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北京,人多,奇人奇事也多,有些奇人奇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您可能听说过,并不信以为真,全然当茶余饭后谈资罢了!今儿个就找出一些流传比较邪乎的,让大家了解下!

双桥老太太

“打针吃药,不如双桥老太太一脚!”稍微上点儿年岁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个人的。老人行医八十载,正骨医术高明。她出嫁前曾有过小名,出嫁后随夫姓,改叫王罗氏。周总理请王罗氏来家里看病,聊天中,周总理得知她没有名字,便给她起名叫“罗有名”。

罗有明老太太,是双桥正骨第五代传人。如今双桥正骨已传至第六代和第七代。曾为邓颖超诊治被称为“一脚踢”的“双桥老太”罗有明1904年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罗楼村祖传正骨世家,在四代单传的祖母罗陈氏身边长大。5岁时跟随奶奶学习正骨,16岁时独立行医,97岁歇诊。因曾在双桥卫生院看诊被称为“双桥老太太”,是当今世上坐班行医时间最长和年纪最大的一名中医大师。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溜冰大爷吴桐轩

1946年某一天,《Life》杂志亚洲区摄影师Jack Wilkes 路过现北海公园时,拍下的一位66岁的溜冰大爷。这位溜冰大爷,名叫吴桐轩。《北京文史》2004年第2期曾刊登瀛生先生文章《老北京满族人的溜冰》,其中特别介绍了这位清代八旗最后一位溜冰能手:“吴桐轩老人须发皆白,精神和体力不逊于三十岁的人。每到冬天朔风寒凛之日,吴老必穿上八旗兵护军的制服,足登满族传统式冰鞋……到北海冰面上大展威风,群众围观,指点呼赞,中外人士纷纷抢镜头,大拍一阵……”吴桐轩原是满洲正白旗,生于光绪初年,自幼练过拳脚,会花样滑冰,在皇家御用的“冰鞋处”,专门为慈禧滑冰嬉戏,供她欣赏。后受到慈禧的赏识,便提拔他为领队。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北京顽主小混蛋

小混蛋是一个人外号,曾是北京最有名的顽主之一,从小练过武术,爱出风头,喜欢打架,他出名并非自己打架凶猛,善于策划和组织,有几次在公园里以少胜多的经历,名气就越叫越响。经月坛一战成名,那次他们三个人突围,来一个用苏式武装带打翻一个,七八十人没拦住。据说后来被乱刀扎死时,还抱着树不愿倒下。

近四十年里,“小浑蛋”的故事一直以一种小道消息式在民间流传。出身贫寒的“小浑蛋”周长利是一九六八年北京最有名的顽主之一,被红卫兵乱刀扎死时,传说还抱着树不愿倒下,成了当时北京顽主与红卫兵矛盾激化的标志人物。现在,这个死于“文革”前期的十八岁少年和他的朋友、仇人们一起,以一个主流之外的群体形象,变成了影视剧里的精彩片断。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血色浪漫》,“小浑蛋”以及他代表的由群架、帮派、血统、义气构成的江湖不断被渲染。有关“小浑蛋”的死有诸多版本,可以获得证实的是,周长利一个人被二百多个红卫兵围截,他死后北京市的顽主每人军用挎包里装一把菜刀,“见到红卫兵,就办”。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气功张香玉

张香玉是一个成名很快、败落也快的“智慧女神”。张香玉的生平不详。初中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工厂当过五年工人。1963年退职,先后在山西大同话剧团、河北张家口地区文工团当过演员,1972年进入青海省话剧团,1989年5月提前退休。此前,1986年随人自费来北京私下给人表演看病,自称有“特异功能”。后被介绍到有名的“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引起该会的“兴趣”,于1987年正式借调到京进行“考察”。可能就在同年,“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聘请张香玉为“特约会员”;1989年底,又批准她成立“自然中心功研究所”,主要从事“咨询”和“授功”活动。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次“气功热”。张香玉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从1987 年起授自然中心功,信徒上十万人,1992 年被捕,判7年,后不明。图为1993年底,在北京妙峰山高级气功强化培训班上,每个学员头上都盖一口锅,用来接收宇宙的大气场,达成天人感应。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朝阳群众

朝阳区一直是明星大腕在北京的热门聚居地。“朝阳群众”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可能是商场超市里身穿制服的保安,可能是身穿志愿者服装戴着红袖标的“小脚侦缉队”,又或者仅仅是晨练遛弯买菜时所见的一个个平凡毫无特点的路人。“朝阳群众”因举报多位名人和艺人吸毒而广为人知。所以说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有朝阳群众在,北京的黄赌毒一定比雾霾更容易治理!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些北京街头茶余饭后的谈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