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二戰美國本打算髮射一顆原子彈,但卻因翻譯錯誤,讓日多吃了一顆

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像是一場大風暴,世界上各個國家幾乎都受到了它的影響。德國、日本、意大利這三個國家狼子野心,為了滿足自己國家的發展就挑起了這場戰火,導致被侵略的國家損失慘重,他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孽。尤其是日本這個國家,他們根本就沒有人性,日本鬼子在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製造了很多流血慘案,所以最後日本鬼子就引起了各國人民的抵抗。

二戰美國本打算髮射一顆原子彈,但卻因翻譯錯誤,讓日多吃了一顆

二戰末期的時候,日本鬼子已經走上了末路,陷入瘋狂的日本鬼子做出了他們最後悔的一個決定,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美國的實力要遠遠的超過日本,所以在美國參戰之後,日本被打的節節敗退,但是瘋狂的日本鬼子不要命的攻擊下,美國遭受了重大的損失,到了最後美國為了儘快結束戰爭,也為了減少傷亡,然後美國就向日本廣島投放了第一顆原子彈。

本來按照美國的預計,他們只想要投放一顆原子彈,可是沒過多久,美國就又在日本的長崎投放了第二顆原子彈,而讓美國改變這個計劃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翻譯的錯誤,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件事。

二戰美國本打算髮射一顆原子彈,但卻因翻譯錯誤,讓日多吃了一顆

1945年7月的時候,我們中國和美國還有英國就簽署了《波茨坦公告》,各國都希望日本儘快的投降,結束這場殘酷的戰爭,為了讓日本投降,各國還做出了一定的程度的退讓。可是日本方面卻遲遲不肯下決定,日本內閣有主戰派和主降派,這兩派一直都爭論不休,所以日本內部一直都沒有達成一致。

二戰美國本打算髮射一顆原子彈,但卻因翻譯錯誤,讓日多吃了一顆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日本的首相鈴木貫太郎就召開了一個記者招待會,而他的發言也就被媒體翻譯成各個版本,日本的官方媒體,翻譯的是:“聯合公告都是在重複的在說一些問題,日本根本就沒有選擇,意義也不大,所以他們只能夠忽略掉這個公告,並且堅決的戰鬥到底”,從這個翻譯上我們看出日本是明確的拒絕了投降,所以美國就再一次的發射了一顆原子彈。

二戰美國本打算髮射一顆原子彈,但卻因翻譯錯誤,讓日多吃了一顆

不過後來關於鈴木貫太郎的發言就有著很大的爭論,他們覺得日本首相的發言和日本官方媒體的翻譯有著很大的出入,原來鈴木貫太郎當時發言時含糊其辭並沒有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態度,這個其實也是全世界所有政客的通病,鈴木貫太郎沒有明確的說拒絕《波茨坦公告》。他用的詞是“黙殺”,這個詞因為沒有對應的英文單詞,所以這就導致翻譯出現了一些問題,官方媒體翻譯還算是委婉意思是暫時不置評,但是有些媒體直接就用上了拒絕的詞彙,所以就是因為這樣導致日本多吃了一顆原子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