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趙孟頫的《洛神賦》不輸於王羲之的《蘭亭序》,這麼說有道理嗎?

鞠文波


書聖王羲之書名傳千古,其書法藝術登峰造極,為後人樹立了書法之美的典範,其中又以《蘭亭序》最為出名。在東晉永和九年春季的某一天,天氣晴朗微風和熙,一場愉快的郊遊聚會之際,王羲之藉著微醺的酒意,揮毫寫下《蘭亭序》。據說他自己對此書也極為滿意,回來後又忍不住再寫了幾次,但終不能如初之美,這是在當時特定情境下,各美俱會,筆如神助,書聖無意間寫就的一篇傳奇妙作。



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推崇王羲之,最為喜歡《蘭亭序》,將它與大臣一起賞閱,並令當世高手摹臨及仿製,據唐李綽 《尚書故實》載: “太宗酷好書法,有大王 (王羲之) 書跡三千六百紙,率以一丈二尺為一軸,寶惜者獨 《蘭亭》為最,置於坐側,朝夕觀覽。嘗一日附耳語高宗曰: ‘吾千秋萬歲後,與吾 《蘭亭》將去也。’及奉諱之日,用玉匣貯之,藏於昭陵。”

之後的《蘭亭序》不知其終,現在存世的只有它的仿本,仿本當然不是真跡,在細節的傳神寫照上還是會有不及的,但即使這樣,仿本也被奉為國寶,可見《蘭亭序》真跡的失傳是一件多麼痛心遺憾的事!

晉崇韻,唐崇法,宋崇意,但至南宋之際書壇漸頹,於是元初以趙孟頫為代表的一批書家,高高舉起復古的旗幟,發出追跡晉唐的吶喊。由此興起了書法的又一個高峰,其中趙孟頫學習二王深得神髓,在書法上成就最高,為當時之冠,《洛神賦》即為他的傳世精品之一。


若論書法造詣,硬要在趙孟頫與王羲之兩人間分個高低,那趙孟頫肯定比不過。王羲之用筆高超,趙孟頫學其書又將其筆法作了一些簡化,筆法的豐盛之美趙有不及。王羲之的字。看似清秀,而實際上骨力雄健無匹,趙曾經被有人批評骨力較軟,趙有所不及。王羲之的字韻出天然,意味雋永,而趙書曾被人譏為偏於媚俗。固然在書法評議上見仁見智,各人會有各人的看法和喜好,趙孟頫的字也有骨力雄勁的一面,也未必媚氣,但總體反映出趙與王這方面相比還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也同樣體現在《蘭亭序》與《洛神賦》之間的比較上。

當然這是與頂尖高手與絕頂高手之間的較量,其實趙孟頫確實是一個造詣高深的書法家,非常了不起。他的影響也非常大,很多人喜歡他的字,學習他的字。

但拿《洛神賦》與《蘭亭序》相比較,認為兩者能相提並論的,在歷史上都沒有這樣的提法。書法作品的品鑑,往往是歷史性的積澱,也是無數的學書之人,數十年沉浸苦功,身體力行得來的體會。

趙孟頫一生學王,於《蘭亭序》也是備為推崇的。他在拿到定武本《蘭亭》拓本後,高興至極,在赴京一個多月的旅程中,一直賞玩不倦,並乘興寫下著名的《蘭亭十三跋》,既是其書法精品,也是他的一組筆記和書論,不妨一觀。或可以問,趙孟頫的《蘭亭十三跋》與《洛神賦》,你認為誰更好,你更喜歡誰?



無憂硬筆書法


趙孟頫的《洛神賦》是無法與王羲之的《蘭亭序》相比的。

1、在書法史上,王羲之是一座高峰,“二王”是個書法的寶藏,只要在其中開掘一個點,就能開創出一個派。

趙孟頫就是找到了一個點的書法家,所以成就了他。他是在繼承二王的筆意,並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從根本上,他是無法與王羲之相提並論的。

2、從書寫內容上看,《蘭亭序》記錄的是當時蘭亭盛會的盛況,是現寫就的一篇文章,而趙的《洛神賦》則是書寫的曹植的文章。內容上又輸了很多。

3、從書寫上,《蘭亭序》是王羲之酒酣耳熱之際一揮而就,未經事先打稿,章法天成,天然無雕鑿。而趙的《洛神賦》是他在經過許多次練習之後的一篇書法創作。

趙的小楷在書法史上也是不錯的,但筆者更偏愛鍾繇的《薦季直表》,其法度雖不如唐楷森嚴,筆法尚有欠缺,但其天真浪漫,充滿異趣。扯遠了。

請大家欣賞下王獻之的《洛神賦》:

《洛神賦十三行》碧玉版原石 首都博物館藏

《洛神賦十三行》拓本 (局部)


千年蘭亭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趙孟頫的作品十分熟悉,王羲之的《蘭亭序》自不必說!而趙孟頫的《洛神賦》其實有很多版本,老趙日書萬字,傳世作品燦若星辰,其中就包括多種版本的《洛神賦》作品。

竊以為作者提及最能與王右軍相提並論的作品只有一種,那就是小楷版!沒錯,並非行書版本的。既然《蘭亭序》已是天下第一行書,那趙孟頫的小楷《洛神賦》當為小楷天下第一。

人物及作品簡介:趙孟頫(1254-1322),是元代最著名的書法家、畫家,在書畫領域造詣頗高,享譽盛名。“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趙氏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

小楷代表作《洛神賦》,在延祐六年(1319年)所作,作品格調高古遒勁、飄逸秀美,線條剛勁有力,舒展大方,亦不失為鋼筆書法臨摹學習之良好範本。

一家之言,供各位參考!寫得好給點贊鼓勵下,謝謝!





魯獲麟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那是絕對的美的說,唐太宗活著的時候廢了那麼大勁來尋找,死後又進昭陵陪葬,讓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諸多書法名家來臨寫可以說明唐太宗的喜愛,歷史也確實證明,《蘭亭序》是當之無愧的行書第一。

趙孟頫的書法是“二王”體系的優秀的傳承人,在趙孟頫的筆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傳統筆法,這是很難得的,對於我們學習書法很有用去,《洛神賦》傳世有很多件,雖然是趙孟頫的代表作但是與《蘭亭序》相比還是遜色很多。

給大家提前拜年了!!!


書揚文化


對於個人來說,想怎麼認為,完全是個人的觀點,這無需認何道理。別人也無權干涉。

但從公論來看,洛神賦不是輸不輸的問題,而是如兩個根本不在一個檔次的拳手,輸的機會都沒有。


王羲之為舉世公認的書聖。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不是因其寫的好這一項。還因其把他之前帶隸意的書寫方式,完全改變成了我們現在這樣的書體。他的成就,是開創。

蘭亭序為王羲之最得意之書。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其用筆的簡捷明快,無一絲一毫的嬌柔做作,結體自然天成,巧奪天工。蘭亭一出,就把行書定格了一千六七百年。再也沒有人能出其右。

趙孟頫,後世稱其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的天縱之才。這樣的讚譽一點不為過。以元代為起點,往前五百年,是唐代。大約在柳公權的那裡止住了。往後五百,基本上包住了明清。其實再往後五百年也沒問題。

洛神賦為趙孟頫的行書代表作之一,其妍媚的結體與精巧的用筆,充分的展示出趙孟頫高超的書法造詣。但是,但是什麼?但是,趙孟頫是守成。他全盤繼承了王羲之的衣缽,並沒有脫離開王羲之開創的書法體系。

你說一個在別人搭建的框架內幹活的人,去談超越別人的事,不亦謬乎?

大家對比問題作何見解?你有不同意見,請留言給我,子衿與你一同探討。


子衿書法











釣客一管之見說實話,趙孟頫之才不但不亞於書聖王羲之,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論書法各有千秋難分伯仲,在書法方面趙孟頫諸體皆擅勝過王羲之!但《蘭亭序》是千秋美文記盛事,文人騷客讚譽多!美文書法皆珠璣,故相互相成丶相得益彰!自古至今,無與倫比!所以論書法的影響力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時也運也!更何況有千古一帝推崇斯人乎!?



落月灣中垂釣客




不可比,《蘭亭序》是天,是“聖經",是寶藏,有後世書家取用不遏的各種資源。

《洛神賦》的根在《蘭亭序》。

《洛神賦》也是精典,學到一枝一葉也可縱橫行走江湖了。


山巔笑語


趙孟頫與王羲之幾乎相差一千年,他們的年齡相差如是,水平相差亦如是!

不信請問蒼天與大地————


倚天劍寒


松雪之字只得羲之其形,風骨不及,時運不濟。雖有李廣難封之嫌,但羲之得中庸之道,字如驚龍,細品之下又如西子回眸。孟頫於羲之,其字姿媚有餘。望聞羲之學書衛夫人,後學傳世名家,書法可謂舉世無雙,剛柔並濟。不嫌,孟頫不及羲之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