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冬天如期而至,今年的雙11熱點海報,杜蕾斯終究沒來。

這或許也側面印證分手的傳聞。在環時7年慶時,賴以成名的客戶,金字招牌杜蕾斯,跟自己傳出分手,兩個癢撞得像個包袱,叮噹作響。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不管真癢還是假癢,對廣告人來說,還是有些遺憾,從此業界少了一個活的Social教科書;對一家新銳廣告公司而言,也算好事,七年之癢,十年疲憊,都是不得不過的坎。離得開杜蕾斯,環時才能真正強大,而老金也終於能鬆口氣,再也不用偶感風寒般感慨,杜蕾斯的成功,是他和環時的失敗。

杜蕾斯和環時,雙方都還沒就分手發言,至於是真分,還是一輪新的競標後,舊愛繼續,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廣告公司都可能會遇見的三個常識問題:

廣告黃金搭檔,為什麼會分手?

分手對甲乙方的影響是怎樣的?

繼任者會是誰?


01

分手:

為自己做嫁衣的環時

不再是杜蕾斯最好的問題解決者


眾所不周知,杜蕾斯的成名作,是在博聖雲峰,點子也不是老金的。後來老金從老東家博聖雲峰帶走杜蕾斯,新立山頭環時。再後來的事兒,大家也比較清楚,杜蕾斯的熱點一追7年,業界封神,文案膜拜,是環時絕對Leading Agency的客戶,為環時打下大片客戶江山,也成就了Social時代的最佳拍檔。

追熱點這事兒,仔細想想,就是基於網絡環境的,單個單個的點子營銷,對品牌的建設談不上策略,更多是時間線上的打點重複,且嚴重依賴於儘可能不談產品。回頭再看那些被粉絲如數家珍的杜蕾斯熱點海報,產品的硬信息極少,連軟信息基本上都回避了,最多就露出一個套套的擺拍,更多時候只有杜蕾斯的LOGO,產品的更多信息,還得去其他廣告戰役,或者電商詳情頁找。

日常熱點的追逐,能夠帶來巨大的流量,但因為與產品脫節,叫好不叫座,無法流轉到銷售,這是熱點蓋過戰役的尷尬。而緊密關聯產品的熱點,結局是無法造勢自傳播,環時給新浪新聞做的系列熱點,就是失敗的例證,延續傳統廣告「一幅平面一個賣點」的創意法則,跟真正的熱點海報比不夠有趣,跟傳統廣告比不夠創意,結果是沒多少人傳,要不是老金丟一個合集出來,壓根沒幾人知道新浪新聞有追過熱點。

環時意識到了熱點與產品脫節的問題,但它們試圖以「一代創意人,毀於追熱點」警醒同仁,並想以新浪新聞的熱點做例證,顯然是高估了自己。儘管杜蕾斯式追熱點存在問題,但它是順應Social時勢的做法,正因此才有環時的今天,功成名就想調轉風頭,憑一己之力開創新的追熱點姿勢,出發點是好的,但顯然是逆勢而為,不切實際。

一年又一年的追熱點,杜蕾斯得到一堆文案獻來的膝蓋,但膝蓋不能當飯吃,品牌需要一年更比一年強的品牌建設,還有宣傳產品、銷售產品。

有人要說了,追熱點是日常,每年不還有廣告戰役嗎?

杜蕾斯的軟肋,正是廣告戰役,人們對它的失望,最早是從百人試戴的直播戰役。它在人數上,嚴格模仿了藝術家蔡國強的行為藝術作品《一夜情》,意氣風發而來,敗用戶之興而歸,用網友的話說,最後只在直播中給大家放了一個屁。

這也是環時的軟肋,它們做的廣告戰役,大部分也無法自傳播,它們給杜蕾斯做過愛情薄物館、表白盒、性敢說唱、不存在的Air概念店、Sexy in the Air、虛擬試戴室……哎,不是挺多的嗎?但是,這些戰役,都沒傳起來,我要不是上行業網站搜索一番,也沒想到做過這麼多。

其實去年起,杜蕾斯的熱點就已顯疲態,幸虧年底的感恩節十三撩,2017年有個記憶點,不至於完全乏善可陳。

嚐到熱點再次爆發的新甜頭後,環時嘗試「熱點戰役化」,把一個熱點時間做長,內容做厚,於是有了杜蕾斯詩集(點擊查看),2018年就靠它撐著。這個嘗試應該說初見成效,但加重了與產品脫節的老問題。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熱點追得大不如前,戰役又沒有競爭優勢,但環時的收費可沒低過,聽說杜蕾斯給環時的年費,幾年前就已經破千萬(這兩年活做得少很多,應該有降)。

巨大的付出,與期待回報不成正比,杜蕾斯的熱點,到現在,與其說是杜蕾斯的廣告,不如說是環時的廣告,每年只要給杜蕾斯做出一個案子,就能延續所謂的Social高手的神話,吸引無數客戶蜂擁而至,至於有效無效,無從追蹤,可去看長期客戶的留存情況,略作初判。

別的廣告公司給客戶做嫁衣,杜蕾斯越來越成了環時的嫁衣。環時熱點上的成功,短期內能給客戶在Social上突圍,長期而言,全案能力的匱乏,導致它無法撐起品牌的長遠格局。

當然,還有一點,可能是杜蕾斯的關鍵負責人換了人,對於環時某些做法(據內部消息,環時的熱點不需要甲方審核即可發佈),並不認可,這點只是我個人猜測。

說一千道一萬,費用、熱點、戰役都只是表象,分手的本質是,環時已經不再是杜蕾斯最好的問題解決者。

02

影響:

沒有誰離不開

但乙方永遠比甲方損失慘重


黃金搭檔分手,有人擔心,杜蕾斯的廣告以後可能就再也不會那麼好看。

聽起來很有道理,歷史則告訴我們,這都是瞎擔心。

當年interone為MINI中國打下大批經典廣告,杜蕾斯江小白網易等品牌,尚未在Social建功立業,MINI就已經坐了好幾年Social王座。

13年分道揚鑣後,MINI的兩任代理商本身很牛逼,但是再也無法超越前任,至今你都很難想起那之後MINI做過什麼可膜拜的新作。

然而,遺憾也只是少一些出彩的廣告,MINI的車照賣不誤。

要說真的憂心,黃金搭檔分手,乙方永遠比甲方損失慘重,畢竟一個黃金搭檔的案例和聲名,就足夠給一家廣告公司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戶,而現在永動機抽走了,你說,環時上哪兒找這麼好的招牌替補?

黃金搭檔,一半以上要歸功於運氣,和時代成全。

對於杜蕾斯的離開,環時可能也已經有所預見,今年老金在一些場合,已經把京東提到了客戶名單的第一位置。

前面說了,環時在用「熱點戰役化」給杜蕾斯注入新鮮感,而在打造新的標杆客戶,新的形象案例上,它採取的則是「戰役熱點化」,把一個厚重的戰役,拆開做,做細做長。

五芳齋

今年,五芳齋操作猛如虎,環時也是勢要做出一個新案例,嘗試不斷。先是端午節一粒米的喪葬片(嚇人),再是中秋節手粘手的恐怖片(更嚇人),差異化是有了,但噁心負面也是實實在在的。終於,重陽節的懷舊廣告(溫情),踩準了用戶的心理點,大獲好評。

聖誕節、春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環時已經為五芳齋集滿了重要的節日營銷,雖然差評數遠大於好評數,美譽度有待拯救,但好歹才合作一年。再多給點時間,再把兩微一抖的日常也交出去,有時間有空間,必然會有更多出好案例的機會。

京東

京東是環時一直在發力的另一個客戶,去年京東金融的《為不能忍的你》、《你不必成功》已經怒刷了一波存在感,今年雙十一京東電器的《帶電新人類》則可以說是給環時沉寂的2018年一抹大亮色。

京東電器這兩個H5,真正的複製到了杜蕾斯的趣味,比杜蕾斯好的是,這一波的所有有趣的文案,都是源於產品,而不是為有趣而有趣。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甲方本質上,只擔心銷量垮掉,如果乙方的離開並不會對甲方銷量有啥影響,沒什麼離不得。

乙方本質上,也只擔心銷量垮掉,一個長期客戶的離開,對士氣,對其他潛在客戶成交,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對杜蕾斯來說,環時做的廣告,只是它們賣產品的工具,而對環時來說,給杜蕾斯做的廣告,是它們立身的產品。

假如真的與杜蕾斯分手,環時每年都要有新的「五芳齋」和「京東」們來做形象案例,給自己打廣告,以招攬更多客戶,不請自來,大排長隊。

顯然,這非常耗費精力,從生意的角度而言,事倍功半,勞民傷財。7年來,環時服務的客戶非常多,但絕大部分只是甲方供應商庫裡的一個,優秀的Social戰役合作選擇,但撼動不了品牌方全案和主代理的地位。

杜蕾斯的離開,意味著環時在向全案轉型,向綜合性廣告公司邁進的路上,沒有進步,反而退步。

03

繼任:

卸掉包袱,大有選擇


猛一想,國內做Social日常維護的廣告公司,遠沒有2011年前後多,這種商業模式,需要養很多人,成本很高。做得好的就更是屈指可數,能與環時匹敵的,就更少了,但也不是沒有。但全案比環時好的,大有公司在。

既然是分手,杜蕾斯有三種繼任選擇:

第一,選一個Social繼任者,再謀求其他。

變革很多時候也是要從穩定優勢做起,找一家在Social上能扛得住,又有新可能的公司,牌打得會穩一點。

首先,我想到的是氫互動。氫互動是目前市面上,少有的保留做Social日常維護業務的廣告公司。這家公司沒有環時那麼會給自己打廣告,但給客戶做廣告,真的很有一手,低調但實力綜合。

服務神州專車、luckin coffee等客戶,已顯示它們既能日常,又能戰役。而luckin coffee從創立初期,這家公司就介入它們全媒體廣告創作傳播,不僅有Social,也有傳統廣告等大眾打法,從資源和能力來說,穩住Social的同時,它的全案能力,也能給杜蕾斯不一樣的新局面。

Luckin coffee X 故宮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Luckin coffee X 馮唐 “撩”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然後,時趣、有門、友拓、好賣、鯨夢等等,都是非常熟悉網絡語境,積累了大量Social傳播經驗的廣告公司,唯一的難題還是,它們是否願意養Social日常維護團隊。

稍微說一說原因。

時趣本身就是做Social日常起家,服務過杜蕾斯的競品傑士邦,春風十里不如你這一波還是做得很出色。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有門的網易餓了麼喪茶案例,可見它們在社會化傳播上的敏感,服務過傑士邦岡本,而且有野心,跟環時也有過很精彩的過招。


杜蕾斯不追熱點了,這是要涼的節奏?


友拓公關起家資源好,且在加多寶對王老吉的戰爭中,表現出了很好的銳氣和分寸。

好賣給阿里系做的廣告,鯨夢給京東系做的廣告,多年服務創意多元,擅長創作社交營銷內容。

第二,選擇全案高手,強化品牌建設。

熱點7年,杜蕾斯的品牌形象有一些停滯不前,且趨於破碎,人們對它的印象,慢慢肢解成一個很會追熱點的品牌,作為套套行業的老大,它在產品和品質方面的建樹,幾乎被熱點所掩蓋。

國內主流的4A,都滿足全案這個條件,只是反應速度不一定有本土或者Social廣告公司那麼快。國際創意熱店,佛海佛瑞是一個折中之選,微信、天貓、餓了麼、VIVO等互聯網及傳統品牌的升級動作,都是它操刀的,國際視野、全案能力和本土速度,三者兼具。

勝加廣告、VK35是本土不可多得的能全案,又有Social基因的廣告公司。前者讓方太,一個低頻大件產品,2015年成功突圍Social傳播,此後持續講故事,保持品牌一年更上一年。後者的味全拼字瓶,用傳統廣告的方式驅動Social傳播。

同樣的難題是,這兩家公司可能都沒有養團隊,維護雙微日常的傳統。

勝加可能還是更優的選擇,它旗下有一家互動公司的負責人,曾經是環時上海的負責人,社會化營銷的套路應該更信手拈來。

第三,削弱環時,引入新代理商。

通常來說,黃金搭檔要一次分乾淨,在現實的操作中,是比較少見的。得益於長年服務的熟悉和了解,他們比新來的競標公司,往往更有優勢,策略就算不新穎,也不會跑偏。就像最近剛剛比稿中失利,被陽獅奪走百事全案代理的文明廣告,也還是保留有其他百事旗下品牌業務的。

而有的時候,一陣比稿下來,新來的和尚若也不太會念經,甲方更可能再次確認,搭檔還是原來的好。


廣告黃金搭檔,多出現在國際廣告公司和客戶的服務,而在國內,像英揚傳奇服務納愛斯20年,勝加服務方太16年,已經是本土業界少有的佳話。

這麼看來,環時和杜蕾斯7年之癢,並不算長,大可來日方長。

甲乙黃金搭檔,每次必想到DDB、李奧貝納和麥當勞的三角戀。2016年麥當勞與李奧貝納終止合作,結束35年的纏綿愛戀,重回DDB的懷抱。

故事始於1981年,李奧貝納從DDB Needham手中搶過麥當勞,此後獨享麥當勞10年,創作出“Good time, great taste”“Food, folks and fun”等經典戰役。直至1991年,DDB殺回來,從李奧貝納手中拿回15%的麥當勞業務,之後25年,三方拉鋸,DDB徹底與麥當勞重修於好。

寫到這裡,值得點讚的不只是DDB,還得再說李奧貝納對麥當勞的決心。1981年贏得麥當勞之前,它曾服務肯德基12年,合約滿後,漢堡王找過李奧貝納,有意不比稿而直接合作,李奧貝納一心向往麥當勞,拒絕了這個誘惑。

所謂雙贏,是決意先成全客戶,順其自然成就自己。所謂黃金搭檔,是為甲方做嫁衣,而不是把甲方當作自己成名的練兵場。

當然,這一標準對國內廣告公司,還是過於苛責的,它們普遍還太年輕,銳氣遠勝格局,說什麼為甲方肝腦塗地,公司先活夠35年再說。

分久必合,合久必……只要不怕打臉,沒有什麼不能輪迴。


微信關注文案門(copywriter_door),為你傳遞新鮮的營銷文案精選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