的呐喊。由此兴起了书法的又一个高峰,其中赵孟頫学习二王深得神髓,在书法上成就最高,为当时之冠,《洛神赋》即为他的传世精品之一。


若论书法造诣,硬要在赵孟頫与王羲之两人间分个高低,那赵孟頫肯定比不过。王羲之用笔高超,赵孟頫学其书又将其笔法作了一些简化,笔法的丰盛之美赵有不及。王羲之的字。看似清秀,而实际上骨力雄健无匹,赵曾经被有人批评骨力较软,赵有所不及。王羲之的字韵出天然,意味隽永,而赵书曾被人讥为偏于媚俗。固然在书法评议上见仁见智,各人会有各人的看法和喜好,赵孟頫的字也有骨力雄劲的一面,也未必媚气,但总体反映出赵与王这方面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也同样体现在《兰亭序》与《洛神赋》之间的比较上。

当然这是与顶尖高手与绝顶高手之间的较量,其实赵孟頫确实是一个造诣高深的书法家,非常了不起。他的影响也非常大,很多人喜欢他的字,学习他的字。

但拿《洛神赋》与《兰亭序》相比较,认为两者能相提并论的,在历史上都没有这样的提法。书法作品的品鉴,往往是历史性的积淀,也是无数的学书之人,数十年沉浸苦功,身体力行得来的体会。

赵孟頫一生学王,于《兰亭序》也是备为推崇的。他在拿到定武本《兰亭》拓本后,高兴至极,在赴京一个多月的旅程中,一直赏玩不倦,并乘兴写下著名的《兰亭十三跋》,既是其书法精品,也是他的一组笔记和书论,不妨一观。或可以问,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与《洛神赋》,你认为谁更好,你更喜欢谁?



无忧硬笔书法


赵孟頫的《洛神赋》是无法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比的。

1、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座高峰,“二王”是个书法的宝藏,只要在其中开掘一个点,就能开创出一个派。

赵孟頫就是找到了一个点的书法家,所以成就了他。他是在继承二王的笔意,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从根本上,他是无法与王羲之相提并论的。

2、从书写内容上看,《兰亭序》记录的是当时兰亭盛会的盛况,是现写就的一篇文章,而赵的《洛神赋》则是书写的曹植的文章。内容上又输了很多。

3、从书写上,《兰亭序》是王羲之酒酣耳热之际一挥而就,未经事先打稿,章法天成,天然无雕凿。而赵的《洛神赋》是他在经过许多次练习之后的一篇书法创作。

赵的小楷在书法史上也是不错的,但笔者更偏爱钟繇的《荐季直表》,其法度虽不如唐楷森严,笔法尚有欠缺,但其天真浪漫,充满异趣。扯远了。

请大家欣赏下王献之的《洛神赋》:

《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石 首都博物馆藏

《洛神赋十三行》拓本 (局部)


千年兰亭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赵孟頫的作品十分熟悉,王羲之的《兰亭序》自不必说!而赵孟頫的《洛神赋》其实有很多版本,老赵日书万字,传世作品灿若星辰,其中就包括多种版本的《洛神赋》作品。

窃以为作者提及最能与王右军相提并论的作品只有一种,那就是小楷版!没错,并非行书版本的。既然《兰亭序》已是天下第一行书,那赵孟頫的小楷《洛神赋》当为小楷天下第一。

人物及作品简介:赵孟頫(1254-1322),是元代最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在书画领域造诣颇高,享誉盛名。“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赵氏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

小楷代表作《洛神赋》,在延祐六年(1319年)所作,作品格调高古遒劲、飘逸秀美,线条刚劲有力,舒展大方,亦不失为钢笔书法临摹学习之良好范本。

一家之言,供各位参考!写得好给点赞鼓励下,谢谢!





鲁获麟


《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那是绝对的美的说,唐太宗活着的时候废了那么大劲来寻找,死后又进昭陵陪葬,让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诸多书法名家来临写可以说明唐太宗的喜爱,历史也确实证明,《兰亭序》是当之无愧的行书第一。

赵孟頫的书法是“二王”体系的优秀的传承人,在赵孟頫的笔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传统笔法,这是很难得的,对于我们学习书法很有用去,《洛神赋》传世有很多件,虽然是赵孟頫的代表作但是与《兰亭序》相比还是逊色很多。

给大家提前拜年了!!!


书扬文化


对于个人来说,想怎么认为,完全是个人的观点,这无需认何道理。别人也无权干涉。

但从公论来看,洛神赋不是输不输的问题,而是如两个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的拳手,输的机会都没有。


王羲之为举世公认的书圣。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不是因其写的好这一项。还因其把他之前带隶意的书写方式,完全改变成了我们现在这样的书体。他的成就,是开创。

兰亭序为王羲之最得意之书。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用笔的简捷明快,无一丝一毫的娇柔做作,结体自然天成,巧夺天工。兰亭一出,就把行书定格了一千六七百年。再也没有人能出其右。

赵孟頫,后世称其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天纵之才。这样的赞誉一点不为过。以元代为起点,往前五百年,是唐代。大约在柳公权的那里止住了。往后五百,基本上包住了明清。其实再往后五百年也没问题。

洛神赋为赵孟頫的行书代表作之一,其妍媚的结体与精巧的用笔,充分的展示出赵孟頫高超的书法造诣。但是,但是什么?但是,赵孟頫是守成。他全盘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并没有脱离开王羲之开创的书法体系。

你说一个在别人搭建的框架内干活的人,去谈超越别人的事,不亦谬乎?

大家对比问题作何见解?你有不同意见,请留言给我,子衿与你一同探讨。


子衿书法











钓客一管之见说实话,赵孟頫之才不但不亚于书圣王羲之,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论书法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在书法方面赵孟頫诸体皆擅胜过王羲之!但《兰亭序》是千秋美文记盛事,文人骚客赞誉多!美文书法皆珠玑,故相互相成丶相得益彰!自古至今,无与伦比!所以论书法的影响力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时也运也!更何况有千古一帝推崇斯人乎!?



落月湾中垂钓客




不可比,《兰亭序》是天,是“圣经",是宝藏,有后世书家取用不遏的各种资源。

《洛神赋》的根在《兰亭序》。

《洛神赋》也是精典,学到一枝一叶也可纵横行走江湖了。


山巅笑语


赵孟頫与王羲之几乎相差一千年,他们的年龄相差如是,水平相差亦如是!

不信请问苍天与大地————


倚天剑寒


松雪之字只得羲之其形,风骨不及,时运不济。虽有李广难封之嫌,但羲之得中庸之道,字如惊龙,细品之下又如西子回眸。孟頫于羲之,其字姿媚有余。望闻羲之学书卫夫人,后学传世名家,书法可谓举世无双,刚柔并济。不嫌,孟頫不及羲之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