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妻子祭掃“衣冠冢”65年,揚州寶應烈士究竟長眠何方?

妻子祭掃“衣冠冢”65年,揚州寶應烈士究竟長眠何方?

“母親生前有兩個遺願,我就是其中一個。”寶應西安豐鎮花亭村今年80歲的朱春林說,他現在已被列為“五保戶”,由村裡照顧;談及母親的另一個遺願,那就是尋到烈士父親的遺骸。1945年朱春林的父親朱學順犧牲後,母親埋了一套軍服,守著“衣冠冢”,領著他們祭掃了65年直至去世。

妻子祭掃“衣冠冢”65年,揚州寶應烈士究竟長眠何方?

朱學順的小兒子朱春林

丈夫犧牲,她帶著兩個兒子到東臺尋找

今年80歲的朱春林,小時患有小兒麻痺症,兩腿細弱不能站立。談及父親朱學順,他對父親的印象比較模糊,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犧牲後,母親帶著他們哥倆去東臺尋人的經過。

朱春林回憶,1945年,母親得知父親在東臺汀溪犧牲後,就帶著8歲的哥哥和5歲的他,趕了十多天的路,才到達東臺。戰亂中,母親找到了父親生前的部隊,一位連長派人幫他們尋找父親的遺體,找了三天,最後還是沒有找到。

“我問母親當時為何不繼續尋找,她說不想繼續給部隊添麻煩。”朱學順說,當時部隊忙於戰事,母親朱楊氏就想帶他們哥倆返回寶應。聽說他們要離開,一位連長找來一套舊的新四軍軍裝,送給母親留作紀念。後來朱春林才知道,父親犧牲前是新四軍某特務連副班長。

“父親犧牲前的情況我們知道得很少,只聽說當時仗打得很慘烈。”朱春林說,從那時起,母親就獨自拉扯他們哥倆長大成人。

妻子祭掃“衣冠冢”65年,揚州寶應烈士究竟長眠何方?

朱學順的烈士證明書

感動村民,她給丈夫“衣冠冢”祭掃了65年

“村裡人都很佩服朱楊氏,她90多歲才去世。”今年80多歲的村民楊寶貴,對朱春林一家非常熟悉,朱楊氏祭掃65年“衣冠冢”的事蹟,更是感動鄉鄰。

曾當過村幹部的楊寶貴說,朱楊氏回到村裡後,在老家找了一處地方,將帶回的舊軍服埋了,建了一個墳冢,紀念犧牲的丈夫。從那時起,每逢清明,朱楊氏就會帶著兩個孩子,給丈夫祭掃,一直堅持到她2010年病逝。

“她一直未改嫁,20多歲就守寡了,無論生活多艱難,都一個人扛了下來。”楊寶貴說,當時在生產隊幹活,朱楊氏像男勞力一樣,拖板車、扛水泥、忙農活……

在楊寶貴的印象中,朱楊氏極少向政府提及家中的困難,村民見她一個人不容易,曾勸她改嫁,但她擔心改嫁後若對方對兩個孩子不好,對不起犧牲的丈夫,也對不起烈士的後代。

為丈夫祭掃65年,鄉鄰對朱楊氏充滿著敬佩,很多人都知道,她的丈夫朱學順24歲時參加了新四軍,參加過多場戰役,犧牲在東臺汀溪,屍骨一直未找到。

妻子祭掃“衣冠冢”65年,揚州寶應烈士究竟長眠何方?

朱學順的烈士證明書

兩大遺願,病兒有人照顧,丈夫魂歸家鄉

朱楊氏一直牽掛著犧牲在異鄉的丈夫朱學順,日子穩定後,也曾想過去東臺尋找丈夫遺骸埋葬處,但最後終未成行,成為遺憾。

朱楊氏沒有成行的原因,楊寶貴很清楚,她要照顧兩個孩子,一直脫不了身。大兒子朱春榮10歲那年,腿上生瘡,可見骨頭,朱楊氏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後在同村人的幫助下,去上海才治好。

天有不測風雲,二兒子朱春林11歲時又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兩腿不能走路,只能用柺杖。“二兒子行動不便,她要照顧。”楊寶貴說,後來又遇上三年自然災害,朱春榮12歲就參加了生產隊勞動,村裡為照顧殘疾的朱春林,就讓其看守鴨場,在隊裡養鴨18年。

後來,朱春榮成了家,朱楊氏才鬆了一口氣。“朱春林因有殘疾,至今仍單身。”楊寶貴說,朱楊氏去世前,一直是她在照料朱春林。

2010年春,朱楊氏因病去世,去世前,她曾對兒子說,自己有兩個遺願:一是希望朱春林以後有人照顧,二是希望丈夫能魂歸家鄉。

“她要求和丈夫葬在一塊,最後只能將他們夫妻倆的名字刻在一塊墓碑上。”楊寶貴說,朱楊氏一輩子心善,鄉鄰關係處得不錯。

照顧遺孤,病兒已享受“五保”待遇

母親去世後,朱春林一直跟隨大哥朱春榮生活。去年9月,82歲的朱春榮去世,照顧朱春林生活的擔子,就落在了85歲的嫂子樂華雲身上。

“我也是八十多歲的人了,就擔心有一天照顧不了他,今後弟弟誰來照顧?”樂華雲說,年齡大了,自己行動也不方便。

對於朱楊氏的遺願和樂華雲的擔心,現任西安豐鎮花亭村支書張士兵說,鎮政府、村委對烈士遺孤很照顧,逢年過節都會上門慰問,給朱春林定為“五保戶”,村裡出錢,對他家進行了危房改造,水電費全免,由村裡承擔。

“他家有困難,只要向村裡提出來,我們盡一切能力滿足他們。”張士兵說,目前已由村幹部“一對一”幫撫,農忙季節,村裡組織人力、機械,幫他家收割和耕種。現在,朱春林已被列為“五保戶”,張士兵說,村裡會讓朱春林享受到“五保”待遇,免除其生活的後顧之憂。

“母親去世後,村裡很照顧我。”朱春林說,他很感謝當地對他的照顧,自己今後的生活有了保障,也算是圓了母親的一個遺願。

兩地聯動,本報和鹽城晚報聯手尋找烈士遺骨

“年齡大了,就擔心母親的另一個遺願實現不了。”朱春林說,畢竟過去這麼多年了,父親被葬在哪裡尚不清楚。

朱春林現在保存的“烈士證明”,是2014年補發的。原來的烈士證書,早已被1962年夏季的一場雨沖走了。“印象中是1955年,寶應發了一張‘烈士證書’。”朱春林說,當時除了證書外,家裡還領了不少大米回去。誰也沒想到,1962年夏,寶應持續大雨,朱家兩間房屋倒塌,父親的“烈士證書”被雨水沖走,再未找到。

“證書沒了,但村裡個個知道我們是烈士的後代。”朱春林說,母親守著“衣冠冢”65年一直未改嫁,對父親的感情很深。

朱楊氏去世9年了,小兒子成了“五保戶”,沒了生活之憂;朱楊氏的另一個遺願,還能實現嗎?

昨日,記者與《鹽城晚報》記者宋曉華取得聯繫,宋曉華聽說朱楊氏65年祭掃烈士“衣冠冢”的事蹟後,深受感動。她說,烈士朱學順是為解放東臺而犧牲的,他們一定會盡力幫助找尋烈士遺骨,希望能找到朱學順的埋葬處,圓了朱楊氏的遺願,告慰烈士的遺孤。

通訊員 梁永富

記者 孟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