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公務員考試做好這四方面,上岸真的不難!

在經驗交流之前請容我矯情一下:都說“最常情的告白是陪伴”,特別感謝一路上公務員吧小夥伴的陪伴。公務員考試是一個漫長的歷練,不止是時間上的割據,更是思維上的和能力上的磨礪。去年這個時候,我也拿著手機閱讀學長學姐分享經驗,並默默下定了決心。現在的你們應該做的是:給自己一個許諾,告訴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公務員考試做好這四方面,上岸真的不難!

很多人把公考當作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其實,不妨把公考當作一個朝夕相處的朋友。因為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陪伴你的就是他。要想走的遠,要把握好四個“度”。

第一,在備考觀念上有“深度”。不知道你們的備考本子的第一頁上有沒有大大的寫著“意識化”三個字。千萬不要小覷這三個字。不僅是備考的思維架構上還是備考的心態上都無外乎與其相關。抱著“急於求成,斃其功於一役”的觀念很危險。“公考考的是思維”一定要在接下去時刻提醒自己,成為一種非條件反射。說具體的,行測的初期是分模塊的,我特別講究思維方法的養成,在方法未能內化之前是不主張刷題的。我可以毫不臉紅地說行測我刷了近15000題,看著走高的刷題數會一陣暗爽。但是我也會很臉紅地說只有5000題是用科學方法的有效題。想說的就是科學方法的掌握勝過為了刷題而刷題,現在你們沒感覺,在言理解模塊次次因為方法沒吃透滑鐵盧滿江紅的時候你就懂了。“公考考的是思維”、“公考考的是思維”、“公考考的是思維”、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量變不難,題刷去就是,真正難得是量變向質變的過程。所以,跟著組織,別掉隊、也別插隊。

公務員考試做好這四方面,上岸真的不難!

第二,在備考習慣上有“高度”。何為“高度”?意為高瞻遠矚。把握好思維訓練的這個宏觀大方向,這個,跟著自己的節奏就好。再言就是自己在思維上的微調。例如在方法掌握後,行測模塊順序的的構建。人的思維是有連貫性的。我當時的順序是“言語、邏輯、資料、數量、常識”,先做文字類,在思維打開後再做運算,最後再用常識做甜點。當然,有大神一來就拿數量開胃,然後雞血滿滿做言語也可以,不過言語模塊一定要前置,但在模塊確定後不易輕易改變順序。意識化的過程就是不斷暗示固化思維邏輯的過程,定好順序後就是不斷用方法強化,成為固有的思維習慣。

第三,在備考思維上有“密度”。何為“密度”?在我看來,要編密思維邏輯網,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模塊,數量關係做了2000題後會發現自己都會出題了,言語理解方法頓悟後發現陷阱都會自動現身,邏輯判斷到後來你會愛上它的,資料分析會越算越巧,常識發現自己原來也有常識了。可是這種感覺是在大概只佔備考週期的十分之一,我參加過國考,上考,浙江選調考,浙江省考,這種感覺直到最後一次省考才有所體會。想說的是,要好好編密思維邏輯網,到頭才會有結網所獲的成就感。而這之前要充分做好吃苦的準備。

公務員考試做好這四方面,上岸真的不難!

第四,在備考行動上有“進度”。“思想的高度還是要用行動來攀登”。有嚴格的計劃,有明確的時間節點,有科學的進度安排,這些要都會做好統籌,那麼剩下來的需要做的就很簡單了。做好每天的計劃就是,比如我在進入自主性學習後,早上到圖書館後,會先看人民日報,我喜歡用人民日報的app看,因為是正版報紙的視圖。然後到九點掐時做一套完整的行測,做完大概11點,剩下到吃中飯的時間就加強薄弱模塊50題。下午做完整做一套申論,當然是用方法的有意識地訓練。晚上會進行總結歸納,對今天做的套題進行糾錯總結。剩下大概會有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我一般用來看上課講義。這是大概的一個安排,當然會跟隨著課程做一定的微調。說到這個,特別感恩有這麼一個良好的氛圍,記得去年暑假留在學校,備考的有條不紊,每一個公考人都像一個擺渡人,共同推動的這艘巨輪的前進,這種全身心投入的感覺回憶起來現在都能熱淚盈眶。

只要認真把握好以上四個“度”,我敢毫不保留地說筆試就可以當大神了。

公務員考試做好這四方面,上岸真的不難!

從筆試、面試、體檢、政審,到公示期滿,到現在最近在忙的黨員關係轉出,錄用審批手續辦理,經歷這一輪滌盪,真的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最後分享一段豆瓣小組的段子:公務員考錄系統是最嚴格的相親甄選過程:筆試過了說明智商沒問題,面試過了說明表達沒問題,體檢過了說明身體沒問題,政審過了說明家庭沒問題,公示完就可以領證了。

生命不止,折騰不息。最後還是再次感謝公務員吧,感謝水哥,感謝公考路上的小夥伴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