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吳曉求:“科創板+註冊制”是一場制度性的革命

本報記者 張焱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期間,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教授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採訪,就“科創板+註冊制”以及金融改革等問題作了深入的解析。

中國經濟時報:為什麼說“科創板+註冊制”是一場制度性的革命?

吳曉求:註冊制基礎上的科創板意味著監管重心從企業的實質審查過渡到形式審查,重點是讓企業的信息披露更加完整。

對於企業來說,信息披露的重點也有所不同,過去的信息披露,除了披露歷史、現狀,還要展望未來;而在註冊制基礎上的科創板,是要披露當前信息以及所處行業的週期性,剩下的則都要交給投資者來理解和判斷。

“科創板+註冊制”是一種新的發行制度,對此要有深刻的理解。科創板與註冊制的推出意味著監管的重心轉變為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更加完整,相關的規則也需要適應這一新的發行機制。

所以說,“科創板+註冊制”是一場制度性的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觀念的革命。要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的功能,必須要調整上市公司的結構,選擇未來有很好成長性的公司,科創板正是代表了這樣一個財富管理的基本趨勢。

中國經濟時報:推出科創板和註冊制要具備哪些前期條件?

吳曉求:無論是投資者、管理部門、交易所,還是中介機構,都應該對“科創板+註冊制”給予新的理解:它不僅是從監管部門到交易所這樣一個主體的移動,更重要的其實是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度市場化的、讓市場作出定價以及尊重投資權益的市場;與此同時,監管主體、監管重點都要發生重大的變化。

推出科創板和註冊制,要做充分的法律準備,要從法律和社會環境上保證科創板和註冊制的成功;要加大金融開放,未來要形成人民幣資產池吸引外資投資。

中國經濟時報:“科創板+註冊制”為什麼必須最大限度確保信息披露充分?

吳曉求:“科創板+註冊制”是恢復制度上本來的功能,也是恢復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定價功能,更是讓投資者有充分的判斷性。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交易所和監管部門必須最大限度地確保信息披露充分,最大限度地保證市場的透明度。

中國經濟時報:你認為,科創板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吳曉求:第一,要讓未來有成長性的企業上市,重視產業屬性的同時也特別重視企業的週期性特點;第二,企業是否存在投資價值應該交給市場和投資者來決定,不同的投資者對不同的企業有完全不同的判斷,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資本上才有交易。

中國經濟時報:資本市場為什麼應該把保護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

吳曉求: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承擔財富管理功能的同時具備融資的功能,而就這兩個功能而言,財富管理是排在第一位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市場應該把保護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這意味著資本市場的這些資產是要轉型的,要和經濟社會有很好的關係,要體現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狀態和趨勢,所以選擇什麼樣的上市公司就非常的重要。

中國經濟時報:為什麼中國需要一場金融改革?

吳曉求:中國的金融開放走了一條不同於大多數國家的道路。具體來說,多數國家的金融開放都是從本地的國際化開始,逐步開放本國的投資市場,而我們是先讓外資在中國設立金融機構,逐步解除股權比例限制,外資商業銀行也參照國民待遇。

中國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之所以選擇獨特的道路,原因在於中國對人民幣的國際化還是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人民幣一旦完全國際化、完全可以自由交易,整個金融交易的國際化也會啟動。未來,中國的大門是要徹底打開的,不過在徹底打開的過程中需要逐步探索、觀察和評估風險,這種謹慎的態度是正確的。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漸進地推行金融改革?

吳曉求:要繼續推動中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重點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實際上就是要大力發展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其本質是要發展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這將是很長時間內中國金融改革的一個重點和趨勢。

基於這種趨勢,中國的金融結構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金融資產的結構。未來,證券化在整個金融市場的比重會逐漸增加,也將成為投資的一個重要資產類型,其規模、比例都會不斷提高。

中國經濟時報:能展望一下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圖景嗎?

吳曉求: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空間依然很大,當前主要是通過如QFII和深港通、滬港通等渠道完成的。未來還需要加快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步伐,要積極創造條件推進人民幣自由交易,降低人民幣資產投資門檻,改善資本市場投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