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終南萬里多福地,咸陽自古神仙州”。在道教歷史上,咸陽曾出現過一系列著名人物,其中有茅濛真君、漢鍾離、劉海蟾、三茅真君和創立了全真派的王重陽等祖師。全真派自宋代以後成為道教在我國北方的主要宗派,數百年間,信眾廣大,影響深遠,至今道脈興盛。由此說明,咸陽在歷史上實為道教聖地。而作為一座地處咸陽的道教重要宮觀,中五臺在當今道教的重興與發展中也佔據著無可替代的地位。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中五臺道觀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初名“九天太一元君廟”。金大定三年(1163),朝廷賜名“太清觀”。明清時又稱“真武臺”,後取諧音為中五臺,沿用至今。明萬曆年間,曾增建藥王洞、慈航洞、三茅真君洞、百神洞、呂祖樓各一。嘉靖十三年重修,陳任奎鑄鐵鐘,以記其盛。歲月流年,世事滄桑,而民祀不衰。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1400多年來,中五臺道觀幾經盛衰,數度重修。清同治年間,發生“回亂”,宮觀曾遭兵燹。民國時期,廢廟興學風起,席捲關中,宮觀遂改為學堂。1949年6月,彭德懷司令員曾以本觀作為其指揮所,大破國民黨馬步芳、馬鴻逵部,取得咸陽阻擊戰的勝利。五十年代初,中五臺佔地面積約三十六畝,其地勢峻峭如削,後高前低,坡度落差約五十米。1953年道觀部分殿舍改為中五臺小學。六十年代,道觀高臺被夷為平地,建築和用地基本被毀損、佔用殆盡。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1992年,在咸陽市渭城區政府相關部門的直接關注和領導下,對中五臺的保護和管理工作逐步開展。“中五臺旅遊景點開發籌備處”於1993年成立,提出進行旅遊開發和全面重建中五臺的方案。1994年,中五臺被列為咸陽市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單位。2003年,賀信萍道長出任住持。在黨的宗教政策的正確引導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賀信萍道長攜徒眾抱著發揚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愛國愛教、促進社會和諧的宗旨,懸壺濟世,行醫化緣,募集資金,啟動了道觀的重建工作,歷經艱辛,終成今日勝景。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現在的中五臺道觀,佔地將近二十畝,除原有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復的一座殿堂,其餘殿堂樓舍均為新建。按照傳統慣例,山門廳堂供奉護法神王靈官神像,繪製了壁畫。山門內,左右兩側,各立鐘樓、鼓樓。院內中央位置,規模宏大的真武祖師大殿巍然屹立。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大殿內居正中者為真武祖師像,左側為三茅真君,右側是漢鍾離、呂洞賓、王重陽,後側乃關聖帝君。諸祖師塑像皆金身莊重,威武生動,有光照千秋之氣象。大殿兩側的牆壁之上,繪有細緻生動的神仙譜系圖畫。該大殿為中國傳統的土木建築,重簷歇山式結構,金黃琉璃瓦屋頂,捏花脊獨特造型。山牆、欄牆和須彌座均有精美磚雕。門窗隔扇採用鐵索套梅花圖案,欞花工藝精湛,高浮雕栩栩如生。殿內方磚鋪地,塑像、彩畫、浮雕相互映襯,使得整個大殿金碧輝煌,蔚為壯觀。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其餘建築,沿真武殿兩側,依次排開,有藏經樓、丹房、客堂以及呂祖殿和藥王殿。除二位祖師殿以外,均為二層,建築面積宏闊。分別供奉純陽祖師呂洞賓和藥王妙應真人孫思邈的兩殿,亦為莊重的傳統建築,設計精心,建造精良。呂祖及孫真人塑像神態安詳飄逸,兩側懸雕採用民間傳統工藝,精美傳神。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中五臺南鄰渭水、北枕莽原、東依漢陽陵、西帶漢茂陵,地勢北高南低。東風路、文林路和國際機場專線在此交匯,交通甚為便利。周邊地區名勝古蹟眾多,人文資源豐厚,經濟環境發達,民眾安居樂業。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目前,觀內常住道士十餘人,已經帶領信眾開展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法事活動。逢年節,即舉行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法會。也逐步地恢復了傳統廟會,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增添積極向善的內容。近年來,道觀在自身建設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即做了一系列慈善活動,包括瞻仰孤寡老人、聯繫外來資金建設希望小學、為災區募捐等。

咸陽中五臺,神仙州府上的道教聖地

展望未來,中五臺道觀這隻展翅的鳳凰,必將擔負起應有的使命,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護佑一方眾生,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的事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