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吕布归降,为何曹操要张辽而不要吕布?

汪有飞


张辽,文武双全,有情有义!与关羽关二爷互相敬重!

后来也威震逍遥津,东吴小儿闻到张辽来了都不敢哭了!这样的人才,曹操是真爱的!非常爱的!

就像曹操对关羽,对赵云的爱和敬重!

曹操为了关羽,可以说仁至义尽,封汉寿亭侯,赠赤兔马,不要小看赤兔马,古代的最牛的战争武器就是马,就像现在的摩托化部队,一匹好马价值千金的!像赤兔这样的天下最好的马,那是不可能买到的!所以有好马赠良将,不是最好的将,都舍不得赠!包括当时董卓就很舍不得把马赠给吕布,最后忍痛割爱的,也正因如此,吕布看到了董卓的诚意吧,就杀了前干爹,拜了新干爹!

对赵云也是,赵云就阿斗时不让放冷箭,否则赵云肯定被射成筛子的,哪里还会有生还还救出阿斗的故事?

而吕布又不一样了,见利忘义,毫无信义可言,只要有利,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都可投靠,都可叫干爹!有用时叫干爹,没用时就是丁贼和董贼!谁敢用,曹操用了可能历史就改写了,曹操成了吕布的新干爹,最后被当成曹贼杀害!

下面是我写的关于吕布的一篇文章,可以看看,为什么吕布总是不被人待见!

吕布武力排名第一,为什么总是不被人待见?

鹏程日志

2018年12月16日 · 文化领域创作者

鹏程日志第25篇 每天1篇日志,雷打不动!

在头条上看到这个问题,吕布武力排名第一,为什么总是不被人待见?感觉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也聊聊?

吕布这个人呢,在三国演义里面,武力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三英战吕布,刘备、张飞、关羽,三个人和吕布打,吕布最后才胆怯,收兵!和曹操的将领对打的时候呢,更是牛逼,以一打六,曹操手下的这几位将领也都武力不错,都不是善茬,许褚(与张飞和马超一样武力的存在)、典韦(也是三国前五以内的武力将领)、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位名将一起对战吕布,曹操手下6员猛将对打吕布,这个时候,吕布才有些顶不住,看情势不对,马上回城。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那么这么牛逼的将领,武力值,三国第一,到底为什么没有人喜欢呢?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信义可言,没有道德底线,任何人和这样的人相处,都是脊背发凉,谁敢相信这样的人!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一些故事!

最早在丁原处,任丁原为干爹!那么怎么背叛丁原的呢?当时董卓占领首都洛阳之后,要建立威信,使得所有朝廷大员都害怕他!轻言废立之事,要废掉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这也是刘辩这个小皇帝在被赶出洛阳的时候碰到董卓救驾,刘辩就有点痴呆一样不知道说什么好,刘协这个时候就说话很是得体,这个时候董卓就觉得刘协不错!正好要建立威信立刘协为帝也不错,但是他没有想他只是一个外臣,废立这样的事情不是他可以做的,于是所有的朝廷大员没有人同意但是又没有几个人敢说话,丁原就跟董卓对着干,骂董卓,董卓就要杀丁原,这个时候吕布就站在丁原的后面,董卓一看吕布这么威武,就怕了!

后面就派人去说服吕布,一批赤兔马就把吕布给收买了,吕布也不管董卓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明主,是不是一个讲信义的人,而且董卓毫无人性可言,生吃吃人肉,杀人不眨眼!吕布要受到千里马和封官的诱惑后,苦于没有晋身之资!怎么办呢,说客一句话,吕布就杀死了他的干爹丁原,杀死丁原前干爹就是丁贼了!

更可恶的是,拿着前干爹丁原的人头到了董卓那里做了投名状!董卓很是开心,吕布呢害怕董卓不把自己当自己人,马上就说我要任您做干爹!于是又成了董卓的干儿子!用前干爹的人头,做晋身之资马上又认了一个新的干爹,这爹叫的,还真是快,叫爹好像就是嘴巴翻一翻就可以了!无耻啊!

后来杀董卓的时候为什么杀呢,为了貂蝉,貂蝉一边顺从董卓,一边诱惑吕布,挑拨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关系,最后吕布觉得实在忍无可忍,必须要杀死董卓才能得到貂蝉,于是这个时候,又杀死了他的这个干爹,杀死董卓之前,董卓说,“我儿奉先何在!”吕布马上说,“老贼,我与你势不两立”。干爹又是马上变成了老贼!呵呵

走投无路的时候又去投奔刘备,刘备这个时候已经在陶谦的三让徐州之后成了徐州牧!吕布来投奔刘备,张飞是对吕布非常反感,刘备呢觉得吕布也是武力挺牛的,算是个人才,就留下了吕布,把吕布放到了小沛!吕布的不但不感激,还趁刘备外出,张飞喝醉的时候把徐州给占了,刘备郁闷的不得了, 也没有办法怎么办呢,自己倒了小沛!后来刘备被曹操打败,到了曹操处,就有了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后来吕布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又要与袁术成儿女亲家,袁术是个什么人呢,他也不管也不问,反正对我有利就行!袁术这个人有志无才,不会用人,就是有个皇帝梦,相当皇帝,也不管时机,别人都不敢当皇帝的时候,他敢直接就当皇帝,这点可以说是远远不如曹操的战略眼光,曹操致死也不敢当皇帝,孙权劝说曹操当皇帝时,曹操说:“黄毛小二是想让我在火上烤啊”,袁术就不懂这个,也不管这个,就把自己做成了一个靶子,最后在各种声讨中死去!吕布更是不懂,也不管当时的情形如何,吕布就想,我的女儿嫁给你,一方面我是皇帝的儿女亲家,另一方面还能得到袁术的帮助!呵呵,何其短视和见利忘义!

再后来,被自己的手下绑了起来,兵败被曹操捉住,曹操是一个很爱才的人!本来还是想用一下吕布的!吕布这个人也是毫无气节可言,直接贪生怕死的不得了,还说:“为什么要把我绑得这么紧啊”,曹操就说,“缚虎怎么能不绑紧一些呢!”吕布就求刘备说,玄德公,救救我啊,刘备应该说也是一个比较忠厚的人,但是也被吕布背叛过,就说,“明公,忘了丁原董卓的事情了吗?”曹操一想,心理发怵啊,怎么敢用呢吕布呢,真用了可能曹操又成了吕布的干爹,最后又被吕布当做曹贼给杀了,这样的话,历史真的要该写了,呵呵!

吕布被杀,吕布就结束了自己见利忘义、毫无道德底线的一生!

吕布这一点远远的比不上张辽啊,大义凛然,临危不惧!这才是一位有气节有信义的英雄!而且张辽和我们关羽关二爷也是莫逆之交啊,互相敬重!关二爷为张辽说好话,敬重张辽,张辽也是在后来的关二爷在曹操处的时候为关二爷说好话,互相敬重,这才是无双国士啊!

看看吕布的一生,几乎都是如此!毫无信义可言,毫无底线可言,改口改的比翻书还快!在丁原处!本为干儿子,因为一匹马一些好处,杀死了干爹丁原!而且投靠的是毫无人性的董卓!投靠董卓前杀死干爹丁原是立马改口,再也没有干爹!换主人前也不看主人是不是好主子!投靠刘备背叛刘备,投靠谁就背叛谁就干掉谁!何其可怕?

吕布,可以说就是无耻之徒!这都是在夸他!见利忘义,没有一点点做人的底线!这种人谁敢用,你对他有用你是他干爹,没用你就是他口中的贼!

这样的人,谁敢要!

这样的人,谁敢用!

曹操要的话。可能历史就改写了,又被三姓家奴的吕布干死了!


鹏程日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张辽是吕布的部将。曹操打败吕布以后,为什么杀了吕布,却不杀张辽呢?

第一,两人名声不同。

吕布是三姓家奴,专坑老东家,反复无常、奸佞小人,顶风都臭着八百里。曹操虽然爱才,也不敢收留吕布啊,他也怕被吕布整死啊。


张辽素有忠勇之名,曹操当然喜欢了。

第二,曹操对他们俩情感不同。

而且吕布趁着曹操攻打徐州,抄了曹操的老窝,差点把曹操逼到绝路上。曹操把吕布都恨透了,能不杀他吗?


张辽只吕布的手下,奉命行事、各为其主,曹操怪不到他的头上。

第三,人缘不一样。

吕布人品太差,人缘也很差。刘备这时候就在曹操身边,力劝曹操诛杀吕布。

同时,关羽也在曹操身边,他和张辽关系很好,一个劲的劝曹操收留张辽。

一正一反,两人的结局也是截然相反。

最后,张辽是自己主动投降的。

张辽不是被曹操俘虏的。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三国志张辽传)

吕布被抓以后,张辽率领自己的很多人马主动投靠曹操。这应该才是他被重用的根本原因。

因为这个时候,曹操与吕布在山东、徐州等地打了好几年,实力损失巨大。得到张辽这支生力军,让曹操非常高兴。当即就封张辽中郎将、关内侯。


上将嗳福斯


吕布是诸侯,而且是有实力有野心的诸侯,投降只不过是因为如今实力不济被抓。但是,所谓留得青山在,迟早会会反叛。这是曹操不要吕布的根本原因。与其日后反叛为自己树敌,不如斩草除根,免除后患。至于小说里写吕布三姓家奴,只是多了一个理由,一个大众更容易接受的理由罢了。

事实上,对于诸侯级别的人物,曹操是三种态度。一,有实力有野心,斩草除根。这里面,吕布是典型代表,其他代表性人物还有袁绍、刘表等,不死不罢休。二,有实力没有野心的,打服就完了。这里面的典型,就是张绣。曹操是一开始就接受了张绣的投降,只不过,因为自己干出了不齿之事,引发了张绣的反叛。后来,曹操还是接纳了张绣的二次投降,并且妥善安排了张绣。而张绣也没有再反叛。这就证明,张绣是没有野心的。自己的日子过得有保障就行,并不一定要宁为鸡头那种虚荣。这里面的典型人物还有孔融。坐拥北海的孔融其实可以像陶谦一样,但是孔融实力不行,所以也很快安心地做自己的汉臣。三,有野心暂时没有实力的。这个典型,不用多说,就是刘备了。曹操没有立刻杀刘备,就是因为刘备实力太弱,杀了他会寒了天下人的心。一个没多少兵马良将的刘备你都容不下,能容得了天下吗?曹操也不是不知道刘备有野心,所以,他时刻提防刘备。但是,最后,出于各种原因,曹操和刘备还是反目,也可以说刘备反叛了曹操,并且成为曹操的劲敌。以刘备为镜子,如果曹操接受吕布的投降,日后吕布反叛也不足为奇。

事实上,三国之前的楚汉争霸,项羽联军灭秦后分封的诸侯纷纷反叛就是这么个例子。那些没有反叛的,一旦形势有变,如果不急流勇退,除了死路一条,就是不得不反,比如刘邦的大将韩信。

而张辽不一样,张辽天生就是当大将的料,再有本事,也是当大将,不想当诸侯,更不想当君主。这样的人,哪怕反叛,去其他诸侯手下,也是当大将,对于曹操,够不上本质的威胁。与曹操竞争的,只能是诸侯。项羽在与刘邦的竞争中失利,但是根本原因不是项羽输给了韩信的军事才能,而是项羽的领导力输给了刘邦。

所以,很明显,如果曹操不接受张辽的归降,也会像项羽一样,落得一个不识人才不用人才的恶名,对于实力的提升,只有损害,没有帮助。曹操也就不是乱世奸雄了。


知闲夜话


吕布先后依附过丁原,董卓,袁绍,张杨等人,而张辽曾经跟随过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最后是曹操。张辽跟随过的上司比吕布还多,可是曹操为何留用张辽,而放弃吕布呢?关键是,丁原和董卓都是吕布杀的,而且吕布还是认了人家当“义父”的。而张辽的上司,没有一个因他而死,丁和董不用说了,何进是被宦官所杀,吕布是曹操所杀。所以,张辽从未背叛过任何一个上司,上司换了,他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兢兢业业的。



张辽跟随了曹操之后,不但恪尽职守,还大放异彩,这和在吕布军中不可同日而语,后来又成了五子良将之首。其中张辽有一点和在吕布阵营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就是他完全开发了“主观能动性”。比如,张辽独自上山成功劝服昌豨一事,还受到曹操爱护性的批评:“非大将之法也。”张辽则解释到:“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故豨不敢害也。”这应该不是张辽故意拍曹操马屁,而是曹操对张辽的信用,让张辽更加不避生死,奋勇相报。因此,可能从一开始,曹操就对张辽有认同感,这里除了张辽本身的军事能力外,当然还有其他吕布部下没有的因素。



吕布手下重要的谋士部将里,陈宫和高顺被斩首,陈宫是因为反过曹操,而且一心求死。高顺却只忠心吕布一人,还不受重用,属于“愚忠”,也不得不死。其他的如侯成,宋宪,魏续等人是抓了陈宫投降曹操的。奇怪的是,这些人也算能征惯战了,演义中还都属于“八健将”,此后正史里却未见任何记载。还有一个部将,被吕布称之为“健儿”,也就是演义中,射瞎夏侯惇的那个曹性,应该也随着吕布大军归附了曹操,也不见记载。个中原因,其实不难猜测。《三国志.吕布传》注《九州春秋》记载,吕布也怕侯成这些人联合起来,背叛自己,后来果然。而且,侯成,宋宪,魏续,曹性都统领着吕布的直系部队,联合在一起,对曹操是个威胁。所以,曹操采取的是,不杀也不重用。




张辽就不一样了,他自从被何进派去募兵后归来,无论是在董卓还是吕布的麾下,都是自成体系的。而且,张辽在吕布阵营前,可能已经遥领了朝廷给的北地太守之职,这更是让张辽超然在董卓,吕布的体系之外。所以,张辽除了和高顺一起攻打刘备,击退夏侯惇外,看不到他和吕布,以及吕布部将有过什么交集。因此,这就不难理解曹操会重用张辽,人尽其才了。


大飞熊骑士


先说《三国演义》吧。演义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吕布想要投降,刘备说的是“您不见丁原、董卓的下场么”。而张辽面对曹操大骂,曹操待要杀之,刘备、关羽都来劝解,说张辽是忠义之人。

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 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 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


所以,吕布投降不得而张辽得降的原因,首先是两人一奸一忠。吕布在演义中是“三姓家奴”,背信弃义,刻薄寡恩。就算他被绑了会苦苦哀求愿意投降,但是后面谁能保证呢?曹操本是一世奸雄,放着这样的人在身边,是很难放心留用的。因此,杀了也就杀了。而张辽是“忠义”之人。在演义中,这种“忠义”之人的特点,是不一定会投降你,但如果投降了之后,他会对你也很忠义,不怕反水。既然如此,曹操也就可以放下身段,再劝张辽一下。如果张辽肯降,自己得了一个良将。就算不肯,再杀不迟(类比张任、庞德),也没什么亏的。

第二个原因,是刘备、关羽的进言。须知刘备和关羽都是曹操非常看重的人物,刘备被曹操认为“天下英雄,使君与操”,关羽则是曹操上马敬下马迎的名将。这两个人为张辽说情,给吕布下烂药,吕布想不死也不行啊。

第三个原因,是吕布和曹操有旧怨。曹操的父亲在徐州被杀,曹操大军东征徐州之际,是吕布从背后偷袭兖州,使得曹操无家可归。两方几次交战,曹操数次差点丧命。后来曹操定都许城之后,吕布又是数次反复。因此,同为汉末诸侯,曹操心中对吕布是恨之入骨的。相反,张辽仅仅是吕布的部将,所谓各为其主,按照现代说法,职业内行为都不需要承担责任。所以曹操自然也不会记恨他了。

以上说的是演义中的事情。按照历史记载,吕布的乞降不成被杀,和历史差不多。更可悲的是,他不是被部将绑起来,而是自己去投降,然后被捆起来杀了:

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缢杀布。



至于张辽呢,他并没有如演义一样被俘,而是直接带着兵投降的: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当时张辽在吕布手下的官职是“鲁相”,有可能没有被围在下邳,而是带着一队兵马在外面。所以吕布一死,他投降。对于曹操来说,这种手握兵权的将军投降,那当然是上上大吉。对比吕布这种被捆起来的死老虎,当然要优待了。


巴山夜雨涮锅


张辽的出身并不好,在我们看来应该算是很差,他活下来可以说是奇迹。如果说他有一点吕布无法比的地方,那就是张辽更像个职业军人。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

东奔西走——亦是“家奴”

先聊聊张辽,不仅是当时的曹操喜欢张辽、孙权敬畏张辽,就是到了今人眼中,不少人也是他的粉丝。《三国演义》影响了很多人对三国人物的印象,但张辽更加接近《三国志》的记载。历史上的张辽先在丁原手下,后来被何进驱驰,再后来找到东家董卓,之后跟随吕布,最后忠于曹操。董卓手下的武将很少有善终的,吕布被曹操杀、华雄被孙坚杀、李傕被段煨杀、郭汜被部将杀,和吕布不和的胡轸结局也不好。

(《三国》中的张辽,剧中和关羽约定二三事,口才不错)

大家都知道张辽是个武将,却不知道他还能做说客。刚刚归顺曹操的张辽同夏侯渊围困城池,张辽看到对方箭支越来越稀疏就感到对方态度动摇,因此去当了回说客,对方果然投降(《三国演义》张辽的好口才劝关羽是有逻辑出处的)。

张辽最有名的一战是孙权十万攻城,张辽城中兵少只能先下手为强。张辽招募八百敢死队对孙权来了个硬碰硬,有句话讲“活人不跟死人打”,张辽势如破竹,化解危机。

吕布和张辽——军阀和军人

吕布成名早但是却是恶名,张辽成名晚却保有晚节,可见跟随一个主帅是多么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性格也决定了命运——一生一死。

吕布虽然作战勇猛但是反复无常,而且他先助纣为虐再反噬其主这说出去实在不好听。在我看来张辽和他不同之处就是恪守本分、服从命令,更像一个职业军人,所以说有时候野心太大不是什么好事。

吕布野心大但是能力小,手下强将不知道善用,猜忌断断续续,高顺、张辽在他手下并不舒坦。吕布临死前求生欲望非常强,更加深了曹操对他的厌恶,而且曹操知道吕布同部下妻室有染更看不起他。

(《三国演义》中的“白眼狼”吕布)

张辽不卑不亢,受到了曹操的敬重,高顺一心求死因此被杀。张辽没有什么“崇高理想”比如安汉兴刘之类,他很务实,只是做好一个职业军人的本分,是谁属下,就为谁忠心谋事,仅此而已。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记载的就更精彩了,曹操先说张辽面善,分明是给他台阶下。张辽慢条斯理好像接受了好意,却转而大骂不能早日收了曹操的人头。曹操正要斩杀张辽时,刘备拉住曹操的胳膊,关羽直接跪在曹操面前都给张辽说好话,结局是张辽活了下来。

其实这段书写的好没道理,关羽不是轻易下跪的人,为了个陌生人跪于曾经要拔剑杀之的曹操;刘备留给曹操忠义之士就是给自己增加敌人,他们同曹操暗同水火、不能相容,这样做实在没有理由。


泊图泊途


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原因是吕布除了自己姓吕之外,还先后拜丁原.董卓为义父。为了赤兔马杀丁原,为了貂蝉杀董卓。如此卖主求荣的小人,曹操岂能容他,不过曹操还在杀吕布前又试探了一下刘备,刘备也暗示曹操可能成为第二个丁原董卓,曹操听后立马杀了吕布。刘备厌恶吕布是正常的,昔日刘备收留吕布,吕布却趁刘备出征夺了徐州。单单是三姓家奴就已经给吕布人品及行事底线做了很好的诠释。



咱们再
说说张辽,曹操当初看上的是张辽的忠心以及勇猛,相信曹操后来也想不到张辽竟然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将领,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合肥一役”很好的得到了发挥,大败孙权后江东的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立刻嚎啕大哭可见其威慑力。
仔细一比较俩人的差别不言而喻。


宝憨1


刘备,世之枭雄。

吕布,比刘备还要枭雄。

两害当前取其轻,这俩人留一个也得留刘备,杀吕布。

关羽,忠义勇武。

张辽,与其相似。

张辽一直追随吕布,直至战败。白门楼上,吕布求饶;张辽大骂:吕布匹夫,死则死尔,何必求饶?这可是当着曹操的面骂的,骂的入木三分。话虽不多,曹操却能马上入耳,入心。

关公汜水关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给曹操留下太深的印象。曹操一向爱才,欣赏关羽的同时,更想得到这员猛将。张辽骂够了,关羽一看不是头,立马站出来求情。

曹操听见张辽的骂声,本来对此人就有了几分喜爱,而他更钟爱的关羽又出来求情,曹操当然乐得做顺水人情。于是乎,扔掉手中直指张辽的剑,笑哈哈地说:我实爱文远之才,故相戏尔。马上松绑,张辽拜服。看看,既给了关公面子,又得到一个死忠粉,老曹一下结交了两个人,赚大发了。

吕布就没这么幸运了。这大哥把刘备打的落荒而逃,如丧家之犬,又顺便把刘皇叔刚刚到手,还没焐热乎的徐州给夺了。虽然允许刘备进驻小沛,但是这无异于把徐州之主给发配了,成了吕布自己的卫属。这口气能不把刘备噎的日夜难寐?怎么咽下去呀?可是又打不过吕布,咋办?好办,老子先忍着,等我占了上风,我让你个老小子吃不了兜着走,兜不了你给老子揣着走。这机会啥时候能来?嘿嘿,只要老子活着,早晚有一天报这夺城之仇。

这回,机会来了。吕布可不想这些,还天真的让刘备帮忙求情呢。你也不用脚趾头想想,你吕布要是不占徐州,老刘可不用东奔西跑,连个窝都没有。于是在曹丞相征求刘皇叔意见时,老刘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明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完啦,这回彻底完犊子啦!吕布再傻也能明白,大耳贼是想把我老吕往死路上送啊!

曹操本意还犹豫不决,想收留吕布这员三国第一猛将,但是刘备这一句话,让他坚定了信念。以他的聪明才智,岂能不知道留下吕布可能会有什么后患吗?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假装被刘备提醒,“恍然大悟”,下令缢死吕温侯。这潜台词就是:大家看到了吧?我老曹可是爱才的,是刘备让我这么做的,一切后果与我无关。

归根结底,张辽之所以能保住性命,是因为他不是罪魁,为人还可以,没做什么坏事。再加上关羽求情,所以曹操也没为难他。

吕布之死,主要还是怪他自己。杀丁原,杀董卓,濮阳之战又差点把曹操杀死,抢了刘备的徐州……不但一路得罪人,而且两面三刀,唯利是图。金钱美女面前,六亲不认,接连干掉两个主子。再加上刘备在旁边的煽风点火,试问,如果你是曹操,会不会留下这么个反复无常的祸患?


禁街虎1


江湖上有句话叫做“伯乐识良驹,英雄惜英雄”。这句话在乱世中的政界依然适用,只不过导致的结果和江湖有些不同。

伯乐识良驹,在江湖上一句话,——做兄弟!伯乐当然是哥,良驹是弟,弟有幸为哥卖命那是他好我也好,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当哥哥的伯乐也不遗余力地为当弟弟的良驹指引推荐去处,简直春风化雨。英雄惜英雄,在江湖上还是那句话,——做兄弟!能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长相厮守固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有缘无分天各一方也是遥相挂念天涯各沾巾的佳话什么的。

而在三国里逐鹿中原的世界里情况是:伯乐识良驹,只问一件事——能为我所用否?能为我所用,厚待之;不能为我所用,杀之!英雄惜英雄更简单,只有一条路,杀!英雄甲和英雄乙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杀死对方,当他们发现对方是英雄的那一刻开始。可以惺惺相惜,但只有你死了之后我才有心情怀念你。

在三国的世界里,英雄的定义是平定天下的人,换句话说就是逐鹿中原最后成功的那个人。这得从英雄两字的本义说起。英是什么?英是草木中最杰出的。雄是什么?雄是禽兽当中最优秀的。那么英雄就是人群里的NO.1,主宰天下号令天下的至尊。所以,两个能成为英雄的人相见必然不能和谐共存,因为一山不容二虎。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把刘备给吓个半死。

还有一种比英雄次一点的名头,枭雄。枭雄心怀大志,他的能耐可以在乱世中有一番作为,割据一方,但不不足以平定天下。天下被平定后枭雄也被剿灭了,只在乱世中短暂出现在舞台上。所以曹操评价刘备世之枭雄,既是重视刘备也是蔑视刘备。

这样一说,三国的世界里,曹操,刘备,孙策这样的豪杰属于英雄或准英雄的行列,因为其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和可能,而像关羽,张飞,典韦虽然武艺超群,但只是良驹,而非英雄。良驹的归宿很简单,能为我所用便留之,不能为我所用则杀之。

张辽明显是典型的良驹,无任何政治意图,只有一身武艺,但求明主,曹操何乐而不为?况张辽投降曹操丝毫不丢人,吕布三姓家奴,恶迹斑斑,早已天下共知,张辽与之为伍本来已是羞耻。之所以一直跟随吕布,是因为张辽不愿做叛将(那便与吕布无异了),何况弃吕布而去也暂时没有好的去处。张辽最终投降曹操,是归顺朝廷(这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优势表现),弃暗投明,名正言顺,简直是天赐良机。

张辽一开始视死如归。这便是张辽的身价。吕布贪生怕死求饶,张辽真是对其鄙视至极,可以想见其对吕布的鄙视不是一天两天了。曹操后面放了张辽,张辽也没有什么废话,大家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后张辽终其一生为曹操效力,忠心不二。论张辽的武力,关羽曾对张飞说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可见是和关张同一个档次的选手。曹操简直爱死了。

那么说吕布。吕布根本就是良驹的命,却做着英雄的梦(可能良驹都不算,因为弑主)。吕布武艺超群,却头脑愚蠢,且毫无道德底线。其为丁原董卓卖命,不正是良驹出身?却又背信弃义杀二人自立门户。后在陈宫辅佐下东征西战,也曾占据徐州等地,是为一方豪强,走的是“英雄”的路。吕布野心勃勃,又手段卑劣,难怪世人都说吕布“狼子野心”,“虎狼之辈”等等。这样的人曹操不可能留。连刘备曹操都想杀(刘备隐藏得很好),何况是野心外露的吕布?

凡有野心者该杀,无论阿猫阿狗。这是曹操第一条座右铭。前面说了英雄是一定要杀英雄的,即便对方是个伪英雄。

其实值得讨论的不是该不该杀吕布的问题,而是为什么当时第一时间就杀,而杀之前又要征询刘备。

除了担忧将来重演丁原董卓的悲剧以外,最重要还是吕布投降了无法安置。如果单单是前者,曹操可以暂时囚禁吕布,日后再“悄悄地处理”,为什么第一时间杀无赦?

吕布臭名昭著,却又武艺天下第一,而且又是一方豪强,地位比曹操手下的武将高多了,他投降了难道让他做武将之首吗?臭名一身的降将如果做武将之首,其他人怎么看?

曹操不但要杀吕布,还必须当时就杀。曹操让自己的文臣武将看到,对背信弃义的人绝不宽恕,一刻都不能耽误,一方面彰显了自己对信义的重视,一方面也是警示他们对自己忠心不二,否则下场和吕布一样。吕布武艺比张辽高,但曹操杀吕布而留张辽,众人明白一个道理,忠心比能力更重要。

曹操杀吕布的理由很充分,但还需要一些程序要走。吕布毕竟也算群雄之一。曹操杀之,不能让世人觉得其心胸狭窄,反而要显示正义之举。曹操需要一个人把文章点破,让世人知晓。

于是曹操问就如何处置吕布问了刘备:元芳兄你怎么看?一代枭雄刘元方心领神会,简单地一点:君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吕布啊吕布,你这样的人不单是我曹操不容你,刘使君这样和你结拜过的正人君子也不容你,你是咎由自取,就别抱怨啥了。

尔等都听清楚了,主公我杀吕布的原因是什么。你们以后是选择做吕布还是做关云长掂量着办吧。

我曹操最重视忠义了,谁说我是国贼了。忠义之士我从不亏待,关羽,张辽如是。还不来投奔我么?

吕布,人神共愤的恶徒,我曹操今将其处决,是替天行道……

……

吕布最终被绞杀,而不是砍头。曹操还是给了体面的,还是把他当一方豪杰来看待的。

可怜吕布,英雄做不成,做了狗熊。


正经闲聊


吕布是三国历史阶段公认的第一猛将。

但勇猛有余而忠心不足。

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

为了赤兔马,毅然取其义父丁原首级献于董卓。

为了美女貂蝉,毅然杀死义父董卓。

此人,曹操敢用?

古人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依曹操性格,杀之后快。

张辽之辈,虽勇猛程度比不上吕布,但在三国时期也是排得上名号的。

而且,被曹所擒之后,也不惧死,反而破口大骂,但求一死。

众所周知,曹操虽然狡诈,但求贤若渴。

所以,在关羽的劝说下,张辽降曹,曹操双手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