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张春财


清朝雍正帝真的很忙呀,先忙着追若曦,后又爱上了晴川,结果若曦嫁了老十四,而晴川嫁给了老八;失落的雍正心中挂念着他的皇后,却又爱上了让他欲罢不能嬛嬛。最后,雍正还没忘记穿越回现代,正式宣告:“朕的大清完了!”

剧中,紫禁城内的后妃们是明争暗斗,处处危机,一不小心,就游戏结束,还没法重来。那历史上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真实情况是,雍正的后宫相对而言,是比较平静的。

雍正经历了“九子夺嫡”,继位后就改为了秘密立储,妃嫔们自然不用在储君之事上激烈竞争了。

雍正躬亲勤俭,忙于政务,不好女色,很少有太多的时间去宠幸某位嫔妃,自然也可以让嫔妃们各安其事,少一些争风竟宠之事。

雍正为人严正,对于法纪礼仪要求比较严格。有雍正的威严在,后宫自然是尊卑有序,没人敢于违逆的。

雍正宠幸后妃的顺序也非常鲜明,皇后最尊,其次就是年皇贵妃,之后是齐妃李氏。她们的地位有雍正做背书,后宫其他妃嫔不敢闹呀。恐怕她们心中都有一丝丝对雍正的畏惧,包括乾隆的母亲熹贵妃在内。再加上孝敬宪皇后,为人友善,惹不起宫斗。

而雍正后宫仅次于皇后的二号人物,年皇贵妃,雍正给的评价是“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

皇贵妃,性格柔顺,做事比起孝敬宪皇后,是更加的谨小慎微,友善非常呀。

雍正是什么性格呢?“急躁刚烈”,甚至被康熙训谕过要“戒急用忍”。对于这类性格的人,正适合以柔克刚。所以,雍正非常宠爱身体柔弱,性格和顺,又非常恭谨的年皇贵妃,是自然而然的事。

正是因为雍正宠爱年氏,还因此暂缓了对年羹尧的处分。即使处分了年羹尧,也并未牵连年氏其他族人。年氏的父亲去世后,照样以一等公爵之礼安葬。

雍正对于年氏去世后留下的皇八子福惠,更是宠爱有嘉,连乾隆都说:“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而福惠夭折后,雍正命以亲王之礼安葬。

原本在清朝的帝后合葬制度中,一般只有皇后才能和皇帝合葬一室,其他的妃嫔没有特旨,只能从葬于对应皇帝的妃园寝。正是因为雍正对年氏的宠爱,在年氏去世后,才特别要求年皇贵妃从葬一室。

雍正所葬的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的一座陵寝。原本清朝之前的皇帝,多葬于清东陵,而雍正另辟陵寝,就有了很多传言。有说雍正因为篡位,羞于葬在康熙的景陵之旁。也有说雍正好大喜功,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才另选陵址。实际原因是:“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

还好雍正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到了清西陵,这才在战乱时期的大肆盗掘中得以幸存。要不然,即使不被孙殿英给挖了,也会被其他人给挖掉。再加上清西陵埋葬的雍正、嘉庆、道光和光绪四位皇帝,要不然就是非常勤政节俭,要不然就是非常“寒酸”(光绪),其中陪葬的财物,通常被认为不是很丰厚。而且帝陵防盗措施还比较多,挖掘起来比较费时费力。综合考虑下来,盗墓贼们也缺乏动力呀。

不过呢,在雍正的泰陵旁还是发现过盗洞的。原本考古工作人员已经准备好了各种材料,准备挖开泰陵,揭开雍正的金头之谜。但是挖到了2米左右时,发现盗洞消失了,并未打穿到地宫之中。

基于不主动发掘古代帝陵的原则,考古人员在进行了地表恢复之后,停止了对泰陵的考古工作。而雍正的死亡之谜,以及是否是金头下葬之谜,也只能留给我们继续猜测了。


奕天读历史


被誉为清朝最残忍的皇帝雍正,一生的致爱却是年妃年世兰。从一个方面可以看出雍正对年妃的宠幸,年世兰一共生下四个子嗣三男一女,除了福慧是在8岁时因病去世,其他子嗣都早夭,在雍正三年年妃因病去世后而且雍正对着个年妃唯一存活的子嗣福慧非常宠幸,结果福慧八岁是还是死亡,雍正追封他为亲王。

清朝皇帝的陵墓分为东陵和西陵,雍正是葬在清东陵的第一人。而东陵大盗孙殿英曾经为了筹集军饷丧心病狂的挖了慈禧太后的陵墓,事后北洋政府发现,连一个小兵身上都怀揣价值连城的宝物,经过这件事后民国加强了对东陵的看管,再也没有大盗墓贼对东陵进盗墓活动。

时间到了新中国成立的80年代,考古队在东陵的雍正陵寝附近发现了盗洞。怀疑雍正墓可能被盗,考古队于是进行了抢救性挖掘。结果挖到第三天,考古队全部工作就停止了。原来雍正墓的陵寝大门与其他皇帝的陵寝大门方向想法,盗墓贼挖错了方向没有进入雍正陵寝拿走一件文物,事后考古队还把雍正陵寝再次封土。


陆弃


这两个问题我们分开来回答,

首先雍正为什么和年世兰合葬?

大家觉得雍正不会和年世兰合葬无非是看了《甄嬛传》,以为历史上的年世兰就是这样嚣张跋扈,最后被皇上厌恶,撞墙而死的形象。

但实际上,并不是!电视剧误人呐!

历史上的年妃,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女人,换句话说就是,比她哥年羹尧成熟、有脑子多了,这也是雍正一直很宠爱她的原因。

年世兰在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是侧福晋,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我们来看一下年世兰生孩子的时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皇七子,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皇八子,雍正元年五月生皇九子,虽然最后都不幸的是都夭折了,但是可以说年世兰从首次生育到去世期间,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子嗣,其他后妃均无子嗣,由此可见雍正对年世兰真的宠爱。

雍正元年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和她在藩邸同为侧福晋李氏,入府时间比她长,年龄比她大,也不过封了齐妃,可见雍正还是很爱她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年世兰有脑子啊!

年羹尧平定西北叛乱后,年世兰被恩准回家省亲,年世兰看到哥哥在家里恃宠而骄、狂妄自大,回到宫里后也向雍正表达了对哥哥这种行为的不满,雍正听完后简直要感动死了!

雍正三年,皇上加紧了对年羹尧的打击,却下谕旨晋封已经是贵妃的年世兰为皇贵妃,但此时年世兰因为哥哥得罪行,病情加重,没有挨到晋封典礼就去世了,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皇贵妃死后,留下皇子福惠,雍正对此子十分宠爱,甚过别的皇子。雍正六年,8岁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伤心,下令“照亲王例殡葬”。年过18岁的弘历和弘昼连贝子都不是,可见雍正对年世兰是有真感情的,年氏和雍正合葬也不觉得奇怪了。

乾隆二年,敦肃皇贵妃年氏的金棺随孝敬皇后梓宫葬入泰陵地宫,雍正的陵寝里,只有孝敬皇后和年妃,在封建社会,这对于年氏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雍正对于年妃,是相当宠爱的。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雍正的陵寝为什么从来没有被盗过?

我们都知道民国有一个“东陵大盗”孙殿英,这个人跟清朝好像有很大的仇恨,凡是葬在清东陵的皇帝墓,乾隆、慈禧无一幸免,尤其是乾隆的裕陵,那叫一个惨,乾隆的尸骨都被拿出来泡在水里,还有一部分散落民间找不到!

而雍正的陵寝没有被盗,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是葬在了清西陵,和清东陵隔得很远,逃过一劫!

1975年之前,大家一直以为雍正的泰陵地宫早就被盗了,因为泰陵宝城琉璃影壁旧有盗洞一个。

所以当时清理乾隆地宫的时候,很多人要求发掘泰陵,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但是在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没有被盗过!

国家文物局马上要求停止发掘,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恢复如初。


唔哩新消费


与雍正一起合葬除了敦肃皇贵妃年氏(年世兰)的,还有皇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和泰东陵葬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至于雍正的陵墓为什么没有盗过,那是因为风水好(保护及时)!

雍正死后,合葬一起的除了两位皇后(乌拉那拉氏、钮钴禄氏)外,就是皇贵妃年氏了,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世兰。

雍正还是亲王的时候,康熙皇帝就把宠臣年羹尧的妹妹年世兰许配给了

四阿哥胤褆(雍正)当侧福晋,胤褆对年世兰非常的宠爱,短短几年时间,就年家妹子给他生了几个孩子(一女三男)。

还是四阿哥的胤褆宠信年羹尧的妹妹年世兰,既是因为年家妹子年轻貌美,善解人意,很对胤褆的胃口,更重要的是年羹尧此时已经收到了康熙的重用,而且非常的宠信年羹尧,当时康熙又把二进宫的太子胤礽彻底废了,太子之位空了出来,康熙晚年时期的九子夺嫡拉开了序幕。

四阿哥胤褆也有当太子的想法,其实谁都有这个想法,既然要谋大位,那就一定要有帮手,自己的舅子哥深得康熙信任,这个大腿要抱住,当然四阿哥胤褆另外还抱了一个大腿——隆科多,他的舅舅。

四阿哥走了亲情路线,抱了两个“舅”,远比八王胤禩聪明得多。胤褆一方面是真心喜爱年世兰,另一方面也是别有深意,当然他的这两个“舅”也懂得起,暗中给胤褆帮了不少忙。

康熙驾崩,胤褆继承了皇位,雍正皇帝登基后,依然对年世兰宠爱有加,但是命运不公,年世兰生的四个孩子,有三个都夭折了,这对她的打击很大,身体就渐渐垮了,甚至虚弱到了去给康熙上坟的力气都没有。

对年世兰打击更大的是,她的亲哥哥年羹尧垮台了,年羹尧仗着扶雍正上位有功,而且在当西北大将军期间,不但嚣张跋扈,而且屡次不受朝廷节制,时有不法之事发生,雍正念到他过去的功劳,并没有打算处置他,只是撤了他的职,远放杭州,可惜这个年羹尧依然不知悔过,还端着大舅哥的架子,这就是茅厕里打灯笼——找死了

雍正架不住满朝文武弹劾年羹尧,把年羹尧下狱关押,但是这件事丝毫不影响雍正和年世兰的关系,雍正皇帝甚至还升她为皇贵妃,其主要原因是年世兰从来不过问朝中之事,更没有给自己的哥哥求过一次情,这样的女人任何皇帝都喜欢的。

没多久,年世兰去世,一个月后,年羹尧随后也被雍正赐死,雍正还是给了他妹妹足够的面子,至少没有在她活着的时候听到自己哥哥被处死的消息。

另外说一句,雍正的另外的一个“舅”舅舅隆科多后来也被雍正收拾了,一直圈禁他,雍正六年,死于禁所。他比年羹尧多活了四年

雍正死后,埋在了清西陵,清朝皇陵有两处:清东陵、清西陵,清东陵的名气大,皇陵气派,也受世人的关注,而清西陵就要显得冷清多了,正因为清西陵的冷清,才没有受到孙殿英的盗掘(主要是孙殿英驻军在清东陵)。

清朝灭亡没多久,清东陵就被孙殿英给盗了,当时在全国非常的轰动,这让国民政府加强了对皇陵的保护,这其中也包括清西陵,盗墓贼们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政府保护了。

建国后,政府对清西陵、清东陵的保护更是投入巨大,现在它们都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名录》。


沉墨I方之城


不同于电视剧上的改编,历史上记载的年氏是雍正特别宠爱的妃子。她的父亲是湖广巡抚,哥哥年羹尧是抚远大将军。年氏和雍正的婚姻还是当年康熙皇帝亲自赐婚的,入王府之后更是直接成为了侧福晋。

之后,雍正登基,乌拉那拉氏皇后还在世时,雍正就将年氏封为了皇贵妃。

这在大清历史上,皇后还在位就册封皇贵妃这样的事情是史无前例的。

皇帝对年妃的爱不仅表现在这些地方,即便是年妃的哥哥年羹尧犯了法不得不加以死刑的情况下,雍正都是等年妃去世之后,才下旨赐死年羹尧。而且也是针对她哥哥个人,绝不影响他们的父亲以及家族声誉。

从上面不难看出雍正对年妃的宠爱,甚至到了年妃过世,葬礼都办得极其隆重。这也难怪雍正决定死后将她与自己还有孝敬宪皇后葬在一起。而至于为何历代帝王的陵墓都有被盗的痕迹,而唯独雍正的陵寝完好无损呢?有书君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雍正陵墓选在了清西陵,那边刚好是不被盗墓贼们优先考虑的地方

雍正的陵墓并不和之前的清朝皇帝一同葬在清东陵。而是另外在清西陵建了陵寝,和后来的嘉庆帝、道光帝以及光绪帝葬在同一处。要知道,清朝末期皇家经济日益没落,别说陪葬品了,连平时的开支花销都不及祖宗的一半。这个时候想对墓穴动歪心思的,都不会先考虑清西陵的陵墓。

第二,雍正陵墓建造坚固,攻破难度系数太高

雍正的陵墓其实和其他的帝陵一样,都设有机关以及盗洞也极其难开。一来陪葬物品不够丰厚,二来这挖掘起来不仅费力气还担心触及机关小命不保。那些盗墓的这样综合考虑下来,自然也就不想做这赔本的买卖了。

第三,民国之后,皇家陵墓都被专人看管了起来

因为清朝灭亡之后就到民国时期了,那时大家的思想都开始慢慢解放,而且开始有了保护文物的意识。像盗取皇家帝陵这些事情,不仅民国政府不会同意,老百姓也都是持反对态度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雍正的陵墓才得以得到周全的保护,以至到现在都没有被人为毁坏过。

第四,为遵守考古的基本原则,雍正陵墓至今都没有被开启过

即使到了现在,国家有了健全的考古队,也有了妥善的保护措施。

但基于考古队人员不能主动挖掘未开封的古代帝王陵墓原则,即使大家都对里面的东西充满了好奇,都坚决不对雍正的陵墓做任何的考察。所以这也成为了雍正陵墓至今还没有被开启过的重要因素之一。

陵墓,本就是古代帝王用以长眠的地方。雍正的陵墓从未被盗,除了选址的特殊,修建结构的牢固,更多的是历史发展的原因。随着社会的慢慢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禁止盗墓、反对盗墓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不仅仅是雍正的陵墓从未被盗,包括清西陵在内的许多帝王陵寝都得以安稳的保存到现在。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年世兰是《甄嬛传》中华妃的名讳,剧中她阴险毒辣,恃宠而骄,在后宫中飞扬跋扈,为了争夺雍正的宠爱,不知做了多少坏事,不过这只是戏说。真实的年氏,是怎样的呢?

(华妃剧照)

年氏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隶属于汉军镶白旗陈继范佐领,在八旗之中,出身不算高贵。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就建立了八旗制度。当时被俘的奴才称为“包衣“,亦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别。其中“上三旗”的包衣归属内务府管理,“下五旗”的包衣则分别隶属于亲王治下。

年氏所在的汉军镶白旗正是“下五旗”之一。

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同时领镶白旗领主。年家所有的佐领都划归于胤禛的属下,这就意味着,年氏一房要奉胤禛为主子,而他们则必须自称奴才。

在年氏一族中,年羹尧是个能文能武的人,他21岁就考中进士,由于他才能突出,深得康熙信任,多次被康熙指派在四川和广东担任考官,后被提拔为内阁学士。

康熙四十八年,由于四川吏治腐败,康熙封年羹尧为四川巡抚,让他处理地方弊政。

年羹尧上任后,果然没辜负康熙重望,对地方官吏进行了大力整顿,使得四川吏政清明了许多。

随后,年羹尧在平定四川叛乱的战争中,屡出奇计,很快扫平了叛贼。

因此,康熙五十年,由康熙亲自作主,把年羹尧的亲妹子年氏指婚给雍亲王胤禛为侧福晋。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彻底被康熙遗弃了,因此太子之位再度悬空。

(康熙剧照)

比起争夺储位的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等人,胤禛却显得对储位颇不上心。他谈佛论道,习文作诗,对康熙一如既往地孝顺,对皇兄弟们亦是一团和气。同时,对刚娶进门的年氏也是相当看重,百般宠爱。

不过,胤禛借着娶了年氏这层关系,和年羹尧的往来密切了不少。

当时,胤禛并未在朝中与众臣拉帮结派。和他亲近的一个是他平日里唤作舅舅的隆科多,另一个就是大舅子年羹尧。

偏偏这两个人都是康熙最为倚重的大臣,因此胤禛得这二人相助,争夺储位便有了希望。

为了拉拢年羹尧,雍正对年氏的宠爱,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为何这样说呢?这个可以从年氏的生育情况看出端倪。

康熙五十四年,年氏生下雍正第四女。

康熙五十九年,年氏生下雍正第六子福宜。

康熙六十年,年氏生下雍正第七子福惠。

雍正元年,年氏生下雍正八子福沛。

从年氏生第一个孩子开始,直到她去世,在这11年中,后宫中只有她一个人育有子嗣,

不光年氏得宠,年家亦很得胤禛照顾。年家有什么事,胤禛都会亲自过问,甚至还会去看望他们。

(年羹尧剧照)

一方面是胤禛的亲情攻势,另一方面年羹尧亦明白,自己若助胤禛争储成功,那必是大功一件,以后权势显赫只会更甚。所以,他死心塌地支持胤禛争储。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于畅春园,胤禛如愿以偿地遵继承了帝位,是为雍正。

雍正元年,雍正将年氏册封为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的贵妃,并命她辅助皇后协力东西六宫。

同时,由于西北叛乱未了,被倚为心腹的年羹尧亦被封为抚远大将军,总督各军,坐镇西宁。

不光如此,雍正还给年家一百多口人抬旗,把他们抬进了上三旗之一的镶黄旗。

一时之间,年氏一家,不论在后宫还是前朝,都荣耀显赫无比。

可惜花无百日红。

年羹尧自恃有拥立之功,渐渐骄纵跋扈,在朝中盛气凌人、对官员多有不屑,甚至“御前箕坐,无人臣礼”,这使雍正不能忍。

除此外,年羹尧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种种恶行,招致弹劾他的奏疏在雍正案前堆积如山。

此时,雍正亦巩固了皇权,西北叛乱亦平定多时,因此他在雍正三年3月,找了个借口,把年羹尧调任为杭州将军,同时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

朝臣们见风使舵,平日里本就对年羹尧积怨深重,于是纷纷揭发他的罪行。

9月,雍正便削除了年羹尧的职务,并将他拘捕入狱,等待会审。

(雍正剧照)

年羹尧倒霉了,年氏呢?

年氏的处境亦不好,她本就体弱,又接连生下一女三子,其中除了七子福惠存活下来,其他孩子都在百日里夭折了。因此,一连串的打击,使她的身体更为羸弱。

自年羹尧被拘捕后,年氏便病倒在床,以至11月拜遏景陵她都无法成行。

雍正遏陵归来后,颇为惦记年氏的病情。见她病体愈发沉重,为了宽慰她,便下诏册封她为皇贵妃。

然而雍正对年氏的弥补,亦不能使她病情好转,年氏又在病榻上缠绵了数日,便在惊惧中病逝了。

年氏病逝后,雍正辍朝5日,为她举办了隆重的皇贵妃葬礼,并在皇贵妃册书中称赞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

年妃去世一个月后,雍正降旨,赐年羹尧狱中自裁。

不过,年氏并未受到年羹尧牵连,她在雍正去世后,和孝敬皇后的梓宫随雍正一同葬入泰陵地宫,得到了从葬泰陵的荣耀。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近几年关于清宫剧实在是太多,人们了解清朝的种种后宫故事也是在电视剧中了解更多一些。

在《甄嬛传》中,年妃最后失宠。

其实在正史当中,年妃是相当受雍正宠爱的,不仅仅活着的时候享尽荣华富贵,死了以后,也葬到了泰陵的地宫之中。“生亦同床,死亦同穴”可谓是对年妃最大的宠爱了。

要知道,雍正的泰陵地宫之中除了原配皇后的陪伴,再就是年妃一人了,这时何等的宠爱。

就连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孝圣宪皇后都没有葬入泰陵地宫之中,而是在附近另建陵址。

(泰陵)

至于泰陵为什么没有被盗?可以说有众多原因了。

其一,泰陵远离清东陵另建陵址,在军伐混乱的年代,泰陵相对比较偏僻,并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加上葬入清西陵的皇帝相对没有清东陵的那么耀眼。

其二,雍正重建陵址说法众多,其中一个就是雍正是一个追求风水完美的人。他发现清东陵风水格局并不是很完美,所以先是选择了距离清东陵几十里地的九凤朝阳山。后来在建造的过程中,有发现此地也不是很完美,于是,又下令重选陵址。就这样,找到了清西陵这处万年吉地。

(泰陵石牌坊)

其三,孙殿英盗取清东陵以后,举世震惊。这让民国政府和清朝遗老对于清西陵的保护更加上心了。也不会有人顶着这个风口浪尖去作案。加上人们思想意识苏醒,知道要开始保护文物,所以一直也算是有惊无险。

其四,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人就驻扎在易县县城,对于距离不远的清朝皇陵,依然是要保护了。而清西陵的西边云梦山一带,又有八路军游击队的存在,这个时候盗墓分子当然不敢接近了。

(泰陵一路七孔石桥)

其实,在泰陵,曾经发现过盗洞。以为被盗了,发掘性抢救了以后,发现盗洞只有两米深而已,并没有打通金刚墙。所以,进行掩埋以后,便用水泥等死。此后,一直被完整保护着。


观复一鉴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勤政皇帝,是纵横很欣赏的有魄力、有胆识的皇帝。康熙晚年更治废弛、贪官庸臣像蛀虫一样侵蚀着大清国本,留给雍正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烂摊子。雍正登基后,决心整肃朝纲,严惩贪官污吏,态度强硬,手腕更是强硬,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留给乾隆一个国库充裕、国泰民安的大清朝。为康乾盛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雍正皇帝是典型的工作狂,后宫人数较少。执政期间的大多数夜晚都在养心殿里挑灯批奏折,如此清心寡欲的雍正还是没能逃开后世编导的想象力,给他安排了一出又一出类似于《甄嬛传》这样精彩绝伦的宫廷大戏。也是受这些热播剧的影响,导致很多人认为雍正就是喜欢熹贵妃,而年贵妃就是个恶毒的妇人,只是仰仗兄长年羹尧才能成为皇贵妃。

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熹贵妃在雍正一朝只是个小角色,并不受宠爱,只不过她是乾隆的生母,被后人讲成了一代宠妃。而年氏才是雍正最喜欢的嫔妃。

雍正朝最得宠的嫔妃就是年氏

年氏原隶属于汉军镶白旗,后全族被雍正抬入镶黄旗。初入雍亲王府邸为侧福晋,雍正登基后被册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册封典礼上乾隆特命公主、王妃、命妇都向年氏行跪礼。与年氏同在府邸为侧福晋、且入府较早的李氏只封了齐妃。

年氏康熙五十年入雍正王府,康熙五十四年生雍正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生皇九子福沛。从康熙五十四年年氏首次生育到其去世的十一年间,雍正所有的子嗣皆出于年氏,可见年氏生命中最后的十多年得到了雍正的专宠。

年氏在怀皇九子时,恰逢康熙大丧,连续数日劳累使得年氏难产,胎死腹中,年氏也是一病不起。雍正十分挂念她的病情,将其晋封为皇贵妃,在年氏病重的时日雍正推掉了许多政务陪在她身旁,直至皇贵妃去世。

皇贵妃的丧礼很隆重,雍正还嫌礼部置办的仪仗草率,将整个礼部的官员都降职留任。对于年氏仅留的八阿哥福惠也是疼爱有加,带在身边抚养,有意培养他为接班人,可惜福惠八岁那年也去世了。雍正伤心不已按亲王礼葬之。

以上的种种足以见证雍正对年氏的用情至深,生当同眠、死亦同穴,乾隆二年年氏的金棺随雍正皇帝、孝敬皇后一同葬在了泰陵地宫。

至于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没有被盗过?

按照祖制,雍正的陵寝应该在清东陵附近,守候在康熙身边,雍正起初也确实是在清东陵附近选了九凤朝阳山做自己的归宿,但后来觉得这地方风水不行,便下旨重新选了一块福地,这块福地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易县,清西陵泰陵的所在。

继雍正之后,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也都选在了清西陵,总体上讲清西陵里长眠的皇帝都是比较朴素的,家底不厚,陪葬品的场面远远比不上清东陵里的康熙、乾隆、慈禧,自然也就没有清东陵那么招贼惦记。孙殿英炸了清东陵中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后,国家也加强了对古陵墓的保护,使清西陵免于重蹈清东陵的覆辙。

其次,雍正皇帝对风水很有研究,选的福地也许真的是风水绝佳,防水防盗呢!再者,雍正是个疑心病很重的皇帝,泰陵在设计建造时防盗工作应该做的很完善,有效的杜绝了盗墓贼对泰陵的破坏。


史论纵横


雍正死后和皇后乌拉纳拉氏以及年妃合葬在清西陵泰陵,年世兰这个名字只是影视剧中出现的名字,年妃的真实姓名目前还没有考证。

雍正对于年贵妃非常宠爱,同时也是雍正唯一的皇贵妃,年妃重病之时一向勤勉的雍正却罕见的“罢工”数日,皇贵妃死后,留下皇子福惠,雍正尤为喜爱,可惜在八岁时不幸夭折,死后以亲王礼下葬。从这些都可以看出雍正对于年妃的宠爱。

雍正死后葬在清西陵,同时他的泰陵也是清西陵首陵,有人说雍正是因为无颜面对康熙所以才不愿葬在东陵,也仅仅都是猜测而已。

清西陵有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除了光绪的崇陵被盗之外,就目前来看其他几个皇陵都保存比较完好。

雍正墓其实隐藏着很多疑团,尤其是不是“金头”下葬,更是极度吸引人们的好奇心,但是却没有被盗,不仅让人感到好奇,我认为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首先清西陵埋葬的皇帝都不太“富裕”,向雍正一向以勤俭持家,其他几位皇帝都是清朝走下坡路时候的帝王,相对于富裕的乾隆,奢靡的慈喜,西陵显得有些“穷酸”。

其次,清朝时期皇陵都有严密驻守,盗墓贼无从下手,而军阀混战时期,孙殿英先盗了东陵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这时候没有人愿意顶风作案。

再次,雍正的泰陵在之前一直认为已经被盗了,因为陵墓发现了盗洞,而且宝顶也被破坏了,所以直到文物保护单位准备抢救性挖掘的时候,才发现泰陵完好无损,于是立即停止了发掘,并加以保护。


一点点历史


甄嬛传中的华妃年世兰骄横跋扈,威慑六宫,谁都不放在眼里,可最终却是繁华旧梦一场空,雍正皇帝并不爱她,她只是皇帝手中的棋子而已。华妃最后在冷宫自撞南墙,香消玉殒,结局着实令人唏嘘不已。而历史上真实的年妃呢,却恰恰相反,他虽是年羹尧之妹,与年羹尧不同,她端庄大方,恭谨贤良。

年氏入雍亲王府后,生育子嗣颇多,深得雍正宠爱。雍正即位后,年氏即被册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雍正三年,年妃因为孩子的难产,身体每况愈下。病重之中,因为雍正皇帝的怜惜,她被册立为皇贵妃。

雍正三年十一月,丙辰。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十二月乙亥,追赠皇贵妃年氏为敦肃皇贵妃。---清世宗实录

年妃病逝后,因为雍正皇帝的宠爱与追思,这才赐予陪葬雍正的陵寝泰陵。而泰陵,和雍正一样,充满了传奇。按祖制,雍正的陵寝应在清东陵附近选址,也好与父皇康熙相伴。雍正起初也选好了东陵附近的九凤朝阳山作为自己的百年之所。可是后来他又改主意了,这地方规模虽然大,但是格局不行,而且地中砂石很多,我要换个绝佳的风水宝地。

“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工科史书》

皇帝这么说了,大臣们当然得想办法。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终于找到了一块绝佳的宝地,并且认为这里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雍正也极为赞同,于是命人在此地建陵。这就是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泰陵。

我们知道,1928年军阀孙殿英用炸药敲开了清东陵地宫大门,乾隆、慈禧的陵墓全都遭了殃。孙殿英等人盗取了大量珍贵文物。孙殿英也因而成为东陵大盗,臭名远播。建国后,当时众口流传清西陵也被盗了,而泰陵确实也有盗洞口。国家文物局在清理保护好清东陵后,于1980年准备开始挖掘保护清西陵。可是当考古专家进行挖掘时,沿着盗洞口挖掘两米后,却发现是原封不动的老土。事实证明泰陵保存完整,国家文物局立即停止了挖掘,并修复盗洞口加以保护。这也使得泰陵成为一座至今保存完整,丝毫没有受到破坏的帝王古墓。那么泰陵为什么没被盗呢,愚以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1、清西陵是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的陵寝,这几位帝王平生节俭,陪葬品远远不如清东陵的几位皇帝。其名头远远不如清东陵响亮,盗墓贼兴趣明显没有那么大。

2、泰陵的盗洞口没有被盗墓贼深挖,说明经过清东陵被盗事件后,清西陵成了众矢之的,旧军阀大规模的挖掘已经不可能,国家的重视和保护下,小股盗贼无机可乘,是很难继续深挖的。

3、泰陵的盗洞口下面是不是真的地宫大门,未尝可知。皇家地宫的入口,向来是重大机密。盗墓贼不知道地宫入口,所以不知从何处挖掘,也就无从破坏泰陵。

4、天时地利人和,雍正选定的风水宝地运气好,这么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毕竟风水和运气都属于玄学。我们只能感叹雍正的眼光独到。

雍正和他的敦肃皇贵妃长眠于清西陵二百八十余年,时光静静的翻篇,他们没有受到任何打扰。历史为这位勇于改革的帝王,为帝王心爱的皇贵妃画上了圆满句号。

(感谢阅读,一家之言,欢迎分享关注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